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可可
小儿胃肠生长痛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笔者常以归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效果较好,介绍如下。归芪建中汤由黄芪15g,当归9g,桂枝、炙甘草各6g,白芍(酒炒)30g,饴糖(烊化)20g,生姜2片,大枣3枚组成。应用时随症加减,痛甚加延胡索10g,制香附6g;冷甚加吴茱萸、干姜各3g;胀气加广木香、陈皮各6g;大便溏者白芍减量为15g,当归减量为6g,另加白术、茯苓各10g;伴食欲不振加三仙各15g,隔山撬15g;伴恶心呕吐者加藿香6g,丁香2g。 例1:王某,男,5岁,2000年3月4日诊。患儿1周来每日晨起皆感肚脐周围疼痛,日间也有数次发作(4~5次),每次发作时间在20分钟以内,痛时喜温喜按,食量稍减,不吐,……
作者:杨代放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近年来,笔者自拟三白扶正汤为主并随证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8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6例均有血清HBsAg、HBeAg、抗一HBeIgM阳性和不同程度ALT异常等。均有自觉症状和体征。其中男50例,女36例;平均年龄35岁,平均病程4年。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北京会议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作者:吴正国;荣本兵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笔者自1997年11月~2001年1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7例泰齐氏(Tietze)综合征,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7例中,男33例,女14例;年龄20岁以下7例,21~30岁31例,31~40岁5例,41岁以上4例,平均年龄27.7岁;左侧发病21例,右侧发病19例,双侧发病7例;病程1~2周25例,3~4周11例,半年以上3例,1年以上8例。诊断依据为受累肋软骨肿大隆起,局部疼痛或压痛,表面光滑,边缘……
作者:贾丰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子宫位于直肠前侧,子宫颈子宫体后缘与直肠相邻,子宫后倾后屈可压迫直肠前侧,改变直肠正常弯曲度,改变肠腔内径,引起便秘。我们用益气固本汤结合膝胸卧位锻炼和腹壁直肠双合诊复位法,治疗子宫后倾后屈致便秘11例,取得很好效果,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例均为经产妇,年龄28~47岁。孕产3胎者3例,孕产2胎者5例,孕产1胎者3例。便秘史在3年以上,均有排便困难,大便干硬,排便不尽感,一般排便间隔2~3日。直肠……
作者:潘少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据统计,约50%胆道结石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度又不持续的餐后胃胀等。笔者以患者体型、舌象为主辨证,采用温肝实脾、舒郁和中之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患者形体肥胖,畏寒肢冷或形体不胖,但因他病而过用寒凉之药,致胆道凝滞,胶锢难解,日久成石。其舌质淡或紫暗,色泽均匀且紫色泛青,或舌下青筋自舌中部始,坦直前伸,末端不达舌尖,舌翅起时青筋呈上尖下粗之锥形;或舌苔薄白湿润而滑。治以温肝实脾,舒郁和中为主,兼散结消淤,方选附子理中……
作者:崔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笔者近5年来用皮肤针叩刺加拔火罐治疗带状疱疹36例,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小48岁,大72岁;病程5天以内23例,5~10天10例,10~15天3例;病发于脊胸部者15例,腰腹部者13例,四肢者6例,颈部者2例。 2 治疗方法 在皮损局部及皮损带周围约3cm范围内常规消毒,用皮肤针七星针头沿皮损带往返叩刺,手法宜重,使水疱破裂,局部出血,然后用闪火法迅速将火……
作者:黄桂兴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自1998年2月始,笔者用夜尿警觉汤加味治疗小儿遗尿2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3例中,男9例,女14例;年龄6~8岁13例,9~12岁6例,13~15岁4例。病情重者遗尿每夜2~3次,轻者3~4天1次。病程短半年,长5年。无排尿困难或剩余尿,小便检查正常。 2 治疗方法 夜尿警觉汤:党参、益智仁各12g,石菖蒲、麻黄各9g,桑螵蛸15g,乌药、补骨脂、苡仁各8g。水煎服,日1剂。 3 疗效标准……
作者:王艳华;张建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我院近3年收治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9例均符合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之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1996年第2次方案)。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大60岁,小27岁,平均40.4岁;病程长22天,短13天,平均16.5天。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呕吐、腹胀、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部叩浊(+),移动性浊音(+),肠呜减弱或消失。血淀……
作者:李志凌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胎儿娩出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我院自1998年6月~1999年12月将平产产妇随机分为单纯抗菌消炎的西药组和加服生化汤加失笑散的中药组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00例,年龄22~32岁,平均26岁;孕次1……
作者:潘梅钦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慢性肾炎的治疗迄今仍是一个难题,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或中医疗法已为医学界的共识。众所周知,辨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前提,然而作为辨证依据的物理诊断(物诊)资料(望、闻、问、切)所得,由于受医生的学识、经验、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病人不同医生所收集到的物诊资料常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从而影响着辨证的准确性。应当讲,任何功能的改变必然有其结构改变为基础的,即“证”亦必有其微观的表现与物质基础,而辨证微观化的资料确有助于证的辨析。阳虚型慢性肾炎的病理实质,就是证的微观指标,其对辨证的客观化与准确性颇有裨益,可为选取更加有效的治法方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乔富渠;王艳蓓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代赭旋覆汤是仲景用治痞硬噫气之方。主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药有旋覆花、代赭石、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旋覆花咸以软痞硬;代赭石以镇虚逆;生姜之辛以散虚痞,甘者缓急,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胃弱。 余曾用代赭旋覆汤治嗳气,心下痞硬每每少效。八十年代初一次先师李介鸣(施今墨师高徒)来渝视察,遂请教云。先生说:用代赭旋覆汤治痞而暖气,必须一要对证,即气虚胃弱;二要重用党参,可用至一两。遵旨应用……
作者:戴裕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自1997年1月~2001年10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取得良好效果,并与单用美满霉素治疗的30例相对照,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0例,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有关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年龄22~55岁,平均32.5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2.5年。对照组30例,年龄23~52岁,平均31.8岁;病程45天~6.5年,平均2.7年。两组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性(P>0.05)。 临床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余沥不尽。尿道有白色分……
作者:李云武;陈金雄;郑清水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肺炎4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为10月~7岁;并发心衰者5例,合并先心病者2例,营养不良者4例,佝瘘病者6例;平均病程为3.8天。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10月~6.5岁;并发心衰者3例,合并先心病者1例,营养不良者2例,佝瘘病者3例;平均病程为3.6天。表现为发烧、咳嗽、气急等,及肺部听诊有……
作者:张同珊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笔者自1996年10月~2001年10月,采用牵引加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大69岁,小27岁;病程长16年,短2周。临床表现为颈肩疼痛并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为主,查体有颈部活动受限,颈肌紧张。压颈试验或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患肢感觉减退,颈椎正侧位X片均有不同程度的特征性改变,如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项韧带钙化等,部分作CT检查显示有颈椎间盘不同程度的膨出和突出。……
作者:寿可可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温肾、暖脾、涩肠是治疗五更泄的常法,笔者临床体会若能根据病情加入制肝或益肺药物,疗效可明显提高,介绍如下。 1 制肝安脾 五更泄多在4~6时,按五行相配与十二地支的规律,木气旺,则肝气急,疏泄太过,乘虚犯脾,引起肠鸣腹泻。4~6时过后,疏泄适中则泄泻止。所以应制肝安脾法与其它治法联合运用。如脾肾阳衰引起的五更泄用四神丸合痛泻要方,……
作者:刘翠琴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近年来,我们对玻璃体混浊、非吸收性玻璃体出血、黄斑裂孔、糖尿病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1年2~12月行玻璃体切割手术42例(42眼),男23例,女19例;年龄8~70岁,平均40岁;右眼19例,左眼23例;玻璃体混浊21例,玻璃体出血5例,黄斑裂孔3例,糖尿病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5例,外伤8例。术前视力手动/眼前至0.3,术后视力手动/30cm至0.8。……
作者:吕成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我们用自拟方芪茶汤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6例均符合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17~68岁;病程6个月~15年。腹痛者59例,脓血便者68例。初发型28例,复发型36例,慢性持续型12例。轻度29例,中……
作者:赵宝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扁平疣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临床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熏洗法治疗扁平疣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8~32岁,平均19.5岁;病程短2个月,长5年,平均2.2年。发于颜面36例,发生手背及前臂3例,颜面及手背、前臂均有者11例。临床表现为皮肤上见针头或芝麻大小扁平丘疹,边界清楚,略高出皮面,呈淡褐、灰褐或正常色,播种状或线状分布。一般无痛痒,部分病人有微痒感觉。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板兰根、生牡蛎、苡仁各30g,紫草、泽……
作者:施菡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笔者近年来门诊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雷诺综合征,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 某女,42岁,2000年3月20日初诊。3年多来发作性双手指苍白、发凉、麻木、手指末稍发绀,经保暖后恢复正常。常于经期或受凉、情绪激动后发作,曾用酚妥拉明、硝苯地平、氢化麦角碱等西药治疗,未见明显改善。体检:血压16/10kPa。双手肌力5级,肌肉无萎缩,握拳试验、冷水试验均为阳性。形体消瘦,面色(白光)白,手足发凉,舌淡苔白,脉沉细。辨为阳虚血少所致之痹症;治当温阳散寒、养血通脉。方……
作者:陈霞;张传光;徐延云 刊期: 200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