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宪秀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主治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疼痛,不渴苔薄白,脉浮紧.10多年来,笔者以此方随症加减治疗继发性闭经、突发性耳聋、多寐证等取得一定疗效,举例如下.
作者:陈燕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从2000~2003年用益气活血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0例中,男49例,女71例;年龄大66岁,小30岁,平均45岁;病程长10年,短1周,平均4年.
作者:王晓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透脓散出自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功用为补益气血、托毒溃脓,适用于痈疽诸毒,内脓已成而不溃,切之不宜者.笔者根据其益气活血、通透消散的特点治疗多种顽症痼疾效果较好,现举例如下.
作者:刘磊;张弘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自2000~2003年,笔者自拟天麻芎蚕汤治疗顽固性头痛64例,收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4例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15~35岁12例,36~55岁41例,55~75岁11例;病程1~2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剧烈,掣痛或抽痛,疼痛部位为一侧或双侧.或有恶心呕吐,或有失眠、心烦,或有口苦、面赤、舌质偏红苔黄或薄黄、脉弦数.另外,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作者:田仲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硝矾散及其拆方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药敏作用.方法:将2%硝矾散及其拆方分为3组,另设克霉唑癣药水组.采用体外抑菌试验药基法检测4组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各组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MIC均值分别为:2%硝矾散组0.0718mg/ml、0.0670mg/ml,2%枯矾组0.1436mg/ml、0.2500mg/ml,2%芒硝组0.4061mg/ml、0.5359mg/ml,2%复方克霉唑癣药水组0.0670mg/ml、0.0769mg/ml.2%硝矾散复方效果优于拆方,有显著性差异(P<0.05);2%硝矾散抗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作用与2%复方克霉唑癣药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矾散及其拆方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均有抑制作用,复方作用优于拆方.
作者:何定淑;王淑美;何淑惠;陈伟海;胡益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小儿喘憋性疾病是一组以气喘、咳嗽、气促为主症的呼吸道疾病,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哮喘等.我们配以黄芪、丹参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宪秀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们自1996年始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4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35例,女11例;年龄46~76岁,平均(65.42±6.28)岁.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58~75岁,平均(64.23±6.12)岁.
作者:杜玉新;李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随着生殖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已证明一些不明原因的不孕症与免疫因素有关.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均可导致不孕.有资料表明,约有10%~30%不孕女性的血清中可检出抗精子抗体.笔者在临床中对抗精子抗体阳性的不孕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慧兰;尚学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精液不液化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以清热活血中药治疗50例收到较好效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50例均为近4年门诊患者,年龄在24~40岁、平均为32岁,病程1~3年,有明确前列腺炎病史.临床主要表现为精液呈粘冻状、超出60min内不能液化,多有少腹不适,时有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针刺感,口干,舌红苔黄,脉弦.
作者:张作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们在临床中用心理疏导、中药和耳穴贴压综合方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65例,其中男45例,女20例;年龄2~3岁5例,3~5岁21例,5~8岁28例,8岁以上11例;病程2~6个月年25例,0.5~1年20例,1年以上20例.剖腹产35例,早产儿10例,足月顺产20例.母乳喂养28例,混合喂养20例,人工喂养17例.临床症状为运动性抽动如眨眼、斜眼、皱眉、张口、噘嘴、舔嘴唇、摇头、耸肩、甩手、抖腿、收腹等35例,发声性抽动如反复发出哼声、清噪子、干咳、秽语等5例,既有运动性抽动又有发声性抽动25例.
作者:杨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自1996年以来,自拟溃疡愈宁汤加减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9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98例均为门诊病人,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诊断参照<消化性溃疡病>一书有关标准[1].其中男64例,女34例;年龄小16岁,大72岁;病程短8天,长36年.其中胃溃疡43例,十二指肠溃疡55例.表现为有规律性的上腹痛,并与饮食有密切关系,伴有上腹压痛.上腹饱胀、嗳气、泛酸、烧心(嘈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气虚者多气短懒言、四肢乏力,淤血明显者疼痛较剧如针刺、固定不移,虚寒较甚者畏寒喜温、遇寒痛剧、泛吐清水,胃阴虚者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舌红少津,湿热偏重者嘈杂灼热、口苦食臭、苔黄而腻,寒湿偏重者胃脘闷胀、口淡不食、苔白腻,胃酸过多者泛酸嘈杂,胃碱偏重者胃中嘈杂灼热、无泛酸水.
作者:任竹庆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抽动症是以局部肌肉不自主抽动甚至伴喉部异常发声及秽语为特征的疾病,以儿童及青少年居多.病情轻重常起伏不定.笔者自1998~2005年6月自拟天珍定抽汤治疗抽动症37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杨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自1995年来,用真武汤加味治疗肾积水2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8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5~62岁,平均39岁;左肾15例,右肾9例,双侧4例.均表现为腰痛,有阵发性腰部绞痛史9例.经B超、CT和(或)肾盂造影检查排除结石、肿瘤、结核等继发性机械性梗阻所致肾积水.显示为肾盂扩张,其中轻度16例,中度10例,重度2例.
作者:杨启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引起的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特点为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急性加重期可有呼吸衰竭,造成严重低氧血症和动脉血PaCO2升高.机械通气是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的重要措施,现将我们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耿秀芳;焦晶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尿道综合征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尿道及其周围局部炎症、尿路动力学功能异常及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有关.我们用疏肝益肾法治疗尿道综合征4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钧;薛莉;李靖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恶性肿瘤病人在放化疗中常引起骨髓抑制,造成白细胞下降.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白细胞减少34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阮书恒 刊期: 2005年第11期
近年来,笔者用中药结合理疗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00例中,男59例,女41例;35岁以下4例,36~45岁19例,46~55岁49例,56~65岁25例,66岁以上3例;病程2个月~16年.以疼痛为主36例,以麻木为主21例,疼痛伴有麻木39例,肌肉萎缩4例.颈椎X线摄片提示颈椎骨质增生84例.CT检查28例,提示颈椎间盘突出16例.
作者:胡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我们自2003年6月~2005年4月用富诗坦联合大黄白及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90例,均为有呕血和(或)黑便,并经内窥镜确认的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56例,女34例;年龄18~72岁,平均38.5岁;出血量在500ml以下者18例,500~1000ml者58例,1000ml以上者14例.出血时间0.5h~3d70例,3~7d16例,7d以上4例.其中原发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8例,胃溃疡30例,糜烂性出血性胃炎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病、出血量、出血时间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董桂芬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6%[1].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们用大黄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松铭;许风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笔者自拟乳癖消增汤内服配合乳块立消散外敷治疗乳癖8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88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年龄21~30岁30例,31~40岁39例,41~50岁19例;已婚81例,未婚7例;病程3~6个月39例,7~12个月43例,1~3年6例;乳房肿块在左侧乳房者37例,右侧乳房者28例,两侧乳房者23例;月经前乳房疼痛或疼痛加重、月经后痛减或消失45例,动怒则乳房疼痛30例,牵引肩背、胸脊疼痛13例.肿块多呈中等硬度,活动、压痛明显,与皮肤不粘连,皮色正常.疼痛多呈胀痛、刺痛、隐痛.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癖的诊断标准.即有乳腺肿块,且多伴有乳房疼痛,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排除生理性乳房肿痛、乳腺肿瘤等其他乳腺疾病.
作者:李焕溥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