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羌活胜风汤治疗虹膜睫状体炎1例

陈剑

关键词:羌活胜风汤, 治疗, 右眼, 虹膜睫状体炎, 症状, 后粘连, 前胡, 脾胃虚寒, 煎服, 混浊, 肝经风热, 甘草, 防风, 恶心, 处方, 银柴胡, 白术, 吴茱萸, 忍冬藤, 蒲公英
摘要:病例:杨某,男,26岁,1998年10月16日来诊.右眼酸疼,多泪羞明,肩背沉重,拘紧恶寒,嗳气吞酸,恶心纳呆.右眼白睛抱轮红赤,神水混浊,黄仁肿胀,3~7点处与晶体后粘连,舌淡苔白,脉象浮紧.诊断:瞳神紧小症(虹膜睫状体炎).证属肝经风热,治以散风清热.处方:羌活、防风、荆芥各12g,前胡、白芷、柴胡、桔梗、枳壳、白术各10g,忍冬藤30g,蒲公英30g,甘草3g.2剂,水煎服.外用1%阿托品眼药水滴眼散瞳.10月18日复诊,除瞳仁粘连已散开外,其他症状同前.考虑肩背沉重,拘紧恶寒,嗳气吞酸,恶心纳呆,多属脾胃虚寒,外受风邪,嘱改用温散之法.处方:吴茱萸、干姜、羌活、防风、陈皮、白术、前胡、银柴胡、黄芩各9g,甘草3g.水煎服.连服12剂,右眼白睛不红,神水无混浊,症状消失而愈.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脂血症38例

    笔者从1997年以来用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脂血症38例,取得良好效果,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5~67岁,平均46岁;病程长12年,短为本次诊断;单纯胆固醇增高者16例,单纯甘油三酯增高者8例,两者均增高者14例;胆固醇低6.0mmol/L,高11mmol/L,平均7.5mmol/L;甘油三酯低1.9mmol/L,高4.8mmol/L,平均2.9mmol/L;合并糖尿病1例、甲减2例、肾病综合征2例、慢性肝炎及脂肪肝6例、胰腺炎1例、原因不明26例、伴肥胖者32例.2 治疗方法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配合低脂饮食及体育锻炼.

    作者:沙明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血竭散治疗宫颈糜烂3O例

    我院自2000年初开始,以中药血竭散宫颈局部外用治疗宫颈糜烂30例,与同期微波治疗宫颈糜烂28例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8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诊断为2~3度宫颈糜烂患者,全部病例均行白带常规、宫颈刮片检查,排除宫颈肿瘤和霉菌、滴虫等感染.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年龄小22岁,大38岁;病程6个月~1年4例,1~2年6例,2~3年12例,3年以上8例.对照组28例,年龄小23岁,大36岁;病程8个月~1年2例,1~2年6例,2~3年10例,3~4年6例,4年以上4例.两组病情分布见表1.

    作者:夏敏;李朝莲;蒋荣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针药合用治疗脑源性尿失禁21例

    脑源性尿失禁为脑部病灶(出血或缺血、肿瘤、正常颅压脑积水等)侵犯大脑排尿中枢而引起的小便失禁,笔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脑源性尿失禁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1例中,男12例,女9例;年龄均在50岁以上.皆有中风病史或老年痴呆症;病程短3个月,长3年.2治疗方法①针灸:仰卧位取气海、双侧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行温针.俯卧位取双侧肾俞、膀胱俞、委中、涌泉,行温针,两组交替进行,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温针操作方法:在上述腧穴针刺得气后,将毫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cm的艾条施灸,直到艾条烧完,使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达到治疗目的.使用时注意防止艾绒脱落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床单,如觉太热可随时调整针刺深度或在皮肤上垫以纸片.②中药:中药用山药30g,台乌、益智仁各10g,石菖蒲、何首乌、枸杞各12g,芡实15g.水煎,日1剂,分2次服.

    作者:许海燕;俞晓平;黄连雪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苦参汤加减治疗足癣22O例

    近年来,我们用苦参汤加减治疗足癣,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220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0例,男1 27例,女93例;年龄小12岁,大74岁,平均35岁;病程短10天,长22年,平均3.9年;其中鳞屑水疱型119例,浸渍糜烂型78例,角化过度型23例.对照组178例,男106例,女72例;年龄小10.5岁,大69岁,平均32.6岁;病程短7天,长1 9年,平均3.6年;其中鳞屑水疱型92例,浸渍糜烂型70例,角化过度型16例.均具有足癣的皮损特征,自觉不同程度瘙痒或疼痛,真菌直接镜检阳性.两组病例均在2个月内未内服、半个月内未外用过抗真菌药物.

    作者:王国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真武汤加味治疗高血压39例

    笔者1987~1998年用真武汤加味治疗高血压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9例中,男23例,女1 6例;年龄45~55岁14例,56~70岁17例,71~80岁8例;病程短1年,长20年.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心悸乏力,舌质黯红或淡白,舌苔白润或水滑,脉弦滑或沉细.血压超过1 9.28/12.63kPa,无阴虚阳亢之征者.2 治疗方法真武汤全方加牛膝:制附片、生姜、白芍、茯苓各30g,牛膝20g.若兼喘逆咳嗽痰多者加三拗汤,即麻黄15g,杏仁12g,甘草6g温阳消阴,宣肺平喘;身肢肿胀者加五苓散,即猪苓、泽泻、桂枝各15g温阳消阴,利水消肿;便溏尿少者加前仁20g,泽泻1 5g温阳消阴,分利三焦;腰膝酸软,神疲畏寒者加淫阳藿、菟丝子各20g,枣皮1 5g,肉桂5g温阳消阴,益肾健腰;胸部满闷疼痛者,加桃仁、郁金各12g,丹参30g,枳壳15g温阳消阴,宽胸行淤.1日1剂,分3次服.本型高血压属阳属水泛型,若诊断准确,用药得当,则见效较快,一般4剂见效,8剂后症状明显好转,血压下降,继而根据病情随症化裁加减.

    作者:廖阳初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拈疣汤治疗扁平疣50例

    笔者自拟拈疣汤治疗扁平疣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31例,女19例;30岁以上39例,30岁以上11例;病程1~3周18例,4周~2年25例,2年以上7例. 2 治疗方法拈疣汤:虎杖、首乌、苡仁、生地各30g,当归、赤芍、防风各15g,川芎、丹皮、蝉衣各9g,石膏50g,甘草3g.湿热偏甚者加苍术12g,黄柏15g;痒甚者加地肤子10g,白鲜皮15g;病程长而反复发作者加地龙12g,全虫6g.水煎,1日1剂,早中晚分服.对其中反复发作的39例另用自拟平疣药液(冰片、甘草、五倍子各10g,木贼20g,苡仁、地肤子各30g,紫草18g,水煎取药液),用消毒棉签醮药液均匀涂搽约15~20分钟后,再用醋水液(即温开水50ml加优质食醋适量配制)清洗患处,边洗边轻轻按摩患处10~20分钟,1日2~3次.7天为一疗程,共用3个疗程.

    作者:丁念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阴道炎186例

    自1998年11月~1999年12月,笔者应用自拟炎带汤为主,辅以中药外洗治疗阴道炎186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86例均系已婚妇女.年龄大61岁,小22岁,平均34±5岁;病程长8年,短3天,平均60±15天.其中滴虫性阴道炎48例,占26%;霉菌性阴道炎24例,占13例;混合感染型阴道炎78例,占42%;老年性阴道炎36例,占19%.2 治疗方法炎带汤:土茯苓30g,苦参、车前子各15g,白花蛇舌草、猪苓各12g,泽泻、丹皮、牛膝各6g,龙胆草、黄柏、赤芍各1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3剂为一疗程.若为滴虫性阴道炎,另加百部、蛇床子各10g.停药7天后复查.

    作者:刘梅;周经龙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电热隔药灸对老年人微量元素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电热隔药灸与传统隔药灸对老年人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分4组治疗,即电热隔药灸组、传统隔药灸组、单纯贴药组、空白对照组.结果:电热隔药灸组和传统隔药灸组均能显著升高血中锌、铜、钙含量.结论:电热隔药灸和传统隔药灸对老年人微量元素调整作用基本一致,但电热隔药灸使用更方便.

    作者:艾双春;钟蓝;廖方正;陈晓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滋阴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糖尿病32例

    近几年来,我们自拟滋阴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糖尿病32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按1990年上海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确诊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病发病前无糖尿病史,在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中发现糖尿病,空腹血糖2次>7.8μmo1/L,可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并发糖尿病.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小43岁,大69岁,平均54.8岁;病程短1年,长为20年,平均9.6年.ALT均高于正常,HBsAg均阳性.空腹血糖低9.7umol/L,高15.6μmol/L.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服用滋阴活血解毒汤,不加其它降糖药并给与糖尿病饮食.方剂组成:沙参4g,麦冬、天花粉各9g,葛根、丹参各30g,山豆根、板蓝根、虎杖各15g.水煎服,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总疗程3个月.

    作者:李东;于宏;王淑凤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针刺加耳压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52例

    笔者自1996年6月~1999年6月采用针刺加耳压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52例,取得满意疗效,并与单纯针刺治疗52例、单纯耳压治疗52例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为我院针灸门诊病人,均以尿频为主,不伴尿急、尿痛等症状,睡眠状态下尿频症状消失,小便常规检查均属正常范围.随机分为针刺加耳压的甲组,单纯针刺的乙组,单纯耳压的丙组,各组均为52例.其中甲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3~12岁,平均6.1岁;病程3~10天.乙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3~11岁,平均6.0岁;病程2~9天.丙组男24例,女28例;年龄3~1 2岁,平均5.9岁;病程为2~11天.2 治疗方法针刺:取关元、中极、太渊(双)、阴陵泉(双)穴,关元、中极直刺0.5~1寸,太渊直刺0.3~0.5寸,阴陵泉直刺0.8~1.5寸.刺入一定深度后均施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中间用捻转补法行针1次.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作者:季国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窦性心动过缓从脾论治体会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轻者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重者可出现胸闷、心悸、头晕,黑蒙晕厥,神疲乏力等症.治疗上常从心经论治,一般以补心气,温心阳等为主要方法.但经临床观察,窦性心动过缓常因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或痰浊中阻,气滞血淤,或寒热互结中焦,升降失常导致血行缓慢而发.治疗以补益脾胃,升运脾阳,化痰散结,行气活血,使心之气血运行通畅,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例1:张某,女,60岁,2000年3月21日诊,心悸,动则更甚2年,失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自,脉沉迟无力.心律齐,心率每分钟44次,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证属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治法补益脾胃,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药用红参、当归、大枣、炙甘草各15g,黄芪24g,白术18g,陈皮、柴胡、升麻各12g,柏子仁30g,用上方连服8剂后,心率维持在每分钟65~75次,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作者:谢元玖;李仁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补中益气汤应用举隅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所创,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虚,饮食劳倦,内伤寒热等症.笔者用此方化裁治疗恶寒、身痛、疰夏等症疗效亦著,现介绍如下.1 恶寒刘某,女,39岁,1998年12月18日就诊.10年前分娩未入产房,在途中而生.回家后纳呆便溏,四肢乏力,继则汗出恶风寒、通身透风凉,诸关节活动响痛,经常感冒咳嗽,冬天不能出屋、夏天亦着厚衣,不能坚持工作,曾多次服发汗药未愈.刻诊:面色萎黄、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吐白色稀痰,汗自出,恶风寒、通身透凉气、食欲不振、大便日2次,自带量多质稀,气短懒于言语,口干苦,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此为脾肺气虚,中阳不足.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g,党参18g,白术、陈皮、当归、桂枝、防风、麦冬、白芍各10g,炙甘草、柴胡、五味子各6g,升麻3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日2次.服3剂后,诸症大减,续服9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作者:李维红;曹爱菊;李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药内外合用治疗肩周炎19O例

    自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肩周炎1 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0例中,男89例,女101例;年龄大71岁,小37岁,平均52岁;左肩70例,右肩108例,双肩2例;病程短1周,长者9个月,平均4个月.分为疼痛期(病史短,以肩部疼痛为主,被动活动或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不受限)及冻结期(肩部疼痛轻微.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受限,影响生活和工作).2 治疗方法内服:麻黄、羌活、桂枝各10g,细辛3g,姜黄、鸡血藤、桑寄生、淫羊藿、续断各15g,制附子9g.疼痛期者加白芍、元胡各1 5g,制乳香、制没药各9g.冻结期者加全虫3g(冲),蜈蚣2条.水煎服,日1剂.外用:红花、透骨草、草乌、川乌、川芎各20g.当归、丹参、艾叶、赤芍各15g,苏木、伸筋草各10g,川椒、桃仁各30g.将药混匀,用长和宽均为20cm的布袋装好封口,上笼蒸透后冷却50℃左右,然后用50ml白酒(稍加热)洒在布袋上,置于患处,上面再放一暖水袋,以便保温.每日2次,每次30分钟,7天为一疗程.

    作者:郭文青;耿登峰;乔德雨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清热活血滋肾法治疗阳萎105例

    笔者在1993~1999年期间运用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滋肾壮阳三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所致阳萎10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05例均患前列腺炎1年以上,前列腺直肠指检和前列腺液化验异常;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硬度不足,无法插入阴道进行性交达半年以上,或连续性交失败率超过25%.其中20~30岁28例,30~40岁61例,40岁以上16例;病程1~2年8例,2~3年22例,3~5年.65例,5~13岁以上20例.伴早泄46例,遗精18例,失眠多梦52例,尿不尽82例,小腹胀满不适34例.前列腺直肠指检均有腺体肿大、压痛、中央沟变浅,表面光滑;前列腺液化验红细胞(++)15例,(+)78例,少见12例;白细胞(++)63例,(+)34例,少见8例;脓球(++)3例,(+)82例,少见20例.卵磷脂小体(卅)20例,(++)76例,(+)9例.

    作者:谭湘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泻42例

    自1994年2月~2000年2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泻患者42例,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62例,患者均符合经临床、实验室和B超、CT等检查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治疗前后均经过全肠钡剂造影及乙状结肠镜检查,排除小肠及结肠溃疡、肿瘤及克隆氏病,粪便培养无特异性细菌生长.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34~76岁,平均57岁;病程7天~12年.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2岁;病程5天~11.5年.

    作者:景奉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三金六一汤治疗沁尿系结石245例

    笔者自拟三金六一汤治疗沁尿系结石,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45例均经超声波(B超或彩超)或X线腹部平片确诊.男114例,女131例;年龄大72岁,小21岁,平均32岁;结石直径1cm以下者175例,1~2cm者27例,2cm以上者43例;结石在单肾或双肾者74例(肾上极43例,肾下极31例),肾结石并输尿管或膀胱结石65例,单纯输尿管或膀胱结石者106例;首次发现结石者121例,半年以内者78例,半年以上46例.诊断标准:超声波、X线等确诊.有腰痛、血尿、尿中断、排出砂石等现象,或尿频、尿急、尿痛、肾区叩击痛阳性等.尿常规检查见红细胞,可伴有白细胞及少量尿蛋白.

    作者:黄大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补中益气汤应用举隅

    笔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种病症,收到很好疗效,兹报告如下.1 脐部感染王某,男,2个月,1 998年3月15日初诊.脐部肿胀溃烂1个月,1个月前脐部因尿液浸湿感染溃烂,经西药抗生素治疗无效.诊时脐部肿胀流淡黄清稀脓液,伴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吮乳无力,大便溏薄,苔白腻,指纹淡红.诊为脐疮,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治以调补脾胃,益气升阳,托脓除湿.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味.生黄芪10g,党参、白术、当归、大枣、苍术、茯苓各6g,升麻、陈皮、柴胡、炙甘草各3g,生姜2片.水煎服,2日1剂.连服2剂后,精神渐振,食欲增进,吮乳有力,脐部肿胀消退,溃烂处色渐红润,分泌物减少.依上法继服3剂后,脐部已无分泌物,干燥结痂,神纳尚可,面色转红润,二便自调.10天后追访,诸症已愈.按:脐部内合脾胃,故脐部溃烂,日久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投以补中益气汤加苍术、茯苓,调补脾胃,益气升阳,托脓除湿.药证相符,而获痊愈.

    作者:刘忠庆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85例

    外阴白色病变是外阴皮肤或粘膜的生长和营养紊乱而引起的外阴局限性或弥散性的白色病变,临床症状以外阴瘙痒为主.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8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5例患者年龄20~54岁,病程3个月~11年,均已婚.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外阴皮肤增厚,粗糙,变硬、变白或有破溃,外阴瘙痒,病变皮肤缺乏弹性,均经活组织检查确诊者.

    作者:张春梅;田加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小金丹(丸)临床应用概述

    小金丹出自清@王洪绪<外科全生集>,由麝香、白胶香、木鳖子、草乌、乳香、没药、当归、地龙、五灵脂等组成.<药典>改名为小金丸,或制成片剂.多用于瘰疬、阴疮等.现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内科、外科疾患.治疗胸腹腔炎性包块和脓肿:张万能用当归补血汤煎汤送服小金丹治疗盆腔炎性包块1例,每次1粒,每日2次,连服40粒,腹痛消失,阴道指诊无异常.用小金丹,每次1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治疗阑尾周围脓肿1例,共服36粒,肿块消失.用六君子汤加黄芪煎汤送服小金丹,每次1粒,每日2次,治疗包囊性脓胸1例,服完40粒时,咳嗽胸痛基本消失.又服10粒后,胸透复查,右下胸膜轻度增厚,余无异常[1].

    作者:徐瑞军;张令伦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胃柿石1例治验

    王某,男,64岁,1997年12月26日初诊.自诉约3个月前食未熟透柿子4枚后腹痛至今,反复发作,痛时服阿托品片可稍缓解,先后服用吗丁啉、吡哌酸片、复方胃友及香砂养胃汤、附子理中汤等,无明显疗效.自感上腹坠痛,触摸有块状物,病后食欲减退,疲乏无力,进行性消瘦,大便3~5天1次,排便不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痛苦面容,舌淡,苔白厚,脉沉迟.腹胀,上腹部可扪及数个鸡蛋至鹅蛋大小包块,质硬,表面欠光滑,活动可,有压痛,肠鸣音活跃,上消化道钡透见胃内多个不规则充盈缺损,呈团块状,可移动.提示胃内异物.初步诊断为胃柿石.请外科会诊,同意胃柿石诊断,建议手术治疗.家属因患者年龄偏大,身体虚弱拒绝手术,要求中医治疗.考虑到柿石日久,比较坚硬,且体积较大,整体排出困难,联想到农村人常用酥梨烘柿子,可迅速催熟变软,患者因食未熟透的柿子与食物形成柿石,若食用酥梨后能将柿子催熟,柿石就会碎裂排出.

    作者:赵建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