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夹层42例围术期处理体会

黄忠

关键词:动脉瘤, 夹层, 围手术期医护, 外科手术
摘要: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发病突然、进展迅速、自然预后极差的心血管危重症疾病.主动脉夹层如果不进行治疗,病死率在48h超过50%,2周内超过80%[1].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肌无力危象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复习重症肌无力危泉(MC)抢救的体会及经验.方法 对15年间抢救25例MC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危象前均有延髓肌麻痹.上呼吸道感染诱因16例.均予机械通气、抗生素及大剂量激素治疗,其中血浆置换15例,非血浆置换10例.结果 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2.56±8.55)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76.00%.病死率为20.00%.其中血浆置换组通气时间为(8.05±6.23)天,而非血浆置换组为(15±10.50)天,血浆置换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比非血浆置换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MC主要诱发因素.球麻痹是MC的先兆.及时机械通气及加强呼吸道护理可改善危象的预后,明显降低病死率.大剂量激素及血浆置换治疗可缩短危象病程.

    作者:覃保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缩短潜伏期产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和对潜伏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产妇60例分为:A组(全产程组,宫口开张1cm左右),B组(活跃期组,宫口开张2~3cm),C组(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每组20例.A组、B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两组的蛛网膜下腔给药和硬膜外腔维持用药相同.观察A组、B组的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镇痛满意度等;观察三组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潜伏期时间0.05),C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比A、B组高(P<0.05).A、B组副作用为瘙痒.结论 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缩短潜伏期,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周朝明;全伟斌;彭丽;于克华;农木本;甘柏柳;劳诚毅;杨木兰;邱雪娟;刘珍;劳慧娟;韦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哮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对哮喘病人的社会支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1例哮喘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评社会支持度,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QLQ)评定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治疗后干预组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除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外,经治疗后干预组另外4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提高哮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增加社会支持度,以及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许建国;韦中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抗小叶增生合剂对乳腺小叶增生模型大鼠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抗小叶增生合剂对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肌注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用抗小叶增生合剂30.0,15.0,7.5ml,kg 3个剂量治疗30天,测定大鼠乳头直径,观察乳头大体形态变化及显微镜下乳腺组织变化,观察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测定血清苯甲酸雌二醇含量.结果 抗小叶增生合剂能明显减小大鼠增生乳头直径,减少乳腺小叶数、腺泡敷和腺泡腔直径,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显著减轻乳头形态学症状和降低血清苯甲酸雌二醇含量.结论 抗小叶增生合剂对雌激素引起的大鼠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洪文;李锦樂;李明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探讨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6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Schatzker I型11例,Ⅱ型25例,Ⅲ型11例,Ⅳ型9例,V型6例,Ⅵ型5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松质骨螺钉、外固定支架、T/L型钢板、高尔夫钢板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平台塌陷缺损取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 6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9~38个月),按Rasmusen功能评分标准,优34例,良23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5.07%.结论 骨折粉碎及移位的程度明显影响预后.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固定方式、骨折解剖复位与牢靠的固定、骨缺损行骨移植、恢复下肢力线、保护和修复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和术后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练是取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黄永栋;蒋卫平;罗宇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无机化学设计性实验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双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学科教学方式,它的意义在于用外语来学习好专业课,发挥英语这门国际语言的真正意义--交流.因此要创造更多接触和使用外语的机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外语,用教学语言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当然,双语教学不是语言教学,它是以第二种语言为教学的语言和手段,来讲授专业学科内容,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的目的[1~4].我们根据广东药学院的实际,在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性实验开展了双语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作者:陆家政;梅文杰;陈菲;蒋京;曾宪栋;姚秀琼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合并白内障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3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合并白内障行隧道巩膜瓣下小粱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眼手术均顺利,术后24h内前房形成,且前房均较深;视力均较前有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时视力达0.1有3眼,0.15~0.3有8眼,0.3以上有2眼;术后1、3、6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未出现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隧道巩膜瓣下小粱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马文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由于脑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可造成肢体偏瘫、麻木等运动和感觉障碍,并可使患者出现失语症状,据资料统计,脑卒中致残患者中出现失语症的比例为20%~30%[1].失语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从而无法或不便与人进行交流,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我科于2007年5月~2009年2月,选择32例住院脑卒中伴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及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英华;冯鹏雄;郑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抗-HIV临界值质控血清的制备与应用

    目的 探讨抗-HIV临界值质控血清实验室制备和应用的简易实用方法.方法 将经确认的高效价抗-HIV阳性血清用小牛血清按1:1、1:2、1:4、1:8、1:16、1:32、1:64稀释并测定OD值,计算其平均值(-x)、标准差(s)及变异系数(CV).结果 20个测定值S/CO值的相关值-X=1.91,s=0.155,CV=8.1%.结论 实验室自制抗-HIV临界值质控血清可用于监测抗-HIV试验的稳定性、重复性、准确性.

    作者:黄晓群;庞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加强病案信息监控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病案信息是医院安全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案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尤其在医疗形势不断出现新变化的今天,病案信息的用途更广泛,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加强病案信息的监控、提高病案信息的质量对确保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是目前医院质量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者:禤中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少量自发性气胸的CT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少量自发性气胸的胸部平片与CT检查所见征象的差异,以探讨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确诊少量自发性气胸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科,并与胸部平片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胸部CT检查显示左侧气胸27例,右侧24例,双侧1例,少量胸腔积液16例,同时显示肺部病变19例;胸部平片确诊气胸36例,疑诊5例,漏诊3例,阴性8例,显示肺部病变9例,少量胸腔积液7例.结论 CT不仅能提高少量自发性气胸的诊断率,同时还能较好显示肺部病变,是弥补胸部平片对该病诊断不足的好手段.

    作者:黄德尤;陆玉敏;李清锋;李文强;黄忠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对10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50例非脑梗塞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 脑梗塞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9%,对照组为16%,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LDL升高、高纤维蛋白原是老年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老年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焕章;周丹;李洪;凌紫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ER、PR检测,结合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ER、PR在47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32%和59.57%,ER及PR的双阳性、双阴性分别为48.93%和34.04%. 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其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ER、PR的表达与I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子宫外病灶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ER、PR均反映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是一个可以综合反映病程、病情和病交性质的客观指标,其测定对分析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达平;陈红秋;粟连秀;梁立盛;李雄;韦翠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际肾脏病和急救医学界趋向将急性肾衰竭(ARF)改称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1].其基本出发点是将对这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前,不要等到肾衰竭时才认识到它的存在,而要在肾小球滤过率(GFR)开始下降,甚至肾脏有损伤(组织学、生物标志物改变)但GFR尚正常的阶段将之识别、及早干预.

    作者:刘春晓;韦真理;阮海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目的 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患者,按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7例.结果 随访6~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3~8个月.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1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 解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谭仁林;兰祖秀;杨家林;王照卿;程勇;兰耿亮;韩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糖尿病对创伤性骨折手术影响的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创伤性骨折后高血糖的特点以及对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分析68例糖尿病伴骨折患者(糖尿病组)手术前后血糖水平与胰岛素用量、术后并发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的关系,并设75例同期骨折正常血糖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糖尿病组手术后胰岛素用量比术前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经严格控制血糖后,术后并发症则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严格监测和控制血糖,合理治疗伴随疾病,是降低创伤性高血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卢又瑛;农丕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体外电场热疗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体外电场热疗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 对15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ZD-2001体外电场热疗机照射下腹部治疗.结果 患者经1~3个疗程治疗,151例治愈,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该治疗无痛苦、无创伤、非介入、疗效好,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邹永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单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单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对老年患者的影响,探讨老年单次鼻饲量的安全量化指标.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长期鼻饲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体位、鼻饲液成分、日鼻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鼻饲;观察组按照实验方法鼻饲,两组均观察餐后反流、胃潴留、末次饲食后6h微量血糖值、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腹胀、腹泻、便秘情况.结果 两组老年鼻饲患者营养状况、不同鼻饲量及间隔时间与鼻饲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常规方法比较,观察组的鼻饲日工作明显减少,患者消化系统的休息时间得到延长.结论 鼻饲法的单次鼻饲量(350m1)和间隔时间(4h)对老年长期鼻饲患者更适宜.

    作者:张燕燕;黄美香;谭英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和护理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寻求佳的护理方法.方法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51例患者.结果 138例患者治愈出院,有13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满意转手术治疗.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比以往单纯西医保守治疗的效果更好,费用低,很大程度减少手术概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李向华;张秀梅;何全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局部应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耳真菌病126例报告

    由于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滥用,肿瘤、血液病、糖尿病及肾病等患者的逐渐增多,耳鼻咽喉真菌病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局部应用的抗真菌滴耳液市面上极少,而口服及注射抗真菌药物毒性及不良反应大,且费用昂贵,临床应用实为棘手.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采用国产氟康唑注射液局部应用治疗耳真菌病12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