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脂血症38例

沙明杰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 治疗方法, 甘油三酯, 胆固醇, 合并糖尿病, 体育锻炼, 慢性肝炎, 临床资料, 高脂血症, 低脂饮食, 脂肪肝, 胰腺炎, 石家庄, 诊断, 药业, 生产, 肾病, 年龄, 肥胖
摘要:笔者从1997年以来用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脂血症38例,取得良好效果,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5~67岁,平均46岁;病程长12年,短为本次诊断;单纯胆固醇增高者16例,单纯甘油三酯增高者8例,两者均增高者14例;胆固醇低6.0mmol/L,高11mmol/L,平均7.5mmol/L;甘油三酯低1.9mmol/L,高4.8mmol/L,平均2.9mmol/L;合并糖尿病1例、甲减2例、肾病综合征2例、慢性肝炎及脂肪肝6例、胰腺炎1例、原因不明26例、伴肥胖者32例.2 治疗方法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配合低脂饮食及体育锻炼.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进食河豚鱼中毒救治8例

    近年来我院收治8例进食河豚鱼中毒患者,经对症及纳洛酮治疗后康复出院,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9~63岁.均进食河豚鱼肉,发生中毒时间在进食后半小时到3小时内.第1起1例,以全身疲软为主要症状,入院时神志清楚,P60次/分,R18次/分,BP13/6kPa,但在洗胃中从脚到胸部逐渐麻木,以至全身麻木,呼吸困难.第2起1例,进食2个河豚鱼头后出现恶心呕吐、全身麻痹,入院时神志昏迷,P50次/分,R16次/分,BP12/6kPa.第3起5例,第4起1例,均以恶心呕吐、胸闷为主要症状,入院时神志清楚,P、R、BP尚属正常范围.心电图检查8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谢银彬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真武汤加味治疗高血压39例

    笔者1987~1998年用真武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9例中,男23例,女1 6例;年龄45~55岁14例,56~70岁17例,71~80岁8例;病程短1年,长20年.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心悸乏力,舌质黯红或淡白,舌苔白润或水滑,脉弦滑或沉细.血压超过1 9.28/12.63kPa,无阴虚阳亢之征者.2 治疗方法真武汤全方加牛膝:制附片、生姜、白芍、茯苓各30g,牛膝20g.若兼喘逆咳嗽痰多者加三拗汤,即麻黄15g,杏仁12g,甘草6g温阳消阴,宣肺平喘;身肢肿胀者加五苓散,即猪苓、泽泻、桂枝各15g温阳消阴,利水消肿;便溏尿少者加前仁20g,泽泻1 5g温阳消阴,分利三焦;腰膝酸软,神疲畏寒者加淫阳藿、菟丝子各20g,枣皮1 5g,肉桂5g温阳消阴,益肾健腰;胸部满闷疼痛者,加桃仁、郁金各12g,丹参30g,枳壳15g温阳消阴,宽胸行淤.1日1剂,分3次服.本型高血压属阳属水泛型,若诊断准确,用药得当,则见效较快,一般4剂见效,8剂后症状明显好转,血压下降,继而根据病情随症化裁加减.

    作者:廖阳初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颈椎病101例观察

    笔者自1 992~2000年,用自拟化淤通络汤配合药物热敷法综合治疗颈椎病10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01例中,男46例,女55例;年龄35~40岁11例,40~50岁29例,50~79岁61例;病程12天~1年21例,1~5年57例,5~10年17例,10~20年6例.其中伏案工作者69例,工人23例,农民3例,市民6例.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者79例,颈椎强痛者80例,颈项肢体酸麻者79例,心悸、心烦、汗出者24例,耳聋耳鸣者15例,视物昏花者12例,晕厥者6例,感觉障碍者5例,手足震颤者4例,舌体麻痹者2例,行走下颌酸楚难忍者1例,伴心脑血管疾患者40例,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7例.X线片(或CT)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者61例,生理曲度后突者7例,椎间隙变窄者53例,椎体骨质增生者75例,项韧带钙化者12例.CT查椎管狭窄者2例,颈髓萎缩者1例.

    作者:王家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13例

    我院自1999年4月~2001年4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异位妊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共13例,年龄小19岁,大33岁;孕周短5.3周,长7.6周.保守治疗条件:①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腹腔内出血.②B超诊断:妊娠包块≤4cm或>4cm,但本人强烈要求保守治疗者.③肝、肾功能正常.④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值均在正常范围.⑤血β-H、C、G<15μg/ml.

    作者:李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调和肝脾法治疗胆道疾患36例

    笔者从1 998年以来,采用调和肝脾法治疗胆道疾患3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6例均经B超检查为胆道疾患.其中急、慢性胆囊炎18例,胆囊炎合并胆石症15例,胆囊息肉2例,胆囊炎合并胆道蛔虫症1例,女26例,男10例;年龄大72岁,小8岁;病程长12年,短2个月.2 治疗方法处方:柴胡、赤芍、厚朴各15g,白芍、鱼腥草各30g,枳实、郁金、木香各12g,黄连10g,甘草6g.急性胆囊炎加茵陈、大黄,重用黄连;慢性胆囊炎加楂曲,重用赤芍、白芍;胆囊炎伴胆石症加茵陈、鸡内金、山楂,重用鱼腥草;胆道蛔虫加乌梅、川楝子、榔片.水煎取400ml,每次服100ml,每日4次.治疗时间长约3个月,短1个月.

    作者:郭永全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282例

    1995年3月~2000年12月,笔者采用C()2激光炭化结合中药方剂坐浴浸泡治疗尖锐湿疣282例,并与单纯C()2激光烧灼治疗尖锐湿疣280例进行对照比较.现报告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诊断标准按照朱德生编<皮肤病学>中尖锐湿疣有关内容.将5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2例,男110例,女1 72例;年龄18~76岁,平均47岁;分为青年组(18~30岁)132例,中年组(30~50岁)129例,老年组(50岁以上)21例.对照组280例,男96例,女184例;年龄20~68岁,平均44岁.青年组136例,中年组125例,老年组1 9例.临床表现为女性患者在阴道口、阴道壁或肛门周围,男性患者主要在冠状沟有大小不等形如桑椹、菜花、鸡冠状结节.

    作者:杨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内外合治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nmaloid Are ArtisAR)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发对称性关节炎为临床特征,病情迁延,常反复发作,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笔者自1 995~1 999年采用除痹汤配合中药浴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取得较好疗效,且未发现不良反应,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即: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6周);⑤皮下结节;⑥手X光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及关节隙狭窄);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具备以上4条或4条以上标准,可诊为RA.但在我国RA较西方轻,标准第1条及第2条患者不一定都符合,可灵活掌握.

    作者:郑宏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卵巢早衰治案二则

    卵巢早衰(简称POF)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的促性腺激素过高,伴性激素低下的闭经、或过早绝经者.本病多因垂体功能亢进,卵巢内先天卵泡数目不足,染色体异常,卵巢的FSH受体蛋白缺陷,药物的毒性影响,盆腔放疗、化疗等引起,极少数与自身免疫有关.根据促性腺激素过高、雌激素水平低下及闭经等临床表现予以确诊.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POF疗效较好,介绍如下.1 病例例1:孙某,女,28岁.婚后1年流产1次后,月经开始不正常,经量稀少至26岁闭经.1997年5月来院就诊,给予放免内分泌素检查,提示:FSH>80IU/L,LH62IU/L,阴道涂片显示雌激素低下水平.根据促性腺激素水平、性激素、闭经等表现诊断为POF.

    作者:王淑华;于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补中益气汤应用举隅

    笔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种病症,收到很好疗效,兹报告如下.1 脐部感染王某,男,2个月,1 998年3月15日初诊.脐部肿胀溃烂1个月,1个月前脐部因尿液浸湿感染溃烂,经西药抗生素治疗无效.诊时脐部肿胀流淡黄清稀脓液,伴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吮乳无力,大便溏薄,苔白腻,指纹淡红.诊为脐疮,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治以调补脾胃,益气升阳,托脓除湿.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味.生黄芪10g,党参、白术、当归、大枣、苍术、茯苓各6g,升麻、陈皮、柴胡、炙甘草各3g,生姜2片.水煎服,2日1剂.连服2剂后,精神渐振,食欲增进,吮乳有力,脐部肿胀消退,溃烂处色渐红润,分泌物减少.依上法继服3剂后,脐部已无分泌物,干燥结痂,神纳尚可,面色转红润,二便自调.10天后追访,诸症已愈.按:脐部内合脾胃,故脐部溃烂,日久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投以补中益气汤加苍术、茯苓,调补脾胃,益气升阳,托脓除湿.药证相符,而获痊愈.

    作者:刘忠庆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85例

    外阴白色病变是外阴皮肤或粘膜的生长和营养紊乱而引起的外阴局限性或弥散性的白色病变,临床症状以外阴瘙痒为主.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8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5例患者年龄20~54岁,病程3个月~11年,均已婚.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外阴皮肤增厚,粗糙,变硬、变白或有破溃,外阴瘙痒,病变皮肤缺乏弹性,均经活组织检查确诊者.

    作者:张春梅;田加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苦参汤加减治疗足癣22O例

    近年来,我们用苦参汤加减治疗足癣,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220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0例,男1 27例,女93例;年龄小12岁,大74岁,平均35岁;病程短10天,长22年,平均3.9年;其中鳞屑水疱型119例,浸渍糜烂型78例,角化过度型23例.对照组178例,男106例,女72例;年龄小10.5岁,大69岁,平均32.6岁;病程短7天,长1 9年,平均3.6年;其中鳞屑水疱型92例,浸渍糜烂型70例,角化过度型16例.均具有足癣的皮损特征,自觉不同程度瘙痒或疼痛,真菌直接镜检阳性.两组病例均在2个月内未内服、半个月内未外用过抗真菌药物.

    作者:王国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42例

    眼底出血为眼科常见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见于视网膜静脉栓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外伤等.我们自1992~2000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眼底出血42例48眼,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42例48眼,男28例,女14例;视网膜静脉栓塞1 9例21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9例10眼,糖尿病6例9眼,coats病2例2眼,外伤6例6眼.轻度(片状出血无玻璃体积血)7例7眼;中度(大片状出血伴少量玻璃体积血)12例;重度(大面积广泛出血伴大量玻璃体积血)23例24眼.视力好0.4,低光感.病程短1天,长3个月.

    作者:李秀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26例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升血1号汤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WBC)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化疗后WBC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予自拟升血1号汤联合利血生、鲨肝醇、升白胺治疗;对照组20例只给予利血生、鲨肝醇、升白胺治疗.均7天为一疗程.治疗组WBC均数由治疗前的(2.87±0.61)×109/L增为治疗后的(3.82±0.58)×109/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WBC均数由治疗前的(2.91±0.60)×109/L增为治疗后的(3.26±0.49)×109/L,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血1号汤加味联合西药是治疗化疗后WBC减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高立栋;刘振葵;王秀梅;张继宝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艾灸治疗失眠79例

    笔者采用艾条悬灸百会穴和涌泉穴并辅以适当的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9例中,年龄小28岁,大65岁;病程短2个月,长20年.表现为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甚至彻夜难眠.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2 治疗方法嘱患者于每晚临睡前,自己用艾条温和灸百会穴1 5分钟,涌泉穴l5分钟.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第2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3 疗效标准能自行入睡,且睡眠质量好为显效;睡眠有所改善,但有时仍需借助药物为有效;睡眠无改善为无效.

    作者:徐宓宓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拈疣汤治疗扁平疣50例

    笔者自拟拈疣汤治疗扁平疣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31例,女19例;30岁以上39例,30岁以上11例;病程1~3周18例,4周~2年25例,2年以上7例. 2 治疗方法拈疣汤:虎杖、首乌、苡仁、生地各30g,当归、赤芍、防风各15g,川芎、丹皮、蝉衣各9g,石膏50g,甘草3g.湿热偏甚者加苍术12g,黄柏15g;痒甚者加地肤子10g,白鲜皮15g;病程长而反复发作者加地龙12g,全虫6g.水煎,1日1剂,早中晚分服.对其中反复发作的39例另用自拟平疣药液(冰片、甘草、五倍子各10g,木贼20g,苡仁、地肤子各30g,紫草18g,水煎取药液),用消毒棉签醮药液均匀涂搽约15~20分钟后,再用醋水液(即温开水50ml加优质食醋适量配制)清洗患处,边洗边轻轻按摩患处10~20分钟,1日2~3次.7天为一疗程,共用3个疗程.

    作者:丁念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内外合用治疗肩周炎19O例

    自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肩周炎1 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0例中,男89例,女101例;年龄大71岁,小37岁,平均52岁;左肩70例,右肩108例,双肩2例;病程短1周,长者9个月,平均4个月.分为疼痛期(病史短,以肩部疼痛为主,被动活动或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不受限)及冻结期(肩部疼痛轻微.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受限,影响生活和工作).2 治疗方法内服:麻黄、羌活、桂枝各10g,细辛3g,姜黄、鸡血藤、桑寄生、淫羊藿、续断各15g,制附子9g.疼痛期者加白芍、元胡各1 5g,制乳香、制没药各9g.冻结期者加全虫3g(冲),蜈蚣2条.水煎服,日1剂.外用:红花、透骨草、草乌、川乌、川芎各20g.当归、丹参、艾叶、赤芍各15g,苏木、伸筋草各10g,川椒、桃仁各30g.将药混匀,用长和宽均为20cm的布袋装好封口,上笼蒸透后冷却50℃左右,然后用50ml白酒(稍加热)洒在布袋上,置于患处,上面再放一暖水袋,以便保温.每日2次,每次30分钟,7天为一疗程.

    作者:郭文青;耿登峰;乔德雨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阴道炎186例

    自1998年11月~1999年12月,笔者应用自拟炎带汤为主,辅以中药外洗治疗阴道炎186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86例均系已婚妇女.年龄大61岁,小22岁,平均34±5岁;病程长8年,短3天,平均60±15天.其中滴虫性阴道炎48例,占26%;霉菌性阴道炎24例,占13例;混合感染型阴道炎78例,占42%;老年性阴道炎36例,占19%.2 治疗方法炎带汤:土茯苓30g,苦参、车前子各15g,白花蛇舌草、猪苓各12g,泽泻、丹皮、牛膝各6g,龙胆草、黄柏、赤芍各1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3剂为一疗程.若为滴虫性阴道炎,另加百部、蛇床子各10g.停药7天后复查.

    作者:刘梅;周经龙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

    笔者1998~200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取得显著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74例,治疗组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20~66岁;病程2~20年;病变累及乙状结肠、直肠31例,降结肠及其以上者7例.对照组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18~62岁;病程2~21年;病变累及乙状结肠、直肠31例,降结肠及其以上者5例.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灭滴灵0.4g,每日3次;环丙沙星0.5g,每日2次.同时局部用生理盐水150ml,锡类散0.6g,白及粉10g,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配成混合液保留灌肠,每日2次.2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在用上述方法时加用中药湿热型(8例):粘液血便,里急后重,腹痛拒按,发热,苔黄腻,脉数.治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以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白芍、银花各15g,甘草3g,秦皮、地榆、丹皮各12g,黄柏10g,黄连6g.

    作者:宋友武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熟附子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举隅

    笔者近年来运用熟附子为主药治疗多种心脏疾病,疗效良好,现举例如下.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黄某,男,41岁,1998年8月3日诊.患者近3年多来,常自觉胸闷不适,头晕,且有逐渐加重之势,夜间尤甚,常在熟睡中因窒息感而醒.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为窦性心动过缓,平均心率仅56次/分,低为42次/分.曾用阿托品等治疗,心率未见明显提高而试用中药.症见面色苍白,肢冷,舌淡胖,脉迟.此为心阳不足之候.药用熟附子1 5g(先煎),桂枝、麻黄、甘草各10g,干姜5g,桃仁12g.服3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平均心率提高到70次/分,但自觉口干不适,遂用原方去麻黄,加麦冬15g,连服10剂后停药,追踪半年,患者已无胸闷、头晕,平均心率维持在60次/分以上.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发生于老年人及中年人,中医认为该病为寒邪凝滞,心血不通所致,治宜温通心阳为主,中药中善温壮阳气者,非熟附子莫属.配合使用桂枝、干姜或短期加用麻黄,则温阳通络效果更佳.

    作者:温韶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温阳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病48例观察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通常以平肝潜阳为治则,但是由于不注重使用利尿剂,因而对有些病人的疗效不尽如人意.我们综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长处,采用中医平肝潜阳的治则,并吸取现代医学运用利尿药的思路,用温阳利水中药,获得利尿降压较好效果,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共48例,其中1期24例,2期20例,3期4例;男25例,女23例;40~50岁11例,51~60岁15例,60~70岁17例,71岁以上5例;病程短6个月,长35年.治疗前收缩压平均为23.12kPa,舒张压平均为13.52kPa.都具有高血压病的典型症状,年龄较轻、病程较短者多为阴虚阳亢型,症见头晕目眩,颈项强痛,胸闷心悸,失眠多梦,口干烦躁,小便量少,脉弦滑等;年龄较大、病程较长者多为阴阳两虚型,除阴虚症状外,还兼有腰酸耳鸣,畏寒肢冷,下肢轻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脉沉细等阳虚临床表现.

    作者:陈丽英;张蓓莉;钱立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