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黄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谢松铭;许风华

关键词:大黄, 预防, 颅脑损伤后,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常见并发症, 发生率
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6%[1].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们用大黄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南北物种中药材的鉴别

    从地理位置上看,秦岭-淮河是我国大陆南北地理和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它导致我国植物自然分布形成以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为主的南北植被.纵观中草药的主产地,我国草药亦以秦岭为界大致分为南北两个物种,两个物种之间有相同点也有差异.现从来源和性状分析鉴定几组药材如下.

    作者:陈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疏肝益肾法治疗尿道综合征41例

    尿道综合征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尿道及其周围局部炎症、尿路动力学功能异常及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有关.我们用疏肝益肾法治疗尿道综合征4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钧;薛莉;李靖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大剂量芍药甘草汤治验举隅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为太阳病误汗而致两胫拘急而设,笔者临证应用大剂量芍药甘草汤为主治疗多种疾病收到满意效果,举例如下.

    作者:陈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真武汤加味治疗肾积水28例

    笔者自1995年来,用真武汤加味治疗肾积水2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8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5~62岁,平均39岁;左肾15例,右肾9例,双侧4例.均表现为腰痛,有阵发性腰部绞痛史9例.经B超、CT和(或)肾盂造影检查排除结石、肿瘤、结核等继发性机械性梗阻所致肾积水.显示为肾盂扩张,其中轻度16例,中度10例,重度2例.

    作者:杨启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憋性疾病100例观察

    小儿喘憋性疾病是一组以气喘、咳嗽、气促为主症的呼吸道疾病,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哮喘等.我们配以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宪秀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21例

    近年来,笔者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21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1例中,男7例,女14例;年龄30~40岁11例,41~45岁6例,46~50岁2例,51岁以上2例;病程短0.5年,长3年,平均1.5年.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地出现严重的全身倦怠感,伴有低热、头痛、肌肉痛、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或有淋巴结肿大.

    作者:朱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笔者近5年来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66例,均符合第5版<外科学>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年龄39~72岁,平均53岁;病程6个月~11年.对照组34例,年龄38岁~70岁,平均52岁;病程6个月~10年.两组临床表现均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感、尿道灼热感,便后尿道口常有白色分泌物滴出,会阴部、下腹部常有隐痛不适或酸胀感等.直肠指诊、前列腺液镜检、B超前列腺腔内检查均提示为慢性前列腺炎.排除肿瘤、性病等.

    作者:李玉和;李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麻黄汤加减应用验案三则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主治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疼痛,不渴苔薄白,脉浮紧.10多年来,笔者以此方随症加减治疗继发性闭经、突发性耳聋、多寐证等取得一定疗效,举例如下.

    作者:陈燕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脑灵Ⅰ号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46例报道

    我们自1996年始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4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35例,女11例;年龄46~76岁,平均(65.42±6.28)岁.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58~75岁,平均(64.23±6.12)岁.

    作者:杜玉新;李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肝性脑病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以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原发病多为肝硬化,重症肝炎.我们自2001年3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肝性脑病患者52例,现将其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素云;林秀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吸收不良综合征证治体会

    吸收不良综合征又称吸收-消化不良综合征.系由多种疾病所致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而造成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腹泻,体重减轻,或腹痛腹胀、倦怠乏力、消瘦等症状.中医认为,脾胃运化失健,吸收消化功能失职,则会引起腹胀、便溏、食欲不佳、消瘦等.

    作者:陈新俊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大黄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6%[1].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们用大黄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松铭;许风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溃疡愈宁汤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98例

    笔者自1996年以来,自拟溃疡愈宁汤加减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9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98例均为门诊病人,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诊断参照<消化性溃疡病>一书有关标准[1].其中男64例,女34例;年龄小16岁,大72岁;病程短8天,长36年.其中胃溃疡43例,十二指肠溃疡55例.表现为有规律性的上腹痛,并与饮食有密切关系,伴有上腹压痛.上腹饱胀、嗳气、泛酸、烧心(嘈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气虚者多气短懒言、四肢乏力,淤血明显者疼痛较剧如针刺、固定不移,虚寒较甚者畏寒喜温、遇寒痛剧、泛吐清水,胃阴虚者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舌红少津,湿热偏重者嘈杂灼热、口苦食臭、苔黄而腻,寒湿偏重者胃脘闷胀、口淡不食、苔白腻,胃酸过多者泛酸嘈杂,胃碱偏重者胃中嘈杂灼热、无泛酸水.

    作者:任竹庆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顺风匀气散加减治疗面神经炎75例

    笔者在临证中以补益气血,调理气机,散风涤痰舒筋为基本大法,用顺风匀气散加减治疗面神经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永发;何贤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硝矾散及其拆方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体外药敏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硝矾散及其拆方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药敏作用.方法:将2%硝矾散及其拆方分为3组,另设克霉唑癣药水组.采用体外抑菌试验药基法检测4组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各组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MIC均值分别为:2%硝矾散组0.0718mg/ml、0.0670mg/ml,2%枯矾组0.1436mg/ml、0.2500mg/ml,2%芒硝组0.4061mg/ml、0.5359mg/ml,2%复方克霉唑癣药水组0.0670mg/ml、0.0769mg/ml.2%硝矾散复方效果优于拆方,有显著性差异(P<0.05);2%硝矾散抗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作用与2%复方克霉唑癣药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矾散及其拆方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均有抑制作用,复方作用优于拆方.

    作者:何定淑;王淑美;何淑惠;陈伟海;胡益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癃闭验案三侧

    笔者在临床中,用中药治疗老年癃闭患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例1:郭某,男,65岁.1989年4月16日就诊.2日前小便不通,小腹胀急,急到医院行导尿术,术后仍点滴而出,小腹胀急不适.平素嗜烟酒,常咳嗽吐痰,近2天.痰黄而粘稠,尿黄而有烧灼感,口渴,口苦,咽干.诊其形体壮实,呼吸略急促,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诊为癃闭.属肺经郁热,湿热壅阻下焦,影响膀胱气化.治宜宣肺清热,通利水道.方用清肺饮合八正散加减.黄芩、黄柏、桑白皮、杏仁、木通、滑石各15g,山栀、桔梗、车前子、萹蓄、瞿麦、甘草梢各10g,茯苓12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天后小便渐通,解便也不感烧灼.前方继服10剂,排尿通畅.继用滋肾通关丸巩固疗效,随访1年余未复发.

    作者:王冬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推拿针刺配合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

    近年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45例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小18岁,大63岁,平均34岁;发病时间短5天,长20年.临床表现均为单侧腰腿痛、单侧下肢麻木及肌力下降.CT摄片显示髓椎突出小0.2cm,大0.9cm,伴软骨盘钙化2例,伴隐窝狭窄11例.L3、4,L4、5,L5、S1椎间盘均有突出1例,L4、5,L5、S1椎间盘同时突出3例,L4、5或L5、S1椎间盘突出41例.

    作者:杨跃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80例观察

    笔者自2000年10月以来自拟清宫汤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8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5例作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谢泳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柚子核治疗呃逆36例

    笔者用柚子核(以川柚、闽柚为佳)治疗胃中寒冷型和气机郁滞型呃逆,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36例,均为2004~2005年收治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大70岁,小12岁,平均31.5岁.病程短1天,长2个月.主要症状为呃逆不能自制,甚者呕吐.多由饮食寒凉食物和情志不遂引发.属于胃中寒冷和气机郁滞型呃逆.就诊前多经针灸、药物穴位注射、取嚏等治疗不见好转.

    作者:李常;张震;蓝小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4例

    笔者自1996年7月~2004年10月,运用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3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34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30~39岁11例,40~49岁12例,50~59岁8例,60岁以上3例,病程长3个月,短7天.

    作者:李翔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