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锐;周莒红;张树翠
冷泪症系目无明显的赤痛翳障而流泪,且泪水清冷稀薄的眼病.笔者通过1994年至今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发现泪道冲洗结合服用缩泉丸加味的中药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80例268只眼中,女132例,196只眼,男48例,72只眼;年龄42~60岁;病程长12年,短半年.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眼常流泪不止,且泪水清冷稀薄,遇风则加重,口淡不渴,舌淡脉细.2 治疗方法首先用常规的方法冲洗泪道,若不通畅,在无脓液的条件下用泪道探针探通泪道,然后用盐酸洁霉素注射液4ml进行冲洗,直至泪道通畅.然后用缩泉丸加味治疗.基本方:益智仁15g,乌药10g,山药20g,防风12g;加减:头晕目眩,脉细无力者加黄芪30g,当归6g,何首乌、桑椹子各15g;面色苍白,神疲体倦,脉细弱者,合四君子汤;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脉细弱者,加生地、黑杜仲各15g,山萸肉12g.每日1剂,水煎服.
作者:张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自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肩周炎1 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0例中,男89例,女101例;年龄大71岁,小37岁,平均52岁;左肩70例,右肩108例,双肩2例;病程短1周,长者9个月,平均4个月.分为疼痛期(病史短,以肩部疼痛为主,被动活动或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不受限)及冻结期(肩部疼痛轻微.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受限,影响生活和工作).2 治疗方法内服:麻黄、羌活、桂枝各10g,细辛3g,姜黄、鸡血藤、桑寄生、淫羊藿、续断各15g,制附子9g.疼痛期者加白芍、元胡各1 5g,制乳香、制没药各9g.冻结期者加全虫3g(冲),蜈蚣2条.水煎服,日1剂.外用:红花、透骨草、草乌、川乌、川芎各20g.当归、丹参、艾叶、赤芍各15g,苏木、伸筋草各10g,川椒、桃仁各30g.将药混匀,用长和宽均为20cm的布袋装好封口,上笼蒸透后冷却50℃左右,然后用50ml白酒(稍加热)洒在布袋上,置于患处,上面再放一暖水袋,以便保温.每日2次,每次30分钟,7天为一疗程.
作者:郭文青;耿登峰;乔德雨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应性抑郁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住院患者,符合CCMD-Ⅱ-R反应性抑郁症及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的诊断.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17~45岁,平均29.78±15.22岁;学生5例,干部3例,工人12例,农民18例;文化程度为小学9例,初中23例,高中以上6例;均为初次发病者,均有情绪低落,闷闷不乐,语言、行为减少,自责,甚至欲自杀、自伤等抑郁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有胸胁胀痛、失眠、食少等,舌淡红,苔白,脉弦.血象、肝功、生化、脑电图等检查均正常.
作者:周正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近年共治疗72例汗症患儿,现总结于下.1 一般资料72例均为门诊病人,男31例,女41例;2~3岁39例,4~5岁18例,6~10岁15例;病程1周~3个月;自汗50例,盗汗22例.2 治疗方法自汗:汗出以头颈胸背为主,皮肤扪之不温,神倦,面白唇淡,恶风怕冷31例,予以黄芪、党参、龙骨、牡蛎、白芍各10g,白术、大枣各8g,防风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口服.汗出较多,头额为主,汗出时有热气腾腾之感,口渴唇红者19例,予以党参、石膏、竹叶、知母、玉竹、麦冬、梗米各10g,连翘8g.大便较干难解时加少量大黄.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
作者:余志俊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所创,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虚,饮食劳倦,内伤寒热等症.笔者用此方化裁治疗恶寒、身痛、疰夏等症疗效亦著,现介绍如下.1 恶寒刘某,女,39岁,1998年12月18日就诊.10年前分娩未入产房,在途中而生.回家后纳呆便溏,四肢乏力,继则汗出恶风寒、通身透风凉,诸关节活动响痛,经常感冒咳嗽,冬天不能出屋、夏天亦着厚衣,不能坚持工作,曾多次服发汗药未愈.刻诊:面色萎黄、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吐白色稀痰,汗自出,恶风寒、通身透凉气、食欲不振、大便日2次,自带量多质稀,气短懒于言语,口干苦,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此为脾肺气虚,中阳不足.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g,党参18g,白术、陈皮、当归、桂枝、防风、麦冬、白芍各10g,炙甘草、柴胡、五味子各6g,升麻3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日2次.服3剂后,诸症大减,续服9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作者:李维红;曹爱菊;李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自1994年2月~2000年2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泻患者42例,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62例,患者均符合经临床、实验室和B超、CT等检查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治疗前后均经过全肠钡剂造影及乙状结肠镜检查,排除小肠及结肠溃疡、肿瘤及克隆氏病,粪便培养无特异性细菌生长.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34~76岁,平均57岁;病程7天~12年.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2岁;病程5天~11.5年.
作者:景奉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近年来,我们用苦参汤加减治疗足癣,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220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0例,男1 27例,女93例;年龄小12岁,大74岁,平均35岁;病程短10天,长22年,平均3.9年;其中鳞屑水疱型119例,浸渍糜烂型78例,角化过度型23例.对照组178例,男106例,女72例;年龄小10.5岁,大69岁,平均32.6岁;病程短7天,长1 9年,平均3.6年;其中鳞屑水疱型92例,浸渍糜烂型70例,角化过度型16例.均具有足癣的皮损特征,自觉不同程度瘙痒或疼痛,真菌直接镜检阳性.两组病例均在2个月内未内服、半个月内未外用过抗真菌药物.
作者:王国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近年来用血府逐淤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面膜外敷治疗黄褐斑8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9例均为门诊病人,诊断标准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其中女85例,男4例;年龄大63岁,小26岁,平均38岁;病程短半个月,长21年,平均3.5年.2 治疗方法处方:当归、赤芍、生地、川芎、桃仁、红花、牛膝各10g,柴胡、枳壳、桔梗各6g,甘草3g,麝香粉0.2~0.5g(兑服).每日1剂,分2次煎服,10剂为一疗程,连续服用1~2个疗程.面斑色深且多者,可多服几个疗程.此外,每晚取中药面膜外敷(自芷、白附子、白及、浙贝母各3g共研末加入蛋清、蜂蜜调成糊状)约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用2~4周.
作者:王赛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995年3月~2000年12月,笔者采用C()2激光炭化结合中药方剂坐浴浸泡治疗尖锐湿疣282例,并与单纯C()2激光烧灼治疗尖锐湿疣280例进行对照比较.现报告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诊断标准按照朱德生编<皮肤病学>中尖锐湿疣有关内容.将5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2例,男110例,女1 72例;年龄18~76岁,平均47岁;分为青年组(18~30岁)132例,中年组(30~50岁)129例,老年组(50岁以上)21例.对照组280例,男96例,女184例;年龄20~68岁,平均44岁.青年组136例,中年组125例,老年组1 9例.临床表现为女性患者在阴道口、阴道壁或肛门周围,男性患者主要在冠状沟有大小不等形如桑椹、菜花、鸡冠状结节.
作者:杨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消食导滞法以<丹溪心法>中大安丸治疗小儿盗汗60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7岁34例,8~14岁26例;病程0.5个月~3个月.均以夜间睡中周身出汗为主症,其中浸透内衣为重症者23例,内衣湿润但尚未浸透为轻症者37例.均有程度不同的脘腹胀满不适,口气秽浊,大便粗糙不化,偏食纳呆,梦呓齿,夜卧不安,舌苔白厚腻等症状.2 治疗方法方药:姜半夏、茯苓、神曲、莱菔子、炒山楂、炒白术、连翘各10g,陈皮6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10天为一疗程.
作者:夏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自拟三金六一汤治疗沁尿系结石,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45例均经超声波(B超或彩超)或X线腹部平片确诊.男114例,女131例;年龄大72岁,小21岁,平均32岁;结石直径1cm以下者175例,1~2cm者27例,2cm以上者43例;结石在单肾或双肾者74例(肾上极43例,肾下极31例),肾结石并输尿管或膀胱结石65例,单纯输尿管或膀胱结石者106例;首次发现结石者121例,半年以内者78例,半年以上46例.诊断标准:超声波、X线等确诊.有腰痛、血尿、尿中断、排出砂石等现象,或尿频、尿急、尿痛、肾区叩击痛阳性等.尿常规检查见红细胞,可伴有白细胞及少量尿蛋白.
作者:黄大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自1999年7月以来,笔者用阳刺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5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1例中,男23例,女28例;年龄18~63岁;病程短3个月,长15年;背肌筋膜炎32例,腰肌筋膜炎1 9例.2 治疗方法先寻找阳性反应点(压痛点或酸困点),按压此点时疼痛剧烈(或酸困剧烈并且有舒适感),可向远处放散,常规消毒,用1~1.5寸毫针,在找准的阳性反应点中心直刺一针(主针),边捻搓,亦可配合呼吸泻法,使针感加强(或有寒凉感),即可留针;再在主针上、下、左、右各1~1.5寸处分别刺入一针(辅针),一般宜向病变中心斜刺或沿皮刺,然后,依次捻搓各针,使针感进一步扩散,留针半小时左右,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作者:梁春光;孙军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院自1999年4月~2001年4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异位妊娠,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共13例,年龄小19岁,大33岁;孕周短5.3周,长7.6周.保守治疗条件:①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腹腔内出血.②B超诊断:妊娠包块≤4cm或>4cm,但本人强烈要求保守治疗者.③肝、肾功能正常.④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值均在正常范围.⑤血β-H、C、G<15μg/ml.
作者:李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从1997年以来用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脂血症38例,取得良好效果,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5~67岁,平均46岁;病程长12年,短为本次诊断;单纯胆固醇增高者16例,单纯甘油三酯增高者8例,两者均增高者14例;胆固醇低6.0mmol/L,高11mmol/L,平均7.5mmol/L;甘油三酯低1.9mmol/L,高4.8mmol/L,平均2.9mmol/L;合并糖尿病1例、甲减2例、肾病综合征2例、慢性肝炎及脂肪肝6例、胰腺炎1例、原因不明26例、伴肥胖者32例.2 治疗方法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配合低脂饮食及体育锻炼.
作者:沙明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用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大52岁,小22岁;常年发作2例,季节发作10例.2 治疗方法取迎香(双)、合谷(双)、印堂、上星、百会、肺俞(双)、足三里(双);耳穴取过敏点、内鼻、外鼻、神门、内分泌、下屏尖.印堂穴用1.5寸30号毫针,以提捏法进针,使针感到达鼻准头,内及鼻腔.再针刺上星、百会,针尖向鼻尖,并用艾灸熏灸各个穴位30分钟,用手指轻按穴位,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宜.耳穴用针柄寻找出敏感点,再用王不留行埋穴,嘱患者每日按压4次,每次2分钟,以有稍痛感为度.症状反复发作者,配肺俞(双),足三里(双)和大椎穴.
作者:陈卫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种病症,收到很好疗效,兹报告如下.1 脐部感染王某,男,2个月,1 998年3月15日初诊.脐部肿胀溃烂1个月,1个月前脐部因尿液浸湿感染溃烂,经西药抗生素治疗无效.诊时脐部肿胀流淡黄清稀脓液,伴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吮乳无力,大便溏薄,苔白腻,指纹淡红.诊为脐疮,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治以调补脾胃,益气升阳,托脓除湿.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味.生黄芪10g,党参、白术、当归、大枣、苍术、茯苓各6g,升麻、陈皮、柴胡、炙甘草各3g,生姜2片.水煎服,2日1剂.连服2剂后,精神渐振,食欲增进,吮乳有力,脐部肿胀消退,溃烂处色渐红润,分泌物减少.依上法继服3剂后,脐部已无分泌物,干燥结痂,神纳尚可,面色转红润,二便自调.10天后追访,诸症已愈.按:脐部内合脾胃,故脐部溃烂,日久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投以补中益气汤加苍术、茯苓,调补脾胃,益气升阳,托脓除湿.药证相符,而获痊愈.
作者:刘忠庆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nmaloid Are ArtisAR)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发对称性关节炎为临床特征,病情迁延,常反复发作,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笔者自1 995~1 999年采用除痹汤配合中药浴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取得较好疗效,且未发现不良反应,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即: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6周);⑤皮下结节;⑥手X光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及关节隙狭窄);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具备以上4条或4条以上标准,可诊为RA.但在我国RA较西方轻,标准第1条及第2条患者不一定都符合,可灵活掌握.
作者:郑宏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自1 992~2000年,用自拟化淤通络汤配合药物热敷法综合治疗颈椎病10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01例中,男46例,女55例;年龄35~40岁11例,40~50岁29例,50~79岁61例;病程12天~1年21例,1~5年57例,5~10年17例,10~20年6例.其中伏案工作者69例,工人23例,农民3例,市民6例.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者79例,颈椎强痛者80例,颈项肢体酸麻者79例,心悸、心烦、汗出者24例,耳聋耳鸣者15例,视物昏花者12例,晕厥者6例,感觉障碍者5例,手足震颤者4例,舌体麻痹者2例,行走下颌酸楚难忍者1例,伴心脑血管疾患者40例,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7例.X线片(或CT)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者61例,生理曲度后突者7例,椎间隙变窄者53例,椎体骨质增生者75例,项韧带钙化者12例.CT查椎管狭窄者2例,颈髓萎缩者1例.
作者:王家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采用艾条悬灸百会穴和涌泉穴并辅以适当的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9例中,年龄小28岁,大65岁;病程短2个月,长20年.表现为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甚至彻夜难眠.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2 治疗方法嘱患者于每晚临睡前,自己用艾条温和灸百会穴1 5分钟,涌泉穴l5分钟.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第2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3 疗效标准能自行入睡,且睡眠质量好为显效;睡眠有所改善,但有时仍需借助药物为有效;睡眠无改善为无效.
作者:徐宓宓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自拟升血1号汤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WBC)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化疗后WBC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予自拟升血1号汤联合利血生、鲨肝醇、升白胺治疗;对照组20例只给予利血生、鲨肝醇、升白胺治疗.均7天为一疗程.治疗组WBC均数由治疗前的(2.87±0.61)×109/L增为治疗后的(3.82±0.58)×109/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WBC均数由治疗前的(2.91±0.60)×109/L增为治疗后的(3.26±0.49)×109/L,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血1号汤加味联合西药是治疗化疗后WBC减少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高立栋;刘振葵;王秀梅;张继宝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