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汉;胡德耀;戴裕光;卿玉玲;秦少容
2003年3月~2004年12月,笔者用倍他司汀注射液加用银杏叶注射液联合颈复康颗粒治疗颈性眩晕30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5~65岁,病程1~15年.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6~72岁,病程3~20年.两组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刘清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四逆散为<伤寒论>方,原书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等.近年来,笔者用其治疗肝经痛证取得显著效果,现举例如下.
作者:王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用益气升阳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75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75例,男30例、女45例,年龄50~75岁,病程短5年、长30年,伴胃下垂16例,伴冠心病30例,伴颈椎病29例.均符合<西医内科学>中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安静休息坐位时,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上臂肱动脉血压,收缩压≥18.62kPa和(或)舒张压≥11.97kPa.均排除继发高血压.辨证属阳气不足,即:①具有年龄偏大,女性较多,除高血压外均有功能衰退之象.②形体较胖,有头昏无力,面色苍白,下肢浮肿等症状.③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舌苔多白而厚,脉象多见沉弱或细弱无力.
作者:梁拥军;梁金常;李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硝矾散及其拆方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药敏作用.方法:将2%硝矾散及其拆方分为3组,另设克霉唑癣药水组.采用体外抑菌试验药基法检测4组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各组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MIC均值分别为:2%硝矾散组0.0718mg/ml、0.0670mg/ml,2%枯矾组0.1436mg/ml、0.2500mg/ml,2%芒硝组0.4061mg/ml、0.5359mg/ml,2%复方克霉唑癣药水组0.0670mg/ml、0.0769mg/ml.2%硝矾散复方效果优于拆方,有显著性差异(P<0.05);2%硝矾散抗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作用与2%复方克霉唑癣药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矾散及其拆方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均有抑制作用,复方作用优于拆方.
作者:何定淑;王淑美;何淑惠;陈伟海;胡益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6%[1].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们用大黄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松铭;许风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引起的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特点为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急性加重期可有呼吸衰竭,造成严重低氧血症和动脉血PaCO2升高.机械通气是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的重要措施,现将我们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耿秀芳;焦晶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临床运用活血化淤法治疗多种疾病,均收到较好疗效,现举例如下.1神经性尿频症刘某,女,14岁,1996年3月2日初诊.尿频1年余,白天小便7~8次,夜间寐后小便8~9次,伴排尿迟缓,下腹坠痛,舌红边有淤点、苔薄白,脉细涩.曾在省级医院经各种检查均正常,诊断为神经性尿频症.服过多种中、西药症状改善不明显.追问病史,告知发病前上体育课下腹部被排球撞伤,当时只感下腹部疼痛.据其病史脉症,拟活血化淤法.药用当归15g,川芎、川牛膝、王不留行、炮山甲、乌药各10g,桃仁、红花各6g,三七粉5g.每日1剂,加水400ml,煎取200ml,分2次服.服药后尿频症状好转,夜间寝后排尿5~6次,排尿较畅利,下腹坠痛好转,守前方续服6剂后诸症消失,夜间小便0~2次,随访无复发.
作者:蔡瑞锋;柯捷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21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1例中,男7例,女14例;年龄30~40岁11例,41~45岁6例,46~50岁2例,51岁以上2例;病程短0.5年,长3年,平均1.5年.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地出现严重的全身倦怠感,伴有低热、头痛、肌肉痛、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或有淋巴结肿大.
作者:朱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主治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疼痛,不渴苔薄白,脉浮紧.10多年来,笔者以此方随症加减治疗继发性闭经、突发性耳聋、多寐证等取得一定疗效,举例如下.
作者:陈燕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们自2003年6月~2005年4月用富诗坦联合大黄白及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90例,均为有呕血和(或)黑便,并经内窥镜确认的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56例,女34例;年龄18~72岁,平均38.5岁;出血量在500ml以下者18例,500~1000ml者58例,1000ml以上者14例.出血时间0.5h~3d70例,3~7d16例,7d以上4例.其中原发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8例,胃溃疡30例,糜烂性出血性胃炎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病、出血量、出血时间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董桂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从2000~2003年用益气活血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0例中,男49例,女71例;年龄大66岁,小30岁,平均45岁;病程长10年,短1周,平均4年.
作者:王晓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自1996年以来,自拟溃疡愈宁汤加减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9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98例均为门诊病人,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诊断参照<消化性溃疡病>一书有关标准[1].其中男64例,女34例;年龄小16岁,大72岁;病程短8天,长36年.其中胃溃疡43例,十二指肠溃疡55例.表现为有规律性的上腹痛,并与饮食有密切关系,伴有上腹压痛.上腹饱胀、嗳气、泛酸、烧心(嘈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气虚者多气短懒言、四肢乏力,淤血明显者疼痛较剧如针刺、固定不移,虚寒较甚者畏寒喜温、遇寒痛剧、泛吐清水,胃阴虚者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舌红少津,湿热偏重者嘈杂灼热、口苦食臭、苔黄而腻,寒湿偏重者胃脘闷胀、口淡不食、苔白腻,胃酸过多者泛酸嘈杂,胃碱偏重者胃中嘈杂灼热、无泛酸水.
作者:任竹庆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小儿喘憋性疾病是一组以气喘、咳嗽、气促为主症的呼吸道疾病,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哮喘等.我们配以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宪秀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精液不液化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以清热活血中药治疗50例收到较好效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50例均为近4年门诊患者,年龄在24~40岁、平均为32岁,病程1~3年,有明确前列腺炎病史.临床主要表现为精液呈粘冻状、超出60min内不能液化,多有少腹不适,时有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针刺感,口干,舌红苔黄,脉弦.
作者:张作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在临证中以补益气血,调理气机,散风涤痰舒筋为基本大法,用顺风匀气散加减治疗面神经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永发;何贤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例1:李某,女,33岁,2002年9月10日初诊.因高热10天以上,呼吸道感染收入住院治疗半个月,热退而出院.7天前开始形寒肢冷,食欲不振,四肢无力.1天前突起颜面浮肿,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动则汗出,心悸,月经延期2周,溲少,舌淡胖且紫、苔白腻,脉细弱.血、尿、B超及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此为湿邪羁留,阳气衰微,温化无权.治以温肾利水.方用真武汤加味.制附子、陈皮、川桂枝各10g,猪苓、茯苓各20g,白术、白芍、泽泻各15g,苡仁30g.每日1剂,水煎温服.服5剂后浮肿消退,肢末转温,月经已潮.原方去猪苓,加党参30g,黄芪20g,以增健脾益气之力,续进10剂而愈.
作者:黄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恶性肿瘤病人在放化疗中常引起骨髓抑制,造成白细胞下降.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白细胞减少34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阮书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自2000~2003年,笔者自拟天麻芎蚕汤治疗顽固性头痛64例,收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4例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15~35岁12例,36~55岁41例,55~75岁11例;病程1~2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剧烈,掣痛或抽痛,疼痛部位为一侧或双侧.或有恶心呕吐,或有失眠、心烦,或有口苦、面赤、舌质偏红苔黄或薄黄、脉弦数.另外,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作者:田仲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在临床中,用中药治疗老年癃闭患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例1:郭某,男,65岁.1989年4月16日就诊.2日前小便不通,小腹胀急,急到医院行导尿术,术后仍点滴而出,小腹胀急不适.平素嗜烟酒,常咳嗽吐痰,近2天.痰黄而粘稠,尿黄而有烧灼感,口渴,口苦,咽干.诊其形体壮实,呼吸略急促,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诊为癃闭.属肺经郁热,湿热壅阻下焦,影响膀胱气化.治宜宣肺清热,通利水道.方用清肺饮合八正散加减.黄芩、黄柏、桑白皮、杏仁、木通、滑石各15g,山栀、桔梗、车前子、萹蓄、瞿麦、甘草梢各10g,茯苓12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天后小便渐通,解便也不感烧灼.前方继服10剂,排尿通畅.继用滋肾通关丸巩固疗效,随访1年余未复发.
作者:王冬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2003~2004年,笔者自拟百合柴平汤治疗慢性胃炎5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9例,女31例;年龄大68岁,小10岁;病程长20年,短10个月.经胃镜证实者34例,其中浅表性胃炎26例,萎缩性胃炎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部不规则疼痛、胀满、烧灼感,嗳气泛酸,嘈杂,口苦,纳呆.
作者:张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