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及相关难题处理对策

施德毅;陈永东

关键词: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术, 引流术, 并发症
摘要:心包积液如进展快、积液量多,可造成心包压塞而危及患者生命.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有心包穿刺术、经皮球囊心包扩开术、心包穿刺置管术、剑下心包开窗术、经胸腔心包开窗术和心包部分切除术等[1].对于危重患者倾向于首选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肌无力危象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复习重症肌无力危泉(MC)抢救的体会及经验.方法 对15年间抢救25例MC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危象前均有延髓肌麻痹.上呼吸道感染诱因16例.均予机械通气、抗生素及大剂量激素治疗,其中血浆置换15例,非血浆置换10例.结果 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2.56±8.55)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76.00%.病死率为20.00%.其中血浆置换组通气时间为(8.05±6.23)天,而非血浆置换组为(15±10.50)天,血浆置换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比非血浆置换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MC主要诱发因素.球麻痹是MC的先兆.及时机械通气及加强呼吸道护理可改善危象的预后,明显降低病死率.大剂量激素及血浆置换治疗可缩短危象病程.

    作者:覃保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手术后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发病机制及诊治

    目的 探讨手术后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PO)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手术后ACP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表现为手术后5~8天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腹胀,停止排便排气,肠鸣音正常、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平片均有结肠胀气扩张,结肠镜检查见全部病例均呈现大肠肠管疲软无力状态,年龄>50岁者占75.00%,常伴有严重内科基础疾病者占50.00%.予禁食、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西沙必利和液体石蜡大承气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及病因治疗.1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11例患者予急诊结肠镜检查及减压术症状明显缓解,5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中术后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肌梗死而死亡各1例.结论 ACPO发病率低,但常伴有严重内科基础疾病,病情常较危重,了解其临床特点并积极处理常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韦玮;唐毓金;韦忠恒;覃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精神病人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精神病人发病后往往表现为生活不知自理、拒食,从而导致身体虚弱,特别是合并有躯体疾病和出现药物副作用时,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近年来,我院住院精神病人输液量逐渐上升.为了确保输液安全,对精神病人输液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美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非糖尿病性巨大儿6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65例非糖尿病性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65例正常体重足月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产前1周产妇宫高、腹围均大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持续性枕横或枕后位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新生儿窒息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孕妇孕期营养过高、活动量减少及孕龄廷长可能是非糖尿病性巨大儿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孕晚期通过B超监测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径,测量宫高、腹围进行筛查,对高危孕妇及时指导孕期营养及科学运动,控制体重增长.可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作者:韦建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护理

    目的 探讨大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及护理方法.方法 15例接受大肠癌手术的患者,术中留置FREKA三腔管至空肠上段,术后6~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术后1周,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血浆蛋白和前白蛋白上升明显(P<0.05或P<0.01),营养前后免疫学指标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胃肠功能恢复快,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大肠癌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的优点.通过预见性的护理,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

    作者:林妙英;林芳;方楚萍;谢昭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传染病医院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传染病医院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工作模式.方法 对110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孕妇经过充分咨询后自愿选择妊娠结局,对选择终止妊娠者提供安全的人工流产服务;选择生育的孕妇由艾滋病科负责予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由产科负责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及新生儿相关处理,产后42天母婴转艾滋病科管理,婴儿同时转儿童保健科进行常规体检、生长发育监测、指导计划免疫和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92例产妇中有82.61%进行全程的抗病毒治疗,其余病例选择产时产后或产后预防方案.总体服药依从性良好,有26例年满18月龄以上要儿HIV抗体检测全部阴性,其余婴儿在随访中.结论 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HIV母婴传播,规范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是HIV母婴阻断是否成功的关键,预防HIV母婴传播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多学科、多部门的良好合作可以达到对HIV感染孕产妇的佳管理和预防HIV母婴传播的佳效果.

    作者:庞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单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单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探讨老年单次鼻饲量的安全量化指标.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长期鼻饲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体位、鼻饲液成分、日鼻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鼻饲;观察组按照实验方法鼻饲,两组均观察餐后反流、胃潴留、末次饲食后6h微量血糖值、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腹胀、腹泻、便秘情况.结果 两组老年鼻饲患者营养状况、不同鼻饲量及间隔时间与鼻饲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常规方法比较,观察组的鼻饲日工作明显减少,患者消化系统的休息时间得到延长.结论 鼻饲法的单次鼻饲量(350m1)和间隔时间(4h)对老年长期鼻饲患者更适宜.

    作者:张燕燕;黄美香;谭英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长托宁与阿托品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长托宁与阿托品分别用于无痛人流中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发生率.方法 选择早孕自愿要求行无痛人流的孕妇69例,随机分三组,每组23例.Ⅰ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为长托宁组,Ⅲ组为阿托品组.观察三组手术时HR、SBP、DBP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病人用药后与基础值比较,Ⅰ组HR、SBP、DBP显著下降(P<0.01),Ⅲ组HR、SBP、DBP显著升高(P<0.01),Ⅱ组HR、SBP、DBP无明显变化(P>0.05).三组病人在用药后、扩官时、吸宫时3个时点HR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Ⅰ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高、官口松弛发生率低(P<0.01);Ⅰ组术后官缩疼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Ⅱ、Ⅲ组(P<0.01或P<0.05).结论 长托宁用于无痛人流中,降低了术中风险,有利于提高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优于阿托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庞德春;潘丽远;林丽珠;范海鸥;邓梅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早期干预促进小于胎龄儿智能发育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小于胎龄儿(SGA)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将在河池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或就诊的SGA 176例分别设为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早期干预组按0~2岁早期干预大纲进行干预训练.由专人定期行智力测定、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育儿指导.结果 早期干预组在智能发育各纬度得分及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体格发育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干预对SGA智能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杨桂凤;赵权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对照组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抗病毒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喜炎平,可明显提高婴幼儿手足口病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琳;黄永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ER、PR检测,结合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ER、PR在47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32%和59.57%,ER及PR的双阳性、双阴性分别为48.93%和34.04%. 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其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ER、PR的表达与I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子宫外病灶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ER、PR均反映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是一个可以综合反映病程、病情和病交性质的客观指标,其测定对分析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达平;陈红秋;粟连秀;梁立盛;李雄;韦翠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双黄连致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1例报告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是一种少见的无菌性脓疱病.病因尚不明.笔者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莉;田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要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CHPS患儿的术前上消化道造影及超声检查征象及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PS患儿,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诊断率为100%,其中2例合并器官轴型胃扭转.术前经超声诊断的50例,诊断率为94.34%,1例可疑阳性,后经手术确诊,2例因肠气影响幽门部显示不满意.结论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至今仍为CHPS手术前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刘玉奇;刘哲婴;李京恩;张明常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格雷夫斯病眼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格雷夫斯病眼病(Graves眼病,GO)是一种与Graves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或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因眼外肌及眼眶结缔组织的炎性反应及纤维化导致眶内容物体积增大,引起眼球突出、眼睑退缩、球结膜水肿、眼球运动障碍、复视、视神经压迫等症状.为眼眶常见病,居成人眼眶病的首位[1,2].GO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基因、自身免疫、眶内成纤维细胞活性、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3].

    作者:李凤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外敷加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179例报告

    膝关节滑膜炎是骨伤科的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膝关节滑膜炎是关节滑膜受到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等刺激而产生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是多种关节内损伤所造成的一组症侯群[1].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外敷自制伤科药膏加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17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邹永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圆形吻合器经腹切口行贲门癌近侧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以圆形吻合器经腹切口手术方式治疗贲门癌近侧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贲门癌近侧胃癌患者分为圆形吻合器经腹切口组(30例)和传统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组(31例),进行贲门癌近侧胃癌根治术.对照分析两组的手术学指标、住院手术医疗费、肿瘤学指标和近期疗效.结果 ①手术学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后镇痛需求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手术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手术死亡.②住院手术医疗费用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两组肿瘤学根治性比较:清扫淋巴结的数量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所有标本的食管切缘病理学检查均阴性.④随访:两组患者随访平均19个月,两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圆形吻合器经腹切口行贲门癌近侧胃癌根治术较传统的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行贲门近侧胃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不多、无手术死亡、住院手术费少,而手术标本肿瘤学评价和复发率、生存率二者相当,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圆形吻合器经腹切口行贲门癌近侧胃癌根治术在给患者带来微创的好处时并未牺牲肿瘤学根治性.

    作者:覃忠卫;赵枫;韦道文;吕建生;李子明;卢运龙;黄许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目的 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患者,按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7例.结果 随访6~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3~8个月.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1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 解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谭仁林;兰祖秀;杨家林;王照卿;程勇;兰耿亮;韩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

    疼痛是临床中普通,重要的征象和症状,总是伴随着消极的情绪.因此,对疼痛的护理十分重要.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感受,是有害因素侵袭身体的一个信号,常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疼痛是诊断与鉴别疾病的重要指征之一,是评价治疗、护理效果的一个标准[1].有着良好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环节,笔者就疼痛护理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毛桂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贵州彝族、白族7项面部生物学特征观察

    目的 了解贵州彝族、白族面部特征出现率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按邵泉清<人体测量手册>和吴汝康等编的<人体测量方法>方法和标准,调查了879人彝族、白族(其中彝族472人、白族407 人)6对遗传性状,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贵州彝族、白族鼻翼比眼间距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上唇高度和耳廓外展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彝族性别间眉毛、上唇高度(P<0.01)和口裂宽度(P<0.05)差异有显著性,白族男女间眉毛、耳廓外展度和上唇高度(P<0.01或P<0.05)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 贵州彝族、白族面部特征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作者:张庆忠;宋国琴;余跃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缩短潜伏期产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和对潜伏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产妇60例分为:A组(全产程组,宫口开张1cm左右),B组(活跃期组,宫口开张2~3cm),C组(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每组20例.A组、B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两组的蛛网膜下腔给药和硬膜外腔维持用药相同.观察A组、B组的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镇痛满意度等;观察三组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潜伏期时间0.05),C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比A、B组高(P<0.05).A、B组副作用为瘙痒.结论 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缩短潜伏期,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周朝明;全伟斌;彭丽;于克华;农木本;甘柏柳;劳诚毅;杨木兰;邱雪娟;刘珍;劳慧娟;韦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