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洋地震垂直缆观测系统的射线照明分析

何勇;张建中

关键词:垂直缆, 照明分析, 射线追踪, 反射点密度
摘要:垂直缆地震法是海洋地震勘探学里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观测技术.本文基于射线追踪理论,采用基于不规则单元的双线性走时插值和快速波前扩展的高精度和高效率方法,并以目标层反射点分布密度作为衡量观测系统的主要参数,通过一系列三维海底地层模型和炮点、垂直接收缆及其水听器布设的数值模拟实验,对海洋地震垂直缆观测系统进行照明分析,取得了垂直缆观测系统参数对目标层反射点分布的影响规律,为佳垂直缆观测系统设计和提高地震成像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与MSCT下肩峰分型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与MSCT下肩峰分型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110例患者行MSCT扫描,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年龄阶段、性别、肩峰的不同位置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肩峰形态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以及不同位置组的分布情况.结果:Ⅰ型、Ⅱ型肩峰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降低,Ⅲ型肩峰随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增大.Ⅱ型肩峰A组患者比例为51.6%,较B组和C组明显高,Ⅲ型肩峰A组患者比例为22.6%,较B组和C组明显低(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Ⅰ型、Ⅱ、Ⅲ型肩峰形态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肩峰形态右肩较多,所占比例为52.5%,明显高于左肩组(P<0.05).结论:MSCT可以清楚显示肩峰的形态与结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弯曲型肩峰随年龄增大比例逐渐减少,钩型肩峰多在右肩,且随年龄增大比例逐渐增大.

    作者:李亚超;于蓓;李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Volxer的矿床地质CT图示方法

    矿床地质3D图示方法能够将复杂的地质构造、矿体形态以三维的形式表现出来,可有效地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勘探开发生产管理、地质灾害治理等地质科学的多个领域.以某铜钼矿为例,基于Volxer 软件研究一种三维矿床地质CT图示方法.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多角度和多层面地展现矿床地质特征.

    作者:龚胜平;杨亚斌;王明明;张光之;陈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40例,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胃肠道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胃淋巴瘤31例,肠道淋巴瘤9例.多层螺旋CT表现胃壁弥漫性均匀增厚19例,均清晰显示“黏膜白线征”及“轨道征”.病变处胃肠道管壁增厚与管腔狭窄呈非一致改变39例.肠道“动脉瘤样扩张”4例.“汉堡包征”1例.临床影像学很少出现梗阻表现.结论:充分认识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典型的CT影像特征,有助于提高病变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作者:邢金丽;李洪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检查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先行CT平扫,再行双期增强扫描,然后再行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结果:13例肺隔离症患者中,10例的病灶位于左下叶后基底段,3例的病灶位于右下叶后基底段,病灶CT平扫表现为分叶形3例,圆形或卵圆形3例,不规则形7例.增强及重建后13例均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其中异常体动脉供血有9例来自胸主动脉,4例来自腹主动脉.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异常动脉血供和引流静脉,在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中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叶福丽;史贵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巨囊型肝内胆管囊腺类肿瘤的MSCT诊断

    目的:探讨巨囊型肝内胆管囊腺类肿瘤的MSCT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胆管囊腺瘤及2例胆管囊腺癌的MSCT表现,包括病灶位置、囊液密度均匀度、有无分隔、壁结节、强化特征、邻近肝内囊性病灶、肝内胆管扩张情况及邻近肝实质灌注等.结果:6例均表现为囊性病灶,5例病灶位于近肝门部,1例病灶位于肝右叶下段;4例病灶囊液密度均匀,2例囊液密度不均匀;5例病灶囊内均有分隔,1例病灶无分隔;2例病灶存在附壁结节并明显强化,2例病灶囊壁及分隔钙化;2例病灶邻近肝内可见小囊状病灶(1~2个);5例病灶远肝门侧肝内胆管轻度扩张,1例肝内胆管未见扩张;5例病灶周围肝实质动脉期异常灌注.结论:巨囊型肝内胆管囊腺类肿瘤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均有较大价值.

    作者:魏万清;吴德红;母华国;陈平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紧凑存储的任意四边形网格有限元法地震波场数值模拟

    采用有限元法精确模拟复杂介质条件下的地震波场,一般采用三角单元,但在节点数相同的情况下,三角单元的计算精度不如矩形单元高,采用三角单元模拟复杂界面时,编制确定结构刚度矩阵非零元素位置的程序也较为麻烦.采用矩形单元离散含有倾斜或起伏界面的地质模型时,无法避免绕射噪声,若加密网格又会增加计算量.为此,本文基于任意四边形单元模拟声波的传播,在倾斜或起伏界面条件下,可以有效避免因离散引起的“阶梯状”界面,在不增加计算量以及内存占用的前提下,有效地消除离散绕射噪声.采用对角的集中质量矩阵代替一致质量矩阵,避免矩阵的求逆运算,从而提高显式有限元法的计算效率;对结构刚度矩阵采用紧凑存储格式,每一行需要存储的元素多为5个,同时零元素不参与运算,既减少内存的占用,又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

    作者:刘瑞合;周建科;周学锋;印兴耀;曹丹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弹性波CT技术的岩体破裂探测方法

    弹性波层析成像技术简称“弹性波CT扫描”,是在不损坏物体的前提下,利用弹性波射线穿透地层时,其走时及振幅与地层内部的某些物理参数存在线性积分关系的这一关键特征,反演地层内部三维速度结构或衰减特性的方法.本文基于弹性波CT技术,通过孔间岩体慢度反演,综合钻孔编录及工程现场情况,对承德市半壁山危岩体中破裂发育情况进行综合解译,测定岩体破裂发育的位置和规模.实践证明,采用弹性波CT方法探测得到的破裂位置与钻孔揭露的情况吻合,为危岩体的整治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高;郑旭辉;张宝君;宋亚新;相爱芹;初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Kaczmarz算法收敛解的性态分析

    Kaczmarz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代数重建技术(ART)在医学成像及诊断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诸如ART、SIRT等迭代算法由于其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及数据缺失情况[1]下良好的成像能力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基于矩阵广义逆的定义和性质证明,当x(0)∈R(AT)⊥时Kaczmarz算法迭代序列的极限为Moore-Penrose广义解的性质.理论表明Kaczmarz方法求解相容性和不相容性问题都是适定方法,本文从数值实验的角度验证了Kaczmarz方法的“适定”性和求解扰动问题时的“半收敛”性.另外,Kaczmarz方法当x(0)∈R(AT)⊥时还是一类正则化方法.

    作者:康传刚;周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原发于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对比分析

    目的:提高对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X线平片、CT、MR和临床病理,结合文献对比分析各检查方法的影像特征.结果:3个病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分别位于股骨下段、胫腓骨及足部;2个病例病灶位于胫骨下段;1例病灶位于股骨近端.X线平片及CT平扫示多灶性溶骨性骨破坏、硬化边,部分病灶内见“栅栏样”骨嵴,MR上病灶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标记如CD31、CD34、Vimentin、CK呈阳性.结论: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X线平片、CT和MR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夏述琳;罗惠军;易娇娥;程晓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MRI表现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CT/MRI影像学资料,并评价肿瘤部位、大小、边缘、密度/信号、形态学特征、毗邻结构改变、增强表现与肿瘤局部与远处转移情况.结果:肿瘤边界大多数清晰.肿瘤密度/信号均匀性差.肿瘤毗邻结构受推挤居多.肿瘤不均匀强化.肿瘤形态呈分叶状或椭圆形.结论:CT/MRI影像学特点对临床鉴别诊断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重要价值,是临床推荐应用的检查方法.

    作者:赵磊;海玲;王玉芳;谢生辉;高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随机森林的CT前列腺分割

    由于低的摘图像对比度、不可预测的前列腺位置和不确定的肠道气体,CT图像中自动和准确的前列腺分割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随机森林的前列腺分割方法.利用自动上下文模型训练一系列的随机森林分类器,然后迭代地把这些训练好的分类器应用在测试图像上以改进前列腺的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新方法,我们的方法性能更好.

    作者:邵叶秦;杨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FLASH扫描在冠状动脉CTA双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在100kV管电压条件下应用碘克沙醇低碘浓度(270 mgI/mL)对比剂,结合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模式和正弦波迭代重建技术(SAFIRE)行冠状动脉CT成像(CCTA)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接受CCTA检查且心率≤ 70次/min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FLASH spiral扫描模式,扫描管电压100 kV,碘对比剂浓度为270 mgI/mL,应用迭代重建技术(SAFIRE),重建卷积核I26f;B组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模式,扫描管电压为120 kV,碘对比剂浓度为370 mgI/mL,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FBP),重建卷积核B26f,比较两组患者CCTA图像质量与有效射线剂量的差异性.结果:①两组患者年龄、心率和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图像质量: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比较,A、B两组在左冠状动脉主干的SD和SNR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辐射剂量:A组平均有效射线剂量为(0.94±0.05)mSv,B组(4.31±1.21)mSv,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剂量较B组大幅减低,降幅约达78.2%.结论:100kV管电压条件下应用碘克沙醇低碘浓度(270mgI/mL)对比剂,结合FLASH扫描模式和SAFIRE行CCTA检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与一般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相比,有效剂量降低约78.2%.

    作者:梁昱;张晓琴;张凯;张飞飞;王敏;刘瑞;段呼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MSCT-VHSG在输卵管通畅性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虚拟子宫输卵管造影(MSCT-VHSG)在检查输卵管通畅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不孕症患者,官腔内注入总量约20 mL稀释碘对比剂后,进行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仪(64×0.625 mm2探测器)扫描,回顾性0.6mm到1.0mm薄层重建,图像工作站进行了分析.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CPR、MIP及VR等.术后对患者的不适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在造影过程中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平均扫描时间为(3.4土0.4)s;患者的平均有效剂量为(2.58±0.75)mSv.MSCT-VHSG获得的子宫宫腔及输卵管图像立体、清晰,引起的不良反应少.40例患者80条输卵管中显示输卵管通畅40条,通而不畅8条,阻塞32条.结论:MSCT-VHSG可作为不育症患者的一个可靠的、非侵入性的替代诊断技术加以应用.

    作者:王业庆;贾政伟;李浩;李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海洋地震垂直缆观测系统的射线照明分析

    垂直缆地震法是海洋地震勘探学里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观测技术.本文基于射线追踪理论,采用基于不规则单元的双线性走时插值和快速波前扩展的高精度和高效率方法,并以目标层反射点分布密度作为衡量观测系统的主要参数,通过一系列三维海底地层模型和炮点、垂直接收缆及其水听器布设的数值模拟实验,对海洋地震垂直缆观测系统进行照明分析,取得了垂直缆观测系统参数对目标层反射点分布的影响规律,为佳垂直缆观测系统设计和提高地震成像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何勇;张建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单轴压缩条件下房山花岗岩超声波速度成像实验研究

    在实验室对房山花岗岩进行单轴压缩加载,通过布设在岩石四周的26个超声波探头,在不同变形阶段,观测了岩石的超声波速度,反演了P波速度结构.速度成像结果显示,在压实和线弹性变形阶段,P波速度逐步全局升高.终失稳破裂前,高速区域范围逐渐收缩,同时,形成条带低速带,终失稳破裂发生在低速带上.

    作者:和泰名;刘政一;李世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地震局

主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