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献丽
胸腰椎段脊柱的功能解剖特点,决定了该段椎体是脊柱外伤性骨折的多发部位,而骨折的治疗时机和采用的治疗方法,直接影响预后,尽早的复位植骨内固定是取得良好的疗效所必须的,而内固定技术也在发展,笔者自2000年至2005年运用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邱利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外固定支架加简易内固定术方法治疗5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兴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慢性肥厚性鼻炎传统治疗手段有手术切除、电灼、局部注射硬化剂、激光、微波等,各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及相应不良反应,射频治疗是利用射频产生的热能对深部软组织造成损伤,进一步使组织体积缩小的外科技术[1],其克服了以上几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治疗方式更适合人体组织,我科2005年使用射频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3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雪梅;谢小平;陈顺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据报道HIE后遗症发生率为25%~35%[1].我院从2003~2005年共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5例,对其中106例有侧隐窝狭窄,在常规手术基础上同时行侧隐窝扩大术,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岑文广;程世茂;邓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应用舒康凝胶剂治疗念珠菌外阴阴道炎(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500例,并与达克宁栓局部用药治疗的500例作对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深静脉置管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院为传染病院,大部分病人都不愿接受此种穿刺置管方法进行治疗,自从开展人工肝治疗及收治艾滋病病人后,颈内静脉与股静脉两种静脉置管方法已在我科广泛开展.
作者:苏春雄;杜丽群;潘彩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颈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颈椎结核的主要方法,手术疗效与围手术期内正确而全面的护理密不可分.我科从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颈椎结核共16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云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五指毛桃是地道的民族用药,广西、广东、云南等多个民族有药用记载,主产广西、广东等地.为保证五指毛桃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正品、优质药材的种植已成为趋势.现对五指毛桃的品种考证、生物学特性、化学研究、栽培技术、产品开发等进行综述,以为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董青松;欧彪;陈乾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危儿听力损伤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早期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54例(308耳)高危儿新生儿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分析其特点及其与高胆红素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低出生体重儿等因素的关系.结果ABR异常率为43.8%,其中,低出生体儿组ABR异常、V波异常率及Ⅰ波异常率显著高于高胆红血症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组(P<0.05),低出生体重儿组、核黄疸组V波异常率高于单纯高胆红素血症组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组(P<0.05).结论高危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核黄疸患儿容易发生听力损伤,应对高危新生儿及时进行听力筛选和干预治疗.
作者:韩进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黄花蒿(蒿属植物)原产于亚洲,现已在全世界许多地区种植,包括欧洲和美国.黄花蒿植株高达3.5尺.其初的医学应用记载是在公元前340年的中国急诊处方手册.民间传统用它治疗发烧.青蒿素,是一种带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烯内酯,1996年被命名,并由于其抗疟作用而一直被研究.
作者:施力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误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4年经我院手术治疗的8例AMM患者和1994~2004年12月CNKI全文数据库以个案报道并有随访资料的文献共48篇1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误诊疾病应用生命表法和Kaplan-Meier方法(SPSS10.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MM的1年、2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47.25%、34.17%、27.28%、17.78%、8.89%,中位生存时间为16.78月;有误诊患者的1年、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8.41%、22.62%、22.62%、11.31%,中位生存时间为14.85月;无误诊患者的1年、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19%、38.87%、29.02%、21.28%,中位生存时间为18.34月,但Kaplan-Meier法比较发现,误诊对AMM的生存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误诊的疾病类型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07 2),误诊为痔的预后极差,其1年生存率只有28.89%,中位生存时间只有5.79月.结论有误诊患者的预后较差,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误诊为痔将严重影响预后.
作者:张森;高枫;陈利生;唐宗江;梁君林;吴全;罗吉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tative cholangitis,AOSC)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病情凶险,而老年人AOSC因其自身特点尤为突出,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所在.我科1993年12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了60岁以上的AOSC患者88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庆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众所周知,冠心病是多因素疾病,其病因除传统的遗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及吸烟等高危因素外,近年来,感染与炎症也被认为是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其中,口腔健康状况与冠心病关系的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口腔感染性疾病龋病、牙周病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也正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作者:彭利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组织缺损Ⅰ期修复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000~2005年收治的134例口腔颌面组织缺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4例口腔颌面组织缺损均行Ⅰ期修复,成功126例,有16例发生血管栓塞,抢救成功8例,坏死8例,血管栓塞发生率为11.94%,抢救成功率为50%,总成功率94.0%.其中游离前臂皮瓣修复53例,游离腹直肌皮瓣修复28例,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27例,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11例,带蒂斜方肌皮瓣修复13例.结论对颌面组织缺损Ⅰ期重建,保存性及功能性外科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游离肌(骨)皮瓣在颌面缺损的修复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安全可靠,制备简便,供区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旋平;周诺;蒙宁;巫家晓;王代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诊治的门诊及住院病人,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进行产前超声检查2万余例,共检出各种胎儿畸形与异常27例,其中肾脏疾病9例,占所有畸形的33.33%,现报告如下.
作者:阮坚;潘永寿;王高兴;秦蕾;熊思;赵孟林;袁榕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VEGF-C、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VEGF-C、Flt4表达情况.结果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EGF-C、Flt4阳性率分别为65.9%(29/44)和61.4%(27/44),两者阳性率在淋巴道转移组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组织中Flt4阳性微脉管数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Flt4的表达分别为50%(12/24)和45.8%(11/24);VEGF-C和Flt4表达情况一致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0.91%(40/44).结论VEGF-C/Flt4系统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过程,测定肿瘤组织VEGF-C、Flt4表达及计数Flt4阳性微脉管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伴淋巴道转移;对于无淋巴结转移而VEGF-C和Flt4呈高表达的病例,必须密切随访观察;VEGF-C可诱导并提高Flt4的表达,共同促进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作者:丁志敏;刘晓芳;莫祥兰;周祥祯;黄振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重症监护中心(ICU)成立于2003年5月,病区环境宽敞,各种配置先进.通过对ICU采用洗必泰喷雾法消毒与层流净化装置空气消毒两种消毒方法,进行空气净化灭菌效果比较.
作者:龙懿;黎晓霜;黄善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笔者对我院2000~2004年6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浩强;黄云旗;徐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