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院内职业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

陈振霞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住院病人, 职业康复, 精神症状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内职业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96例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康复组病例实行医院内职业康复,在治疗前、后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评估.疗程6个月.结果:康复组BPRS总分及缺乏活力和思维障碍两个因子的减分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康复组NOSIE-30总分及社会兴趣因子的减分值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医院内职业康复对于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精神症状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有助于改善阴性症状.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9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成硝普钠治疗组158例、硝酸甘油治疗组136例,对照观察静脉给药后5天两组NYHA分级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右心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显著.结论:微泵注射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王朔;高国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损伤19例临床诊治体会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发生率较低,约占腹腔脏器闭合性损伤的3% ~5%,常合并单个或多个腹腔脏器损伤.为提高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现将我院1997年4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9例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长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

    无创通气(NIV)通常是指通过鼻、面罩或相似装置经过上呼吸道给予通气支持的方法[1].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步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一线治疗方法.其特点是操作方便、安全性好,可减少气管插管率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舒适度,并终减少治疗费用.它被认为是一种效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法,NIV保留了上呼吸道的温化、湿化以及防御作用,同时保留了患者吞咽、说话和咳嗽等功能.另外,NIV避免人工气道带来的呼吸肌相关肺炎、鼻窦炎以及插管相关性损伤、出血和气管狭窄等并发症[1].

    作者:殷永超;杨卫国;刘太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清热利湿解毒加用白花蛇舌草治疗荨麻疹

    白花蛇舌草味苦,淡,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通淋、利水退黄、抗肿瘤等功能.在社区门诊中,荨麻疹患者多见.治疗上给予静点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和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个别病例应用中药外洗,效果不甚明显,易反复.中药治疗以疏风清热、祛湿活血之剂为主.我院用清热利湿解毒加用白花蛇舌草治疗荨麻疹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加强健康教育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NCDs)的定义是长期不能自愈的、也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主要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和医疗费用昂贵,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其中,大多数属于生活方式疾病,也就是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能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作者:易璇;孙净;张卫红;彭玲;彭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辽宁农村冠心病患者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现况调查

    目的:调查辽宁农村冠心病患者中功能性胃肠病(FGIDs)患病现况.方法:选择辽宁农村177例冠心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后者分别接受FGIDs问卷(罗马Ⅱ标准)评估.结果:177例冠心病患者中确诊FGIDs 59例,患病率为33.33%.其中,胃食管反流病12例(6.81%)、功能性消化不良14例(7.91%)、肠易激综合征23例(12.99%)、功能性腹胀9例(5.08%)、功能性便秘35例(19.77%)、功能性腹泻6例(3.39%).FGID单一亚型41例,合并两个亚型18例.结论:辽宁农村冠心病患者存在着明确FGIDs患病倾向.

    作者:王建常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早期初发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初发高血压患者早期非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门诊初发高血压患者89例,年龄21~38岁,均除外继发高血压及其他各系统疾病.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采取非药物治疗;对照组26例,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逐渐下降(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在第1个月末时差异不明显(P>0.05),而第2、3个月末均明显降低(P<0.01);舒张压在1、2、3月末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的体重指数、心率、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早期非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初发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能逐渐降低体重指数、心率、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

    作者:吕风华;张素荣;尹红磊;刘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实验外科学教学体会

    本文通过实例,阐述实验外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提出一些教学方法.

    作者:丁勇;温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区域性切除两种术式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乳腺区域性切除不同方向的切口及不同术式的美容效果.方法:比较乳腺不同部位放射状切口和弧形切口1年后疤痕宽度;比较乳腺区域性切除术残腔关闭与不关闭术后1年乳房的形态改变情况.结果:顺张力方向切口美容效果优于垂直张力切口美容效果,若距切口边缘处皮下减张皮内缝合一层,切口疤痕更小;腺体区域切除后残腔不关闭术后1年乳房形态良好.结论:行乳腺区域切除术时,切口美容效果的顺序是:乳腺外上象限放射状切口,内上、内下、外下均取弧形切口佳;乳腺区域性切除后残腔不关闭加切口边缘皮下减张皮内缝合术后乳房形态保持完美,切口疤痕小.

    作者:王秀兰;俞耀辉;陈世法;蒋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emptying,FDGE)的影响因素.方法:2001年2月~2008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562例患者接受FDGE影响因素调查.结果:562例腹部手术患者发生FDGE37例,占6.58%.FDGE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例数、胃部手术例数、睡眠质量指数和负性情绪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手术时间过长、胃部手术、低蛋白血症、睡眠质量差和负性情绪评分高都是腹部手术后发生FDGE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钟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指标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指标.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PTE患者75例,其中老年PTE 48例,中青年28例.比较两组对象临床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晕厥和咯血)和体征表现(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肺部音、P2亢进、三尖瓣区杂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以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和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体征居多,其中老年患者晕厥症状明显多于中青年组,而前者中胸痛和咯血表现明显少于后者(P均<0.01~0.05),余下各项症状和体征指标均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老年与中青年PTE患者大部分临床症状和体征指标分布接近.

    作者:徐哲;王菲鹭;赵宇;张世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的43例经鼻内镜治疗的鼻窦黏液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获得良好疗效,无并发症发生,随诊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治疗鼻窦黏液囊肿损伤小,安全有效.

    作者:李静娴;周淑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夜间精神科护理潜在的安全问题

    安全护理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特别是在精神科,护理对象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随时可以发生冲动、伤人、自伤、自杀、毁物等行为.患者、病友及工作人员随时处在危险之中,所以,安全护理更是精神科护理的重中之重.有研究表明,护理缺陷发生的时间以0:00~8.00(夜班)发生率高[1].

    作者:张梅;周丽;王紫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开窗术后的护理体会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步代替开腹手术,成为对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病人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1].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妊娠部位注射甲氨蝶呤(MTX)治疗输卵管妊娠,术前、术后给予积极护理,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季春玲;林玉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环氧化酶-2在胃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体外研究证实,COX抑制剂作为单一药物可能有预防肿瘤发生的作用.同样的,环氧化酶(COX)抑制剂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如阿司匹林)能够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但关于COX抑制剂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在此,我们将COX-2在肿瘤中的作用及COX-2抑制剂抗肿瘤的可能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薛耀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精神科饮食障碍患者进食情况记录表格的设计与应用

    精神病患者饮食障碍多种多样,必须经常注意患者进食情况,以防发生拒食、暴饮暴食或吞食异物[1].为了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的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我科于2007年自行设计患者进食情况记录表格,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蕾;汪琼华;洪秀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卒中后膝过伸的康复研究

    正常情况下,膝关节的稳定性是由其周围的骨性结构、韧带、关节囊和肌组织等来维持.膝过伸现象存在于脑卒中后的偏瘫患者,多因患侧下肢肌力不足、平衡协调能力下降、原始运动模式出现以及不正确的锻炼方式等造成[1],且一旦出现将很难纠正.据统计,约7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下肢的功能障碍[2],而膝过伸又是康复训练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尤以在社区中进行康复的后遗症期患者发生率较高.由于此不良步态影响到患者的步行能力,要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膝过伸将必须得到重视.

    作者:张金声;田园;李和兴;韩琤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进步,静脉留置针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用套管针穿刺的优越性在于:该材料柔软,对血管刺激性小,能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便于肢体活动,不宜脱出,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使静脉输液更加方便,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1].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后果,特别是长期置管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2,3].因此,在静脉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胡兴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利用恢复期精神病患者正性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护理

    精神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治后,绝大部分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自制能力开始恢复并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及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即进入恢复期.此期患者的心情往往变化多端,相互矛盾,在心理反应中常暴露出消极的一面,如失望、恐惧、愤怒、焦虑、丧失自尊等负性心理特征;同时又蕴含着积极的一面,如生存欲望、眷恋、期待家庭和回归社会的正性心理特征,但后者往往被忽略.

    作者:马玉梅;高长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问题的探讨及护理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对一部分人而言,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各种情绪反应,如爱情失败、高考落榜、创业受挫、就业无门等,会使个体变得沉默寡言、独居室中、焦虑不安、失眠、郁闷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给家庭造成悲剧,给社会带来负担.本文就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桂荣;常大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