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痹汤治疗风湿痹26O例

黄盛金

关键词:治疗, 风湿痹, 现报道如下, 诊断标准, 临床资料, 疗效明显, 中行, 虚痹, 痛痹, 年龄, 病例
摘要:笔者自1995年3月~2000年10月用自拟治痹汤治疗风湿痹260例,近期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60例中,男120例,女140例;年龄小15岁,大72;病程3天~3年215例,3~10年32例,10~25年13例.观察病例均符合风湿痹的诊断标准[1],260例中行痹60例,痛痹125例,着痹45例,热痹9例,虚痹21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附件炎40例

    慢性附件炎是急性盆腔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导致的以输卵管增粗、周围组织炎性渗出、粘连为主的疾病.以下腹腰骶疼痛,月经改变为主要表现.我院1998年3月~2000年3月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附件炎4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78例均为住院患者,按郑怀美主编<妇产科学>慢性附件炎诊断标准确诊[1].①有不洁性生活史或其它慢性炎症病史.②下腹疼痛不适,腰骶部坠胀.③白带增多,有血性或黄色的阴道分泌物.④下腹单侧或双侧深压痛,宫颈充血肿胀.⑤B超提示单侧或双侧输卵管增粗,部分有盆腔积液.共78例,年龄18~52岁,平均30岁;病程18天~3年,其中未经正规治疗而迁延为慢性附件炎者67例;原因不明而未经任何治疗者11例;B超提示双侧输卵管增粗者53例,单侧输卯管增粗25例;有盆腔积液者20例,积液不明显经后穹窿穿刺抽出液体者20例.80%以上的患者是慢性附件炎急性发作求治,少部份患者是体检时B超发现输卵管增粗,追问有下腹及腰骶疼痛等病史.将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年龄、病程、例数等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

    作者:李玉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26例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升血1号汤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WBC)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化疗后WBC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予自拟升血1号汤联合利血生、鲨肝醇、升白胺治疗;对照组20例只给予利血生、鲨肝醇、升白胺治疗.均7天为一疗程.治疗组WBC均数由治疗前的(2.87±0.61)×109/L增为治疗后的(3.82±0.58)×109/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WBC均数由治疗前的(2.91±0.60)×109/L增为治疗后的(3.26±0.49)×109/L,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血1号汤加味联合西药是治疗化疗后WBC减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高立栋;刘振葵;王秀梅;张继宝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51例

    自1996~1 999年来,笔者以温针灸治疗肩周炎5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1例中,男19例,女32例;年龄小28岁,大69岁;病程长12年,短1周;双侧肩关节疼痛15例,单侧肩关节疼痛36例.临床表现为肩关节周围酸胀疼痛,昼轻夜重,动则痛甚,活动受限,肩关节周围压痛广泛,多集中在肩峰下,喙突下方胸大肌止点,大圆肌,小圆肌,三角肌腱止点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X片检查无明显骨质病变.2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选用30号长2.5寸不锈钢毫针,取患侧肩髃、肩贞、臂需、天宗,及双侧足三里,局部常规消毒,行常规针刺手法进针约1.5~2.0寸,足三里行补法,余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并在肩髃、肩贞、臂三针针柄上套长约2.5cm小艾段,在艾段近皮肤端点燃,燃尽后除去余灰,连灸3壮后拔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2天,行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

    作者:陈茹;丁德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温阳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病48例观察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通常以平肝潜阳为治则,但是由于不注重使用利尿剂,因而对有些病人的疗效不尽如人意.我们综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长处,采用中医平肝潜阳的治则,并吸取现代医学运用利尿药的思路,用温阳利水中药,获得利尿降压较好效果,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共48例,其中1期24例,2期20例,3期4例;男25例,女23例;40~50岁11例,51~60岁15例,60~70岁17例,71岁以上5例;病程短6个月,长35年.治疗前收缩压平均为23.12kPa,舒张压平均为13.52kPa.都具有高血压病的典型症状,年龄较轻、病程较短者多为阴虚阳亢型,症见头晕目眩,颈项强痛,胸闷心悸,失眠多梦,口干烦躁,小便量少,脉弦滑等;年龄较大、病程较长者多为阴阳两虚型,除阴虚症状外,还兼有腰酸耳鸣,畏寒肢冷,下肢轻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脉沉细等阳虚临床表现.

    作者:陈丽英;张蓓莉;钱立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真武汤加味治疗高血压39例

    笔者1987~1998年用真武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9例中,男23例,女1 6例;年龄45~55岁14例,56~70岁17例,71~80岁8例;病程短1年,长20年.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心悸乏力,舌质黯红或淡白,舌苔白润或水滑,脉弦滑或沉细.血压超过1 9.28/12.63kPa,无阴虚阳亢之征者.2 治疗方法真武汤全方加牛膝:制附片、生姜、白芍、茯苓各30g,牛膝20g.若兼喘逆咳嗽痰多者加三拗汤,即麻黄15g,杏仁12g,甘草6g温阳消阴,宣肺平喘;身肢肿胀者加五苓散,即猪苓、泽泻、桂枝各15g温阳消阴,利水消肿;便溏尿少者加前仁20g,泽泻1 5g温阳消阴,分利三焦;腰膝酸软,神疲畏寒者加淫阳藿、菟丝子各20g,枣皮1 5g,肉桂5g温阳消阴,益肾健腰;胸部满闷疼痛者,加桃仁、郁金各12g,丹参30g,枳壳15g温阳消阴,宽胸行淤.1日1剂,分3次服.本型高血压属阳属水泛型,若诊断准确,用药得当,则见效较快,一般4剂见效,8剂后症状明显好转,血压下降,继而根据病情随症化裁加减.

    作者:廖阳初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85例

    外阴白色病变是外阴皮肤或粘膜的生长和营养紊乱而引起的外阴局限性或弥散性的白色病变,临床症状以外阴瘙痒为主.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8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5例患者年龄20~54岁,病程3个月~11年,均已婚.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外阴皮肤增厚,粗糙,变硬、变白或有破溃,外阴瘙痒,病变皮肤缺乏弹性,均经活组织检查确诊者.

    作者:张春梅;田加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补肾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38例

    1998年2月以来,笔者自拟补肾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3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38例,血压持续低于12/8kPa,排除体位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男3例,女35例;年龄19~58岁,平均30.5±3.2岁;病程0.5~10年,平均1.8±1.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记忆力差,腰膝酸软等症状.2 治疗方法补肾汤:熟地30g,山茱萸、枸杞子、肉苁蓉各15g,山药、制首乌、黄精各20g,鹿角胶、龟板胶各9g(烊化),菟丝子12g.若乏力明显,纳少,汗多者加党参、黄芪各20g;面色萎黄,眼花,心悸者加当归、桑椹、白芍各15g;畏寒肢冷者加熟附子10g,巴戟12g;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者去肉苁蓉、菟丝子,加知母12g,丹皮10g,麦冬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每周复查血压2次,治疗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

    作者:劳国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三金六一汤治疗沁尿系结石245例

    笔者自拟三金六一汤治疗沁尿系结石,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45例均经超声波(B超或彩超)或X线腹部平片确诊.男114例,女131例;年龄大72岁,小21岁,平均32岁;结石直径1cm以下者175例,1~2cm者27例,2cm以上者43例;结石在单肾或双肾者74例(肾上极43例,肾下极31例),肾结石并输尿管或膀胱结石65例,单纯输尿管或膀胱结石者106例;首次发现结石者121例,半年以内者78例,半年以上46例.诊断标准:超声波、X线等确诊.有腰痛、血尿、尿中断、排出砂石等现象,或尿频、尿急、尿痛、肾区叩击痛阳性等.尿常规检查见红细胞,可伴有白细胞及少量尿蛋白.

    作者:黄大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熟附子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举隅

    笔者近年来运用熟附子为主药治疗多种心脏疾病,疗效良好,现举例如下.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黄某,男,41岁,1998年8月3日诊.患者近3年多来,常自觉胸闷不适,头晕,且有逐渐加重之势,夜间尤甚,常在熟睡中因窒息感而醒.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为窦性心动过缓,平均心率仅56次/分,低为42次/分.曾用阿托品等治疗,心率未见明显提高而试用中药.症见面色苍白,肢冷,舌淡胖,脉迟.此为心阳不足之候.药用熟附子1 5g(先煎),桂枝、麻黄、甘草各10g,干姜5g,桃仁12g.服3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平均心率提高到70次/分,但自觉口干不适,遂用原方去麻黄,加麦冬15g,连服10剂后停药,追踪半年,患者已无胸闷、头晕,平均心率维持在60次/分以上.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发生于老年人及中年人,中医认为该病为寒邪凝滞,心血不通所致,治宜温通心阳为主,中药中善温壮阳气者,非熟附子莫属.配合使用桂枝、干姜或短期加用麻黄,则温阳通络效果更佳.

    作者:温韶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新癀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

    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本院自1997年1月~2001年5月收治32例,全部采用新癀片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30例,女2例;年龄26~65岁,平均46岁;病程0.5~28年;本次发作时间3小时~17天.有长期饮酒史者24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或体表疼痛,且起病急骤.局部伴有肿胀者26例,皮肤发红者21例.肿胀部位压痛明显且界限较为清楚.体温正常14例,低热12例,中度发热6例.伴跛行23例.疼痛部位为第1趾间关节和拇趾关节9例,跟腱部位4例,踝关节周围3例,足部其他部位5例,膝关节4例,肩胛骨周围5例,颈部1例,肩部1例,腕关节1例;伴痛风结节5例,伴关节畸形3例.合并高血压8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2例,糖尿病1例,脂肪肝1例,肾结石、输尿管结石3例.血尿酸>420μmol/L者26例;血沉≤20mm/h者9例,20mm/h<血沉≤50mm/h者17例,血沉50mm/h者6例;白细胞增多者19例;血尿、蛋白尿4例.送X光检查12例,其中7例表现有特征性的骨质缺损.

    作者:朱清鹏;郑建红;卢宗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60例

    目的:探寻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6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病人采用温针灸疗法,并进行观察随访.结果:治愈3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该疗法操作简便,对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具有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宏荣;李晓棠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消肿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28例

    1992年以来,笔者以自拟消肿汤为主治疗乳腺增生症128例,获效满意,兹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8例均为中青年妇女,治疗前均经外科及B超、钼把摄片、红外线扫描确诊.年龄大50岁,小16岁,以20~35岁者居多;病程长5年,短1个月.其中肝郁痰凝型86例,冲任不调型42例.2 治疗方法消肿汤:柴胡、赤芍、三棱、莪术、桃仁(冲)、郁金、浙贝母(吞服)、通草各15g,丹参、生牡蛎(先煎)、海藻、王不留行各30g,香附10g,延胡(冲)、穿山甲各20g.肝郁痰凝型(乳房结块,多发生在一侧乳房,质地坚实,表面光滑,肿块形如丸卵,皮色不变,触之一般不痛,少数病人有轻微胀痛,肿块生长缓慢,尚未破溃,在妊娠或哺乳期随乳房增大而增大,停止哺乳后,随乳房回缩.

    作者:周丽琼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小儿汗证72例

    笔者近年共治疗72例汗症患儿,现总结于下.1 一般资料72例均为门诊病人,男31例,女41例;2~3岁39例,4~5岁18例,6~10岁15例;病程1周~3个月;自汗50例,盗汗22例.2 治疗方法自汗:汗出以头颈胸背为主,皮肤扪之不温,神倦,面白唇淡,恶风怕冷31例,予以黄芪、党参、龙骨、牡蛎、白芍各10g,白术、大枣各8g,防风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口服.汗出较多,头额为主,汗出时有热气腾腾之感,口渴唇红者19例,予以党参、石膏、竹叶、知母、玉竹、麦冬、梗米各10g,连翘8g.大便较干难解时加少量大黄.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

    作者:余志俊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血府逐淤汤治疗黄褐斑89例

    笔者近年来用血府逐淤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面膜外敷治疗黄褐斑8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9例均为门诊病人,诊断标准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其中女85例,男4例;年龄大63岁,小26岁,平均38岁;病程短半个月,长21年,平均3.5年.2 治疗方法处方:当归、赤芍、生地、川芎、桃仁、红花、牛膝各10g,柴胡、枳壳、桔梗各6g,甘草3g,麝香粉0.2~0.5g(兑服).每日1剂,分2次煎服,10剂为一疗程,连续服用1~2个疗程.面斑色深且多者,可多服几个疗程.此外,每晚取中药面膜外敷(自芷、白附子、白及、浙贝母各3g共研末加入蛋清、蜂蜜调成糊状)约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用2~4周.

    作者:王赛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60例

    近2年来,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1~62岁,平均34.7岁;病程2~10天,平均3.8天;皮损分布于胸背部31例,腰腹部14例,头颈部10例,臀部四肢5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0~64岁,平均36.1岁;病程2~9天,平均3.4天;皮损分布于胸背部22例,腰腹部11例,头颈部5例,臀部四肢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皮疹分布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妊娠、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或全身衰竭者均不作为治疗对象.

    作者:施向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治痹汤治疗风湿痹26O例

    笔者自1995年3月~2000年10月用自拟治痹汤治疗风湿痹260例,近期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60例中,男120例,女140例;年龄小15岁,大72;病程3天~3年215例,3~10年32例,10~25年13例.观察病例均符合风湿痹的诊断标准[1],260例中行痹60例,痛痹125例,着痹45例,热痹9例,虚痹21例.

    作者:黄盛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阳刺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51例

    自1999年7月以来,笔者用阳刺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5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1例中,男23例,女28例;年龄18~63岁;病程短3个月,长15年;背肌筋膜炎32例,腰肌筋膜炎1 9例.2 治疗方法先寻找阳性反应点(压痛点或酸困点),按压此点时疼痛剧烈(或酸困剧烈并且有舒适感),可向远处放散,常规消毒,用1~1.5寸毫针,在找准的阳性反应点中心直刺一针(主针),边捻搓,亦可配合呼吸泻法,使针感加强(或有寒凉感),即可留针;再在主针上、下、左、右各1~1.5寸处分别刺入一针(辅针),一般宜向病变中心斜刺或沿皮刺,然后,依次捻搓各针,使针感进一步扩散,留针半小时左右,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作者:梁春光;孙军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滋阴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糖尿病32例

    近几年来,我们自拟滋阴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糖尿病32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按1990年上海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确诊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病发病前无糖尿病史,在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中发现糖尿病,空腹血糖2次>7.8μmo1/L,可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并发糖尿病.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小43岁,大69岁,平均54.8岁;病程短1年,长为20年,平均9.6年.ALT均高于正常,HBsAg均阳性.空腹血糖低9.7umol/L,高15.6μmol/L.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服用滋阴活血解毒汤,不加其它降糖药并给与糖尿病饮食.方剂组成:沙参4g,麦冬、天花粉各9g,葛根、丹参各30g,山豆根、板蓝根、虎杖各15g.水煎服,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总疗程3个月.

    作者:李东;于宏;王淑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少精症10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少精症1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共10例,年龄27~32岁,平均29岁;结婚3~8年,平均5年.婚后均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且配偶月经正常,检查生殖功能无异常.平素健康,查体一般情况可,外生殖器及性功能正常.精液检查精液量在1~2m1,粘稠度低,精子形态正常,pH值正常范围,白细胞3~10个/高倍视野,精子数(20~60)×109/L,活动率30%~50%,活动力Ⅰ~Ⅱ级.诊断为男子不育症(少精症).2 治疗方法中药用自拟参角芪生精汤:党参、黄芪、山药各30g,鹿角胶8g,熟地、枸杞、杜仲、金樱子各1 5g,红花3~5g,芡实25g,炙甘草6g,菟丝子12g,淫羊藿10g.伴有命门火衰,肾阳虚甚者上方加肉桂5g,锁阳15g;伴有阴虚火旺见症者上方加知母12g,龟板15g,女贞子20g;伴有湿热下注见症者上方加萆薢20g,黄柏10g.每日1剂煎服,25剂为一疗程,服1个疗程后停7天再开始第2疗程,直至女方怀孕为止.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少房事,慎烟酒.若患者有其它合并症或并发症,应一并治疗.

    作者:杨祖军;向可璀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血竭散治疗宫颈糜烂3O例

    我院自2000年初开始,以中药血竭散宫颈局部外用治疗宫颈糜烂30例,与同期微波治疗宫颈糜烂28例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8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诊断为2~3度宫颈糜烂患者,全部病例均行白带常规、宫颈刮片检查,排除宫颈肿瘤和霉菌、滴虫等感染.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年龄小22岁,大38岁;病程6个月~1年4例,1~2年6例,2~3年12例,3年以上8例.对照组28例,年龄小23岁,大36岁;病程8个月~1年2例,1~2年6例,2~3年10例,3~4年6例,4年以上4例.两组病情分布见表1.

    作者:夏敏;李朝莲;蒋荣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