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梗阻236例护理体会

姜百春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 住院时间, 一次手术, 二次手术, 保守治疗, 嵌顿疝, 结肠癌, 肠套叠, 肠扭转, 资料
摘要: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9年11月共收治肠梗阻236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178例,肠扭转9例,肠套叠8例,嵌顿疝26例,结肠癌并肠梗阻13例,其他2例.住院时间5~35天,经过一次手术98例,二次手术7例,保守治疗131例.年龄10个月~83岁.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行为训练对矫正流浪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行为训练对矫正流浪精神病患者不良行为的效果.方法:将50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进行为期4个月的行为训练.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住院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行为训练前后,两组NOSIE、IPRO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行为训练能够有效矫正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的不良行为,改善社会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何丽婵;苏保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特点,以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间住院猝死的6例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猝死率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1.17‰,占同期住院死亡患者的15.79%;大多数患者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APS),且多数合并躯体疾病.结论:进食差、联合用药、合并躯体疾病是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翠芝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B超对闭合性脾破裂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超对闭合性脾破裂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75例B超诊断为闭合性脾破裂的声像图表现.结果:75例中临床诊断为闭合性脾破裂68例,诊断符合率90.7%.其中手术患者57例,B超正确诊断56例,诊断符合率98.2%.结论:B超检查方法简单、诊断符合率高,为闭合性脾破裂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特别适于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汪文杰;汪立鑫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技能训练对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有关技能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技能训练1年后,患者ADL、SDSS评分较训练前好转,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及自理能力等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技能训练帮助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全面康复.

    作者:林春洁;苏保育;肖旭曼;何丽婵;黄维手;杨宇;苏巧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为一种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这是一组由于微循环中形成了血小板血栓,因血小板数大量消耗减少而形成紫癜.由于小动脉与微血管的栓塞,导致器官缺血性功能障碍乃至梗死,对微循环依赖性强的器官(脑、肾等)易出现症状.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尽快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现将本院1例TTP早期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苏红彬;刘玲;刘俐;陈智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住院老年荣军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及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出现某些临床症状,也包括影响入睡或保持正常睡眠能力的障碍,如睡眠减少、睡眠过多及异常的睡眠相关行为[1].睡眠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是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2].我院收治的荣军患者,大多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带病回乡人员,战时艰苦条件致使许多荣军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加之伤病的不适等多种因素常影响睡眠,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障碍程度也更加严重.三年来对1 280例住院老年荣军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绝大多数老年荣军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高龄组重于低年龄,且多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睡眠障碍.

    作者:徐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四种肺炎支原体检验方法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快速液体培养法、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MP被动凝集法(MP-Ab)、免疫斑点法方法在儿童MP感染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锦州市儿童医院2010年3~4月临床诊断MP感染的患儿138例,每个患儿取咽拭子做快速培养和PCR,同时取血清做MP-Ab和免疫斑点方法检测.对4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快速培养呈阳性66例,阳性率为47.8%,检验时间24小时.PCR检测阳性82例,阳性率59.4%,检验时间8小时.MP-Ab检测阳性116例,阳性率84.0%,检验时间4小时.免疫斑点法阳性103例,阳性率74.0%,检验时间1小时.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每种检验的敏感性及送检时患者的病程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作者:李满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快速检测轮状病毒A群抗原对婴幼儿腹泻临床诊治的价值

    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A群重要意义.方法:收集锦州市儿童医院住院门诊门诊患者新鲜粪便687份,北京万泰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A群抗原的方法.结果:粪便检测快速轮状病毒A群标本阳性372份,阳性率54.2%.结论:快速检测轮状病毒A群能为临床及时提供准确诊断依据.

    作者:李满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丹红注射液对髋部周围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目的:探索丹红注射液对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我科两年来118例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使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有效率92.6%.结论:丹红注射液对髋部周围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邹平生;聂俊军;简冬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精神科意外事件27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导致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住院期间精神科发生意外事件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科意外事件以跌倒、窒息、猝死为高发.与精神发育迟滞、痴呆患者增多,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及护理人文服务理念欠缺相关.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与多因素相关,护理人员应加强人文理念学习,严格工作流程,加强责任心,防范意外.

    作者:秦国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佳木斯铁路地区餐具洗消效果分析

    我国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预防病从口入一直是食品卫生工作的重点.餐具清洗消毒不仅影响餐具的感官效果,也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所以餐具清洗消毒的监督监测是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和掌握佳木斯铁路地区餐具清洗消毒的效果,便于有针对性地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预防疾病借餐具传播,佳木斯卫生监督站于2010年10月对本辖区餐饮单位的餐具清洗消毒情况进行调查及采样检测.通过对调查内容及检测结果的分析,找出影响餐具洗消效果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作者:李庆英;于立坤;陈绘春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妇产科医护人员对孕产妇精神分裂症的识别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西安市范围内的妇幼保健院和综合性医院妇产科的医生和护士对孕产妇精神分裂症的识别率.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在西安市范围内选择3家不同等级的妇幼保健院和2家综合性医院妇产科,调查从这5家医院随机抽取的妇产科医生122人和护士129人,调查采用问卷形式,病例分析题为精神分裂症,测验目前妇产科医护人员对孕产妇精神分裂症的识别情况.结果:对于孕产妇精神分裂症能正确选择该病例诊断(问题1)的有29人,正确识别率为11.55%;能正确选择该病例目前需要补充资料(问题2)的有180人,正确识别率为71.71%;能正确选择该病例目前合适处理(问题3)有68人,正确识别率为27.09%.不同医院对每个问题的识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问题1识别率比较(χ2=28.344,P<0.05);对问题2识别率比较(χ2=29.819,P<0.05);对问题3识别率比较(χ2=24.520,P<0.05).不同性别只有对问题3识别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0,P<0.05).医生与护士对每个问题的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医护人员对孕产妇精神分裂症的处理方式掌握均欠佳,对孕产妇患有精神分裂症很少能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李军昕;梁小平;刘婷;梁念曾;王彦杰;朱晓静;孙丽莎;杜向农;吴斌;师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我院1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院2010年度收集的12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物,占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51.18%;静脉给药103例,占药品不良反应总例数的81.10%,ADR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祖斌;苏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高血压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增高,良好的血压控制可降低40%的脑卒中和15%的心肌梗死危险度[1].有报道高血压患者血压计持有率低,仅占高血压患者的15%,而血压计持有者中自我监测血压方法符合要求占持有者的13%[2].这显著影响了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并服用降压药的治疗效果.我院指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并与未自行血压检测组比较发现,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输卵管复通术55例诊治体会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输卵管复通术先后在一些医院开展.输卵管复通术是对实施输卵管结扎后要求再生育妇女所进行的修复手术.本文对2001年1月~2010年6月我院55例输卵管复通术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5例全部为腹式输卵管结扎术.其中,近端包埋法8例,波氏法45例,银夹法2例.受术者年龄25~39岁,其中,35岁以前49例.复通术距结扎时间3个月~14年.其中5年内44例(占80%),5年以上11例(占20%).再婚3例,占4%;其余为小孩夭折,占96%.术前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26例,双侧不显影3例,单侧不显影3例.月经周期长2例.盆腔检查无异常55例.

    作者:刘春英;张同梅;王兴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达8 346万,约每两名老年人中就有一名高血压患者,且控制率低,仅为7.6%.高血压急症占高血压人群的5%,常见有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急性左心衰竭等.高血压是慢性病,多数患者无临床表现或临床症状不明显,这使得他们忽视了高血压的危害.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极度缺乏,预防观念比较淡薄,仅1/3左右的患者能有意识地进行疾病管理.部分患者误认为老年人血压略高是正常现象,更加忽视了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因此,应加强老年高血压疾病的宣传,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友芬;于丽;夏艳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群体康复训练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群体康复训练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72例住院治疗的酒依赖患者在训练前﹑训练12周后进行测评对照比较,分析群体康复训练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训练12周后,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GQOLI)的4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训练前,差异有显著性,其中以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的变化为显著(P<0.01).结论:群体康复训练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正性作用,特别体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方面.

    作者:赵丽琼;张跃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置管内外引流术在治疗肾后性肾衰中的应用

    恶性肿瘤引起的输尿管梗阻及盆腹腔肿瘤放疗后出现输尿管梗阻、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上经膀胱镜放置输尿管内支架引流困难.外科肾造瘘外引流常常是处理这类患者的惟一办法.我院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放置输尿管双J支架管内引流治疗输尿管梗阻,肾功能恢复良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冰洋;高丽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HS)临床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304例均来自我科,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经PSG(多导睡眠图)监测为OSAHS 304例,应用Alice-Five,按国际标准方法,同步记录患者各项指标,其中,男250例,女54例.肥胖67%、颈围≥40cm 43%、吸烟者68%、饮酒27%;伴有高血压25%、慢支肺气肿21%、冠心病12%、脑血管意外10%、脂代谢紊乱9%、2型糖尿病7%.临床症状依次为打鼾85%,记忆力减退66%,乏力56%,憋醒头晕白天嗜睡均为46%,晨起头痛33%,尿频15%.结果:OSAHS轻度42%,中度24%,重度34%.伴有夜间低氧血症97%,侧卧位呼吸暂停47%,仰卧位呼吸暂停为53%.结论:针对OSAHS特点,应教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适当减肥、多侧卧入睡、晚上避免服用安眠药、积极治疗相关危险疾病.有手术指征者可手术;不能手术者,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

    作者:谢芙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积极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36例脑卒中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68例.一组采用积极心理治疗干预,一组不采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进行测评并对比分析.结果:进行积极心理治疗后,患者HAMD、HAMA评分显著降低.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积极的心理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方芸;胡海青;顾巧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