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旭贵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po-A1、Apo-B)的水平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228例肝病患者和87例健康者的血清Apo-A1和Apo-B水平.结果 除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组外,其他肝病患者血清Apo-A1、Apo-B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重型肝炎下降为明显,其次为肝硬化及慢性肝炎重度、中度组.结论 肝病患者的裁脂蛋白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及肝功能代偿程度密切相关,测定血清中Apo-A1、Apo-B的含量能可靠地了解肝细胞损害程度,Apo-A1、Apo-B的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降低,监测其水平有助于判断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覃运荣;谢建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羊水过少病例的母婴结局,探讨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羊水过少病例400例(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羊水正常孕妇400例(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剖宫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羊水过少明显影响围生儿结局,严重影响母婴安全,应加强产前监测.
作者:李惠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经肝动脉肝癌栓塞治疗(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1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前先行16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观察肿瘤供血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评价其对指导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 71例患者腹腔动脉CT血管成像均能清楚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起源、分支及走向.3例腹腔动脉三级分支以前单处弯曲角度小于75°及10例2处或2处以上弯曲小于90.的,普通4F导管难以插至靶动脉,均要采用微导管方可进行.57例血管弯曲大于上述角度患者均能用普通4F导管顺利插至靶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论 腹腔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解剖特点,对指导肝癌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立新;陆建常;李高忠;马冠英;刘晓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联合气管内加压滴入血凝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新生儿肺出血的惠儿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在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血凝酶;治疗组42例在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血凝酶气管加压滴入给药.结果 治疗组治愈38例,治愈率为90.5%;肺出血停止时间(5.9±2.3)h,呼吸机使用时间(35.1±15.2)h.对照组对应治愈18例,治愈率为47.4%;肺出血停止时间为(15.4±4.7)h,呼吸机使用时间为(54.1±28.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联合气管内加压滴入血凝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效果显著.
作者:邓毅;张华;谭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赖诺普利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惠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给予洋地黄类、血管扩张剂及利尿剂等传统治疗;治疗组42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赖诺普利与倍他乐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1%,对照组为7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赖诺普利与倍他乐克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可以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危害视力的感染性角膜病,其发病数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真菌药物,预后差,多年来一直是临床医生的难题.
作者:曾静;黄明汉;王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加味四妙丸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痛风患者73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口服加味四妙丸,每日早晚各1次;对照组36例口服塞来西布胶囊0.1g,2次/d;观察两药对痛风镇痛及消肿的疗效.结果 治疗丸组疼痛缓解与局部红肿消失的时间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味四妙丸对痛风急性发作有良好的缓解疼痛和消除红肿的作用.
作者:邓伟忠;徐继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在人群中发病率也较高.关于血清学标志物阴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报告甚少.
作者:蒙陆丹;史官茂;刘海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征.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我科运用注射用双黄连(冻干)超声雾化吸人治疗慢性咽炎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凌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我院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男性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病萘瑟菌(NGH)、人类乳头状瘤病毒6、11型(HPV6及11)、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等STD混合感染患者3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晓;赵应斌;梁志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 6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2例,60岁以上正常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间的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TC、TG、LDL-C及血尿酸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HDL-C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痛患者血尿酸和血脂水平明显增高.
作者:王琦武;刘锦祥;黄学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睡眠呼吸障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症,儿童中并不少见,包括原发性打鼾、上气道阻力综合征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以反复睡眠中上气道阻力增高和部分或完全上气道阻塞事件为特征.
作者:谢庆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由于其结构与胰岛素相似而得名,它是一类既有胰岛素样合成代谢作用,又参与人和脊椎动物正常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细胞增值分化等方面的多肽.
作者:何宁;梁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来,国内对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lbdo myolysis,RM)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多种原因均可导致RM的发生.文献报告,RM中约20%与大量饮酒有关.
作者:周凡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厄贝沙坦与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7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成厄贝沙坦组和卡维地洛组,分别给予厄贝沙坦150 mg,1次/d,卡维地洛5 mg早晚各服1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脏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血压及左室重量指数的改变.结果 厄贝沙坦组治疗6个月后24 h平均收缩压从治疗前的(148.5±13.8)mmHg下降至治疗后的(134.9±11.0)mmHg,24 h平均舒张压从治疗前的(95.1±9.8)mmHg下降至治疗后的(85.5±9.0)mmHg,左室重量指数从治疗前的(150.2±22.4)g/m2下降至治疗后的(132.7±19.8)g/m2,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卡维地洛组治疗6个月后24 h平均收缩压从治疗前的(148.8±14.7)mmHg下降至治疗后的(135.1±11.2)mmHg,24 h平均舒张压从治疗前的(95.2±9.6)mmHg下降至治疗后的(85.6±8.9)mmHg,左室重量指数从治疗前的(150.4±23.1)g/m2,下降至治疗后的(133.3±19.2)g/m2,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和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均有显著的疗效,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彭国顺;王岳屏;张士晓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细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状况.方法 对EICU 238例机械通气的患者的病原学检查,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97例检出376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菌)占60.03%,革兰阳性细菌(G+菌)占17.82%,真菌占19.15%,药敏结果显示这类菌株都呈现多重耐药现象.结论 VAP病原菌以C-菌为主,呈多重耐药,应重视并强调对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周明;王柏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65%,经典的张力带固定法对大部分髌骨骨折而言,是首选的治疗方法[1].临床上纵行骨折比较少见,我科2004年4月至2006年8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微创中空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2例,经随访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栋;黄巍峰;冯江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肺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器官,以往认为出现肺转移癌已属肿瘤晚期,预后不良,不宜手术治疗.但近年来国内外对部分肺转移癌病人选择性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耀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陈旧性鼓膜穿孔多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部外伤等引起,它不仅影响传声功能,引起传导性耳聋,而且使本来与外耳道隔绝的中耳腔屏障缺失,外界的细菌易侵入,反复引起中耳炎,并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耳病.
作者:周志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赖氨酸是一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在谷物食品中含量很低,而且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破坏,所以,在膳食结构以谷物食物为主的人群中容易缺乏,从而影响了机体对膳食中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因而被称为粮谷类食品第一限制氨基酸.
作者:黄元新;鲁力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