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林佳;刘小琼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锁骨钩钢板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骨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可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许冬青;王明森;黄伟斌;赖旭南;李焕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3.85%、对照组7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研究组86.15%、对照组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可快速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
作者:栗彩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悬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7例和对照组63例.试验组用悬灸配合推拿手法,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89.56%、对照组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腰部疼痛评分和功能活动评分两组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缓解和功能活动障碍改善试验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悬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较好.
作者:简伟;彭远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肌力障碍的效果.方法:1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8例,两组均用基础药物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促进脑卒中恢复期肌力的恢复.
作者:周晔禄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痛风消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痛风消颗粒治疗,对照组服新癀片治疗.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除全身症状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急性炎症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消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较好.
作者:郭剑华;郭亮;刘渝松;马善治;谢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通因通用”属反治之法,笔者用此法治疗1例泄泻收效甚好,介绍如下.李某,男,35岁,2016年9月20日就诊.下利3天,日下10余次,泄而不爽,所下稀溏,其气臭秽难闻,脐腹疼痛拒按,肛门灼热,更兼潮热、烦躁、口干口渴.自服黄连素和氟哌酸无明显缓解.舌红苔黄厚,脉滑而有力.诊为热结旁流证.下利为腑热炽盛,燥屎内结不出,迫肠中津液从旁而下所致.“旁流”是现象,“热结”是本质,治以通因通用之法.方用大承气汤.大黄10g(后下),厚朴10g,枳实10g,芒硝10g(冲服).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风寒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用布洛芬治疗,治疗组用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6%、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风寒型头痛疗效较好.
作者:张欢;孙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联合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激光光凝治疗,治疗组加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方治疗.结果:治疗4周、12周,两组视力、黄斑中心6mm直径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4周、12周,黄斑中心6mm直径区域视网膜平均厚度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本组治疗4周,视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总有效率治疗组97.1%、对照组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联合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促进水肿的消退,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张日新;王凡雅;侯瑞昌;张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骨痹汤治疗.结果:治疗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效果较好.
作者:欧家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腺样体是鼻咽部淋巴组织,儿童6~7岁时腺样体发育为大,10岁以后逐渐萎缩,到成人则基本消失,若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者称为腺样体增殖(adenoid vegetation)或腺样体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病理变化主要是鼻咽部及其毗邻部位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可引起鼻塞、流涕、打鼾、睡眠呼吸困难等以及并发中耳炎、鼻窦炎、听力下降等多种疾病[1],并且会影响到儿童的认知能力[2].
作者:张鹏;谯凤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用中、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
作者:王军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是指病程超过2个月尚未痊愈且仍有额纹浅或消失、面部肌肉松弛、口角下垂、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的面瘫,常见于面瘫早、中期失治误治、面神经损伤严重的面瘫患者.笔者治疗顽固性面瘫颇有体会,介绍如下.面神经损伤部位主要分为茎乳孔以下神经节段等神经节,部位越向上则提示损害越重、预后越差.面瘫的恢复还与发病的诱因,年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以及情绪等有关.有明确诱因(感冒、受凉等)、年龄越小、基础疾病越少、情绪越稳定开朗的其预后越好,反之其预后越差.
作者:夏光荣;王悠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联合超声波治疗,同时给予尼美舒利缓释胶囊.治疗组加用伤科1号洗方先熏洗后给予湿敷.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AOFAS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AOFAS评分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有较好效果,可显著缓解关节疼痛,提高踝关节功能.
作者:曾凯生;阳小明;陈一雄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效果.方法:90例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用西医治疗,研究组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治疗后NIHSS卒中量表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效果更好.
作者:林月开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9例.两组均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制剂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结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总有效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制剂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较好.
作者:张继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蜂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用活蜂经穴直刺法治疗,留针10s~1min;对照组34例用普通针刺法治疗,留针30min.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秦小红;袁仕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联合氟西汀,对照组则单用氟西汀,连续服药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治疗中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后评价抗抑郁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抑郁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TESS、ADL和HAMD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氟西洒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更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成晓霞;陈齐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口服思密达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观察组加用醒脾养儿颗粒.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8%、对照组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较好.
作者:任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腰痛属于中医门诊常见病,按照《中医内科学》第7版,将病因分为外邪侵袭、体虚年衰、跌扑闪挫.腰痛证型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然而腰痛变化万端,以上几个证型并不能完全覆盖或者包含腰痛的证型.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对腰痛做过相关论述,散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刺腰痛篇》、《素问·繆刺论篇》、《灵枢·经脉篇》.腰痛不仅与肾相关,还和许多经脉亦相关.现将笔者运用《黄帝内经》理论治疗腰痛验案报道如下.
作者:田嵘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笔者自拟消疣方治疗跖疣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76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男42例,女34例;年龄小6岁,大78岁;病程短2周,长5年.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皮肤病学》制定的跖疣诊断标准[1].①皮损初起为一细小发亮的丘疹,后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灰褐、灰黄或污灰色,呈圆形,境界清楚,周围绕以稍高增厚的角质环.②好发于足跟、跖骨头或趾间受压处.③组织病理检查:整个损害陷入真皮,角质层增厚,伴广泛的角化不全.棘层上部细胞的空泡形成明显,构成明显的网状.
作者:龙雪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