学术投稿

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

郭建萍

关键词:手术室, 交接流程, 不安全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安全措施.方法 分析总结200例手术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手术患者交接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规范并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结论 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交接流程的安全、规范是医院护理安全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癌性腹水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持续性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治疗中晚期癌性腹水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17例中晚期癌性腹水患者实施CHPP的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掌握热疗的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后配合完善的护理措施,使17例患者顺利完成26次CHPP,收到良好临床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掌握CHPP的相关知识,施以术前周密准备和评估,术中注意控制药物灌注温度、流速、保留时间和安全护理管理,术后做好留置导管、化疗毒副作用及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同时全程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均能有效控制腹水的发展.

    作者:刘素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儿童甲型H1N1流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人工通气策略的探讨

    目的 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应用有创通气治疗过程中的策略.方法 对10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常规治疗失败后,经鼻或口气管插管进行有创人工通气,并早期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对通气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患儿的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儿均高热(体温>38.5℃),9例(90.00%)患者的WBC总数在正常范围,仅1例高于正常.应用模式为压力调节+呼气末正压,即PCV+PEEP或PRVC+PEEP,压力为(1.72±0.53)kPa,PEEP为(0.85±0.16)kPa,通气时间为(11.5±7.4)天.10例患儿确诊后均及时接受了奥司他韦治疗,无不良反应.10例患儿均成功撤离人工通气并拔除人工气道.结论 有创人工通气能有效提高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赛虎;谢敏慧;张庆立;柏振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引产对孕41周孕妇的母儿结局影响

    目的 探索引产对孕41~41周+6天、无妊娠合并症孕妇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孕41~41周+6天、无妊娠合并症、头位的孕妇327例分引产组(197例)及自然临产组(130例).分别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产组的剖宫产率(41.62%)明显高于自然临产组(18.46%),P<0.01.引产组与自然临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2%、2.45%,羊水浑浊Ⅱ~Ⅲ度发生率为15.52%、14.29%,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45%、2.45%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引产组与自然临产组的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36±20.32)分与(45±24.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对孕41周以上孕妇进行引产,会增加剖宫产率以及急产的发生率,增加了临床医务工作者工作量的同时还增加孕妇及家属的负担.临床上以引产方法预防过期妊娠的做法值得商榷,建议对孕41周的孕妇以等待自然临产为主,如42周仍未临产,就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再考虑引产.

    作者:黄宇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局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00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局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照组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静脉应用地塞米松.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喉鸣、声嘶、犬吠样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 局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吴胜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血糖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效果和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疗效.测定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3.33%;氟西汀组分别为66.67%、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糖、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但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对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并且能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黄峰;陶领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56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急性出血的病死率约占10%,6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率高于中青年人,约占30%~50%[1].由于高龄致血管硬化、基础病多、临床症状复杂等原因,给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观察、判断和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正确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我院近年收治了5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卢丽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对维持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30例≥60岁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社区护理干预后,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结论 加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蒋红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1例脑室出血患者,均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脑室引流时间为6.5天.围手术期存活率占90.48%,术后7天内头颅CT复查显示12例脑室血肿基本排除干净,术后无颅内感染、脑积水及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创侧脑室引流配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效果确切,可作为治疗的重要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江廷开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和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31例直肠癌前切除吻合术吻合口漏的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结果 采取综合性措施保守治愈28例,行横结肠造口3例.全部病例均治愈.漏口愈合时间8~78天,平均20天.结论 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大部分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作者:覃小雄;黄恒艺;罗文意;钟贤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多巴胺、硝酸甘油、酚妥拉明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多巴胺、硝酸甘油、酚妥拉明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和治疗组(121例),对照组合理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控制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酚妥拉明、多巴胺治疗.结果 经过7~10天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74%,对照组为59.5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多巴胺、硝酸甘油、酚妥拉明联用治疗顽固性心衰效果显著,方便易行,安全度高.

    作者:任桂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相关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心内直视手术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持.随着CPB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提高,CPB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在逐步下降.但CPB术后相关性肺损伤仍时有发生,是目前心内直视手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CPB心内直视手术后,不少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其中多数表现为亚临床症状的功能性改变,无明显临床症状,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尽管只有大约0.4%~1.7%的患者表现为ARDS,但病死率却高达40%~60%[1].近年来,对于CPB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韦涌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胃癌的18F-FDG PET/CT显像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1例胃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获得肿瘤分型、分期、转移等情况,并与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结果 51例胃癌患者中,PET图像检测出原发性胃癌43例,灵敏度84.32%(43/51);18F-FDG PET/CT图像检测出全部患者,灵敏度100.00%(51/51);PET/CT显像对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4.29%(33/35) ;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远处组织或器官转移的灵敏度为86.67%(13/15).结论 18F-FDG PET /CT显像对原发性胃癌及局部淋巴结和远处组织器官转移的检出是一种灵敏的方法,对胃癌的术前分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李学谦;刘玉杰;苏剑东;黄友明;江堤;孙贤久;秦先锋;刘美红;张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带蒂大网膜瓣在外伤性肾破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肾破裂修复术中应用带蒂大网膜瓣移植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外伤性肾破裂进行手术修复,术中应用了带蒂大网膜瓣对肾创面进行覆盖.结果 本组23例外伤性肾破裂全部治愈出院,无术后再出血、尿外渗、感染及肾功能衰竭,随访3个月~5年,患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由于大网膜具有很强的粘着力和修复性能,以及吸收和抗感染能力,用来覆盖肾破裂修复创面,可促进肾伤口的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择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靶向趋化因子受体5短肽的筛选及活性初步分析

    目的 筛选人趋化因子受体5(CCR5)的亲和短肽.方法 采用噬菌体十二肽库对稳定表达CCR5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CHO/CCR5)进行筛选,得到30个阳性克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发现其中17个克隆含有AFDWTFVPSLIL基序.结果 含有该序列的噬菌体和合成肽AFDWTFVPSLIL能阻止单克隆抗体2D7与CHO/CCR5细胞的结合;并能竞争性地抑制RANTES对CHO/CCR5细胞的结合.结论 小分子肽AFDWTFVPSLIL能特异性地结合CCR5,并有可能成为CCR5的拮抗剂.

    作者:谢惠芳;谭志军;邓霞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诊早期静脉UK溶栓救治AMI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科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行早期静脉尿激酶(UK)溶栓救治的AMI患者共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该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50例中冠脉血管再通36例,再通率为72.00%,发生心脏不良事件主要为心绞痛反复、心力衰竭反复、心肌再梗、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另外心肌梗死发病至溶栓时间<3h者的溶栓效果明显优于3~6h者(P<0.05).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AMI效果好,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杨家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孤立肾肾结石9例报告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9例.结果 结石完全清除,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基层医院利用PCNL治疗中等体积、无严重并发症孤立肾肾结石方法可行.

    作者:颜耀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口腔颌面外科医原性疾病9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医原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处理措施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96例发生口腔颌面外科医原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医原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与经验不足、缺乏责任心、管理制度不严、缺少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等有关.结论 大部分的口腔颌面外科医原性疾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医护人员应增强风险意识,杜绝口腔颌面外科医原性疾病的发生.口腔颌面外科医原性疾病重在预防.

    作者:黄宏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护理进展

    现代外科手术除了对技术严格要求外,还要讲究微创,将患者身心之痛若降至低,作为腔镜代表的腹腔镜,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腹腔粘连少、无碍美观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它对妇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传统思维进行了挑战.腹腔镜手术已成功地替代了许多传统的开腹手术,也将会扩大适应证,拓宽范围至某些更高难度的手术.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对策

    目的 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OCS)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2例OCS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包括动态观察监测、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等.结果 治愈出院22例(包括2例截肢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OCS早期动态观察监测,加强术后护理是提高OCS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网络对民族医科院校大学生影响的问卷调查报告

    目的 了解民族医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的态度、行为特征及所受影响,为有针对性寻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1月对右江民族医学院在校生采用随机抽样、自填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8份.样本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9.94%;来自贫困农村家庭占68.02%.结果 学生平均网龄约为4年;80.97%极少上网;上网娱乐占66.09%,用于学习仅占4.45%;51.01%表示网络对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83.00%表示对网络有不同程度的依赖.结论 大学生的来源构成及家庭经济状况与其上网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生活娱乐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已越来越大,不良上网行为对民族医科院校大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日趋突出.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民族医科院校大学生上网行为的教育、引导与监管,通过兴利除弊,充分发挥网络对民族医科院校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力.

    作者:黄世稳;黄乙静;杨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