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冯桂成;潘勇;赵文博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 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灌肠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用中药穴位贴敷及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用柳氮磺吡啶肠溶化治疗,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老年痴呆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抵当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日常活动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痴呆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老年痴呆效果较好,能改善自理能力及认知功能.

    作者:孙东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归肾丸加减治疗月经过少28例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月经量少于20mL.笔者用归肾丸加减治疗月经过少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28例,均为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门诊患者.年龄25~ 45岁,病程3~ 24个月.参照《中医妇科学》[1]中辨为肾虚型月经过少.经量渐少、色暗淡、质稀,腰膝酸软.2治疗方法用归肾丸加减.菟丝子15g,杜仲10g,枸杞子15g,山茱萸10g,当归10g,熟地黄10g,山药20g,茯苓10g.小腹冷,夜尿多,手足不温加益智仁10g,淫羊藿10g温补肾阳;五心烦热,颧红口干加女贞子10g,白芍15g,龟甲10g滋补阴血;面色苍白加黄芪15g,鸡血藤10g益气养血;伴经行涩少、色紫暗,有血块加桃仁10g,红花10g活血祛瘀.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饭后2次温服,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作者:李美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视物模糊24例

    椎-基底动脉因颈椎天节病变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而导致椎-基底动脉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减慢,出现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等一系列症状,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视物模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24例,均为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男14例,女10例;年龄32~ 68岁,平均47.5岁;病程3个月~10年.临床表现以眩晕,视物模糊为主要症状,部分存在颈项僵硬,活动欠佳,发作性眩晕等症状;X线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改变;部分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速度下降,单位时间内血流量降低;视力检查大多数下降,眼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征象,老年性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老花眼等.

    作者:曲静涛;王伟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细药灸条灼灸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细药灸条灼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90例随机分为细药灸条灼灸组、火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各30例 细药灸条灼灸组用细药灸条灼灸,火针治疗组用火针治疗,西医治疗组用卤米松软膏外用 结果:治疗28天后,3组EASI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5.31±0.35)分、(5.78±0.46)分、(5.34±0.54)分降至(1.44±035)分、(2.05±0.28)分、(1.27±0.25)分,瘙痒程度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2.52±0.161)分、(2.45±0015)分、(2.33±0.17)分降至(0.82±0.25)分、(1.53±0.23)分、(1.64±01 8)分,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7.91±1.12)分、(8.22±1.81)分、(9.05±1.62)分降至(3.03±1.06)分、(3.42±0.98)分、(3.47±1.05)分 结论:细药灸条灼灸治疗慢性湿疹EASI评分和生活质量改善与火针治疗和卤米松治疗相当,而瘙痒改善优于火针和卤米松(P<0.05).结论:细药灸条灼灸治疗慢性湿疹效果较好.

    作者:李梦;王禹毅;苟春雁;乔秀兰;刘渝波;王毅刚;刘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养血清脑颗粒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养血清脑颗粒是以四物汤为主方,佐以清肝、平肝、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药,采用现代制剂工艺精制而成.由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钩藤、珍珠母、决明子、夏枯草、鸡血藤、细辛、延胡索组成,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之功.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慢性脑供血不足、脑梗死、头痛、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状态等神经系统疾病.现就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夏冬琴;李荣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冬病夏治定喘止咳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两虚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定喘止咳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两虚型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 对照组用空白敷贴治疗,实验组用冬病夏治定喘止咳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0.05),敷贴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和IgA指标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冬病夏治定喘止咳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两虚型疗效显著.

    作者:郑妙玲;罗桂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急性痘疮样苔癣样糠疹验案一则

    急性痘疮样苔癣样糠疹属中医“逸风疮”范畴.张晓杰教授认为风热外袭肌表,或风热邪气入里化热而致血热,或感于湿邪而化为湿热,或湿热、血热日久阻碍气血运行而形成血瘀,或血热、阴虚火旺耗血伤阴而化燥生风,以上病邪侵袭肌肤,而发为逸风疮.分为风热证、血热证、湿热证、血瘀证、血燥证.患者,男,37岁,2016年11月就诊.2016年9月腹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红色丘疹,进行性加重后泛发至全身,就诊于当地医院,取右小腿皮损做病理,结果显示急性痘疮样苔癣样糠疹.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四环素、复方甘草酸苷,外用尤卓尔软膏.1个月前双侧上眼睑红肿瘙痒,目内眦瘙痒.既往患强直性脊柱炎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病史.病理切片示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伴界面炎,皮损有致密的细胞浸润,浸润以真皮上部为主,从上至下呈楔形分布.周身泛发红斑丘疹,表面附有少量鳞屑,边界不清,皮温稍高,双上眼睑红肿,右侧小腿病理取材处有一处1cm×0.2cm暗红色疤痕.舌红苔白腻,脉滑数.中医诊断为逸风疮,证属湿热证.西医诊断为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减.土茯苓15g,玄参15g,麦冬15g,连翘15g,蒲公英30g,金银花15g,牡丹皮15g,泽泻9g,生地黄15g,当归15g,柴胡9g,栀子9g,黄芩9g,龙胆草9g,甘草9g.

    作者:田飞;张晓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128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68例用针灸治疗,联合组60例用针灸及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93.33%,对照组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肩功能评分显著升高,且联合组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

    作者:邹卫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齐传厚治疗神志病经验

    神志病是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受扰、气血津液变动而引起脑神功能失常,导致神志功能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1].齐传厚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治疗疑难病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用推拿拔罐等外治法治疗神志病.现将齐老治疗经验总结介绍如下.1 首重背俞穴的应用齐传厚认为,背俞穴治疗神志病具有特殊意义 根据“气在腹者,止之背俞[2]”和“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3]”可知背俞穴与脏腑之气有密切的联系,而神志病则多因脏腑功能紊乱所致,故通过刺激背腧穴调节脏腑功能,可达到调节神志的目的.其次,“五脏之腧皆本于太阳而应于督脉[2]”,提示背俞穴依附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通过督脉与膀胱经入络脑的途径,可调节元神之腑功能,故背俞穴可应用于脑系疾病的治疗.以背俞穴为主,多选心俞、脾俞、肝俞、肾俞,厥阴俞.其中,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足太阴脾经“注心中”,足少阴肾经“络心注胸中”此外,《针灸大成》云:“脏腑皆有俞在背,独心包络无俞,何也?”曰:“厥阴俞即心包络俞也”[4],而“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2]”,故刺激所属脏腑相应的背俞穴,能够养心益肾、安神定志、舒肝健脾,使心肾交通、阴阳调和、气机舒畅,从而达到治疗神志病的目的.

    作者:封龙飞;赵书田;董馨;江冬梅;陈杭;孙妍;赵晓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旋覆代赭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77.00%,不艮反应发生率观察组3.33%、对照组1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杜战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处方合理性分析

    目的:对调配的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处方的合理性情况进行探讨.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共计480张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处方,进行合理1分析.结果:第1阶段、第2阶段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处方不合格率分别为10.92%、1.24%,第1阶段处方不合格率显著高于第2阶段(P<0.05);第1阶段、第2阶段单张处方10味以下分别为29.41%、81.40%,第1阶段单张处方10味以下占比显著低于第2阶段(P<0.05).结论:实施中药配方颗粒处方管理可使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处方不合格率显著减低,10味以下处方占比显著提高,中药配方颗粒处方日趋合理.

    作者:项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痴呆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用中药、头针、西药治疗,对照组31例只用西药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32%、对照组8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痴呆疗效较好.

    作者:陈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4例,两组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95%、对照组86.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良好.

    作者:段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艾烟研究进展

    艾灸作为简单易行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简单有效[1].而随着艾灸的普及,关注度的提高,关于艾灸所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对人体有害成分的报道日益增多,现将艾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艾烟的成分艾烟即艾绒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艾烟成分叶中含量较高的有桉油精、龙脑、樟脑、侧柏酮等.刘美风等[2]在以甲醇为吸收剂的情况下,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的艾烟成分有19种.其中4-羟基-4-甲基-2-戊酮含量多,其余含量较高的成分有2,2'-二噻吩、1,8-桉油精、龙脑、侧柏酮等.而艾叶挥发油中检测到64种化学成份,含量高的为1,8-桉油精,其次为龙脑、樟脑等.周次利等[3]研究发现三年陈蕲艾艾烟的化学成份经GC-MS分析,鉴定出桉油精、樟脑、桧脑以及戊苯、萘、侧柏酮等.而靳然等[4]研究中不仅分析出桉油精、侧柏酮等成分,更显示艾绒中易挥发的成分随年份增加及艾绒比例增高而减少.

    作者:刘辰辰;宋玉磊;王慕然;黄芳;高影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督灸治疗继发性闭经31例

    目的:观察督灸治疗继发性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给予督灸治疗.结果:治愈18例,好转10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32%.结论:督灸治疗继发性闭经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继扬;张建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谵妄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桃红四物汤口服.结果:术后谵妄持续时间、谵妄严重程度评分(DR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加用桃红四物汤可有效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

    作者:王正;王瑞平;薛启明;周永其;冯欢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 方法: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两组均为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增加用复方中风愈正合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 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ADL评分提高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效果确切,能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于俊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药内外合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口服独活寄生汤联合中药塌渍治疗,对照组用独活寄生汤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75.5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赵玉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腔内激光闭合术结合祛瘀生肌法治疗下肢继发性静脉性溃疡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腔内激光闭合术结合祛瘀生肌法治疗下肢继发性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腔内激光闭合术.观察组加用祛瘀生肌法治疗.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溃疡愈合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溃疡面愈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溃疡面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内激光闭合术结合祛瘀生肌法治疗下肢继发性静脉性溃疡治疗安全性高、能提高创面愈合率,全面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龙厚东;叶磊;李佳辉;王敏华;钱海红;朱兵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针刺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疼痛VA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程度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VAS评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部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颈部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头痛症状及颈部不适症状.

    作者:邓伟;蒋鹏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