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药合用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26例观察

高立栋;刘振葵;王秀梅;张继宝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 对照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升血1号汤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WBC)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化疗后WBC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予自拟升血1号汤联合利血生、鲨肝醇、升白胺治疗;对照组20例只给予利血生、鲨肝醇、升白胺治疗.均7天为一疗程.治疗组WBC均数由治疗前的(2.87±0.61)×109/L增为治疗后的(3.82±0.58)×109/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WBC均数由治疗前的(2.91±0.60)×109/L增为治疗后的(3.26±0.49)×109/L,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血1号汤加味联合西药是治疗化疗后WBC减少症的有效方法.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清热活血滋肾法治疗阳萎105例

    笔者在1993~1999年期间运用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滋肾壮阳三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所致阳萎10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05例均患前列腺炎1年以上,前列腺直肠指检和前列腺液化验异常;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硬度不足,无法插入阴道进行性交达半年以上,或连续性交失败率超过25%.其中20~30岁28例,30~40岁61例,40岁以上16例;病程1~2年8例,2~3年22例,3~5年.65例,5~13岁以上20例.伴早泄46例,遗精18例,失眠多梦52例,尿不尽82例,小腹胀满不适34例.前列腺直肠指检均有腺体肿大、压痛、中央沟变浅,表面光滑;前列腺液化验红细胞(++)15例,(+)78例,少见12例;白细胞(++)63例,(+)34例,少见8例;脓球(++)3例,(+)82例,少见20例.卵磷脂小体(卅)20例,(++)76例,(+)9例.

    作者:谭湘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内外合用治疗肩周炎19O例

    自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肩周炎1 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0例中,男89例,女101例;年龄大71岁,小37岁,平均52岁;左肩70例,右肩108例,双肩2例;病程短1周,长者9个月,平均4个月.分为疼痛期(病史短,以肩部疼痛为主,被动活动或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不受限)及冻结期(肩部疼痛轻微.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受限,影响生活和工作).2 治疗方法内服:麻黄、羌活、桂枝各10g,细辛3g,姜黄、鸡血藤、桑寄生、淫羊藿、续断各15g,制附子9g.疼痛期者加白芍、元胡各1 5g,制乳香、制没药各9g.冻结期者加全虫3g(冲),蜈蚣2条.水煎服,日1剂.外用:红花、透骨草、草乌、川乌、川芎各20g.当归、丹参、艾叶、赤芍各15g,苏木、伸筋草各10g,川椒、桃仁各30g.将药混匀,用长和宽均为20cm的布袋装好封口,上笼蒸透后冷却50℃左右,然后用50ml白酒(稍加热)洒在布袋上,置于患处,上面再放一暖水袋,以便保温.每日2次,每次30分钟,7天为一疗程.

    作者:郭文青;耿登峰;乔德雨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卵巢早衰治案二则

    卵巢早衰(简称POF)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的促性腺激素过高,伴性激素低下的闭经、或过早绝经者.本病多因垂体功能亢进,卵巢内先天卵泡数目不足,染色体异常,卵巢的FSH受体蛋白缺陷,药物的毒性影响,盆腔放疗、化疗等引起,极少数与自身免疫有关.根据促性腺激素过高、雌激素水平低下及闭经等临床表现予以确诊.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POF疗效较好,介绍如下.1 病例例1:孙某,女,28岁.婚后1年流产1次后,月经开始不正常,经量稀少至26岁闭经.1997年5月来院就诊,给予放免内分泌素检查,提示:FSH>80IU/L,LH62IU/L,阴道涂片显示雌激素低下水平.根据促性腺激素水平、性激素、闭经等表现诊断为POF.

    作者:王淑华;于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60例

    目的:探寻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6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病人采用温针灸疗法,并进行观察随访.结果:治愈3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该疗法操作简便,对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具有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宏荣;李晓棠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衰30例

    1998~1999年自拟补肺泻浊汤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衰,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中22例为住院患者,8例为门诊患者;男26例,女10例;年龄大82岁,小57岁.根据全国统一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4级,本组病例门诊或入院时均有程度不同的肺淤血征(气急、发绀、肺部干湿性罗音)及体循环征(少尿、足肿、肝肿大、颈静脉怒张).经吸氧、限盐及应用抗生素(头孢菌素第三代静脉滴注)、利尿剂(速尿片20mg 3/日,安体舒通片40mg 3/日)、强心苷(地高辛片0.25mg 2/日)等常规抗心衰治疗后效果不显著.

    作者:蔡栋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42例

    眼底出血为眼科常见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见于视网膜静脉栓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外伤等.我们自1992~2000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眼底出血42例48眼,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42例48眼,男28例,女14例;视网膜静脉栓塞1 9例21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9例10眼,糖尿病6例9眼,coats病2例2眼,外伤6例6眼.轻度(片状出血无玻璃体积血)7例7眼;中度(大片状出血伴少量玻璃体积血)12例;重度(大面积广泛出血伴大量玻璃体积血)23例24眼.视力好0.4,低光感.病程短1天,长3个月.

    作者:李秀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内外合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8O例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采用关节康复散1、2、3号外敷患病关节,配合辨证施治内服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收效显著.现将1989~1999年中治疗的180例较完整病案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180例中,男65例,女115例;年龄小12岁,大70岁;病程短3个月,长30年.主要表现为患处痛、肿、强(强直)、变(变形),其中,以痛为主的2例,占1.1%;以肿、痛或强、痛为主的87例,占48.3%:痛、肿、强、变均有的44例,占24.4%;其中晨间关节僵硬者122例,占66.7%.实验室检查血沉增高者99例,占55.0%;粘蛋白升高者68例,占37.8%;类风湿因子阳性125例,占69%.曾服用激素者128例,高剂量为强的松15mg,每日3次,地塞米松5mg,每日4次,间断服药时间长15年,短2个月.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脂血症38例

    笔者从1997年以来用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脂血症38例,取得良好效果,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5~67岁,平均46岁;病程长12年,短为本次诊断;单纯胆固醇增高者16例,单纯甘油三酯增高者8例,两者均增高者14例;胆固醇低6.0mmol/L,高11mmol/L,平均7.5mmol/L;甘油三酯低1.9mmol/L,高4.8mmol/L,平均2.9mmol/L;合并糖尿病1例、甲减2例、肾病综合征2例、慢性肝炎及脂肪肝6例、胰腺炎1例、原因不明26例、伴肥胖者32例.2 治疗方法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配合低脂饮食及体育锻炼.

    作者:沙明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282例

    1995年3月~2000年12月,笔者采用C()2激光炭化结合中药方剂坐浴浸泡治疗尖锐湿疣282例,并与单纯C()2激光烧灼治疗尖锐湿疣280例进行对照比较.现报告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诊断标准按照朱德生编<皮肤病学>中尖锐湿疣有关内容.将5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2例,男110例,女1 72例;年龄18~76岁,平均47岁;分为青年组(18~30岁)132例,中年组(30~50岁)129例,老年组(50岁以上)21例.对照组280例,男96例,女184例;年龄20~68岁,平均44岁.青年组136例,中年组125例,老年组1 9例.临床表现为女性患者在阴道口、阴道壁或肛门周围,男性患者主要在冠状沟有大小不等形如桑椹、菜花、鸡冠状结节.

    作者:杨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苦参汤加减治疗足癣22O例

    近年来,我们用苦参汤加减治疗足癣,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220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0例,男1 27例,女93例;年龄小12岁,大74岁,平均35岁;病程短10天,长22年,平均3.9年;其中鳞屑水疱型119例,浸渍糜烂型78例,角化过度型23例.对照组178例,男106例,女72例;年龄小10.5岁,大69岁,平均32.6岁;病程短7天,长1 9年,平均3.6年;其中鳞屑水疱型92例,浸渍糜烂型70例,角化过度型16例.均具有足癣的皮损特征,自觉不同程度瘙痒或疼痛,真菌直接镜检阳性.两组病例均在2个月内未内服、半个月内未外用过抗真菌药物.

    作者:王国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阴道炎186例

    自1998年11月~1999年12月,笔者应用自拟炎带汤为主,辅以中药外洗治疗阴道炎186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86例均系已婚妇女.年龄大61岁,小22岁,平均34±5岁;病程长8年,短3天,平均60±15天.其中滴虫性阴道炎48例,占26%;霉菌性阴道炎24例,占13例;混合感染型阴道炎78例,占42%;老年性阴道炎36例,占19%.2 治疗方法炎带汤:土茯苓30g,苦参、车前子各15g,白花蛇舌草、猪苓各12g,泽泻、丹皮、牛膝各6g,龙胆草、黄柏、赤芍各1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3剂为一疗程.若为滴虫性阴道炎,另加百部、蛇床子各10g.停药7天后复查.

    作者:刘梅;周经龙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真武汤加味治疗高血压39例

    笔者1987~1998年用真武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9例中,男23例,女1 6例;年龄45~55岁14例,56~70岁17例,71~80岁8例;病程短1年,长20年.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心悸乏力,舌质黯红或淡白,舌苔白润或水滑,脉弦滑或沉细.血压超过1 9.28/12.63kPa,无阴虚阳亢之征者.2 治疗方法真武汤全方加牛膝:制附片、生姜、白芍、茯苓各30g,牛膝20g.若兼喘逆咳嗽痰多者加三拗汤,即麻黄15g,杏仁12g,甘草6g温阳消阴,宣肺平喘;身肢肿胀者加五苓散,即猪苓、泽泻、桂枝各15g温阳消阴,利水消肿;便溏尿少者加前仁20g,泽泻1 5g温阳消阴,分利三焦;腰膝酸软,神疲畏寒者加淫阳藿、菟丝子各20g,枣皮1 5g,肉桂5g温阳消阴,益肾健腰;胸部满闷疼痛者,加桃仁、郁金各12g,丹参30g,枳壳15g温阳消阴,宽胸行淤.1日1剂,分3次服.本型高血压属阳属水泛型,若诊断准确,用药得当,则见效较快,一般4剂见效,8剂后症状明显好转,血压下降,继而根据病情随症化裁加减.

    作者:廖阳初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调和肝脾法治疗胆道疾患36例

    笔者从1 998年以来,采用调和肝脾法治疗胆道疾患3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6例均经B超检查为胆道疾患.其中急、慢性胆囊炎18例,胆囊炎合并胆石症15例,胆囊息肉2例,胆囊炎合并胆道蛔虫症1例,女26例,男10例;年龄大72岁,小8岁;病程长12年,短2个月.2 治疗方法处方:柴胡、赤芍、厚朴各15g,白芍、鱼腥草各30g,枳实、郁金、木香各12g,黄连10g,甘草6g.急性胆囊炎加茵陈、大黄,重用黄连;慢性胆囊炎加楂曲,重用赤芍、白芍;胆囊炎伴胆石症加茵陈、鸡内金、山楂,重用鱼腥草;胆道蛔虫加乌梅、川楝子、榔片.水煎取400ml,每次服100ml,每日4次.治疗时间长约3个月,短1个月.

    作者:郭永全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羌活胜风汤治疗虹膜睫状体炎1例

    病例:杨某,男,26岁,1998年10月16日来诊.右眼酸疼,多泪羞明,肩背沉重,拘紧恶寒,嗳气吞酸,恶心纳呆.右眼白睛抱轮红赤,神水混浊,黄仁肿胀,3~7点处与晶体后粘连,舌淡苔白,脉象浮紧.诊断:瞳神紧小症(虹膜睫状体炎).证属肝经风热,治以散风清热.处方:羌活、防风、荆芥各12g,前胡、白芷、柴胡、桔梗、枳壳、白术各10g,忍冬藤30g,蒲公英30g,甘草3g.2剂,水煎服.外用1%阿托品眼药水滴眼散瞳.10月18日复诊,除瞳仁粘连已散开外,其他症状同前.考虑肩背沉重,拘紧恶寒,嗳气吞酸,恶心纳呆,多属脾胃虚寒,外受风邪,嘱改用温散之法.处方:吴茱萸、干姜、羌活、防风、陈皮、白术、前胡、银柴胡、黄芩各9g,甘草3g.水煎服.连服12剂,右眼白睛不红,神水无混浊,症状消失而愈.

    作者:陈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补阳还五汤应用体会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归尾、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组成,是补气活血的代表方剂.笔者在临床上将此方用于痹证因体虚血淤者,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例1:莫某,男,48岁.腰脊疼痛放射臀部及踝关节2年.初起尚能劳动,近年疼痛随咳嗽、打嚏及用力时加剧,平卧不能翻身,久坐不能起立.迭用中西药及针灸理疗效果不著.形体羸弱,踝关节暗红肿痛,舌苔白,质淡,边有淤斑,脉细而弦.用补阳还五汤加通络止痛之品.黄芪30g,当归尾、赤芍、制乳没、炙甘草、川芎、地龙、续断各10g,寄生、川牛膝、木瓜各15g,桃红、土鳖、全虫各6g,蜈蚣1条,鸡血藤20g.3剂,复诊时平卧翻身腰脊不再疼痛,腰踝虽仍有疼痛,但能行走.守原方再服3剂.再诊时腰脊疼痛若失,惟略有强直,遂以原方减乳没、桃仁、土鳖、蜈蚣,加熟地15g,枸杞、杜仲各10g,5剂.嘱泡酒续服.后访1年多未复发.

    作者:肖曙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胆汁返流性胃炎治案三则

    笔者辨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较好,举例如下.1 疏泄肝胆王某,女,43岁,1997年3月16日诊.胃病史13年,经常上腹胀痛,痛连两胁,每遇情绪波动则胀痛尤甚,口苦、嗳气纳减,常伴嘈杂泛酸,苔薄黄,脉弦细.无黑便史,胃镜检查,胃粘膜充血水肿、胆汁中等量返流,诊为胆汁返流性胃炎.迭经西药胃炎胶囊、吗丁啉、丽珠得乐、法莫替丁等药治疗,时好时坏.治拟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法.药用柴胡、枳壳各8g,黄芩、佛手、生姜各6g,法夏、香附、白芍、旋覆花各10g,党参15g,甘草5g,大枣4枚.服7剂后,胀痛减轻,口已不苦,舌苔转白,上方改黄芩为2g,加元胡10g,服药1个月,胀痛基本消除,余症亦仅偶尔发生,而发作的程度已大为减轻,再续前方加减,又服药1个月,胃镜复查胃粘膜光滑,未见胆汁返流.

    作者:胡少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

    笔者1998~200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取得显著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74例,治疗组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20~66岁;病程2~20年;病变累及乙状结肠、直肠31例,降结肠及其以上者7例.对照组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18~62岁;病程2~21年;病变累及乙状结肠、直肠31例,降结肠及其以上者5例.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灭滴灵0.4g,每日3次;环丙沙星0.5g,每日2次.同时局部用生理盐水150ml,锡类散0.6g,白及粉10g,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配成混合液保留灌肠,每日2次.2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在用上述方法时加用中药湿热型(8例):粘液血便,里急后重,腹痛拒按,发热,苔黄腻,脉数.治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以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白芍、银花各15g,甘草3g,秦皮、地榆、丹皮各12g,黄柏10g,黄连6g.

    作者:宋友武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26例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升血1号汤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WBC)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化疗后WBC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予自拟升血1号汤联合利血生、鲨肝醇、升白胺治疗;对照组20例只给予利血生、鲨肝醇、升白胺治疗.均7天为一疗程.治疗组WBC均数由治疗前的(2.87±0.61)×109/L增为治疗后的(3.82±0.58)×109/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WBC均数由治疗前的(2.91±0.60)×109/L增为治疗后的(3.26±0.49)×109/L,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血1号汤加味联合西药是治疗化疗后WBC减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高立栋;刘振葵;王秀梅;张继宝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血府逐淤汤治疗黄褐斑89例

    笔者近年来用血府逐淤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面膜外敷治疗黄褐斑8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9例均为门诊病人,诊断标准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其中女85例,男4例;年龄大63岁,小26岁,平均38岁;病程短半个月,长21年,平均3.5年.2 治疗方法处方:当归、赤芍、生地、川芎、桃仁、红花、牛膝各10g,柴胡、枳壳、桔梗各6g,甘草3g,麝香粉0.2~0.5g(兑服).每日1剂,分2次煎服,10剂为一疗程,连续服用1~2个疗程.面斑色深且多者,可多服几个疗程.此外,每晚取中药面膜外敷(自芷、白附子、白及、浙贝母各3g共研末加入蛋清、蜂蜜调成糊状)约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用2~4周.

    作者:王赛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小儿手足心热证治体会

    作者:陈炳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