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吉荣;徐刚;林云素
1995年以来,笔者应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4例均按1993年太原会议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经纤维结肠镜或粘膜活检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其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25~40……
作者:张传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小儿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的主要病因是肺部毛细血管内充血水肿,细胞浸润,渗出物增加,导致换气障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紊乱的临床症状,如不正确、及时地治疗,可能会导致患儿死亡。从1998年5月~2000年1月,我院共收治急性呼吸衰竭患儿2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5例中,男16例,女9例;1岁以下15例,1~3岁8例,……
作者:亓希梅;孙静;王素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原为小柴胡汤证误用下剂,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气机不畅致心下痞而设。方中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攻补兼施,具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效。笔者除用于各种呕吐外,还用于治疗各种疑难杂证收效甚佳,现举例如下。 1 失眠 王某,女,38岁,1992年4月7日初诊。胃脘部痞满发……
作者:惠乃玲;惠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特发性水肿多发于30~50岁生育妇女。以晨起颜面、四肢浮肿有紧束胀满感为特征。常伴有月经不调,经期前后加重。现代医学检查多无明显病因,当属中医“水肿”、“气肿”、“肤胀”范畴。笔者治疗常从肝脾二脏入手,用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活血化淤为法治疗,收到满意疗效,兹介绍于后。……
作者:杜继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汪昂“歌诀”语曰:“紫雪犀羚朱朴硝,硝磁寒水滑和膏,丁沉木麝升玄草,更用赤金法亦超”。(黄金、犀角、羚羊角、朱砂、朴硝、硝石、磁石、寒水石、滑石、石膏、丁香、沉香、木香、麝香、升麻、玄参、甘草)。紫雪丹乃局方,主治烦热发狂。此方以芳香开窍,宁心安神,泻火散结,熄风解毒,养液理气,配合得宜。原方用于成人,每服三四分,以冷开水调灌。治内外烦……
作者:戴裕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大黄牡丹皮汤为《金匮要略》方。主治肠痈初起。有泻热破淤,散结消肿功能。笔者临床用于多种外科急腹症,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阑尾脓肿 余某,男,46岁,1998年8月2日诊。转移性右下腹痛7天,伴恶心.食欲差,持续发烧,腹痛呈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重。在当地以胃肠炎治疗,病情加重。查体:急性病容,痛苦表……
作者:马龙安;舒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在学习著名老中医、原山东省中医院院长吕同杰先生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时,发现吕老善用蝉衣,并称之为“欲利其内而必先宣其外”。故笔者遵此旨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时,常以蝉衣、茯苓、猪苓、白茅根、泽兰、炒内金、山药、生麦芽各15g,泽泻、木香、砂仁各9g,丹参30g为基本方。有脾虚便溏者加太子参15g;有湿热者加茵陈15g;有黄疸者加鲜麦……
作者:孔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腋臭常见于青、壮年,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以致影响生活、工作、社交。笔者应用纯中药制剂肤爽治疗腋臭效果良好,现将资料完整的380例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380例中,女248例,男132例;年龄17~45岁377例,46岁以上3例。临床分为轻型(距患者20cm……
作者:屠国春;屠鸣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乌三颗粒提高腹水型荷瘤小鼠的生存质量。方法:昆明种小鼠腹腔分别接种腹水型S180和肝癌(HePA)癌性腹水,用乌三颗粒灌胃10天,记录各组小鼠死亡时间,统计生存期延长率。结果:乌三颗粒在16.0g/kg剂量下,对S180和HePA癌性腹水型小鼠生存期延长率分别达55%和57%以上。结论:乌颗粒能明显延长恶性肿瘤小鼠的生存期。
作者:石锦萍;毛敬伟;刘晓东;范正富;黄秀凤;雷佩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小儿误服氟乙酰胺中毒,近年来逐渐增多。我院1997~1999年收治30例,首发为癫痫样抽搐,在给予洗胃、乙酰胺、止惊等治疗的同时,尽早采用血液透析,并加强血透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小于3岁7例,3~5岁14例,5~7.5岁9例。癫痫持续状态25例,昏迷19例,肺部有干湿罗音者10例。……
作者:张景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们于2000年开始应用本院生产的口腔药膜治疗鼻腔粘膜糜烂34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48例,男232例,女116例;年龄4~52岁;病程6~22个月。其中鼻中隔粘膜糜烂236例,下鼻甲、中鼻甲前端粘膜糜烂79例,鼻腔手术后部分创面未愈者33例,全部病例均有鼻腔干燥、反复鼻衄史,无其他全身性疾病,检查可……
作者:万俐佳;刘勋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小儿鞘膜积液是临床儿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患儿发病年龄较小,临床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有一定的难度,笔者1998年10月~2001年7月用中药治疗取得很好疗效,兹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暖肝散寒:肝脏经脉沿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上达小腹,“积液”位居阴囊,局部寒凝水……
作者:李健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以月经前后或经期少腹疼痛为主要表现。笔者自1996年以来用自拟七膝蛭行汤治疗痛经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56例中,年龄大41岁,小17岁;已婚23例,未婚33例;病程长8年,短2个月;经前痛18例,经后痛6……
作者:黄瑞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1999年以来,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5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4例均按《现代皮肤病学》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18~68岁,平均39岁;病程短1天,长12天,平均6天。疱疹发于头面、胸肋、上肢、下肢等各个部位;疼痛剧烈……
作者:梁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组成,具有辛开苦降、散结除痞之功。临床多用于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诸证。笔者谨遵仲景“从中和之”的心法,辨证使用其治疗内伤杂病,收效颇佳,兹录验案三则于下。……
作者:谷万里;张梅红;刘俊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93年以来,笔者应用自拟柴胡牡蛎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7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7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30岁以下者12例,31~40岁31例,41~50岁26例,50岁以上者7例,平均37岁;病程2年以下41例,2年以上者35例;未生育者13例,已生育者63……
作者:张登科;高宪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味没竭片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9例服加味没竭片,对照组24例用消炎痛栓纳肛;两组均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近期治愈率67%,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粘度显著下降(P<0.05),尿PGE2/PGF(2a)比值显著上升(P<0.01)。结论:治疗组的良好疗效与改善血粘度,调节前列腺素水平有关。
作者:廖维;王采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观察,治疗组应用中药分型加减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应用更年康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95例中痊愈率21.1%及总有效率94.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0.5%及83.2%(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作用明显提高(P<0.05)。结论: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可靠。
作者:朱秀莲;万旭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外阴白色病变是妇女外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慢性疾病,我们自1990年1月~2000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中,年龄20~29岁10例,30~39岁14例,40~49……
作者:李英;杨静怡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998年6月~2001年5月,我们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96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选择于我院住院病人,诊断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进行分类。192例……
作者:张菊香;宋长明;王华;延志敏;毛自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