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双胎妊娠及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朱红娣;蒋松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双胎妊娠,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欣母沛)在双胎妊娠及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148例双胎妊娠及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4例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常规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生物缩宫素20u宫体下段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宫肌注射;对照组74例静脉滴注缩宫素20u+生物缩宫素20u宫体下段注射.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24h)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24h出血量分别为(356±150)mL、(468±160)mL,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4.8%、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以上产后出血高危妊娠中常规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降低了这部分高危妊娠的产后出血率,其效果好,用药方便.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和研究中西医疗法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睢县中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6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静滴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31/33)和57.58%(19/33);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3.64%(21/33)和30.30%(10/33),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相较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冠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827例高危妊娠分析及管理

    目的 通过对造成高危妊娠因素的分析,找出影响母婴健康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广西孕产妇高危妊娠管理工作规范》中的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对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围产保健门诊建卡的孕妇进行筛查,并建专册管理和追踪随访.结果 围产保健门诊登记建卡的孕妇2172例,筛出高危妊娠827例,发生率为38.08%.高危因素发生率的前3位依次为:≥2次流产史、年龄≥35岁、剖宫产史.结论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并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监测,对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杨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邱隘镇托幼机构保健人员素质调查

    目的 了解邱隘镇托幼机构保健人员现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提高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方法 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对保健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4家托幼机构保健人员18名,保健人员配备不足,尤其医护专业的保健人员仅11.1%,专业构成不合理,年龄有老化趋势;部分保健人员无法胜任卫生保健工作.结论 托幼机构需按园规模,根据在园儿童数配备足够的专职保健人员,保健机构加强对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

    作者:徐银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青岛市崂山区托幼机构2004-2011年儿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为了解青岛市崂山区托幼机构儿童健康状况动态变化,以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方法 收集2004-2011年托幼机构春季儿童体检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8年来青岛市崂山区托幼机构儿童的低体重儿童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儿童肥胖检出率及视力异常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而贫血儿童检出率及龋齿儿童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经趋势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加强托幼机构儿童健康管理,龋齿、肥胖、贫血和视力异常的儿童是干预重点.

    作者:唐爱萍;杜继鹏;曹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重视孕期检查防治出生缺陷

    采用列举的办法,普及孕期检查知识.向孕妈妈介绍孕期检查的项目、次数、时间,对常被人们忽视的唐氏综合征筛查、妊娠糖尿病筛查、TORCH产前筛查作深度说明,同时推荐孕期可以自我监测的3项内容,引导人们对孕期检查的重视,帮助孕妈妈有计划进行孕期检查,有效防止具有严重遗传病、智力障碍以及先天畸形胎儿等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周保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1例患者在第1个月月经来潮后第2~5天,按照操作指南由专人行宫内放置LNG-IUS术(德国拜耳公司产品).结果 24个月后,与放置LNG-IUS前相比,51例患者的痛经全部得到改善.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体积、盆腔囊肿体积、子宫内膜厚度、血CA125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值显著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出现痤疮7例,月经间期出血12例,全身肿胀2例,面部色素沉着2例,脱发1例.结论 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抑制子宫内膜增长,改善患者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等临床症状,副作用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脐动脉舒张末期无血流或反流的研究进展

    应用超声多普勒在产前测量脐动脉血流已经超过20余年,通过测量脐动脉等多个血管血流可预测胎儿状况.多普勒测量发现脐动脉舒张末期无血流或反流(absent or reversed end diastolic velocity,AREDV)通常提示胎盘功能不良.脐动脉AREDV常常与胎儿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脑室旁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坏死性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远期神经发育损害以及围产儿死亡率增加等相关.对高危妊娠如子痫前期和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等应用超声多普勒测量脐动脉血流可降低围产期死亡率和致残率.对脐动脉AREDV需要严密随访和及时分娩.本文对多普勒脐动脉AREDV的病理基础、围产结局和处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黎婷;樊尚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人文护理在儿科病房应用的体会

    目的 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儿科病房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结果 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结论 通过实施人文护理,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关怀,让患儿及家长处处都能感受到护士所给予的关爱和温暖.

    作者:姜凌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1-2010年阳泉市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2001-2010年阳泉市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引起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阳泉市三区两县2001-2010年的妇幼卫生年报表和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评审表,回顾性分析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死亡的孕产妇资料.结果 阳泉市2001-2010年统计活产数为99 815人,孕产妇死亡54例,死亡率54.10/10万.前4位死因分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27.28%)、产科出血(22.22%)、妊娠合并内科疾病(18.52%)、羊水栓塞(14.81%);死亡地点主要是县级医院(46.30%)、家中(24.07%)及转诊途中(12.96%).结论 做好孕产期系统保健管理,增加妇幼保健工作资金投入,加强对贫困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实行住院分娩,加强基层医疗及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产科质量,继续深入开展“降消”项目,打击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笑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在产程中活跃期停滞的应用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在活跃期停滞时促进产程进展的疗效.方法 将476例活跃期停滞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8例),观察组予静脉推注间苯三酚80mg和地西泮10mg,对照组只予静脉推注地西泮10mg,观察两组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的时间、分娩结局、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活跃期时间平均为(172.31±24.11)min,剖宫产率17.6%,阴道分娩率82.35%;对照组活跃期时间平均为(220.32±35.23)min,剖宫产率29.0%,阴道分娩率7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应用在活跃期停滞时疗效明显,能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并对第二产程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朱雪霞;周丽霞;杨承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陪伴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观察陪伴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从2012年1-8月间在桓台县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26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例使用陪伴分娩,对照组64例无陪伴分娩.结果 观察组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在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产程缩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陪伴分娩减少了产妇对分娩的不适、疼痛和焦虑,给产妇增加了信心和安全,促进产程进展,增加阴道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许会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10-2012年云林社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人类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和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是导致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和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准确掌握出生缺陷资料、动态观察出生缺陷发生的消长等可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及评价效果提供依据.现将无锡市锡山区云林社区成立以来2010-2012年度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月1日-2012年9月30日之间出生,由本地孕妇及在锡山区居住满1年流动孕妇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期间发现的出生缺陷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诊断性引产的胎婴儿);按照江苏省三网监测统一标准进行出生缺陷儿统计.

    作者:张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我国产科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产科人力资源配置现状,通过对产科人力资源分布的公平程度进行测量,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44个抽样地市的助产机构2010年产科人力资源配置与服务数量等情况进行信函调查,应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评价产科人力资源分布公平性.结果 2010年我国每万人拥有产科医务人员2.2人,每平方公里拥有产科医务人员0.05人;2010年我国产科医生、助产士及护士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为0.196、0.204,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499、0.518.结论 我国产科医务人员数量不足,结构欠合理;产科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公平性较高,按地理面积分布公平性较差.我国应加强产科人力资源的规划建设,有效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政策.

    作者:胡文玲;金曦;杜立燕;罗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美洛西林用于剖宫产术前防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美洛西林用于剖宫产术前预防性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71例剖宫产术前30~60min一次性应用美洛西林7g静脉滴注,并与同期的100例术后预防性应用美洛西林3.5g静脉滴注1日1次共5次的两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分析对比.结果 术前组在易感因素明显高于术后组的情况下,使术后病率从12%降至5.63%,切口感染率从7%降至1.41%,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从10%降至2.82%(P<0.05),有统计学意义;呼吸道感染及泌尿道感染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对新生儿无明显不利影响.结论 足量美洛西林在剖宫产术前一次性应用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对新生儿无影响,且用药时间短,抗生素用量少,无肠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或念珠菌增殖现象,值得推广.

    作者:马永琴;王香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胎盘床动脉血流检测在胎盘功能不良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 对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孕妇进行胎盘床动脉血流检测,探讨其在胎盘功能不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①选择37~40孕周羊水过少的孕妇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胎盘床动脉及脐动脉血流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②产程中统计羊水量;③产后取部分胎盘组织送病理、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①观察组孕妇胎盘床动脉血流RI、S/D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PI变化不明显(P>0.05);脐动脉血流仅S/D较对照组升高(P<0.05),RI、PI变化不明显(P>0.05);②观察组的胎盘绒毛具有合体细胞结节、细胞滋养细胞、基底膜增厚、纤维素样沉积及坏死的阳性绒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羊水粪染、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等发生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①胎盘床动脉血流RI、S/D在评价胎盘功能方面较脐动脉血流S/D具有更早的临床价值;②胎盘床血流RI、S/D升高系胎盘绒毛病变所致,可用于预测和改善围产儿结局.

    作者:李晓云;陈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544例出生缺陷儿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地区淮河流域出生缺陷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辖区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制度,进行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出生的544例出生缺陷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妇的自我保护、孕产期保健、监测方法和手段有很大关系.结论 应加强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妇幼卫生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优生优育宣教及围产期保健工作,对减少出生缺陷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春燕;孙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产褥期对初产妇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索医院产褥期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母婴保健延伸服务的实际效果.方法 实验组(100例)接受产褥期母婴保健延伸服务与以往接受常规服务的常规组产妇(100例)做对比研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母乳喂养成功率上,乳腺病发生率、新生儿便秘,脐部感染等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开展产褥期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母婴保健即能把医疗护理过程延伸到产妇家中,提供连续性的护理服务,又能及时解答他们所咨询的母婴保健问题,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婴儿患病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冬霞;马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子阴道镜在社区内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2011年7-9月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妇科行妇女病普查病例1056例,其中455例行电子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图像可疑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异常病例24例,阳性率5.27%; 601例行宫颈刮片检查.结果 可疑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异常病例8例,阳性率1.33%.结论 电子阴道镜检查相对宫颈刮片检查明显提高了宫颈疾病筛查的阳性率,可作为宫颈癌普查方法.

    作者:周艳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相关产科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可能导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产科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2年11月在介休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出生的2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均因客观原因未进行产科产前干预.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期经过应用硫酸镁、糖皮质激素及吸氧等进行产科产前干预的26例高危孕妇并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分析两组的相关产科因素.结果 观察组孕周、出生体重轻、生物物理评分、胎儿血氧饱和度低、脐血流(S/D)高、新生儿Apgar评分(在1min和5minApgar评分低)与HIE相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大部分与胎龄、出生体重及产前宫内胎儿窘迫有关,对一些有相关产科高危因素的孕妇通过应用硫酸镁、糖皮质激素及吸氧等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大程度减少脑瘫发生和残疾程度,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赵承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595例外科治疗

    目的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595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围术期处理等,以进一步提高此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远期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1月,手术治疗3岁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595例,其中男315例,女280例,体重3.2~14kg.全组患者均一期手术.体外循环采用1:4冷含血心肌保护液保护心肌,转流中控制血细胞压积(HCT)0.20~0.25.体外循环停机后采用改良超滤(MUF),手术结束时HCT 0.35~0.40.结果 全组术后均入ICU治疗,呼吸机辅助3~136(10.3±6.6)h.术后出现并发症52例,发生率8.74%.手术死亡14例,死亡率2.35%.随访3个月至1年11个月,院外死亡3例,失访63例,其余患儿生长发育改善,体重增加.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建立专业的团队,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汪毅;李亚雄;张雅永;王翔;王小燕;邹弘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