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元玖;李仁生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由黄芪、归尾、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组成,是补气活血的代表方剂.笔者在临床上将此方用于痹证因体虚血淤者,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例1:莫某,男,48岁.腰脊疼痛放射臀部及踝关节2年.初起尚能劳动,近年疼痛随咳嗽、打嚏及用力时加剧,平卧不能翻身,久坐不能起立.迭用中西药及针灸理疗效果不著.形体羸弱,踝关节暗红肿痛,舌苔白,质淡,边有淤斑,脉细而弦.用补阳还五汤加通络止痛之品.黄芪30g,当归尾、赤芍、制乳没、炙甘草、川芎、地龙、续断各10g,寄生、川牛膝、木瓜各15g,桃红、土鳖、全虫各6g,蜈蚣1条,鸡血藤20g.3剂,复诊时平卧翻身腰脊不再疼痛,腰踝虽仍有疼痛,但能行走.守原方再服3剂.再诊时腰脊疼痛若失,惟略有强直,遂以原方减乳没、桃仁、土鳖、蜈蚣,加熟地15g,枸杞、杜仲各10g,5剂.嘱泡酒续服.后访1年多未复发.
作者:肖曙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自拟拈疣汤治疗扁平疣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31例,女19例;30岁以上39例,30岁以上11例;病程1~3周18例,4周~2年25例,2年以上7例. 2 治疗方法拈疣汤:虎杖、首乌、苡仁、生地各30g,当归、赤芍、防风各15g,川芎、丹皮、蝉衣各9g,石膏50g,甘草3g.湿热偏甚者加苍术12g,黄柏15g;痒甚者加地肤子10g,白鲜皮15g;病程长而反复发作者加地龙12g,全虫6g.水煎,1日1剂,早中晚分服.对其中反复发作的39例另用自拟平疣药液(冰片、甘草、五倍子各10g,木贼20g,苡仁、地肤子各30g,紫草18g,水煎取药液),用消毒棉签醮药液均匀涂搽约15~20分钟后,再用醋水液(即温开水50ml加优质食醋适量配制)清洗患处,边洗边轻轻按摩患处10~20分钟,1日2~3次.7天为一疗程,共用3个疗程.
作者:丁念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采用关节康复散1、2、3号外敷患病关节,配合辨证施治内服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收效显著.现将1989~1999年中治疗的180例较完整病案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180例中,男65例,女115例;年龄小12岁,大70岁;病程短3个月,长30年.主要表现为患处痛、肿、强(强直)、变(变形),其中,以痛为主的2例,占1.1%;以肿、痛或强、痛为主的87例,占48.3%:痛、肿、强、变均有的44例,占24.4%;其中晨间关节僵硬者122例,占66.7%.实验室检查血沉增高者99例,占55.0%;粘蛋白升高者68例,占37.8%;类风湿因子阳性125例,占69%.曾服用激素者128例,高剂量为强的松15mg,每日3次,地塞米松5mg,每日4次,间断服药时间长15年,短2个月.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活血利湿汤内服并坐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门诊病人,23~25岁6例,25~35岁22例,36~45岁24例,46~61岁8例;病程3个月~10年. 诊断标准[1]:腰骶部和会阴酸胀痛或耻骨上区不适,伴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夜尿等,或有尿道口滴白.直肠指检前列腺可增大或缩小.表面软硬不均,呈结节状或有压痛.前列腺液检查,每高倍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或有成堆脓球,卯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2 治疗方法处方:黄柏、泽兰、瞿麦、赤芍、红花各10g,苦参20g,王不留行、地龙、蒲公英各15g.排尿滞涩热痛者加木通、萹蓄;阳萎、腰膝酸冷者加杜仲、淫羊藿、鹿角胶;少腹、会阴、睾丸坠胀隐痛者加桃仁、川楝、橘核;血尿加茅根、小蓟.每天1剂,水煎2次,每次取药液200ml,温服,每晚以第2次煎后药渣再煎取药液300ml,温热坐浴,时间为半个小时.
作者:蔡洁武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自1 992~2000年,用自拟化淤通络汤配合药物热敷法综合治疗颈椎病10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01例中,男46例,女55例;年龄35~40岁11例,40~50岁29例,50~79岁61例;病程12天~1年21例,1~5年57例,5~10年17例,10~20年6例.其中伏案工作者69例,工人23例,农民3例,市民6例.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者79例,颈椎强痛者80例,颈项肢体酸麻者79例,心悸、心烦、汗出者24例,耳聋耳鸣者15例,视物昏花者12例,晕厥者6例,感觉障碍者5例,手足震颤者4例,舌体麻痹者2例,行走下颌酸楚难忍者1例,伴心脑血管疾患者40例,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7例.X线片(或CT)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者61例,生理曲度后突者7例,椎间隙变窄者53例,椎体骨质增生者75例,项韧带钙化者12例.CT查椎管狭窄者2例,颈髓萎缩者1例.
作者:王家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轻者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重者可出现胸闷、心悸、头晕,黑蒙晕厥,神疲乏力等症.治疗上常从心经论治,一般以补心气,温心阳等为主要方法.但经临床观察,窦性心动过缓常因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或痰浊中阻,气滞血淤,或寒热互结中焦,升降失常导致血行缓慢而发.治疗以补益脾胃,升运脾阳,化痰散结,行气活血,使心之气血运行通畅,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例1:张某,女,60岁,2000年3月21日诊,心悸,动则更甚2年,失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自,脉沉迟无力.心律齐,心率每分钟44次,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证属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治法补益脾胃,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药用红参、当归、大枣、炙甘草各15g,黄芪24g,白术18g,陈皮、柴胡、升麻各12g,柏子仁30g,用上方连服8剂后,心率维持在每分钟65~75次,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作者:谢元玖;李仁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们1999~2000年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冠心病CHF患者227例,随机分为生脉组120例,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50~78岁,平均64.7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3例,Ⅲ级69例,Ⅳ级28例.对照组107例,其中男72例,女35例;年龄54~79岁,平均63.2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0例,Ⅲ级57例,Ⅳ级30例.2 治疗方法对照组卧床休息、限盐、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及极化液等治疗.生脉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江苏苏中制药厂生产,批号991029)30~60ml加入5%葡萄糖250ml,ivdrip,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
作者:宫立凤;荣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近年来,我们用苦参汤加减治疗足癣,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220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0例,男1 27例,女93例;年龄小12岁,大74岁,平均35岁;病程短10天,长22年,平均3.9年;其中鳞屑水疱型119例,浸渍糜烂型78例,角化过度型23例.对照组178例,男106例,女72例;年龄小10.5岁,大69岁,平均32.6岁;病程短7天,长1 9年,平均3.6年;其中鳞屑水疱型92例,浸渍糜烂型70例,角化过度型16例.均具有足癣的皮损特征,自觉不同程度瘙痒或疼痛,真菌直接镜检阳性.两组病例均在2个月内未内服、半个月内未外用过抗真菌药物.
作者:王国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采用艾条悬灸百会穴和涌泉穴并辅以适当的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9例中,年龄小28岁,大65岁;病程短2个月,长20年.表现为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甚至彻夜难眠.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2 治疗方法嘱患者于每晚临睡前,自己用艾条温和灸百会穴1 5分钟,涌泉穴l5分钟.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第2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3 疗效标准能自行入睡,且睡眠质量好为显效;睡眠有所改善,但有时仍需借助药物为有效;睡眠无改善为无效.
作者:徐宓宓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院自2000年初开始,以中药血竭散宫颈局部外用治疗宫颈糜烂30例,与同期微波治疗宫颈糜烂28例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8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诊断为2~3度宫颈糜烂患者,全部病例均行白带常规、宫颈刮片检查,排除宫颈肿瘤和霉菌、滴虫等感染.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年龄小22岁,大38岁;病程6个月~1年4例,1~2年6例,2~3年12例,3年以上8例.对照组28例,年龄小23岁,大36岁;病程8个月~1年2例,1~2年6例,2~3年10例,3~4年6例,4年以上4例.两组病情分布见表1.
作者:夏敏;李朝莲;蒋荣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1998年2月以来,笔者自拟补肾汤治疗原发性低血压3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38例,血压持续低于12/8kPa,排除体位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男3例,女35例;年龄19~58岁,平均30.5±3.2岁;病程0.5~10年,平均1.8±1.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记忆力差,腰膝酸软等症状.2 治疗方法补肾汤:熟地30g,山茱萸、枸杞子、肉苁蓉各15g,山药、制首乌、黄精各20g,鹿角胶、龟板胶各9g(烊化),菟丝子12g.若乏力明显,纳少,汗多者加党参、黄芪各20g;面色萎黄,眼花,心悸者加当归、桑椹、白芍各15g;畏寒肢冷者加熟附子10g,巴戟12g;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者去肉苁蓉、菟丝子,加知母12g,丹皮10g,麦冬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每周复查血压2次,治疗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
作者:劳国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近年来我院收治8例进食河豚鱼中毒患者,经对症及纳洛酮治疗后康复出院,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9~63岁.均进食河豚鱼肉,发生中毒时间在进食后半小时到3小时内.第1起1例,以全身疲软为主要症状,入院时神志清楚,P60次/分,R18次/分,BP13/6kPa,但在洗胃中从脚到胸部逐渐麻木,以至全身麻木,呼吸困难.第2起1例,进食2个河豚鱼头后出现恶心呕吐、全身麻痹,入院时神志昏迷,P50次/分,R16次/分,BP12/6kPa.第3起5例,第4起1例,均以恶心呕吐、胸闷为主要症状,入院时神志清楚,P、R、BP尚属正常范围.心电图检查8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作者:谢银彬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自1998年11月~1999年12月,笔者应用自拟炎带汤为主,辅以中药外洗治疗阴道炎186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86例均系已婚妇女.年龄大61岁,小22岁,平均34±5岁;病程长8年,短3天,平均60±15天.其中滴虫性阴道炎48例,占26%;霉菌性阴道炎24例,占13例;混合感染型阴道炎78例,占42%;老年性阴道炎36例,占19%.2 治疗方法炎带汤:土茯苓30g,苦参、车前子各15g,白花蛇舌草、猪苓各12g,泽泻、丹皮、牛膝各6g,龙胆草、黄柏、赤芍各1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3剂为一疗程.若为滴虫性阴道炎,另加百部、蛇床子各10g.停药7天后复查.
作者:刘梅;周经龙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应性抑郁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住院患者,符合CCMD-Ⅱ-R反应性抑郁症及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的诊断.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17~45岁,平均29.78±15.22岁;学生5例,干部3例,工人12例,农民18例;文化程度为小学9例,初中23例,高中以上6例;均为初次发病者,均有情绪低落,闷闷不乐,语言、行为减少,自责,甚至欲自杀、自伤等抑郁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有胸胁胀痛、失眠、食少等,舌淡红,苔白,脉弦.血象、肝功、生化、脑电图等检查均正常.
作者:周正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寻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6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病人采用温针灸疗法,并进行观察随访.结果:治愈3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该疗法操作简便,对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具有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宏荣;李晓棠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电热隔药灸与传统隔药灸对老年人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分4组治疗,即电热隔药灸组、传统隔药灸组、单纯贴药组、空白对照组.结果:电热隔药灸组和传统隔药灸组均能显著升高血中锌、铜、钙含量.结论:电热隔药灸和传统隔药灸对老年人微量元素调整作用基本一致,但电热隔药灸使用更方便.
作者:艾双春;钟蓝;廖方正;陈晓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亦呈增多趋势,笔者用中西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75例均为1998~2001年住院患者,其中男55例,女20例;年龄小10岁,大65岁,平均42岁;病程短2天,长30天,平均20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37只眼,包括树枝状角膜炎27只眼(72.97%),地图状角膜炎9只眼(24.32%),盘状角膜炎1只眼(2.70%);分为风热型和阴虚型,风热型表现为黑睛骤生星翳,抱轮红赤,羞明隐涩,发热恶寒,热重寒轻,舌苔薄黄,脉浮数.阴虚型表现为病情日久,星翳疏散,抱轮微红,羞明较轻,眼内干涩不适,舌红少津,脉细或数.对照组38例中包括树枝状角膜炎28只眼(73.68%),地图状角膜炎10只眼(26.32%).
作者:丁锐;周莒红;张树翠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本院自1997年1月~2001年5月收治32例,全部采用新癀片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30例,女2例;年龄26~65岁,平均46岁;病程0.5~28年;本次发作时间3小时~17天.有长期饮酒史者24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或体表疼痛,且起病急骤.局部伴有肿胀者26例,皮肤发红者21例.肿胀部位压痛明显且界限较为清楚.体温正常14例,低热12例,中度发热6例.伴跛行23例.疼痛部位为第1趾间关节和拇趾关节9例,跟腱部位4例,踝关节周围3例,足部其他部位5例,膝关节4例,肩胛骨周围5例,颈部1例,肩部1例,腕关节1例;伴痛风结节5例,伴关节畸形3例.合并高血压8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2例,糖尿病1例,脂肪肝1例,肾结石、输尿管结石3例.血尿酸>420μmol/L者26例;血沉≤20mm/h者9例,20mm/h<血沉≤50mm/h者17例,血沉50mm/h者6例;白细胞增多者19例;血尿、蛋白尿4例.送X光检查12例,其中7例表现有特征性的骨质缺损.
作者:朱清鹏;郑建红;卢宗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冷泪症系目无明显的赤痛翳障而流泪,且泪水清冷稀薄的眼病.笔者通过1994年至今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发现泪道冲洗结合服用缩泉丸加味的中药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180例268只眼中,女132例,196只眼,男48例,72只眼;年龄42~60岁;病程长12年,短半年.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眼常流泪不止,且泪水清冷稀薄,遇风则加重,口淡不渴,舌淡脉细.2 治疗方法首先用常规的方法冲洗泪道,若不通畅,在无脓液的条件下用泪道探针探通泪道,然后用盐酸洁霉素注射液4ml进行冲洗,直至泪道通畅.然后用缩泉丸加味治疗.基本方:益智仁15g,乌药10g,山药20g,防风12g;加减:头晕目眩,脉细无力者加黄芪30g,当归6g,何首乌、桑椹子各15g;面色苍白,神疲体倦,脉细弱者,合四君子汤;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脉细弱者,加生地、黑杜仲各15g,山萸肉12g.每日1剂,水煎服.
作者:张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眼底出血为眼科常见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见于视网膜静脉栓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外伤等.我们自1992~2000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眼底出血42例48眼,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42例48眼,男28例,女14例;视网膜静脉栓塞1 9例21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9例10眼,糖尿病6例9眼,coats病2例2眼,外伤6例6眼.轻度(片状出血无玻璃体积血)7例7眼;中度(大片状出血伴少量玻璃体积血)12例;重度(大面积广泛出血伴大量玻璃体积血)23例24眼.视力好0.4,低光感.病程短1天,长3个月.
作者:李秀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