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小儿患者全麻术前及术后家庭护理

王志英;宁加娟;包延丽

关键词:麻醉, 门诊, 护理, 小儿
摘要:门诊小儿麻醉是指12岁以下不需要住院患儿的麻醉,其中非插管全麻是门诊小儿麻醉中常用的一种[1].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与成人差别较大,全麻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医护人员不能连贯观察与监护的门诊患儿.正确的术前指导可以减少或预防小儿全麻时并发症的发生,而做好术后的家庭护理指导可以减少全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应重视门诊小儿全麻术前及术后的家庭护理指导.现将护理指导介绍如下.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痔术后复发安氏治疗40例报告

    痔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常因出血、疼痛、肛门不适、坠胀、便秘、瘙痒、肿物脱出而手术治疗,但因致病因素不解除或手术方法选择不当,术后易复发.我院2004年以来收治肛肠病400余例中,痔术后复发40例,给予安氏疗法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秀斌;彭旭;蓝华;方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异丙酚、针刺、利多卡因防治胃镜检查反应的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异丙酚、针刺、利多卡因麻醉在胃镜检查中控制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9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异丙酚组予异丙酚镇静;针刺组予针刺患者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维持电刺激直至检查结束;利多卡因组予检查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观察病人检查反应、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及病人满意度和愿意再检查率等指标.结果 异丙酚组的防治效果优于针刺组、利多卡因组(P<0.01),但患者用药后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较检查前有所降低(P<0.01);针刺组防治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且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较稳定(P>0.05);利多卡因组检查中血压增高、心率增快,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控制检查反应效果佳,但对呼吸循环有一定影响;针刺有一定控制检查反应的作用, 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较小,且有不影响神志,保持患者生理机能相对稳定的优势;利多卡因口服较为便捷,但控制反应检查效果差.三种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单一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胃镜检查给患者的痛苦.

    作者:陈永斌;岳进;兰爱珍;谢建国;黄海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时间选择对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影响(附90例报告)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早期组(起病至7d)和晚期组(8~14d)各45例.结果 高压氧治疗30d后,早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较晚期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在起病后7d以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樊金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43例临床分析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43例,占同期住院诊断SLE患者的66.1%,现对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静桂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西米替丁佐治危重病患儿胃肠功能障碍81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米替丁治疗危重病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1例伴有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治疗原发病、静脉营养、对症等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米替丁,每次15 mg/kg胃管注入,1次/8 h,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胃内咖啡样液体、腹胀消失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米替丁佐治危重病患儿胃肠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在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出于减少医疗费用的原因,儿科就医诊治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就医治疗手段上,80%以上的家长选择门诊治疗观察,以致形成门诊工作量大,患儿流动性大,治疗时间较短的特点.为此我们选择门诊患儿比较集中,停留时间相对较长的门诊输液室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陈伟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咳嗽46例的临床分析

    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X线胸片等无明显异常的咳嗽[1].长期的咳嗽给患者带来生活、工作不便,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以解除患者的痛苦.近年来,我院应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咳嗽46例,并与富马酸酮替芬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润萍;吴雄业;李其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灭活自体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灭活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8例颅骨缺损患者应用灭活自体颅骨瓣二期颅骨缺损修补. 结果本组无感染或排斥反应病例,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术后皮下积液.术后随访12~24个月,17例修补骨瓣固定,外观满意,1例骨瓣局部吸收并塌陷.结论 应用灭活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并发症少,外观恢复原貌,达到颅骨表面局部解剖重建要求,是颅骨缺损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陈俭;魏风;朱晟;卢科;谢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硬脑膜下血症术后的康复护理体会

    我院1996~2006年共收治硬脑膜下血肿61例,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康复护理治疗,均收到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艾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海洛因与苯二氮(艹卓)类混合依赖1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海洛因与苯二氮类(BZD)混合依赖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12例海洛因与BZD类混合依赖者的戒断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中有96例出现急性脑综合征,发生率85.7%.开始发生时间为入院后3~8d,平均(5.0±31.5)d.结论 混合滥用者带来更为严重的戒断症状.海洛因与BZD多药滥用者脱毒时,应在脱毒的第3天开始戒BZD比较好.

    作者:刘道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Y型连接头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Y型连接头应用于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能否减少术中的出血.方ń邮芄鶤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20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Y型连接头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按2004年国内制定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指南进行,治疗组在指南的基础上于导管和输送器末端连接Y型连接头.结果 治疗组的10例技术均成功,对照组技术成功9例.对照组的出血量明显多于治疗组(P<0.001);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医疗费用无明显差异.结论 Y型连接头应用于室间隔缺损封堵的介入治疗可以很好地解决术中出血问题,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肖永祺;樊志勇;方海宁;谭伟;苏带兰;卢健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无鼻部症状的鼻源性头痛误诊12例分析

    鼻源性头痛是由于鼻腔-鼻窦疾病所引起的头痛,随着鼻内镜和鼻部CT扫描的广泛应用,诊断不难,但对无鼻部症状的鼻源性头痛,就很容易误诊.我院2000~2006年有12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因无鼻部症状而发生误诊,现分析如下.

    作者:任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加强广西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的思考

    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提出的宏伟目标.中国是个农业大国,9亿农民是中国大的社会群体,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

    作者:梁升禄;秦小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694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阿托品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丙泊酚联合阿托品静脉麻醉下施行人工流产术的694例作为实验组,以普通人工流产术的700例作对照组.结果 无痛人流术组受术者术中无痛感685例占98.70%,而普通人流术组中无痛感为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痛人流术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如呕吐、口腔分泌物多等)7例占1.01%,人流综合征为0;对照组人流综合征21例占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丙泊酚联合阿托品静脉麻醉施行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确切,受术者无痛苦,是早孕施行人工流产术的佳选择.

    作者:李日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行乳腺癌手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包括家属).两组均在出院前、出院后1、3个月发放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在出院前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康复,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岑小浴;李赛梅;李珍;零春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LRP和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肺耐药蛋白基因(LRP)和核苷酸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46例NSCLC组织和16例正常肺组织中两种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NSCLC患者ERCC-1和LRP表达阳性在NSCLC组织中别为54.3%(25/46)和82.6%(38/46),在正常肺组织中分别为6.25%(1/16)和6.25%(1/16),ERCC-1表达在肺腺癌表达率为64.2%,腺鳞癌为55.6%,肺鳞癌为47.8%,肺腺癌高于肺鳞癌.LRP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结论 LRP和ERCC-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中表达;LRP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有关,低分化高表达,高分化低表达;LRP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

    作者:曾宁;茅乃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下颌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多发性骨髓瘤(muttiple myetoma,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由于浆细胞大量增生, 并合成、分泌大量结构均一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 或轻链,从而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反复感染、高血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症状.该病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或漏诊[1,2].我院近期收治1例以下颌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对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要朋;刘铁牛;黄贵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外伤性颈气管断裂的急救与护理

    外伤性颈气管断裂的早期正确诊断及急救非常重要,若不能及时处理,可遗留严重的难治性后遗症,如瘢痕性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而且常合并有颈部大血管损伤或气胸,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1998年7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8例外伤性气管断裂,现将其急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彩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截瘫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

    压疮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截瘫患者是压疮发生的危险人群,压疮一旦发生,增加患者痛苦,其治疗费用远大于预防费用[1],而且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因此,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唯一手段.为预防截瘫患者发生压疮,我们及时识别压疮高危因素,预见危险性,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防治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9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患者移植后早期感染率为92.8%(90/97).首次感染的发生时间为移植后9d内,中位时间为第6天,高峰时间移植后4~7d,均在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出现的时间之前,感染持续时间3~10d.感染部位常见为口咽部、肠道.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多发生在粒细胞缺乏期,口咽、消化道是常见感染部位.

    作者:罗琳;赖永榕;马劼;刘练金;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