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玲
1病例简介例1患者,女,22岁.因兴奋话多与忧愁,少语、少动交替发作1年,情绪低落、兴趣减低、少语少动再发1个月第2次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作者:邓炳烜;任美芝;王慧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菌阳肺结核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60例菌阳肺结核患者(包含初治与复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初治患者采用2HRZE/6HR,复治患者采用3ADTVEZ/15DTVE,治疗组患者前3个月加用异烟肼及链霉素超声雾化吸人.每天2次,然后比较两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率、痰菌阴转率、病灶显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雾化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痰菌阴转率、病灶显效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 5).结论:超声雾化吸人辅助全身化疗治疗可加快菌阳肺结核患者症状改善、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且没有明显毒副作用.该方法经济、方便、有效、便于推广.
作者:张春晓;张崇;洪福秀;王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西酞普兰与万拉法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8例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n=30例)与万拉法新治疗组(n=28例),西酞普兰组服用剂量20-30mg/d,万拉法新组服用剂量50~200mg/d.观察4周,分别在治疗0、2、4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及7个因子分,在治疗4周末评定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3.3%(西酞普兰组)和92.9%(万拉法新组),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格局大体相似,程度轻微,患者均能较好耐受,且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得以改善.结论:西酞普兰和万拉法新抗精神分裂症抑郁作用相似,不良反应轻微,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李庆丽;刘德奇;苏大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近年来,随着政府和社会对于贫困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大量的贫困精神病患者进入精神病院就医.此前,他们大部分长期得不到系统治疗而又长期依靠家属照顾,家属的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今后生活质量.本文旨在了解社会救济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境障碍和探索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6~2007年由社会救助人我院住院的79例精神病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26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并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亲属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心境障碍以强迫、焦虑、抑郁、人际关系不良等症状为主.实验组亲属通过一年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后.SCL-90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年复发率差异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照顾患者的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作者:陈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导管持续引流并博来霉素心包腔内注射对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31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后,心包腔内注射博来霉素.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心包积液引流并发症低、引流彻底,同时腔内注射博来霉素疗效好、副作用小.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并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显著.
作者:寇卫政;牛红蕊;王颖;路平;苗战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开放性骨盆骨折的病死率近50%,明显高于闭合性骨盆骨折.骨盆骨折由于是高能量损伤,不仅导致骨盆本身的严重损伤,还常伴有复杂的合并伤.开放性骨盆骨折是指与外界相通(包括与直肠、尿道或阴道相通)的骨盆骨折.
作者:刘瑞华;王青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精神科轮班护士情绪状况,探讨维护其心理健康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精神科62名轮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轮班护士焦虑、抑郁状况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结论:精神科轮班护士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维护已是当务之急.
作者:刘玉祥;张腊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风病的治疗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但研究较多者均为单一方法的临床研究,借鉴国外医学卒中单元的研究成果,在我国西医临床中已开展了卒中单元的治疗模式,这种医疗模式越来越被广泛接受.
作者:刘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肝性脑病(HE)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发病时常有诱因.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文对我科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凡一丁;樊秀丽;周艳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测定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IGR组诊断采用WHO1999年诊断标准,IGR组35例.正常对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体重指数、血压、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bAlc.结果:IGR组HbA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bAlc(P<0.01);IGR组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为62.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HbAkc对判断IGR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向糖尿病的进展趋势有重要指导意义,应该在IGR患者中定期广泛开展HbAlc的检测.
作者:张颖;李文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现代护理工作日趋复杂化,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待遇、患儿病情危急、各种治疗困难、家长期望等影响儿科护士工作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丰富的专科临床经验,才能满足儿科临床工作的需求.
作者:谢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制动患者尿潴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制动患者84例,其中,骨科23例,神经内科61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7岁.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情均稳定,无其他并发症.观察组为针刺穴位+腹部热敷+按摩+听流水声,对照组为留置尿管导尿法.结果:两组尿潴留治疗有效率相似(X2=1.81).感染率及舒适度有显著性差异(X12=29.68),X22=34.69,P<0.01).结论:两种方法对于解除制动患者尿潴留疗效确切,但针刺穴位+腹部热敷按摩+听流水声方法更安全、舒适,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程红姣;戴伯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产程、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对60例导乐分娩及60例非导乐分娩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对护士助产士的满意度、产妇泌乳始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导乐陪伴分娩组能够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P<0.05);对助产士的满意度提高(P<0.05),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新模式,提高了产科的质量,在确保母婴安全方面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董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来,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对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的追求提出了发展社会工作的迫切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作者:郎明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5)及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接近,但前者的不良反应少,尤其EPS少,对体重影响更小.结论:喹硫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贾继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好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感染轻者给患者造成痛苦,感染重者则可危及生命.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不仅取决于设计的质量,也取决于感染控制与管理的运行机制,也是医院管理水平的体现.
作者:袁春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自发性气胸是在没有外伤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突然自发破裂,或因靠近肺表面的肺大泡、细小肺泡自发破裂,肺支气管内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胸腔积气和肺萎缩.若治疗和护理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就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宋玉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常用的词语是触发灵敏度高、呼吸机同步性好.临床上选用的触发水平皆在一定的水平,而不是非常接近于零,且触发水平接近于零后,仍有较多患者和呼吸机不同步.自主呼吸动作和吸气气流同时发生、同时终止,称为同步[1].
作者:刘翠英;袁奉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那些高龄或身患各种疾病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手段常较难选择.现对2003~2007年我院收治的1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永花;刘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异丙嗪、地西泮及能量合剂对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疗效.方法:用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确定为TD患者后,用异丙嗪+地西泮+能量合剂治疗TD患者30例3个月,以AIMs减分率评定疗效,并随访一年.结果:痊愈14例,显著好转4例,好转6例,无效6例,显效率60%,无效组年龄、服药时间显著高于显效组及好转组,治疗前无效组AIMS评分显著高于显效组和好转组.结论:异丙嗪+地西泮+能量合剂对TD疗效显著,远期疗效稳定.
作者:郭玉花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