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褥疮的防治及护理近况

韦艳飞

关键词:褥疮, 血液动力学改变, 营养代谢障碍, 防治及护理, 组织细胞, 危及生命, 缺血缺氧, 继发感染, 变性坏死, 软组织, 并发症, 败血症, 愈合, 局部
摘要:褥疮是由于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变性坏死(1).褥疮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褥疮,不仅给病员增加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强调防治及护理,杜绝褥疮的发生(2),促进褥疮愈合.
广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自发性蛛网膜腔出血34%来自颅内动脉瘤破裂(1),以往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是神经外科难题之一.近十余年来,由于高能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出现以及显微神经外科和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颅内各部位动脉瘤的检出率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作者:陈秀权;钟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3例误诊分析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的克隆性疾病,对自身激活补体敏感的一种慢性血管内溶血.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血红蛋白尿,贫血,血栓和感染.目前缺乏敏感及特异性强的试验诊断方法,诊断较困难.现将23例PNH诊断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监护现状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发病危重、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护理工作繁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1),其伤后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不仅在颅内,也广泛存在于颅外,对全身各系统产生严重影响,故颅脑损伤的监护工作即要侧重局部又要兼顾整体.近年诊疗监测技术迅速发展,使病死率明显下降,现将重型颅脑损伤监护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何玉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危重急症,近年来,在治疗AMI中,溶栓治疗(thrombolytic therapy)已获得了大量成功的病例(1).已成为AMI救治的首选疗法.急诊溶栓(Emergency thrombolytic therapy,ETT)即指急诊科医生在急诊室内对急诊急性血管栓塞性疾病(如AMI、脑梗死等)的病人紧急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现就综述如下.

    作者:李其斌;赵晓琴;刘唐威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概述

    糖尿病肾病(Diabatic Ne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据报道,因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死亡者约占糖尿病病人的27%~31%,美国发病率为40%~50%.国内报道,糖尿病病人的尿蛋白阳性率为54.2%~55.2%.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16.8%~23.48%.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肾损害表现的持续性尿蛋白难以逆转,终进行性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衰,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方法能防止其发生和恶化(1).

    作者:史伟;黄立武;孙文才;邓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手摇式简易下肢多关节功能康复器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因骨折,外伤后水肿,外固定位置不当或伤后功能锻炼不及时造成关节囊粘连,侧副韧带挛缩的病例并不少见,手术后要求病人主动活动时常因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不同而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何健;马泽;张增东;刘云立;马建山;韦书凡;梁世勋;许进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C-反应蛋白用于感染性胃肠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小儿急性感染性胃肠炎(简称腹泻)是儿童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多发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发病率都高,病例数多,如克利夫兰的一项研究报道显示儿童每人每年发病1.52次/人(1),我国每年为1.76次/人,农村高于城市(2),其病原有细菌、病毒、原虫等.本文旨在探讨运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来区分病因是细菌还是病毒的价值.

    作者:曹苏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催产素静脉点滴催产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催产素是一种含有9个氨基酸多肽激素,自从50年代Duvigncad合成了催产素后,40多年来广泛用于临床,催产素主要作用能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刺激其节律性收缩,增加频率与提高肌张力(1),缩短产程,加速分娩对产妇及婴儿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现将1997年10月至1998年2月在本院静滴催产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桂菁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乳腺癌术后的康复指导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而乳腺癌手术不仅切除患侧乳腺,还切除部分与上肢活动有关的胸大、小肌及相关的神经、淋巴管(1).且术后瘢痕引起患侧上肢活动障碍.因此,对乳腺癌术后的康复指导尤为重要.笔者对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45例手术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后康复指导,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小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超早期(7h以内)及非超早期(>7h以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50例超早期组及50例非超早期组在头颅CT确诊后即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两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血肿清除时间.再出血发生情况,病死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结果:超早期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比非超早期组明显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及血肿清除天数较非超早期组短,再出血发生无差异.病死率明显降低,且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吴振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桥本氏病的手术治疗(附30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桥本氏病的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本文对30例手术治疗的桥本氏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 3例作TGA和TMA测定.TGA和TGM均为阳性6例,均为弱阳性5例,TGA阳性及TGM弱阳性1例,均为阴性1例.甲状腺B超共做26例,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甲状腺腺瘤8例,甲亢2例,甲状腺癌2例,桥本氏病1例.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甲状腺腺瘤7例,甲状腺癌3例,甲亢1例,慢性甲状腺炎6例.术后病理均为桥本氏病,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26.7%.其中行双侧次全切10例,单侧次全切11例,单侧部分切除活检6例,峡部切除3例.30例病人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远期出现甲低者2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桥本氏病诊断有赖于TGA、TGM、B超、穿刺细胞学或手术病理学检查.因桥本氏病合其他甲状腺疾病比例较高,误诊率高,为了确诊和治疗,有选择的对一些病人施行手术,是安全而必要的.在甲状腺手术中施行冰冻活检应视为常规,可明确诊断及指导术式选择.

    作者:潘金飞;赫军;梁中骁;彭淑牖;邹全庆;刘颖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心脏移植的现状与展望

    自1967年首例人类心脏移植成功以来,心脏移植效果已有了显著提高,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500人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截至1999年4月为止,全球已经有304个医疗中心完成心脏移植手术48841例,心脏移植后总的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9.4%、71.9%、65.2%和45.8%(1).心脏移植已成为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就心脏移植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前景综述如下.

    作者:贺榜福;林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达克宁霜治疗股癣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0年11月~2001年11月间应用达克宁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股癣56例,并与皮康霜(广东省顺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作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龙晓燕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直视下冷凝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256眼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在直视下冷凝,准确、适量封闭视网膜裂孔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该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逐渐开展,我院1998年以来应用直视下冷凝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256眼,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昕;李敏;钟海彬;黄朝晖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联合手术是在腹腔镜下同时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腹部疾病的手术.我院于1998年6月以来开展腹腔镜联合手术23例,由于它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外观美而成为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一种新术式,现将术前准备和术后观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梁建彩;刘自琼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循环储备力检测研究进展

    有研究表明脑循环储备力(cerebral Circulation rcscrve,CCR)的显著降低对卒中尤其是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有预示价值(1.2),因此近年来关于CCR的评价日益受到关注.以往对CCR的研究多采用SPECT和PET检测,由于这两种检测设备要求高且费用昂贵,临床上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能持续反复动态检查,目前在检测CCR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且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胡才友;吕泽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尿棘形红细胞在血尿鉴别的应用效果观察

    血尿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在临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有关血尿红细胞形态观察的报道中均采用相差显微镜,仪器要求高,样本要染色,不利于基层单位的开展.本文作者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血尿中红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计数,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碧燕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

    目的:评估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455名健康人群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5岁作为一个年龄段.结果:骨峰值年龄分布:男性髋部骨峰值年龄在40~44岁,腰椎在35~39岁,前臂在30~34岁,女性髋部、腰椎、前臂骨峰值年龄在35~39岁.60岁后OP患病率男性43.75%,女性72.30%,女性峰值骨密度水平较上海等地区低(P<0.05),男性较南京地区、广州地区低(P<0.05).结论:南宁市健康人群较低的峰值骨密度水平和老年人较高的骨质疏松检出率除与所使用的仪器型号有关外,可能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职业、运动等等环境因素有关系,提高峰值骨密度和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进行防治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颜晓东;王风;朱敏嘉;黄忠;陈友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塞的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预防和治疗措施日益受到关注.急性脑梗塞抗凝治疗的理论基础是防止血栓的扩展及由此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加重,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抗凝药物能够干扰血栓形成过程,从而为重要侧枝循环的建立及减慢脑缺血的过程争取了时间.本文就急性脑梗塞抗凝治疗的适应症、时机、药物剂量用法及并发症进行综述.

    作者:蒋柳结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腹腔巨大肿瘤切除术的麻醉33例

    腹腔巨大肿瘤的患者术前全身情况较差,常有恶液质状态,一般伴有严重贫血,严重消瘦等等.加之肿瘤巨大,压迫腹腔内的脏器及血管,肿瘤的血供比较丰富,术中将面临着失血较多的可能,因此,此类患者的麻醉中关键主要是循环维持的技术,稍有不慎将危及生命.我院自1995年以来施行了腹腔巨大肿瘤切除术33例,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钟军;范新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