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人员获激励机遇的调查与分析

零恒莉;潘敏;雪丽霜

关键词:护理人员, 激励机制, 护理人才培养
摘要:激励是通过有针对性地采取某种刺激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推动和控制人向着既有个人需要,又有组织目标需要而奋斗的心理过程[1].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氟西汀、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36例临床观察

    笔者用盐酸氟西汀、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3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6例病人均为我院精神专科门诊及住院部内外科会诊确诊病人,符合中国疾病诊断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有关焦虑症的诊断标准[1],完成相关辅助检查排除各类严重躯体疾病、酒精和药物依赖、分裂症伴随的焦虑症状.

    作者:谢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上颌窦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30例临床分析

    副鼻窦恶性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绝大多数肿瘤发生于上颌窦,且以鳞状细胞癌为常见的组织类型[1].除鳞状细胞外,小涎腺肿瘤、肉瘤、黑色素瘤、未分化癌等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也可以发生于上颌窦.

    作者:陆合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蓝光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蓝光治疗新生儿的护理问题及采取护理风险干预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374例因高胆红素血症需要进行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新生儿光疗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外,评估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实验组躯体皮肤受损(肢体擦伤、头面部躯干皮肤抓伤)、拔针、脱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护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在蓝光治疗护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可确保新生儿进行蓝光治疗护理时的安全,避免或降低患儿发生意外伤害,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杨红叶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冠心病支架植入139例术后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心电图的改变规律.方法 分析139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的临床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124例ST-T改变的冠心病患者,9r7例术后心电图发生改变,占78.2%;不同病变范围组的心电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变者术前、术后导联数对比分析结果,在单支、二支、多支病变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病变时,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无胸痛者植入支架后心电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前、后临床及心电图改变,可了解冠状动脉植入术对心肌供血的影响.

    作者:零达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麦滋林-S防治恶性血液病化疗中激素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恶性血液病如自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化学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1,2],其中激素(强的松常用)是化疗方案中的组成药物之一,它常常导致消化道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返酸、嗳气、腹胀、腹痛.

    作者:赵卫华;马劼;杨杰;邓东红;程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1 053例的体会

    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采用硬膜外阻滞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1 05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302例血脂和血尿酸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 6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2例,60岁以上正常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间的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TC、TG、LDL-C及血尿酸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HDL-C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痛患者血尿酸和血脂水平明显增高.

    作者:王琦武;刘锦祥;黄学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异丙酚防治内脏牵拉反应30例临床观察

    硬膜外麻醉患者术中应用异丙酚镇静具有麻醉操作简便,可控性的优点[1],我院麻醉科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采用异丙酚静脉注射预防行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俊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抑郁症患者125例的躯体症状分析

    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3%~1.5%,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全球性主要精神卫生问题之一[1].为了解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所具有的躯体症状特征,现对我院诊治的125例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进行分析以便于临床医师,特别是通科医师在识别抑郁症时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剑;曾昱;韩志琴;邓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烧伤患者血清前自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附58例报告)

    目的 探索烧伤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烧伤病人58例,其中烧伤总面积小于15%组38例,面积大于50%组20例,正常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伤后1、7 d及14 d采取静脉血标本.应用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PA的浓度.结果 大面积烧伤组的PA水平在检测的不同时期明显低于小面积烧伤组,每组在不同时间检测的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水平随着烧伤面积的增加而降低,PA作为烧伤后的炎症程度的动态变化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辉;周迎春;关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局部处理五步法在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侵人性导管放置已成为感染的重要原因,穿刺部位的菌落数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穿刺部位护理方法是导致局部皮肤菌落数多少的关键[1].

    作者:韦柳青;杨西宁;覃芳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附62例报告)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尿毒症患者的生命期限得到延长,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备受关注,而贫血、营养不良和心血管的并发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肾性贫血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作者:龙华;沈艳清;黄文彩;黄玉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92例HIE分为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干预组新生儿进行家庭护理与干预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定期家庭走访,对2组新生儿进行预后记录评估.结果 相同月龄干预组的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地促进HIE患儿的智能发育,使其预后大有改善.

    作者:黄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糖尿病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附132例报告)

    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月12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237例,现将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采取的相关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韦耀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183例的疗效观察

    发热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伴随症状,常用解热镇痛药治疗,可以显著缩短热程.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安全有效的解热药在儿科应用,这两种药的疗效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比较,但是二者交替使用效果如何还较少有人研究,本文对此进行对比观察.

    作者:黄照国;林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经电切镜外鞘途径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53例

    为探讨膀胱结石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我院采用经电切镜外鞘途径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膀胱结石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银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重症臀肌挛缩症的诊疗进展

    臀肌挛缩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的纤维变性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表现出特有症状、体征的临床病症.

    作者:丘德赞;李荣祝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男性性传播疾病混合感染328例临床分析

    我院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男性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病萘瑟菌(NGH)、人类乳头状瘤病毒6、11型(HPV6及11)、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等STD混合感染患者3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晓;赵应斌;梁志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胰性胸腹水3例报告

    胰性腹水和胰性胸水并存临床甚少见,Cameron等[1]报告34例慢性大量胰性胸腹水,12例单有胰性胸水.近年来我院收治3例慢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胸腹水,现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

    作者:黄家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柳江河段鱼类肝吸虫囊蚴感染情况

    目的 了解柳江河道内鱼类肝吸虫囊蚴感染情况.方法 在不同河段选取3种相同的鱼类,采用直接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查鱼体内肝吸虫囊蚴,并用动物感染证实所染虫种.结果 三地3种鱼类肝吸虫囊蚴的平均感染率为7.9%;不同河段鱼类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5);3种鱼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以兰刀鱼感染率高,为14%.结论 柳江河段三地3种鱼类均有感染肝吸虫囊蚴的机会,各种鱼感染的情况有所不同.

    作者:申海光;周振座;何曲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