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霄倩
湿疹多因饮食不慎,过食辛辣厚味、烟酒等,致使脾为湿邪所困,加之六淫风、热、湿邪伤及人体,内蕴湿热与外邪湿热相搏结,致湿邪充于腠理,发于皮肤而成.笔者从湿、从脾辨治湿疹,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赵婉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有些老年病人用行气药后会出现口干、乏力等症.故笔者临床体会用行气药时须配伍滋阴、补气、补血、健脾药,才能使用药更加合理.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8年11月~2002年11月笔者用妇康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获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佳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笔者近年来自拟参蛸汤治疗原发性遗尿症,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45例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大16岁,小4岁;病程1~3年21例,3~5年18例,5~11年6例.遗尿多1夜数次,少1周2~3次.均无泌尿道畸型、糖尿病、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病史,大脑发育无异常.
作者:伏天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来,笔者用自制紫草油治疗蛇串疮,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27例中,大年龄70岁,小年龄20岁;其中男16例,女11例.发病部位均在躯干部,起水疱破溃12例,未溃1 5例.
作者:李文豪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笔者辨证治疗颈椎病36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大64岁,小34岁;病程长8年,短1个月.
作者:韩麦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维生素K是肝内合成凝血酶元所必需的物质,可促进血浆凝固因子在肝内合成.而新生儿期由于肝功能未成熟,肠道内缺乏合成维生素K的正常药群,使血中凝血酶元及其它凝血因子降低,如降低到正常的20%,就会引起自发性颅内出血.我们自1998~2001年共收治维生素K缺乏并颅内出血患儿9例,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高爱萍;王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7年3月~2000年5月,我们用自拟清黄疏肝扶正汤,配合清开灵和丹参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2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小儿秋季泄泻多由饮食不节,复感外邪所致,表现为暴注下迫,大便喷射而出如蛋花样或水样,量多色黄或绿,伴有恶臭,日10余次,伴见呕吐,烦躁口渴.2001年我们应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本病12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清芬;周显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自1997年以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34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显著优于单用西药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长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等.近年来发生率迅速升高,其主要原因为病原体增多,尤其是通过性生活传播的病原体.自1999年3月~2002年3月底,我们辨证施治盆腔炎46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逸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返流性食管炎(RF)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疾病,是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性改变,表现为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病理变化,若长期炎症刺激,终可形成食道瘢痕和狭窄,从而进食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2年来,笔者辨证治疗本病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卫华;张杰;郑雪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风府、哑门、风池、谦采、人迎、舌下静脉线针刺治疗,辅以金津、玉液点刺放血.结果:483例总有效率98%.结论:针刺治疗有醒脑开窍、通络刺咽作用,能使患者症状迅速缓解.
作者:李科;李强;李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笔者用超短波配合电脑中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49例多为腹腔手术后患者,男22例,女27例;15~30岁35例,35岁以上14例.临床表现主要有腹部阵发性疼痛,腹胀,便秘,或有呕吐,听诊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腹部X平片示腹腔积气,并有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液平面.
作者:张朝京;吴文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补中益气汤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倪宗珈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将该方广泛用于临床疑难杂证,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褚贵保;鲁国英;李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笔者在行气活血祛淤基础上,加清热解毒利湿之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收到较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作者:李延萍;米要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自2000~2002年2月,笔者运用元胡葛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根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阳痿之病,病因多种,病机复杂,概言之,病位有上、下、内、外之分,病机有寒热虚实之辩,治疗有扶正祛邪之异.而运用六经辨证明其病位,分其虚实,辨其寒热,定其法则,用药便可见成效.
作者:王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几年来笔者用中药治疗盆腔炎10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8例中,年龄22~30岁41例,31~40岁52例,41~46岁15例;病程短5天,长70天.
作者:贾焕英;杨银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常见的症状,其表现或为便意频频,或为里急后重,或为肛门下坠感,或为肛门内异物感.临床上有些患者以肛门坠胀为主诉,通过肛门指诊、肛门镜、直肠镜及钡剂造影等检查,排除肛肠科手术之征后,笔者分型论治而效果颇佳.
作者:施耀辉;何冠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