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60例

张宏荣;李晓棠

关键词:温针灸, 退行性膝关节炎, 治疗观察
摘要:目的:探寻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6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病人采用温针灸疗法,并进行观察随访.结果:治愈3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该疗法操作简便,对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具有较满意的效果.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消食导滞法治疗小儿盗汗6O例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消食导滞法以<丹溪心法>中大安丸治疗小儿盗汗60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7岁34例,8~14岁26例;病程0.5个月~3个月.均以夜间睡中周身出汗为主症,其中浸透内衣为重症者23例,内衣湿润但尚未浸透为轻症者37例.均有程度不同的脘腹胀满不适,口气秽浊,大便粗糙不化,偏食纳呆,梦呓齿,夜卧不安,舌苔白厚腻等症状.2 治疗方法方药:姜半夏、茯苓、神曲、莱菔子、炒山楂、炒白术、连翘各10g,陈皮6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10天为一疗程.

    作者:夏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电热隔药灸对老年人微量元素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电热隔药灸与传统隔药灸对老年人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分4组治疗,即电热隔药灸组、传统隔药灸组、单纯贴药组、空白对照组.结果:电热隔药灸组和传统隔药灸组均能显著升高血中锌、铜、钙含量.结论:电热隔药灸和传统隔药灸对老年人微量元素调整作用基本一致,但电热隔药灸使用更方便.

    作者:艾双春;钟蓝;廖方正;陈晓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小儿汗证72例

    笔者近年共治疗72例汗症患儿,现总结于下.1 一般资料72例均为门诊病人,男31例,女41例;2~3岁39例,4~5岁18例,6~10岁15例;病程1周~3个月;自汗50例,盗汗22例.2 治疗方法自汗:汗出以头颈胸背为主,皮肤扪之不温,神倦,面白唇淡,恶风怕冷31例,予以黄芪、党参、龙骨、牡蛎、白芍各10g,白术、大枣各8g,防风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口服.汗出较多,头额为主,汗出时有热气腾腾之感,口渴唇红者19例,予以党参、石膏、竹叶、知母、玉竹、麦冬、梗米各10g,连翘8g.大便较干难解时加少量大黄.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

    作者:余志俊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补肾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38例

    1998年2月以来,笔者自拟补肾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3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38例,血压持续低于12/8kPa,排除体位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男3例,女35例;年龄19~58岁,平均30.5±3.2岁;病程0.5~10年,平均1.8±1.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记忆力差,腰膝酸软等症状.2 治疗方法补肾汤:熟地30g,山茱萸、枸杞子、肉苁蓉各15g,山药、制首乌、黄精各20g,鹿角胶、龟板胶各9g(烊化),菟丝子12g.若乏力明显,纳少,汗多者加党参、黄芪各20g;面色萎黄,眼花,心悸者加当归、桑椹、白芍各15g;畏寒肢冷者加熟附子10g,巴戟12g;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者去肉苁蓉、菟丝子,加知母12g,丹皮10g,麦冬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每周复查血压2次,治疗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

    作者:劳国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病毒性角膜炎37例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亦呈增多趋势,笔者用中西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75例均为1998~2001年住院患者,其中男55例,女20例;年龄小10岁,大65岁,平均42岁;病程短2天,长30天,平均20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37只眼,包括树枝状角膜炎27只眼(72.97%),地图状角膜炎9只眼(24.32%),盘状角膜炎1只眼(2.70%);分为风热型和阴虚型,风热型表现为黑睛骤生星翳,抱轮红赤,羞明隐涩,发热恶寒,热重寒轻,舌苔薄黄,脉浮数.阴虚型表现为病情日久,星翳疏散,抱轮微红,羞明较轻,眼内干涩不适,舌红少津,脉细或数.对照组38例中包括树枝状角膜炎28只眼(73.68%),地图状角膜炎10只眼(26.32%).

    作者:丁锐;周莒红;张树翠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窦性心动过缓从脾论治体会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轻者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重者可出现胸闷、心悸、头晕,黑蒙晕厥,神疲乏力等症.治疗上常从心经论治,一般以补心气,温心阳等为主要方法.但经临床观察,窦性心动过缓常因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或痰浊中阻,气滞血淤,或寒热互结中焦,升降失常导致血行缓慢而发.治疗以补益脾胃,升运脾阳,化痰散结,行气活血,使心之气血运行通畅,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例1:张某,女,60岁,2000年3月21日诊,心悸,动则更甚2年,失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自,脉沉迟无力.心律齐,心率每分钟44次,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证属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治法补益脾胃,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药用红参、当归、大枣、炙甘草各15g,黄芪24g,白术18g,陈皮、柴胡、升麻各12g,柏子仁30g,用上方连服8剂后,心率维持在每分钟65~75次,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作者:谢元玖;李仁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阴道炎186例

    自1998年11月~1999年12月,笔者应用自拟炎带汤为主,辅以中药外洗治疗阴道炎186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86例均系已婚妇女.年龄大61岁,小22岁,平均34±5岁;病程长8年,短3天,平均60±15天.其中滴虫性阴道炎48例,占26%;霉菌性阴道炎24例,占13例;混合感染型阴道炎78例,占42%;老年性阴道炎36例,占19%.2 治疗方法炎带汤:土茯苓30g,苦参、车前子各15g,白花蛇舌草、猪苓各12g,泽泻、丹皮、牛膝各6g,龙胆草、黄柏、赤芍各1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3剂为一疗程.若为滴虫性阴道炎,另加百部、蛇床子各10g.停药7天后复查.

    作者:刘梅;周经龙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胃柿石1例治验

    王某,男,64岁,1997年12月26日初诊.自诉约3个月前食未熟透柿子4枚后腹痛至今,反复发作,痛时服阿托品片可稍缓解,先后服用吗丁啉、吡哌酸片、复方胃友及香砂养胃汤、附子理中汤等,无明显疗效.自感上腹坠痛,触摸有块状物,病后食欲减退,疲乏无力,进行性消瘦,大便3~5天1次,排便不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痛苦面容,舌淡,苔白厚,脉沉迟.腹胀,上腹部可扪及数个鸡蛋至鹅蛋大小包块,质硬,表面欠光滑,活动可,有压痛,肠鸣音活跃,上消化道钡透见胃内多个不规则充盈缺损,呈团块状,可移动.提示胃内异物.初步诊断为胃柿石.请外科会诊,同意胃柿石诊断,建议手术治疗.家属因患者年龄偏大,身体虚弱拒绝手术,要求中医治疗.考虑到柿石日久,比较坚硬,且体积较大,整体排出困难,联想到农村人常用酥梨烘柿子,可迅速催熟变软,患者因食未熟透的柿子与食物形成柿石,若食用酥梨后能将柿子催熟,柿石就会碎裂排出.

    作者:赵建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血竭散治疗宫颈糜烂3O例

    我院自2000年初开始,以中药血竭散宫颈局部外用治疗宫颈糜烂30例,与同期微波治疗宫颈糜烂28例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8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诊断为2~3度宫颈糜烂患者,全部病例均行白带常规、宫颈刮片检查,排除宫颈肿瘤和霉菌、滴虫等感染.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年龄小22岁,大38岁;病程6个月~1年4例,1~2年6例,2~3年12例,3年以上8例.对照组28例,年龄小23岁,大36岁;病程8个月~1年2例,1~2年6例,2~3年10例,3~4年6例,4年以上4例.两组病情分布见表1.

    作者:夏敏;李朝莲;蒋荣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治痹汤治疗风湿痹26O例

    笔者自1995年3月~2000年10月用自拟治痹汤治疗风湿痹260例,近期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60例中,男120例,女140例;年龄小15岁,大72;病程3天~3年215例,3~10年32例,10~25年13例.观察病例均符合风湿痹的诊断标准[1],260例中行痹60例,痛痹125例,着痹45例,热痹9例,虚痹21例.

    作者:黄盛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卵巢早衰治案二则

    卵巢早衰(简称POF)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的促性腺激素过高,伴性激素低下的闭经、或过早绝经者.本病多因垂体功能亢进,卵巢内先天卵泡数目不足,染色体异常,卵巢的FSH受体蛋白缺陷,药物的毒性影响,盆腔放疗、化疗等引起,极少数与自身免疫有关.根据促性腺激素过高、雌激素水平低下及闭经等临床表现予以确诊.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POF疗效较好,介绍如下.1 病例例1:孙某,女,28岁.婚后1年流产1次后,月经开始不正常,经量稀少至26岁闭经.1997年5月来院就诊,给予放免内分泌素检查,提示:FSH>80IU/L,LH62IU/L,阴道涂片显示雌激素低下水平.根据促性腺激素水平、性激素、闭经等表现诊断为POF.

    作者:王淑华;于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13例

    我院自1999年4月~2001年4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异位妊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共13例,年龄小19岁,大33岁;孕周短5.3周,长7.6周.保守治疗条件:①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腹腔内出血.②B超诊断:妊娠包块≤4cm或>4cm,但本人强烈要求保守治疗者.③肝、肾功能正常.④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值均在正常范围.⑤血β-H、C、G<15μg/ml.

    作者:李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

    笔者1998~200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取得显著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74例,治疗组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20~66岁;病程2~20年;病变累及乙状结肠、直肠31例,降结肠及其以上者7例.对照组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18~62岁;病程2~21年;病变累及乙状结肠、直肠31例,降结肠及其以上者5例.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灭滴灵0.4g,每日3次;环丙沙星0.5g,每日2次.同时局部用生理盐水150ml,锡类散0.6g,白及粉10g,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配成混合液保留灌肠,每日2次.2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在用上述方法时加用中药湿热型(8例):粘液血便,里急后重,腹痛拒按,发热,苔黄腻,脉数.治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以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白芍、银花各15g,甘草3g,秦皮、地榆、丹皮各12g,黄柏10g,黄连6g.

    作者:宋友武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产后发热37例

    产后发热主要表现为发热持续不退,或新产后突然高热寒战,恶露不绝或恶露不下,小腹疼痛、乏力、自汗、纳呆等为主症,严重影响了妇女产后康复.笔者自1994~2000年间,采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本病,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7例中产后感染7例,产后淤血发热13例,产后气血不足发热27例;年龄21~37岁;体温38.5℃~39.0℃.2 治疗方法加味补中益气汤:由红参8g(另 ),黄芪30g,白术、归身、柴胡、青蒿(后下)、白薇、山楂、红枣各10g,陈皮、炙甘草各5g.有淤血加川芎、益母草;外感加桔梗;便溏加茯苓、扁豆花.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一般服2~5剂.3疗效标准恶寒、头晕乏力、纳呆等症消失,体温降至37℃为痊愈;发热减轻,体温降至37.5 ℃~37.8℃为有效;发热稍减,其它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作者:黄祚菊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少精症10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少精症1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共10例,年龄27~32岁,平均29岁;结婚3~8年,平均5年.婚后均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且配偶月经正常,检查生殖功能无异常.平素健康,查体一般情况可,外生殖器及性功能正常.精液检查精液量在1~2m1,粘稠度低,精子形态正常,pH值正常范围,白细胞3~10个/高倍视野,精子数(20~60)×109/L,活动率30%~50%,活动力Ⅰ~Ⅱ级.诊断为男子不育症(少精症).2 治疗方法中药用自拟参角芪生精汤:党参、黄芪、山药各30g,鹿角胶8g,熟地、枸杞、杜仲、金樱子各1 5g,红花3~5g,芡实25g,炙甘草6g,菟丝子12g,淫羊藿10g.伴有命门火衰,肾阳虚甚者上方加肉桂5g,锁阳15g;伴有阴虚火旺见症者上方加知母12g,龟板15g,女贞子20g;伴有湿热下注见症者上方加萆薢20g,黄柏10g.每日1剂煎服,25剂为一疗程,服1个疗程后停7天再开始第2疗程,直至女方怀孕为止.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少房事,慎烟酒.若患者有其它合并症或并发症,应一并治疗.

    作者:杨祖军;向可璀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胆汁返流性胃炎治案三则

    笔者辨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较好,举例如下.1 疏泄肝胆王某,女,43岁,1997年3月16日诊.胃病史13年,经常上腹胀痛,痛连两胁,每遇情绪波动则胀痛尤甚,口苦、嗳气纳减,常伴嘈杂泛酸,苔薄黄,脉弦细.无黑便史,胃镜检查,胃粘膜充血水肿、胆汁中等量返流,诊为胆汁返流性胃炎.迭经西药胃炎胶囊、吗丁啉、丽珠得乐、法莫替丁等药治疗,时好时坏.治拟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法.药用柴胡、枳壳各8g,黄芩、佛手、生姜各6g,法夏、香附、白芍、旋覆花各10g,党参15g,甘草5g,大枣4枚.服7剂后,胀痛减轻,口已不苦,舌苔转白,上方改黄芩为2g,加元胡10g,服药1个月,胀痛基本消除,余症亦仅偶尔发生,而发作的程度已大为减轻,再续前方加减,又服药1个月,胃镜复查胃粘膜光滑,未见胆汁返流.

    作者:胡少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进食河豚鱼中毒救治8例

    近年来我院收治8例进食河豚鱼中毒患者,经对症及纳洛酮治疗后康复出院,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9~63岁.均进食河豚鱼肉,发生中毒时间在进食后半小时到3小时内.第1起1例,以全身疲软为主要症状,入院时神志清楚,P60次/分,R18次/分,BP13/6kPa,但在洗胃中从脚到胸部逐渐麻木,以至全身麻木,呼吸困难.第2起1例,进食2个河豚鱼头后出现恶心呕吐、全身麻痹,入院时神志昏迷,P50次/分,R16次/分,BP12/6kPa.第3起5例,第4起1例,均以恶心呕吐、胸闷为主要症状,入院时神志清楚,P、R、BP尚属正常范围.心电图检查8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谢银彬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内外合用治疗肩周炎19O例

    自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肩周炎1 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0例中,男89例,女101例;年龄大71岁,小37岁,平均52岁;左肩70例,右肩108例,双肩2例;病程短1周,长者9个月,平均4个月.分为疼痛期(病史短,以肩部疼痛为主,被动活动或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不受限)及冻结期(肩部疼痛轻微.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受限,影响生活和工作).2 治疗方法内服:麻黄、羌活、桂枝各10g,细辛3g,姜黄、鸡血藤、桑寄生、淫羊藿、续断各15g,制附子9g.疼痛期者加白芍、元胡各1 5g,制乳香、制没药各9g.冻结期者加全虫3g(冲),蜈蚣2条.水煎服,日1剂.外用:红花、透骨草、草乌、川乌、川芎各20g.当归、丹参、艾叶、赤芍各15g,苏木、伸筋草各10g,川椒、桃仁各30g.将药混匀,用长和宽均为20cm的布袋装好封口,上笼蒸透后冷却50℃左右,然后用50ml白酒(稍加热)洒在布袋上,置于患处,上面再放一暖水袋,以便保温.每日2次,每次30分钟,7天为一疗程.

    作者:郭文青;耿登峰;乔德雨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补中益气汤应用举隅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所创,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虚,饮食劳倦,内伤寒热等症.笔者用此方化裁治疗恶寒、身痛、疰夏等症疗效亦著,现介绍如下.1 恶寒刘某,女,39岁,1998年12月18日就诊.10年前分娩未入产房,在途中而生.回家后纳呆便溏,四肢乏力,继则汗出恶风寒、通身透风凉,诸关节活动响痛,经常感冒咳嗽,冬天不能出屋、夏天亦着厚衣,不能坚持工作,曾多次服发汗药未愈.刻诊:面色萎黄、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吐白色稀痰,汗自出,恶风寒、通身透凉气、食欲不振、大便日2次,自带量多质稀,气短懒于言语,口干苦,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此为脾肺气虚,中阳不足.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g,党参18g,白术、陈皮、当归、桂枝、防风、麦冬、白芍各10g,炙甘草、柴胡、五味子各6g,升麻3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日2次.服3剂后,诸症大减,续服9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作者:李维红;曹爱菊;李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消肿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28例

    1992年以来,笔者以自拟消肿汤为主治疗乳腺增生症128例,获效满意,兹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8例均为中青年妇女,治疗前均经外科及B超、钼把摄片、红外线扫描确诊.年龄大50岁,小16岁,以20~35岁者居多;病程长5年,短1个月.其中肝郁痰凝型86例,冲任不调型42例.2 治疗方法消肿汤:柴胡、赤芍、三棱、莪术、桃仁(冲)、郁金、浙贝母(吞服)、通草各15g,丹参、生牡蛎(先煎)、海藻、王不留行各30g,香附10g,延胡(冲)、穿山甲各20g.肝郁痰凝型(乳房结块,多发生在一侧乳房,质地坚实,表面光滑,肿块形如丸卵,皮色不变,触之一般不痛,少数病人有轻微胀痛,肿块生长缓慢,尚未破溃,在妊娠或哺乳期随乳房增大而增大,停止哺乳后,随乳房回缩.

    作者:周丽琼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