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奇;刘哲婴;李京恩;张明常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24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经胃镜确诊患者给予H2受体阻滞剂、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及保护黏膜等治疗.结果 痊愈76例,占61.29%,好转37例,占29.83%,出血不止或穿孔而行手术者8例,死亡3例(2.41%),总有效率为91.13%.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胃镜检查时应仔细观察,积极规范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合并的基础疾病,效果良好.
作者:尹艮女;洪海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nmtic hernia,CDH)是指因一侧或两侧膈肌发育缺陷,腹部脏器进入胸腔,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小儿外科危重病症,发病率为1/1700~1/5000,男女比例约2:1,病死率为8%~79%[1,2].现总结我院近年收治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石磊;韦成倍;曹健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术后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PO)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手术后ACP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表现为手术后5~8天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腹胀,停止排便排气,肠鸣音正常、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平片均有结肠胀气扩张,结肠镜检查见全部病例均呈现大肠肠管疲软无力状态,年龄>50岁者占75.00%,常伴有严重内科基础疾病者占50.00%.予禁食、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西沙必利和液体石蜡大承气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及病因治疗.1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11例患者予急诊结肠镜检查及减压术症状明显缓解,5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中术后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肌梗死而死亡各1例.结论 ACPO发病率低,但常伴有严重内科基础疾病,病情常较危重,了解其临床特点并积极处理常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韦玮;唐毓金;韦忠恒;覃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32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术前准备、麻醉管理、手术操作 .和术后处理等经验.结果 术前高血压28例,无典型症状4例.全部手术切除.肿瘤直径3.5~11cm,术后血压正常27例.仍需降压药物治疗5例.31例治愈,1例术中死亡.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麻醉和严格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无典型症状的嗜铬细胞瘤,术前应高度警惕.
作者:梁庆祖;黄勇平;黄泽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的临床效果.方法 26例重症ITP住院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5~1.0mg/(kg·d),连用5天后减量,总疗程3~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IVIG每天400mg/kg,连用5天.每日检查血常规,观察两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达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等.结果 26例患儿无一例死亡,治疗组显效率为85.71%,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显效率为41.67%,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显效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大剂量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ITP起效迅速,效果显著.
作者:陈仕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49例AMI患者于入院后当天及第7天、4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血清IL-10水平.结果 AMI患者第1天血清IL-10显著高于第7天及对照组,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AMI患者IL-10升高,提示IL-10可能参与了AMI的形成和发展,它可作为AMI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作者:唐剑;张康;莫丕立;陈永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脑利钠肽(BNP)水平和脉压是引起高血压患者心脏重构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 将211例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脉压大小分组后,对比BNP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血浆BNP水平随脉压增大而升高,以8.11~9.31kPa为分水岭,显示出明显的差异,t检验值成倍增加.结论 脉压>7.98kPa者与血浆BNP水平明显有关,两者可能均与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的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但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严华;符春晖;陈丽媛;黄军章;陈湘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体外电场热疗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对15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ZD-2001体外电场热疗机照射下腹部治疗.结果 患者经1~3个疗程治疗,151例治愈,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该治疗无痛苦、无创伤、非介入、疗效好,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邹永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是一种少见的无菌性脓疱病.病因尚不明.笔者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莉;田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Ie bowel syndromè,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目前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IBS在全球人群患病率较高,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对生活质量影响大[1],医疗费用较高[2].目前胃肠病学及流行病学专家从流行病的多个层面对IBS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为IB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潘小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42例成功行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AMI患者,分别于冠脉支架术前和术后6、12、24、48、72h及一周后留取外周血,检测血清hs-CRP值,分组对比研究.结果 ①42例患者术前hs-CRP值高于正常值(P<0.05);②术后hs-CRP较术前升高(P<0.05).分时段观察,术后6h即开始升高,48h达到高蜂,持续至72h;一周后水平降至正常,预示手术成功.结论 AMI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短时间炎症反应加强(hs-CRP升高),72h后hs-CRP下降.hs-CRP可作为判断手术成功与否的指标.
作者:陈彦明;黄金文;邵义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及护理方法.方法 15例接受大肠癌手术的患者,术中留置FREKA三腔管至空肠上段,术后6~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术后1周,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血浆蛋白和前白蛋白上升明显(P<0.05或P<0.01),营养前后免疫学指标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胃肠功能恢复快,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大肠癌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的优点.通过预见性的护理,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
作者:林妙英;林芳;方楚萍;谢昭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观察p53基因在翼状胬内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翼状胬内的发病与凋亡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5例翼状胬内组织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用正常眼鼻侧结膜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后常规HE染色和p53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实验数据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实验组中的p53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翼状胬肉病变发展的早期可能存在着p53基因的突变,从而使正常p53肿瘤抑制基因作用丧失,导致结膜组织过度增殖及胬肉纤维血管组织向角膜的侵袭.
作者:何文林;王利华;陈容森;高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手术与麻醉中的病人病情特殊,变化复杂,并且很多属于危重病人,常需要同时应用多种药物,实施多种监测手段.在手术与麻醉的护理中,常用到静脉留置针与三通接头.静脉留置针质地柔软,不易因患者肢体晃动而刺破血管形成肿胀,而且固定方便,可以留置较长时间.三通接头连接静脉留置针除了可经同一穿刺点输入多种药物(无配伍禁忌前提下)外,还有许多用途.本院手术室从2000年以来,广泛开展将三通接头连接静脉留置针用于手术与麻醉的护理中,至今已超过万余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将多年来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谢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区较为常见,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常见的症状体征为抽吸性血痰、头痛、发现颈部肿块、耳听力下降等.部分病人鼻咽肿块不明显或为黏膜下型鼻咽癌,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提高隐匿鼻咽癌的检出率,2003年10月~2007年10月我们予对可疑患者行电子鼻咽镜检查,部分行鼻咽MRI检查,或在鼻内窥镜直视下进行鼻咽活检,明显提高鼻咽癌的检出率.
作者:韦孟灵;李玲波;覃焕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发病突然、进展迅速、自然预后极差的心血管危重症疾病.主动脉夹层如果不进行治疗,病死率在48h超过50%,2周内超过80%[1].
作者:黄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0例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120例.CSEA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EA组选用硬膜外穿刺包,选择L2~3间隙穿刺,向头部置管3cm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硬膜外局麻药用量、麻黄碱用量及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均比EA组显著缩短(P均<0.01),其硬膜外局部麻药用量少,麻醉效果优于EA组(P均<0.01).结论 CSEA结合腰麻(SA)和EA两者的优点,是剖宫产术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梁军;庞晓军;黄华山;梁宁安;黄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三种血糖稳定剂抗葡萄糖酵解的稳定效果.方法 对72例受检者血液标本,分别测定其普通肝素锂抗凝管、氟化钠-草酸钾抗凝管、D.L甘油醛肝素锂抗凝管、分离胶采血管在25℃室温放置0、1、2、4、8、12、24、48h和不及时离心的分离胶-促凝剂采血管各时段的血糖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Oh测定值比较,在24h、48h血糖测定值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甘油醛抗凝管在24h内血糖测定值稳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48h血糖测定值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时段的三种血糖稳定剂与Oh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作为血糖测定稳定剂甘油醛起效快,稳定时间长,优于氟化钠-草酸钾,而分离胶-促凝剂管必需及时离心,各有优缺点.建议依据本院血样运送情况和检验目的 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管.
作者:甘志远;韦志福;谢乃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寻求佳的护理方法.方法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51例患者.结果 138例患者治愈出院,有13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转手术治疗.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比以往单纯西医保守治疗的效果更好,费用低,很大程度减少手术概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李向华;张秀梅;何全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探讨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6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Schatzker I型11例,Ⅱ型25例,Ⅲ型11例,Ⅳ型9例,V型6例,Ⅵ型5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松质骨螺钉、外固定支架、T/L型钢板、高尔夫钢板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平台塌陷缺损取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 6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9~38个月),按Rasmusen功能评分标准,优34例,良23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5.07%.结论 骨折粉碎及移位的程度明显影响预后.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固定方式、骨折解剖复位与牢靠的固定、骨缺损行骨移植、恢复下肢力线、保护和修复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和术后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练是取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黄永栋;蒋卫平;罗宇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