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日新;王凡雅;侯瑞昌;张晓
目的:观察刃针微创术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治疗组用刃针微创术配合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用电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25%、对照组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刃针微创术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
作者:吕俊彪;周小鸿;吴佳奇;柯伟明;陈楚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四君子汤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两组均用替吉奥治疗,研究组加用四君子汤加减.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68.3%、对照组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腹泻、口腔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晚期胃癌可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李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腰痛属于中医门诊常见病,按照《中医内科学》第7版,将病因分为外邪侵袭、体虚年衰、跌扑闪挫.腰痛证型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然而腰痛变化万端,以上几个证型并不能完全覆盖或者包含腰痛的证型.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对腰痛做过相关论述,散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刺腰痛篇》、《素问·繆刺论篇》、《灵枢·经脉篇》.腰痛不仅与肾相关,还和许多经脉亦相关.现将笔者运用《黄帝内经》理论治疗腰痛验案报道如下.
作者:田嵘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蜂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用活蜂经穴直刺法治疗,留针10s~1min;对照组34例用普通针刺法治疗,留针30min.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秦小红;袁仕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发生率50%~ 80%.本研究用耳穴贴压及中药敷贴治疗血液透析后睡眠障碍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16 ~ 68岁,病程2~ 20年.分为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阴虚火旺型和心脾两虚型.血液透析,每周2~3次,每次透析4.0~ 4.5h,已持续透析4个月~10年.睡眠障碍存在1~7年.
作者:许秋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对老年认知的损害情况.方法:56例均给予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评定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共38例(67.86%)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发热8例、寒战11例、血压增高9例、胃肠道不适10例.治疗后平均画钟测验(CDT)评分、词语流畅性测验(VFT)评分、数字广度测验(DST)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分别为(2.73±0.31)分、(14.69±2.18)分、(11.53±1.87)分、(22.38±2.26)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会引起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较高比例的不良反应,对其认知功能造成轻度损害.
作者:杨越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手术配合葛根汤治疗上颌窦鼻内翻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葛根汤加减内服.结果:术后7天镇痛止血总有效率观察组100%、对照组8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恶变病例.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配合葛根汤治疗上颌窦鼻内翻乳头状瘤镇痛止血效好,且可减少复发.
作者:张秋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治疗组在常规补液治疗基础上予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补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9%,对照组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腰椎骨折术后汗证疗效显著.
作者:何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哮喘以发作性咳嗽喘息,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临床特征,严重可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口唇青紫,甚至死亡[1].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哮喘5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0例均为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患儿,均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7岁;病程3~17个月,平均(9.3±1.2)个月;哮喘轻度19例,中度20例,重度1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岁6个月~7.5岁;病程3~18个月,平均(9.5±1.3)个月;哮喘轻度20例,中度21例,重度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君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口服思密达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观察组加用醒脾养儿颗粒.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8%、对照组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较好.
作者:任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血栓通粉针剂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结果:血浆Hcy指标及NIHS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
作者:吕爱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乌梅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随机分为对比组和联合组各49例.对比组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联合组用艾灸联合乌梅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95.92%、对比组7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乌梅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覃优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小青龙汤合止嗽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12%、对照组7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效果较好.
作者:白文梅;王兵;杜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李广文主任医师用益气健脾方加味治疗重症肌无力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223例,男96例,女127例;年龄1岁2个月~78岁,平均29.8岁:小于20岁61例,20~ 40岁86例,41~60岁62例,61 ~78岁14例;病程1个月~20年,平均5年;改良Osserman分型为Ⅰ型(眼肌型)92例,ⅡA型(轻度全身型)44例,ⅡB型(中度全身型)83例,Ⅲ型(重度急进型)4例.
作者:周兴莲;韦祖元;王玲;方雪;庞松;保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补中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骨折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用补中润肠通便汤加减,对照组用麻仁润肠丸.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55%、对照组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润肠通便汤治疗老年骨折后便秘疗效好.
作者:黄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均用针灸治疗,实验组加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提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任耀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经皮穿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9例,两组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内服外敷.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短(P<0.05),肢体肿胀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经皮穿针内固定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疗效显著,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西岭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影响.方法: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化痰祛瘀汤.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PA和PAI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效果更好,可显著改善神经损伤程度,提高生活能力,促使t-PA水平升高及PAI水平降低.
作者:张汉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笔者自拟消疣方治疗跖疣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76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患者.男42例,女34例;年龄小6岁,大78岁;病程短2周,长5年.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皮肤病学》制定的跖疣诊断标准[1].①皮损初起为一细小发亮的丘疹,后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灰褐、灰黄或污灰色,呈圆形,境界清楚,周围绕以稍高增厚的角质环.②好发于足跟、跖骨头或趾间受压处.③组织病理检查:整个损害陷入真皮,角质层增厚,伴广泛的角化不全.棘层上部细胞的空泡形成明显,构成明显的网状.
作者:龙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柴胡质轻味薄、清热解表,疏解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味重入里,清胸腹蕴热除烦满;柴芩合用,能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全方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升降协调,调达上下,宣通内外,疏利三焦,和畅气机[1].用于外邪入浸少阳、胆火上炎、枢机不运、经气不利,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薄白,脉弦细等[1].只要少阳枢机不利,郁结三焦及胆经之病邪,皆可用其加减,见一症便是,不必悉俱[1].笔者用小柴胡治疗疑难杂证,随症加减,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作者:徐昌万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