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压配合体针治疗肥胖28例

江涌

关键词:压配合, 体针治疗, 单纯性肥胖, 重度肥胖, 中度肥胖, 体重超标, 体内, 轻度肥胖, 临床资料, 耳压疗法, 针刺加, 肥胖病, 成脂肪, 针灸, 热量, 年龄, 积聚, 患者, 病症
摘要:单纯性肥胖病是指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标的一种病症.自2002~2004年笔者用针刺加耳压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28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8例均为针灸诊患者,男2例,女26例;年龄小19岁,大50岁,平均35岁;病程短1年,长20年,平均7.5年;轻度肥胖14例,中度肥胖11例,重度肥胖3例.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时腹水引流不畅分析

    各种原因所致的顽固性腹水是临床上难症之一,单纯放腹水易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而应用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难治性腹水有效率可达70%[1].我院于2000年8月~2004年7月,对85例患者进行了179次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腹水引流不畅情况尤其突出,24例次出现腹水引流不畅,占总例次的13.4%.现将腹水引流不畅原因分析及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朱爱芬;陈红;叶俊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脑梗死38例

    近年来,笔者用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所创补阳还五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味治疗脑梗死38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大76岁,小57岁,平均66.5岁;病程7~90天.睡眠或安静状态下发病30例,活动中发病8例,发病前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者15例.

    作者:李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医心理药效学临床意义初探

    心理药效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临床药学概念,是一门集医学、心理学和药理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笔者就中医心理学和心理药效学有机地结合,提出中医心理药效学,现将中医心理药效学在中药药学服务中的应用论述如下.

    作者:陈业欢;周志锦;于恩彦;许雅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加味血府逐淤汤治疗头痛102例

    近年来笔者用加味血府逐淤汤治疗头痛10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0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7例,女75例;年龄15~53岁,平均36.4岁;病程短1个月,长5年.主要表现为头痛时作,痛有定处,痛如锥刺,多偏于一侧,偶可两侧,以额颞为主,数周1次或数次,每次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天,伴寐差多梦,烦躁易怒,舌质紫暗或暗红,脉弦涩或细涩,发作后及间歇期基本同常人.检查血压正常,颅脑CT检查无异常发现.

    作者:胡吉元;张光烈;胡迁;胡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述外观相似中药的区别

    1续断与百部科属不同,续断属川续断科植物的根.百部属百部科植物的块根.药材的干燥根颜色相近,续断断面颜色略深于百部,表面均有不规则纵纹.质地相同,质硬易折断.性味相似,均微温,续断味苦辛,百部味甘苦.功效各异,续断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百部温润肺气,止咳杀虫.

    作者:李志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综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后肩手综合征60例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6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中药内服及推拿治疗.结果:痊愈17例,显效31例,无效2例,结论:综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作者:胡永文;吴云刚;沈权;吴剑静;吴春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府逐淤汤治验三则

    近年来笔者临床上加减运用血府逐淤汤治疗不同表现的血淤症,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杜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

    笔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各科疾病,取得满意疗效,介绍于后.1产后失音张某,女,38岁,1998年8月20日初诊.产后即语不出声,经中西医治疗罔效.诊见面色白光白,唇甲淡,呼吸弱,四肢乏力,头晕,产时出血甚多,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证属中气不足,金破不鸣.治当先醒脾开胃,继之补益中气.先用香砂六君子汤化裁:香附、砂仁、白蔻各8g,党参、茯苓各12g,半夏、鸡内金各10g,陈皮6g,黄芪15g,白术10g.2剂.服药后食欲振,余症未减,此乃脾醒胃开之征.继之补中益气,培土生金,养胃开音.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40g,黄芪60g,白术30g,炙甘草、柴胡、升麻各6g,陈皮、白蔻、桔梗、诃子各8g,附片(先煎)、当归各10g.服2剂后能言语,余症亦减,前方党参改为30g,黄芪改为40g.继服30剂病愈.

    作者:熊竹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看中药的不良反应

    关木通性寒味苦,具有清心火、利尿、通乳之功效,在我国作为一种常用中药被药典收载.但因为关木通含有损害人体肾脏的马兜铃酸,2003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取消其药用标准,这意味着关木通从此不能作为一种合法中药使用.

    作者:程一帆;苟虹;刘道刚;王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人参与西洋参化学成分及功效差异浅探

    人参Panaxginseng C.A. Meyer与西洋参P.quinquefolium L.均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的根,在临床上作为补气扶正、滋补强壮的中药.人参在我国应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西洋参在我国应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临床证明两者功效同中有异.随着西洋参成功引种,对西洋参的研究不断深入,二者在化学成分、功效上的差异更为明确,笔者浅探如下.

    作者:张志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乳头炎85例

    我院自2002~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神经乳头炎8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5例中,男41例,女44例;年龄30~76岁,平均48岁;病程短6天,长120天,平均45天;右眼22例,左眼18例,双眼45例.均按<眼科全书>中关于视神经乳头炎的诊断标准确诊.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眼底视乳头充血、水肿,视乳头隆起约2~3D,视乳头表面及周围有散在的点片状出血.视野检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心暗点,半周围视野向心性缩窄12例.

    作者:肖前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逍遥散临床应用举隅

    笔者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多种病症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肠易激惹综合征陈某,男,48岁,2002年5月就诊.腹泻1月余,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每日大便4~6次,不成形,伴有粘液,肠鸣矢气,腹胀满,神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大便常规化验示黄色、粘液(+)、隐血试验阴性.血生化、结肠镜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改变.证属肝郁脾虚.治拟疏肝解郁,健脾益气.药用柴胡9g,茯苓15g,白芍24g,白术12g,当归10g,生姜3片,苡仁、山药各20g,防风3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服1周后症状改善,连服4周后症状消失.后用逍遥浓缩丸8粒,每天3次口服,共服用1个月以巩固疗效.

    作者:应爱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试述水试法及火燃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

    水试火燃法鉴别中药具有简便、省力、省时等优点,既经济实用,又能起到快速的鉴别效果,对基层单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现简述如下.

    作者:夏文治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药浸泡治疗汗疱疹117例

    我们自1996年5月以来,用明矾、王不留行煎液浸泡治疗手部汗疱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117例,均为双手汗疱疹患者,其中男85例,女32例;小10岁,大25岁;病程1个月以内14例,1~3个月26例,3个月~1年37例,1~3年26例,3年以上14例.多为春、夏、秋发病,用中药或西药治疗疗效不佳.皮损部位采皮屑直接镜检法检验,排除真菌感染(手癣).

    作者:王民荣;王永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40例观察

    笔者从1998年起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妇科盆腔炎性包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60例中,住院病人20例,门诊病人40例;年龄26~35岁45例,35~50岁15例;病程3~7个月.临床表现均有腰骶部疼痛,白带量多,伴有双下肢怕冷畏寒,经期为重,有时经量多,色紫暗,有淤血块,小腹疼痛,时感外阴坠胀.妇科检查有盆腔炎,附件区可触及包块及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多有白细胞增高及中性粒细胞偏高.B超检查提示子宫一侧或左或右,见有圆形或不规则的低回声包块,大小不等(盆腔肿瘤、结核除外).60例分为西药组20例,中西医结合组40例.均符合第5版<妇产科学>诊断标准[1].

    作者:邱翠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度颅脑损伤腹泻护理体会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由于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机体能量急剧消耗,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及愈合能力受到影响,易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尽早给予胃肠内营养(EN),可防止或减轻高分解代谢,保护肠粘膜结构功能完整性,减少肠源性感染.然而,EN易发生并发症,腹泻便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62%[1].我院2001年1月~2003年7月对58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给予胃肠内营养治疗,其中并发腹泻16例,发生率为27.6%.现将腹泻原因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王锡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综合治疗腰椎增生性关节炎188例

    1995~2002年,笔者用中药加西药等综合方法治疗腰椎增生性关节炎18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88例中,男119例,女69例;年龄小60岁,大85岁,平均74.5岁.有轻微外伤史者29例,有慢性劳损史者118例,不明原因者41例.均有腰部疼痛、压痛明显,单侧下肢放射痛89例,双下肢放射疼痛3例,脊柱功能受限109例,腰椎后凸畸形58例.X片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158例.

    作者:杨旭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耳压配合体针治疗肥胖28例

    单纯性肥胖病是指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标的一种病症.自2002~2004年笔者用针刺加耳压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28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8例均为针灸诊患者,男2例,女26例;年龄小19岁,大50岁,平均35岁;病程短1年,长20年,平均7.5年;轻度肥胖14例,中度肥胖11例,重度肥胖3例.

    作者:江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崩漏体会

    笔者以逍遥散加减治疗崩漏疗效颇佳,现介绍于下.1方药组成当归、白术、白芍、阿胶各12g,茯苓10g,益母草、茜根炭各15g,柴胡、炙甘草6g.肝郁化热加丹皮10g,栀子12g;血热去白术,加地骨皮、地榆各12g;血淤去阿胶,加蒲黄、五灵脂各10g;气虚加人参12g,茯苓10g,黄芪20g;血虚加熟地12g;肾虚加山茱萸、枸杞子各12g.

    作者:蔡金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半夏不同制品临床应用概述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根茎.半夏的传统炮制有姜制、水煮、微火炮、制曲、矾制、姜矾制、姜萝卜制、姜甘草制、酒姜制,法制半夏等,<中国药典>收载有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等.现将半夏不同制品的临床应用综述于下:

    作者:彭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