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杨永勤
自1995~2000年,笔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头痛16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60例中,男68例,女92例;年龄小24例,大75岁;病程短2个月,长20余年.其中神经血管性头痛89例,高血压头痛28例,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15例,外伤头痛32例.辨证均以肝气郁结为主,兼肝郁化火者16例,兼气血虚弱者63例,兼痰湿者16例,兼淤血者23例,兼外感风寒者12例.2治疗方法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川芎各15g,甘草、枳壳、白芍、香附、陈皮各10g.兼肝郁化火者加黄芩、知母、栀子、龙胆草、牛膝各10g;兼气血虚弱者加党参、黄芪、熟地、当归各10g;兼痰湿者加半夏、白术、天麻、茯苓各10g;兼淤血者加桃仁、红花、地龙各10g;兼外感风寒者加葛根、羌活各10g,细辛3g.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隔3天后开始下一疗程.
作者:张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非典型的哮喘,它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而无明显的呼吸困难和喘息.笔者近年来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方法,单纯用中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39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39例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小13个月,大8岁;病程短5个月,长4年;大多数病例有反复使用抗生素及止咳药物史,少数病例有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史.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1992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标准,并随访1年以上.
作者:高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对临床几种常见病因所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及伴有关节活动受限,梭形肿胀,无力等症采用手法治疗,并配合主动练功,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0~82岁;病程长者2年,短者3个月;发生于增殖性骨关节炎者10例,髌骨软化症4例,髌骨骨折术后6例,髋部骨折经骨牵引等保守治疗后4例;单侧21例,双侧3例.主要症状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膝关节无力.体检发现膝关节梭形肿胀,膑周有压痛点,不同程度的股四头肌萎缩,关节活动时有弹响等.X线检查示:不同程度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征象,应用临床常用的Lg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1]评分为40~50分10人,30~40分9人,20~30分4人,小于20分以下1人.
作者:陈晓伟;戎永华;杨成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从1993年开始自拟洋参蛭蝎片治疗缺血中风,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诊断标准按《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CT明确诊断.为观察之便,按肌力六级分类法将病情分成轻、中、重三型.轻型仅有口舌歪斜,或偏身麻木,患侧肌力在4级以上(含4级);中型口舌歪斜,伴语言蹇涩,患侧肢体肌力在2~3级(含2级);重型口舌歪斜,语言蹇涩,甚至失语,患侧肌力为0~1级(含1级).排除标准为:神志昏迷,不能自行口服药物者;有严重合并症者,如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原有肢体运动障碍者;发病已超过4个月以上者.所有病例均为我院1997年6月~2000年6月的门诊或住院病人.按数字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两组情况见表1.
作者:康承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于1994年以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2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1例中,男13例,女8例;24-12~3岁3例,~6岁11例,~9岁3例,~12岁4例;病程小于3个月4例,~6月7例,~1年8例,~3年2例;初发7例,复发14例.单纯型8例,肾炎型10例,均有高血压,轻度氮质血症及镜下血尿.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病3例,病史有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不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均于肝炎3~4周后出现肾病症状. 激素无效者8例(足量强的松治疗8周无效者),激素依赖6例(初治或再治时对激素有效者,但减量后尿蛋白又出现,或停药4周又复发者),复发频繁7例(激素疗程结束或治疗过程中半年内复发或1年内复发3次以上者).21例中曾有14例用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仍不愈.
作者:张同珊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外用中药贴敷治疗肝癌晚期,结合西药保肝、抗感染等,对缓解病情,稳定病情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31例均经肝超声、肝功能、CT、火箭电泳、放免定量证实为肝癌,影像检查均有实性占位病变,属晚期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27例,转移性肝癌4例;男25例,女6例;年龄35~45岁10例,46~55岁1 3例,56~68岁8例.实验室检查:ALT》40u12例,血清白蛋白≤30g28例,HBsAg阳性者24例.腹水29例,肝区痛26例,食欲差31例,腹胀30例,大便于结10例,黄疸5例,发热6例,牙龈出血2例.2治疗方法方用甘遂、甘草、炮山甲、大黄、细辛等量,为细末用醋调敷脐部及包块部位,每日调敷时间不得低于8小时,同时给病人以能量、支链氨基酸静脉滴入,以调整病人的正气,用青霉素抗感染.腹水重者用速尿60mg加50%葡萄糖静脉推注.每日1次,用3天后停用.发热出血、大便干结者外用药加重大黄用量,上述治疗15天为一疗程.
作者:朱应来;柳庆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95年以来,作者采用手法理伤和外敷田七膏、内服中药治疗踝关节扭伤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以单纯外敷田七膏和内服中药作为对照进行疗效比较,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共143例按照随机、单盲原则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48例.全部病例均有踝关节扭伤史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并排除骨折病例.男82例,女61例;年龄大78岁,小6岁,平均32.3岁;病程24小时内47例,2~5天56例,5~10天26例,10天以上1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差异.
作者:陈一凡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自1997年9月~1999年9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46例,疗效较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46例患者,年龄45~56岁,平均48岁.病程短1年,长5年.症状表现为经期紊乱,周期延长或缩短,经量减少,渐至绝经.伴头晕耳鸣,烘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潮热,面目、下肢浮肿,纳差或纳呆,便溏,四肢无力等.2治疗方法西药用维尼安1mg,1日1次,连服6天.症状好转后改为半个月服2mg,症状基本控制后,改为1个月服2mg.
作者:吴金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4年3月~1999年10月笔者收治胸椎小关节错位387例,其中52例有明显的心慌、心跳、胸闷、气短等心血管功能变化表现.后经手法复位纠正胸椎小关节错位,配合物理疗法,心血管功能变化症状和体征随之消失,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52例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27~56岁,平均45岁;病程长6年,短半个月.病损椎体分布在胸2~11椎,有3~5椎小关节错位发生.有程度不同的局限性胸背部疼、牵涉痛,病损椎旁压痛,棘突偏移及棘突间隙增宽或变窄.有较明显的心慌、心跳、胸闷、气短、乏力、恶心等症状.48例伴胃脘部不适、口唇发绀,心电图示均有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早搏.
作者:莫炳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在药物流产后对阴道流血量及流血时间的作用.方法:将106例药物流产患者分为加服中药的治疗组69例及不服中药的对照组37例.结果:两组比较在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量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长短上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药物流产后应用中药能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间.
作者:李晓燕;谭露;刘文凤;秦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食欲减退中医称纳呆或纳少,是恶性肿瘤化疗后常见的胃肠道副反应之一[1].笔者运用自拟健脾和胃汤治疗3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9~63岁,平均54岁;肺癌8例,乳腺癌8例,胃癌4例,直肠癌2例,结肠癌2例,白血病2例,恶性淋巴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舌苔薄白2例,苔白腻26例,苔黄腻2例.
作者:陈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六神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5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般资料156例中,男90例,女66例;年龄10岁以下123例,11岁以上33例;病程2天.均有流行病史及与腮腺病人接触史,均有发热,一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大、疼痛,无并发症.2治疗方法根据年龄大小,口服六神丸5~8粒,每日3次,同时取10粒六神丸研细加少量米醋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次.3疗效标准治疗后腮肿及疼痛发热消失,精神转佳,食欲增加为痊愈.
作者:黄淑华;于方英;蒋洪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自1992年开始采用补肾壮阳、化淤利湿之法组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门诊病人30例,住院病人16例;年龄25~49岁36例,50~60岁10例;病程长者10年,短1年.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①有尿频,排尿不尽,尿道灼热感,下腹坠胀,会阴及腰骶部酸痛,神疲乏力,遗精,阳萎,早泄等临床症状.脉沉细或细弦,舌淡,苔薄或微黄.②前列腺液常规化验白细胞数》10个/HP,或有成堆存在;卵磷脂小体数减少或消失.③前列腺指诊有肿胀、压痛、缩小或结节.
作者:曹志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自1993年至今,治疗急性肾炎均采用经方五苓散合五皮饮加白茅根等,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选择资料较为完整的48例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48例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14~30岁34例,31~50岁者14例;病程7天以内者35例,8天~1个月以内者12例,1个月以上者1例.所有病例都有程度不同的水肿,3例并有少量腹水,血压升高者35例,肉眼血尿者5例,发热者7例.尿蛋白(+++)以上者1 9例,(++)者15例,(+)者10例,少许4例;红细胞除3例未见外,余皆为(+~+++);有管型者41例;舌象以淡舌、淡红舌、薄苔或薄白苔为多见.诊断标准为有明确的链球 菌感染史.链球菌感染后1~3周内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甚至少尿及氮质血症;测定血清补体C3下降(发病8周后可恢复正常).
作者:赵高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腹泻病是小儿常见病证之一,按病因分类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病,临床上以前者为多见,本文着重讨论感染性腹泻病的中医治疗,自拟五花汤加味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40例,并设对照组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78例,男42例,女36例;年龄6个月~8岁;发病时间短1天,长5天.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标准[1],均有大便性状改变及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呈稀烂便,夹粘液或少许粘液脓血便.大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部分有少许红细胞、脓细胞.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分别伴发热30例、28例,恶心呕吐22例、21例,腹痛各15例,轻度中度脱水18例、16例.
作者:夏贞莲;褚艾妮;覃耀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从1994~2000年,以自拟骨仙丸并随证加减治疗骨质增生140例,收效明显,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40例中,男56例,女84例;年龄小41岁,大75岁;干部87例,工人29例,农民24例;腰椎48例,颈椎46例,膝关节42例,跟骨骨刺4例;病程6个月以上108例,10年以上32例.诊断标准按《中医伤科学》有关诊断治疗标准[1].2治疗方法自拟骨仙丸;狗脊、骨碎补、川断、木瓜、萆各15g,淫羊藿、独活、木香、制川乌、制草乌、川牛膝、当归、秦艽各10g,鸡血藤5g,白芍20g,细辛3g.用法:上药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丸为9g,每次1丸,1日2次,温开水或清酒服下.也可改汤剂,加开水1500ml,熬至300~450ml,每次100~150ml,1日3次内服,30天为一疗程.药渣可加白酒炒热外敷患部,1日1~2次,每次20~30分钟更佳.
作者:项玉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小宽针针刺综合疗法,至今已历时30余年.实践证实,这一疗法简便,使用安全,效果可靠.不但可治疗一般腰腿痛等疾病,而且对颈肩综合征、骨质增生、神经痛等疗效尤为显著.笔者自1994年至今治疗2000余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临床实践证明,其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
作者:张守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自1996~1999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结石病6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8例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30~65岁;病程长17年,短2年.双侧肾结石8例,左侧肾结石36例,右侧肾结石20例;左肾结石并肾积水4例,输尿管结石2例,膀胱结石2例.主要表现为腰痛或酸胀不适或下腹部剧痛或隐痛,并伴有尿急尿痛及尿血.2治疗方法中药用自拟通淋排石汤:金钱草100g鸡内金、海金沙各50g,石苇、滑石、冬葵子各30g,木通、泽泻、王不留行各10g,车前子、虎杖、泽兰各20g,郁金、通草、牛膝各15g,甘草6g.少腹疼痛拒按、小便黄、大便秘加生大黄6g(后下),桃仁10g;尿血酌加大蓟、藕节、小蓟各10g;小腹胀急、小便困难、涩滞不爽酌加乌药、青皮各10g,木香6g;湿热甚者去木通,加麦冬10g;久病气虚加党参10g,黄芪20g.水煎服200m1,早晚各2次(每日进水量达2000~3000ml).
作者:李淑琴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自1997年6月以来,笔者应用推拿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本病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41例,女19例;年龄小19岁,大65岁,以25~45岁为多(49例);病程1天~6个月38例,6个月~1年15例,1~5年7例;有外伤史者52例,有受凉史者5例,无明显原因者3例;腰痛合并臀膝部疼痛者19例,仅有腰痛者41例.
作者:陈洪福;张静;井夫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3年来,笔者于治疗皮肤疾病时,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均配合应用玉屏风散,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现举例如下.1足湿癣刘某,男,57岁,1998年6月17日就诊.患者双足五趾丫间皮肤轻者肤色潮红,散在黄色水泡,形如麻粒,重者糜烂痛痒,搔后破溃流出黄色液体,浸淫正常皮肤后上述症状复现已3月余,近来加重10余天,舌红苔根部黄腻,脉濡数.中医诊断:足湿癣.西医诊断:湿疹.治则: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方药:苦参、煅石膏各30g,黄柏、苍术、荆芥穗各10g,甘草6g,黄芪、防风各12g,炒白术24g.6剂,水煎服,日1剂,所余药渣加入适量清水煎20分钟后熏洗.用药5剂后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作者:葛延全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