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49例

丁道霞

关键词:慢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 治疗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7.96%,随访6个月复发率6.12%;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胃蛋白酶以及基础胃酸分泌量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较好.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保留灌肠不同肛管插入深度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不同插入深度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肛管插入深度为5~7cm,对照组按常规插入尝试为15~20cm.结果:两组药液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肠黏膜损伤例次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为5~7cm肠黏膜损伤较轻.

    作者:周培培;徐宏建;冯银琼;王仁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感悟铁杆中医的中医情结 ——马有度教授《感悟中医》(第3版)读后

    从1985年我受命创办《实用中医药杂志》开始,便与马有度兄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他还只是重庆杏林初露头角的新秀.转眼30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已是耄耋老人,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我们的相交,实在非比寻常.

    作者:罗荣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和解少阳法临床运用举隅

    和解少阳法源自《伤寒论》,是张仲景治疗伤寒少阳证的方法,小柴胡汤是其代表方剂.少阳为枢,居半表半里之位,为人身阴阳气机升降出入开阖的枢纽.

    作者:李焕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刘立华应用四逆散临床经验

    刘立华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善用经方.常用四逆散治疗多种病证,屡获良效,举例如下.1 腿 痛李某,女,50岁,2015年11月27日诊.两腿疼痛,酸软无力,渐至不能行走已月余.1个月前因恼怒出现脘腹窜痛、时轻时重,并觉两腿烦乱不适.

    作者:潘文军;张银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孙立军运用下法治疗面肌痉挛经验

    面肌痉挛指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作性无规律性无痛性收缩,初始症状多从下眼睑不自主的抽搐开始,随后不断扩展,甚至延及半个面部.孙立军教授用下法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同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天王补心丹治疗阴血亏虚型失眠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天王补心丹治疗阴血亏虚型失眠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舒乐安定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5.6%、对照组7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改善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王补心丹治疗阴血亏虚型失眠疗效较好.

    作者:姜义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促排卵汤治疗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不孕68例

    目的:观察促排卵汤治疗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LUFS)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于月经周期9~10天开始B超下监测排卵,根据卵泡大小决定监测间隔时间,在卵泡直径达18~20mm时口服促排卵汤.结果:总有效率67.6%.结论:促排卵汤治疗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不孕疗效显著.

    作者:师静;张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38例

    笔者通过中药内服并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38例,均为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门诊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1],临床主要表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下腹坠胀痛及腰骶部酸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常在劳累、性交后及经期加重,严重者可继发不孕和异位妊娠,妇科检查和B超提示盆腔包块.

    作者:庞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发病率日趋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OA,使60岁以上人群中至少10%的人丧失劳动能力[1],其中以膝关节受累为常见.非药物治疗是KOA发病期和缓解期的重要治疗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韩琳娜;冷文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祛痒止带汤雾化联合双唑泰栓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祛痒止带汤雾化联合双唑泰栓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双唑泰栓治疗,干预组加用祛痒止带汤雾化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干预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痒止带汤雾化联合双唑泰栓治疗真菌性阴道炎效果较好.

    作者:袁捷;王萍;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受限等.

    作者:韦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千金三黄汤加味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千金三黄汤加味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关节液中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影响.方法:80例(90膝)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千金三黄汤加味,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2.5%,对照组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OMAC总评分、VAS总评分及膝关节液IL-1及TNF-a的含量水平测定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结论:千金三黄汤加味可降低膝关节液中IL-1及TNF-a的含量,降低WOMAC总评分和VAS总评分,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宋喜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刘毓林治疗异位妊娠包块期经验

    异位妊娠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并发育,其中输卵管妊娠常见,约占95%[1].异位妊娠包块期指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内出血量少,或出血速度较慢,治疗杀胚成功,内出血积于盆腔1周以上,形成包块[2].对于年轻患者来说,保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3].

    作者:任亚军;刘毓林;崔晓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补肾疏肝降乳汤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30例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降乳汤治疗女性泌乳素血症的疗效.方法:30例给以补肾疏肝降乳汤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痊愈20例、改善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治疗前后PRL,E2,FSH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疏肝降乳汤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局部穴刃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局部穴刃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9例用局部穴普通针刺疗法,治疗组38例用局部穴刃针疗法.观察评估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肩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肩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局部穴刃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兰树华;黄丽燕;王树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清肝活血止痛汤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肝活血止痛汤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氟桂利嗪片治疗,研究组加用清肝活血止痛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5.56%、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活血止痛汤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和较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蔡晓晔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乳汁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究剖宫产后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6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中西医结合护理.结果:研究组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48h泌乳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显著缩短产妇开始泌乳时间,增加产后48h泌乳量,改善围产期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高耀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银屑病中医护理总结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手术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实验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预见性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使住院时间缩短,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车冬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痛粉配合祛痛散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神经痛粉配合祛痛散外用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配合钾钴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痛粉配合祛痛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尹群党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糖尿病瘙痒症的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50例,两组均行常规西药治疗,A组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A组明显优于B组,血糖控制情况A组也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用治疗糖尿病瘙痒症疗效理想且血糖控制较好.

    作者:黄卓;毕明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