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云;陈明
目的 为了解青岛市崂山区托幼机构儿童健康状况动态变化,以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方法 收集2004-2011年托幼机构春季儿童体检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8年来青岛市崂山区托幼机构儿童的低体重儿童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儿童肥胖检出率及视力异常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而贫血儿童检出率及龋齿儿童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经趋势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加强托幼机构儿童健康管理,龋齿、肥胖、贫血和视力异常的儿童是干预重点.
作者:唐爱萍;杜继鹏;曹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子痫前期是指孕20周后出现高血压和尿蛋白量≥0.3g/24h,伴或不伴多器官受损.大多数子痫前期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和/或分娩后48h内.表现为高血压和蛋白尿等典型临床表现[1].然而,有些子痫前期并不出现上述典型表现,也不在上述时间段内出现,这些病例称为不典型子痫前期[2].患者在妊娠20周以前或分娩48h以后发病,出现子痫前期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特征,但缺乏典型的高血压和蛋白尿.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根据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解释,只有终止妊娠能够终治愈,延误诊断可能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本文介绍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和不典型子痫前期-子痫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
作者:樊尚荣;李健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陪伴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从2012年1-8月间在桓台县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26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使用陪伴分娩,对照组64例无陪伴分娩.结果 观察组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在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产程缩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陪伴分娩减少了产妇对分娩的不适、疼痛和焦虑,给产妇增加了信心和安全,促进产程进展,增加阴道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许会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医院产褥期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实际效果.方法 实验组(100例)接受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与以往接受常规服务的常规组产妇(100例)做对比研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母乳喂养成功率上,乳腺病发生率、新生儿便秘,脐部感染等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开展产褥期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母婴保健即能把医疗护理过程延伸到产妇家中,提供连续性的护理服务,又能及时解答他们所咨询的母婴保健问题,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婴儿患病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冬霞;马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儿科病房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结果 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结论 通过实施人文护理,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关怀,让患儿及家长处处都能感受到护士所给予的关爱和温暖.
作者:姜凌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595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围术期处理等,以进一步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远期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1月,手术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595例,其中男315例,女280例,体重3.2~14kg.全组患者均一期手术.体外循环采用1:4冷含血心肌保护液保护心肌,转流中控制血细胞压积(HCT)0.20~0.25.体外循环停机后采用改良超滤(MUF),手术结束时HCT 0.35~0.40.结果 全组术后均入ICU治疗,呼吸机辅助3~136(10.3±6.6)h.术后出现并发症52例,发生率8.74%.手术死亡14例,死亡率2.35%.随访3个月至1年11个月,院外死亡3例,失访63例,其余患儿生长发育改善,体重增加.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建立专业的团队,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汪毅;李亚雄;张雅永;王翔;王小燕;邹弘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衡阳市2006-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以及主要死亡原因动态变化趋势,探讨相关因素,从而提供有效的科学干预措施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 收集衡阳市2006-2011年所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卡,并进行个案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衡阳市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年龄越小,死亡率下降幅度越大.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前五位分别是意外死亡、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肺炎和出生窒息,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79.18%.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预防意外死亡,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
作者:王珍;段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绝经前期妇女避孕情况,寻找适用的避孕方式.方法 收集早孕要求人工流产(人流)或药物流产且年龄超过40岁的妇女298例,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40岁以上要求人流妇女占同期人流总数的8.4%.未采取避孕措施和避孕失败是主要原因,其中无避孕措施的109例,占36.6%;避孕失败181例占60.7%.结论 医务人员应指导绝经前期妇女知情选择适合的避孕措施,减少意外妊娠.
作者:田禾;宋华勤;魏欣;王莉;唐增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人类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和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是导致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和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准确掌握出生缺陷资料、动态观察出生缺陷发生的消长等可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及评价效果提供依据.现将无锡市锡山区云林社区成立以来2010-2012年度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月1日-2012年9月30日之间出生,由本地孕妇及在锡山区居住满1年流动孕妇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期间发现的出生缺陷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诊断性引产的胎婴儿);按照江苏省三网监测统一标准进行出生缺陷儿统计.
作者:张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01-2010年阳泉市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阳泉市三区两县2001-2010年的妇幼卫生年报表和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评审表,回顾性分析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死亡的孕产妇资料.结果 阳泉市2001-2010年统计活产数为99 815人,孕产妇死亡54例,死亡率54.10/10万.前4位死因分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27.28%)、产科出血(22.22%)、妊娠合并内科疾病(18.52%)、羊水栓塞(14.81%);死亡地点主要是县级医院(46.30%)、家中(24.07%)及转诊途中(12.96%).结论 做好孕产期系统保健管理,增加妇幼保健工作资金投入,加强对贫困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实行住院分娩,加强基层医疗及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产科质量,继续深入开展“降消”项目,打击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笑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欣母沛)在双胎妊娠及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148例双胎妊娠及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4例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常规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生物缩宫素20u宫体下段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肌注射;对照组74例静脉滴注缩宫素20u+生物缩宫素20u宫体下段注射.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24h)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356±150)mL、(468±160)mL,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8%、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以上产后出血高危妊娠中常规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降低了这部分高危妊娠的产后出血率,其效果好,用药方便.
作者:朱红娣;蒋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孕晚期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与胎儿宫内窘迫、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分娩的,妊娠晚期常规进行胎儿电子监护的1890例产妇为观察组;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使用传统监护方法分娩的1786例产妇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孕妇孕期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情况:观察组胎儿窘迫1015例,占53.70%,对照组601例,占33.99%;分娩结局:观察组在胎儿宫内窘迫、正常围产儿死亡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晚期使用胎儿电子监护监测胎儿可提高胎儿宫内窘迫的检出率,及时纠正胎儿宫内窘迫和缩短宫内窘迫时间,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毛滢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在我国人工流产(人流)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早已被广泛接受,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流术中的镇痛需求越来越高.在行人流术时临床医师都在积累经验,寻找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以减轻患者病痛,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提高医疗安全性.介休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从2010-2012年采用两种无痛可视人流术,即:局部浸润麻醉(宫颈旁阻滞麻醉)下可视人流术及静脉推注丙泊酚麻醉,取得了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并确诊为早孕要求人流的孕妇,按《妇产科学》[1]中人流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100例患者,年龄18~42岁,停经≤70d.随机分为两组:局麻组50例,用利多卡因在宫颈旁作局部浸润麻醉;静脉麻醉组50例,手臂静脉推注丙泊酚麻醉.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停经天数及孕产次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秋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在活跃期停滞时促进产程进展的疗效.方法 将476例活跃期停滞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8例),观察组予静脉推注间苯三酚80mg和地西泮10mg,对照组只予静脉推注地西泮10mg,观察两组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的时间、分娩结局、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活跃期时间平均为(172.31±24.11)min,剖宫产率17.6%,阴道分娩率82.35%;对照组活跃期时间平均为(220.32±35.23)min,剖宫产率29.0%,阴道分娩率7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应用在活跃期停滞时疗效明显,能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并对第二产程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朱雪霞;周丽霞;杨承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山东省荣成地区近6年出生缺陷情况及干预措施,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主要畸形手册》中制定的24类主要出生缺陷的诊断标准,由市妇幼保健院审核全市近6年《出生缺陷报告卡》、产前筛查资料和围产保健册.对该地区2006-2012年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分析2009年实行农村妇女免费服用叶酸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后的资料.结果 出生缺陷有明显下降趋势,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2006年为41.98/万,2007年为54.71/万,2008年为81.25/万,2009年为68.22/万,2010年为71/万,2011年为48.24/万,2012年为45.00/万.结论 继续加强优生优育知识、婚前保健知识的指导,扩大孕前及孕早期服用叶酸的覆盖面,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把握当地政府民生工程的惠民政策,为孕中期妇女免费提供产前母血清筛查和超声大畸形筛查,以提高孕中期出生缺陷的检出率,及早干预,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作者:邓爽;于俊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一 推广HPV DNA检测技术的意义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密切相关.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宫颈浸润癌中HPV DNA的检出率几乎为100%,在宫颈癌前病变中HPV的检出率为75%~100%[1].目前,世界范围内90%的宫颈癌是由HPV 16、18、45、31、33、52、58和35所导致的,因此这些亚型又被称为高危型HPV.其中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亚型为HPV16和18,它们可导致50%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Ⅱ (CIN2),70%的CIN3和宫颈癌,感染HPV16/18(+)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比HPV阴性女性高35倍[2].因此,HPV是引起宫颈癌变的首要因素.但同时大量研究结果也显示,尽管世界范围内有70%~80%的妇女一生中至少会发生一次HPV感染[3],但其中90%以上会在两年内自动清除,只有极少数在持续感染同一类型高危型HPV一年以上的妇女,才有可能发展为宫颈癌,且从宫颈HPV感染至进展为宫颈癌需要10~20年的时间[2].由此可见,通过筛查和早期治疗完全可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目的.因此,随着各国研究者们的不断努力和改进创新筛查技术和手段,目前HPV DNA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的筛查方法.
作者:狄江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地区淮河流域出生缺陷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辖区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制度,进行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出生的544例出生缺陷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妇的自我保护、孕产期保健、监测方法和手段有很大关系.结论 应加强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妇幼卫生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优生优育宣教及围产期保健工作,对减少出生缺陷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春燕;孙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电子阴道镜在社区内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2011年7-9月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妇科行妇女病普查病例1056例,其中455例行电子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图像可疑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异常病例24例,阳性率5.27%; 601例行宫颈刮片检查.结果 可疑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异常病例8例,阳性率1.33%.结论 电子阴道镜检查相对宫颈刮片检查明显提高了宫颈疾病筛查的阳性率,可作为宫颈癌普查方法.
作者:周艳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糖尿病(GDM)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59例健康孕妇(对照组)的母婴结局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围产儿并发症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 GDM对母婴结局危害较大,临床工作者应加强GDM相关知识宣教及血糖监测.
作者:吕晓宁;徐大改;刘艳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美洛西林用于剖宫产术前预防性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71例剖宫产术前30~60min一次性应用美洛西林7g静脉滴注,并与同期的100例术后预防性应用美洛西林3.5g静脉滴注1日1次共5次的两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分析对比.结果 术前组在易感因素明显高于术后组的情况下,使术后病率从12%降至5.63%,切口感染率从7%降至1.41%,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从10%降至2.82%(P<0.05),有统计学意义;呼吸道感染及泌尿道感染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对新生儿无明显不利影响.结论 足量美洛西林在剖宫产术前一次性应用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对新生儿无影响,且用药时间短,抗生素用量少,无肠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或念珠菌增殖现象,值得推广.
作者:马永琴;王香枝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