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拥军;梁金常;李健
从地理位置上看,秦岭-淮河是我国大陆南北地理和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它导致我国植物自然分布形成以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为主的南北植被.纵观中草药的主产地,我国草药亦以秦岭为界大致分为南北两个物种,两个物种之间有相同点也有差异.现从来源和性状分析鉴定几组药材如下.
作者:陈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45例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小18岁,大63岁,平均34岁;发病时间短5天,长20年.临床表现均为单侧腰腿痛、单侧下肢麻木及肌力下降.CT摄片显示髓椎突出小0.2cm,大0.9cm,伴软骨盘钙化2例,伴隐窝狭窄11例.L3、4,L4、5,L5、S1椎间盘均有突出1例,L4、5,L5、S1椎间盘同时突出3例,L4、5或L5、S1椎间盘突出41例.
作者:杨跃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为太阳病误汗而致两胫拘急而设,笔者临证应用大剂量芍药甘草汤为主治疗多种疾病收到满意效果,举例如下.
作者:陈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1999~2004年,笔者临床上以西药及自拟加味甘芍汤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me),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27例,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26~51岁,病程6个月~1年,均为非系统治疗3个月以上无明显疗效者.
作者:张春旭;满端霞;崔秀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特征.笔者自1990~1997年用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9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金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痛态位置火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令患者在针刺前运动患肩,找出痛处并保持痛态位置,再施火针.结果:106例中,痊愈85例,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1%.结论:病态位置火针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作者:谢继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光电治疗仪结合中药治疗乳腺小叶增生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2例,24~33岁22例,34~49岁6例.单侧乳房发病14例(右侧9例,左侧5例),双侧乳房发病16例;病程短3个月,长2年余;肿块2cm ×3cm~5cm×6cm,平均3cm×3cm,形状为大小不等散在于乳房内的圆形结节、颗粒或片状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大,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与皮肤无粘连,无破溃.伴有肿块疼痛22例(73.3%),其中18例疼痛与月经来潮有关(占81.8%),经前乳房有明显疼痛,经后则减轻或消失,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肿块经穿刺涂片后做病理检查或B超辅助检查排除其他乳房疾病.
作者:李曦;王劲;周文学;段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近10年来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2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28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36例,女92例.病程1~2周内178例,2~3周20例,3周以上30例.突然抬重物、弯腰、转身、失足、滑跌所致220例,不明原因8例.
作者:张立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自1996年以来,自拟溃疡愈宁汤加减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9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98例均为门诊病人,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诊断参照<消化性溃疡病>一书有关标准[1].其中男64例,女34例;年龄小16岁,大72岁;病程短8天,长36年.其中胃溃疡43例,十二指肠溃疡55例.表现为有规律性的上腹痛,并与饮食有密切关系,伴有上腹压痛.上腹饱胀、嗳气、泛酸、烧心(嘈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气虚者多气短懒言、四肢乏力,淤血明显者疼痛较剧如针刺、固定不移,虚寒较甚者畏寒喜温、遇寒痛剧、泛吐清水,胃阴虚者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舌红少津,湿热偏重者嘈杂灼热、口苦食臭、苔黄而腻,寒湿偏重者胃脘闷胀、口淡不食、苔白腻,胃酸过多者泛酸嘈杂,胃碱偏重者胃中嘈杂灼热、无泛酸水.
作者:任竹庆 刊期: 2005年第11期
1999年10月~2003年12月,笔者自拟健脾补肺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0例均系门诊病人.慢性支气管炎诊断参照第4版<内科学>中标准.120例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大83岁,小23岁,平均56岁;病程长32年,短7年,平均15.6年.咳嗽116例,咯痰110例,气短25例,喘息22例;肺部有湿性罗音60例,干性罗音42例.
作者:陈云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藿香正气液在不同时间对小鼠肠推进的影响.方法:18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藿香正气液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90只),在相同剂量给药后的不同时相(0.5h、1.0h、2.0h、3.0h)和不同剂量(1ml/kg、5ml/kg、10ml/kg、50ml/kg、100ml/kg体重)给药后的同一时间,观察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变化.结果:藿香正气液在剂量为10~100ml/kg体重和时间为给药后1.0~2.0h的范围内,对小鼠肠推进有显著而稳定的增强效应.结论:藿香正气液促进肠动力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作者:杨国汉;胡德耀;戴裕光;卿玉玲;秦少容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ITP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用达那唑、长春新碱合并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达那唑、长春新碱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56.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达那唑、长春新碱合并中药治疗难治性ITP效果较好.
作者:王锦丽;冷丽云;李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从2000~2003年用益气活血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0例中,男49例,女71例;年龄大66岁,小30岁,平均45岁;病程长10年,短1周,平均4年.
作者:王晓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用中药结合理疗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00例中,男59例,女41例;35岁以下4例,36~45岁19例,46~55岁49例,56~65岁25例,66岁以上3例;病程2个月~16年.以疼痛为主36例,以麻木为主21例,疼痛伴有麻木39例,肌肉萎缩4例.颈椎X线摄片提示颈椎骨质增生84例.CT检查28例,提示颈椎间盘突出16例.
作者:胡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颈型颈椎病是一种以颈项和肩背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近年来笔者自拟舒颈汤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钱天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自拟乳癖消增汤内服配合乳块立消散外敷治疗乳癖8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88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年龄21~30岁30例,31~40岁39例,41~50岁19例;已婚81例,未婚7例;病程3~6个月39例,7~12个月43例,1~3年6例;乳房肿块在左侧乳房者37例,右侧乳房者28例,两侧乳房者23例;月经前乳房疼痛或疼痛加重、月经后痛减或消失45例,动怒则乳房疼痛30例,牵引肩背、胸脊疼痛13例.肿块多呈中等硬度,活动、压痛明显,与皮肤不粘连,皮色正常.疼痛多呈胀痛、刺痛、隐痛.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癖的诊断标准.即有乳腺肿块,且多伴有乳房疼痛,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排除生理性乳房肿痛、乳腺肿瘤等其他乳腺疾病.
作者:李焕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尿道综合征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尿道及其周围局部炎症、尿路动力学功能异常及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有关.我们用疏肝益肾法治疗尿道综合征4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钧;薛莉;李靖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21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1例中,男7例,女14例;年龄30~40岁11例,41~45岁6例,46~50岁2例,51岁以上2例;病程短0.5年,长3年,平均1.5年.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地出现严重的全身倦怠感,伴有低热、头痛、肌肉痛、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或有淋巴结肿大.
作者:朱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升降散出自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专治温疫及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由僵蚕(酒炒)、蝉衣、姜黄(去皮)、生大黄组成,以蜜及黄酒送服.僵蚕味辛气薄,药性升浮,功能祛风清热解郁,散逆浊结滞之痰,辟一切怫郁之邪气;蝉衣性寒味甘,功能疏风解郁,涤热解毒;姜黄气味辛苦,祛淤行气散郁;大黄味苦,上下通行,涤荡实邪.诸药共奏辛凉宣泄、升清降浊之效.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治疗神经衰弱症、急性咽喉炎、神经性皮炎、头痛等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叶人;徐韧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李孔定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医、教、研近60年,临床善用栀子豉汤加味治疗内科疑难病症,兹整理简述如下.1失眠赖某,女,70岁,1997年5月28日诊.失眠难寐,寐中易醒,咽中干热,头昏心烦,手足心烧,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沉弦.诊为失眠,证属阴虚火炎,心肾不交.治以益阴清热,交通心肾.栀子、仙灵脾各12g,淡豆豉、牡蛎、青蒿、知母各30g,丹参20g,白薇、桑叶15g,甘草3g.水煎分服,2日1剂.服3剂后睡眠改善,头不昏,心不烦,咽中和,小便清,遂以知柏地黄丸善后.
作者:袁胜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