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临床观察

付高峰

关键词: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中医手法整复, 小夹板外固定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中医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手术,对照组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Neer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复住效果好,更利于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端的修复愈合,且适用骨折类型多.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熏洗联合针刺痔疮穴在痔疮术后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痔疮术后用中药熏洗法联合针刺痔疮穴的效果.方法:180例随机分为3组各60例,中药组用中药复方汤剂熏洗治疗,针灸组用针刺痔疮穴位,针药组用中药熏洗联合针灸治疗,治疗20天.结果:总有效率针药组91.67%,中药组63.33%、针灸组61.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肛门出血、疼痛、水肿等临床症状改善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痔疮术后用中药熏洗联合针刺痔疮穴能促进创面恢复,且安全可靠.

    作者:钱江;朱春丽;陈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对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对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7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及五子衍宗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94.87%、对照组7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DL、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可明显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徐书晓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祛湿泻火汤治疗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祛湿泻火汤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用祛湿泻火汤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疼痛缓解时间、溃疡愈合时间,随访3个月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溃汤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泻火汤治疗口腔溃疡可促进溃疡面愈合,减轻疼痛,减少复发.

    作者:何明;钟正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且周期排卵率和成功妊娠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排卵和妊娠.

    作者:付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罗云坚防治大肠息肉复发经验

    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是指结肠和直肠高出于黏膜、突向肠腔的赘生物,其中大肠腺瘤性息肉属肿瘤性息肉,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病变.由于饮食和环境的原因,大肠息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大于40岁中老年人发病率达1/3[2].约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性大肠息肉,大肠腺瘤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的4倍,从腺瘤发展到癌平均需要3~ 17年[3].目前,治疗大肠息肉的主要方法是给予内镜下切除,切除后大肠息肉复发率高,1~3年复发率达32.6%[4].罗云坚为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丰富,现将其防治大肠息肉复发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叶;苏艺胜;张北平;杨四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84例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通络化痰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体积、NIHSS评分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褚铮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多潘立酮联合保和丸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保和丸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90例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用保和丸汤剂及多潘立酮片,对照组只用多潘立酮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3%,对照组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保和丸汤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项建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西药合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扶肝健脾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肝功能及血脂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血脂及肝功能.

    作者:梁莉莉;任杰;王祉;宋子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补土汤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土汤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型的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补土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8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EF、FEV1、FEV1/FVC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土汤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型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肺功能.

    作者:许海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对血清孕酮及β-HCG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对血清孕酮及β-HCG水平的影响.方法:114例分为两组各57例.两组均用HCG联合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益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激素水平、症状及体征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孕酮及β-HCG指标均升高(P<0.05),且观察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及体征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升血清孕酮及β-HCG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袁海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当归四逆汤联合活血止痛熏洗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活血止痛熏洗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的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均用活血止痛熏洗剂治疗,观察组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2h餐后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联合活血止痛熏洗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效果较好.

    作者:王慧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Mippo手术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中医骨折3期辨证用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Mippo手术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中医骨折3期辨证用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5例,两组均用Mippo手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加用中医骨折3期辨证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手术相关时间指标短于常规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Mippo手术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中医骨折3期辨证用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曾晓波;刘示;肖思贤;饶东;冯智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祛风止痛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祛风止痛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加服祛风止痛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3.17%,治疗组9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止痛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陈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中医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手术,对照组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Neer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复住效果好,更利于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端的修复愈合,且适用骨折类型多.

    作者:付高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西药局部封闭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42例

    目的:观察西药局部封闭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42例局部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封闭,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结论:西药局部封闭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效果较好.

    作者:付俊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气虚血瘀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气虚血瘀型的疗效.方法: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安宫止血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35%、对照组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雌二醇、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气虚血瘀型效果较好.

    作者:陈玉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谯凤英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经验

    谯凤英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现将其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经验举例如下.1 旋耳疮王某,男,45岁,2017年12月18日初诊.双耳痒,流黄水3天,口苦,纳差,寐尚安,小便黄,大便正常.检查示双耳耳甲腔、耳屏、外耳道口皮肤潮红、渗液、结痂,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为外耳湿疹.中医诊断为旋耳疮.辨证为肝胆湿热证.治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龙胆草10g,黄芩10g,栀子10g,泽泻10g,盐车前子l0g,生地10g,当归l0g,白鲜皮l0g,地肤子10g,藿香15g,佩兰15g,炙甘草6g.共3剂,日1剂,水煎300mL,早晚分服.

    作者:王平平;谯凤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针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评分、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效果较好,且复发率低.

    作者:张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宫血宁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宫血宁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宫血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及性激素水平.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止血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FSH、LH及E2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血宁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缩短止血时间,降低性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平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风康复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内皮功能和血清蛋白酶分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风康复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内皮功能及血清蛋白酶分子的影响.方法: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用中风康复胶囊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血清黏附分子指标和蛋白酶分子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Crouse斑块积分较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内皮微粒和血管扩张反应较前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均较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中E--选择素、单核细胞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CD40含量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中组织蛋白酶K (Cat K)、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康复胶囊能够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清黏附分子和蛋白酶分子的含量、改善内皮功能,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

    作者:王媛;赵平丽;刘建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