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达明;龙凤强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情况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50岁非糖尿病且无合并其他缺血性疾病患者(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以及2型糖尿病DPN患者各60例,采集3组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VEGF含量进行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DPN组血清中VEGF水平为(171.1±57.8)pg/mL,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非DPN组(60.5±18.5)pg/mL和正常对照组(49.8±18.1)pg/mL(P<0.05)。2型糖尿病非DPN组血清中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DPN患者与血清中VEGF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DPN与血清中VEGF水平呈明显相关性,故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对DPN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丹翊;邓永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红藤败酱汤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04例,两组均予以生活、饮食与运动指导,并用口服,治疗组再用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15%,对照组86.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败酱汤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取得更好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韦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雷火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取大椎、风门、定喘、上印堂、迎香、肺俞、肾俞等穴进行雷火灸治疗。结果:治愈16例、好转4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5.29%。结论:雷火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较满意。
作者:刘少清;耿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笔者用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5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2例均为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男27例,女25例;年龄30~82岁,平均56.3岁;病程0.5~3年。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慢性结肠炎诊断标准[1]。①既往有肠炎病史。②临床表现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继则肠鸣而泄,完谷不化,泄后则安,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腰膝酸软等。③直肠镜示慢性结肠炎。
作者:蒋月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康复护理方法。方法:48例进行功能训练并结合中医康复护理。结果:术后恢复较好。结论:健康护理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郭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柴桂龙牡汤加减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用柴桂龙牡汤治疗,对照组用更年康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LH、FSH与E2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5.56%,对照组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H、FSH与E2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E2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柴桂龙牡汤对E2水平的改善更为显著,疗效明显优于更年康片。
作者:张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腰舒方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内服腰舒方联合针灸疗法,对照组单用针灸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舒方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程强;邹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我们用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PHN)急性期有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东直门医院及东区针灸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8岁,平均(45.63±15.99)岁;疼痛强度(VAS评定法)高85mm,低48mm,平均(56.50±26.1)mm。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9岁,平均(43.07±16.33)岁;疼痛强度高87mm,低45 mm,平均(53.77士29.02)mm。两组病程均在7天以内。
作者:杨丽鹍;赵吉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刮痧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用针灸、推拿、刮痧以及自主功能锻炼等治疗。结果:痊愈29例,好转9例,无效0例。结论:针灸、推拿、刮痧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
作者:王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用西药治疗,治疗组46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5%、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
作者:王晓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郑氏促排卵方(苁蓉杞子汤)联合克氯米酚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郑氏促排卵方(苁蓉杞子汤)和克氯米酚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克氯米酚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雌孕激素水平及1年后受孕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45例、好转10例、受孕率75.0%、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15例、受孕率50.0%、总有效率75.0%,两组受孕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雌激素(E2)、孕激素(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郑氏促排卵方联合克氯米酚能提高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肾阳虚型患者的受孕率。
作者:刘晓燕;郑志洁;叶红;李秀霞;夏丽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阑尾系膜4种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经济负担及远期影响。方法:183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采用不同的阑尾系膜处理方法治疗。结果:18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恢复良好。丝线结扎法时间长、术中出血多、费用相对较低,超声刀离断法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费用高,电凝法与钛夹或生物夹夹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相当,较丝线结扎少,比超声离断法稍多,费用电凝法低,与丝线结扎相当。4种方法除钛夹夹闭存在远期影响外,其余3种方法无远期影响。结论:4种方法均能顺利完成手术,采用电凝离断阑尾系膜的方法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安全、经济,更适用。
作者:舒东;钟兴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健脾活血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活血方及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程12个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HBeAg和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指标复常率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健脾活血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肯定,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和提高病毒转阴率。
作者:张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用青霉素钠甲硝唑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7天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效果较好。
作者:朱达明;龙凤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二仙汤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二仙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雌激素片、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SH、LH值,均下降,E2值上升。总有效率观察组95.91%,对照组83.67%。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7例(17.07%)。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有7例(14.28%)复发。结论:二仙汤加减治疗卵巢早衰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作者:李翠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本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慢阻肺汤。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李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腰椎骨折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并发症、康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腰椎骨折术后康复,控制并发症发生。
作者:沙丽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组加用补气活血通窍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9%、对照组71.49%。治疗10天、30天ESS评分增加观察组较对照组高。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张莉;闫佳兰;王恒跃;张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十二味化症汤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月经来潮后5天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治疗组使用米非司酮10.0mg,每日1次,同时联合十二味化症汤,口服每日两次、灌肠每晚1次,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关节酸痛、体重增加和痤疮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二味化症汤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能减少长期大量使用米非司酮后的不良反应。
作者:曹向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r var.mandshuricum(Maxim.) 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 seoulense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根和根茎,是一味较常用的中药。业内对其应用历来较为谨慎,素有“细辛不过钱”的说法。《中国药典》对其用法用量规定为1~3g。散剂每次服0.5~1g,不宜与藜芦同用。《中国药典》规定细辛所含马兜铃酸的限量不得过0.001%[1]。笔者拟通过对《伤寒论》细辛用法用量的探讨,寻找出减毒配伍的某些规律。
作者:朱静;刘兴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