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女科学家, 斯德哥尔摩, 治疗研究, 医学院, 寄生虫, 爱尔兰, 中国, 瑞典, 日本, 卡罗, 疾病, 成就, 表彰
摘要: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2名科学家爱尔兰的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 mura,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转化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2种肿瘤标志物在大肠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多分子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大肠癌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Bio-Plex200检测大肠癌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肿瘤标志物含量。结果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佳截点值、敏感性、特异性和Kappa值分别为366.09、95.0、96.88和0.918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佳截点值、敏感性、特异性和Kappa值分别为146.37、100.0、94.12和0.917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佳截点值、敏感性、特异性和Kappa值分别为62.68、90.0、93.75和0.8375。结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好的真实性、可靠性和诊断价值。

    作者:张莉;高旭东;王国芬;王李心;盛丽蓉;张留伟;刘志科;陈大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定量动态增强MRI在脊柱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脊柱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较难确诊的疾病,因为在影像学上很难区别良、恶性,且两者之间还会存在交错重叠情况,在具体肿瘤类型上也很难鉴别。而近些年随着影像学不断发展,特别是MRI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得脊柱肿瘤的临床确诊率越来越高。定量动态增强MRI的不同定量参数可对脊柱肿瘤性病变进行诊断、鉴别诊断、肿瘤分级及疗效评价。作者就定量动态增强MRI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牛衡;牛广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派特灵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派特灵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2月在海军总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宫颈高危型HPV DNA阳性患者2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采用派特灵治疗、对照组125例仅进行观察未进行治疗。2组均于3、6、9个月及12个月后进行高危型HPV DNA检测复查,比较2组HPV DNA的转阴情况。结果应用派特灵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在3、6、9个月的HPV转阴率分别为73.43%、80.46%、85.16%,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2组在单一感染率、混合感染率及再感染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派特灵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缩短HPV感染的转阴时间,为临床处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志琴;王蔼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雌二醇屈螺酮片对绝经期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影响6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激素补充治疗药物雌二醇屈螺酮片对绝经期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就诊并采用雌二醇屈螺酮片治疗绝经期症状的45~60(52.5±3.4)岁女性,并于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进行随访,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共64例入组并完成随访。治疗后患者绝经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治疗6个月后腰椎及髋部大粗隆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6个月时分别为(1.0250±0.0191) g/cm2、(0.4847±0.1380) g/cm2,治疗前分别为(1.0167±0.1046) g/cm2、(0.4555±0.0899) 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分别为(65.82±14.75) U/L和(6.15±3.02) U/L,治疗3个月时分别为(61.14±12.38) U/L和(5.99±2.98) U/L,治疗6个月时分别为(58.77±11.35) U/L和(4.90±2.90)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二醇屈螺酮片能有效缓解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有助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

    作者:呼伦;王蔼明;宋志琴;赵勇;李敏;孙影;闫玲;李秀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综合征停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发生率,并探讨两者之间关系和临床特点。方法筛查1658例60岁以上离退休干部,收集其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血浆脑钠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结果。结果所有离退休干部中OSAS患病率为32.1%(531例),CHF患病率为6.76%(112例)。无OSAS、轻度OSAS、中度OSAS和重度OSAS中CHF患病率分别为5.4%、6.1%、10.0%、17.5%( P<0.05);低血氧饱和度与CHF的发生显著相关( P<0.05),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 P<0.05)。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中OSAS的发生率较高,且CHF的发生率在OSAS患者中明显增加,随着OSAS的严重程度呈递增趋势;多元回归分析,OSAS是CHF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曹毅;唐海红;张建滨;何疆春;殷忠;马健;杨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长航期间短期靠港舰员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变化

    目的:观察长航期间短期靠港对舰员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0名短期靠港舰员行24 h动态心电图的窦性心律、期前收缩、ST段、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时域、频域、非线性指标变化的分析。结果与靠港前比较,靠港后的平均心率减慢、高心率加快、低心率减慢、长R-R间期次数减少、长R-R间期时间缩短,期前收缩减少、MV5导联ST段压低减轻及压低持续时间缩短,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每5 min时段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每5 min时段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指数、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三角指数、甚低频、甚高频、矢量角度指数及矢量长度指数明显增加。结论脱离作业环境可促进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张永生;楚立云;王燕;宫婷;刘海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经1年治疗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CRP I、L-6水平及COPD评估测试( 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和肺功能,连续追踪2年。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CRP、 IL-6水平及CAT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清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CAT评分和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能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CRP、IL-6,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荣昶;张帅;罗宇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方法将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 n=18)和治疗+护理干预组( n=40)。2组患者均个体化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治疗+护理干预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血压稳定后开始实施护理干预前及30 d后,次日采用ZL104型微循环检测仪和微循环图像分析系统,检测2组患者(治疗组在同一时间点也行检测)甲襞微循环。结果检测前2组患者血压水平、体质量、吸烟与饮酒人数和甲襞微血管管襻数目、管径和微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0 d后血压,治疗组有所升高,治疗+护理干预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检测前相比:治疗组甲襞微血管管襻数目、管径和微血管内血流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干预组甲襞微血管管襻数目[(5.20±1.01)条/mm与(4.97±0.83)条/mm,P>0.05]、输入支管径[(7.55±0.99)μm与(7.07±1.23)μm,P>0.05]和输出支管径[(10.65±1.55)μm与(9.98±1.90)μm,P>0.05]增多、增宽,微血管内血流速度[(466.43±61.11)μm/s与(427.33±65.04)μm/s]明显增快(P<0.05)。结论在个性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循环。

    作者:宋丹丹;朱秀勤;师兰香;李玉珍;刘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加强医院船对外医疗服务中门诊细节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目的:归纳分析医院船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海外医疗服务时门诊的细节管理,以供今后开展类似的医疗服务借鉴。方法根据2013年6—10月执行对外医疗服务过程中门诊就诊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加强细节管理。结果明显提高了日均服务就诊人次,缩短了就诊患者挂号、就诊等候时间,使门诊就诊秩序由混乱逐步过渡为井然。结论在本次执行对外医疗服务任务中,通过加强医院船对外医疗服务中门诊细节管理,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霍世英;刘会玲;郑路平;高苗莉;张爱丽;刘卫宁;樊姝敏;段冬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炎症介质在海水淹溺急性肺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海水淹溺导致的急性肺损伤越来越受重视。其病情进展快,发病机制复杂,救治困难。淹溺导致海水吸入可激活急性炎症反应,炎症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可形成级联反应,引起肺局部甚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种炎症介质包括细胞因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白介素-8,核因子-κB、中性粒细胞及活性氧、蛋白酶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启动和增强过程。作者就炎症介质在海水淹溺急性肺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凡;韩志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样本分析前变量在生物样本库中的应用探讨

    样本分析前变量( standard PREanalytical code,SPREC)可有效管理和追溯生物样本分析前的影响因素,促进不同生物样本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样本的质量,提升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作者从样本库的质控及相关流程、不同临床类型样本的收集和SPREC记录、SPREC的使用3个部分入手,结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生物样本库的实际情况,对SPREC在生物样本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马蓓颖;陈畅;郭爱华;周学迅;唐中华;何毅;王伟;江帆;刘世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现状与防控新理念

    中东呼吸综合征(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2012年首次报道,病死率较高,且近年来发病例数明显上升,范围也逐步扩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15年5月26日,中国出现了首例输入性MERS病例,建立相应的防控体系刻不容缓。作者对目前MERS的流行现状进行概述,结合“One Heal”理念,阐述针对MERS等人兽共患病的防控策略,为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黄嘉炜;郭小芹;陆家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2名科学家爱尔兰的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 mura,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造血干细胞低温保存与复温操作规程(讨论稿)

    低温保存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降温速率、细胞含量、低温保护剂、解冻复温过程、保存时间以及检测指标,由于各研究中心之间所用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导致结果可比性差,循证力度较弱。因此至今为止,国内尚无相关操作指南,国外也只有欧洲的国际细胞治疗学会和血液及骨髓移植组联合认证委员会指南。作者结合自身多年血细胞低温保存工作经验和各种文献,起草了适用于医院小型低温保存库的操作规程,供同行参考,并期待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沈建良;韩颖;黄友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医院干细胞临床研究医生培训与政策认知调查

    目的:对某省干细胞临床研究医生展开调查,以了解干细胞临床医生干细胞专业培训情况、对国家干细胞相关政策认知情况以及满意度。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某省开展干细胞临床试验的6所三甲医院23个科室128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8名医生中,53.1%的医生没有参加过干细胞技术专业培训;仅有27.3%的医生对干细胞管理政策规范熟知;年龄组、职称、学历、医院、科室、从事干细胞临床研究年限、是否参加过专业培训以及医院是否组织过培训均为医生掌握国家对干细胞政策的影响因素;32.0%的医生对当前干细胞政策满意。结论医院应鼓励医生多参加干细胞技术专业培训,增加从事干细胞临床试验医生的技术专业性;定期组织开展干细胞政策宣传讲座,普及国家干细胞政策,规范干细胞临床试验医生行为;在制定相关管理政策指南时参考相关领域医生的建议及反馈。

    作者:姜天娇;孙金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科学家用荧光分子揭开四链DNA神秘面纱

    来自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进展,他们利用一种荧光分子在活细胞中揭示了四链DNA的神秘结构。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眼干燥症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在与视频接触的人群中,眼干燥症的患病率日益增高,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一般只能缓解症状,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用于组织的修复及治疗间充质组织遗传缺陷性疾病,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作者回顾MSCs在临床和实验中治疗眼干燥症的现状,并探讨MSCs治疗眼干燥症的可能性。

    作者:黄守强;彭秀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自主创新研发的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2015年7月14日(当地时间19:13—23:56, http://www.biomedcentral.com/1741-7015/13/162或 http://www.biomedcentral.com/bmcmed)世界著名的英国生物医学中心--医学杂志网, BMC Med (影响因子7.25)以头版头条显著的位置报道了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863计划的大力支持下,自主创新研发的一种原始间充质干细胞--脐带华通胶源间充质干细胞(Wharton’s jelly-di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WJ-MSCs,专利号ZL200910170249.6、ZL200910157731.6)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新重要进展。该项研究,与国內11所医院及北科生物合作,进行了国内首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WJ-MSCs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试验,116例经过18个月随访;结果证明, WJ-M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的,无免疫反应,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显著提高心脏收缩功能,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及心力衰竭发生。临床证据表明,原始的WJ-MSCs确实远较自体的成体干细胞更具旁/自分泌效应,更具增殖活力及分化潜能。因此,这一科学进展必将给饱受冠心病磨难患者带来福音,也为推动我国心脏再生医学的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临床证据。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转化医学是实现精准医学的必由之路--思考精准医学、循证医学及转化医学之间的协同关系

    进入21世纪,医学领域有两大理念革命诞生,第一个是转化医学,第二个是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促进基础研究科学家、临床医生、学院及药企合作,将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但是,以药品及医疗器械注册为目标的转化医学运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即使实现了注册获批,多数药品在真实世界的临床疗效也不超过50%。许多转化成果仅仅是给医药企业带去经济效益,而为患者创造的价值有限,甚至给社会增加了负担。究其原因发现,基于对疾病模糊的诊断、模糊的评估、模糊的分期、模糊的预后而开展的基础及临床转化医学研究成果,无法实现对疾病100%有效控制、无法实现治愈、无法实现患者利益的大化。因此,必须思考转化医学新的目标。精准医学( precision medicine)的真谛是从分子生物学本质思考疾病,依据驱动因子( molecular driver)将疾病重新分类,以驱动因子为靶向,寻找并验证治疗手段,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实现对疾病精准的评估、精准分期及精准治疗。实现对疾病的重新分类,需要利用循证医学手段,基于系统生物学理念,建立个人信息港,结合生物学样本,形成健康大数据体系。不难理解,精准医学是医学科学的高境界,转化医学应该以精准医学为目标。而实现精准医学的过程,需要基础研究和临床的结合,医学、社会学、环境学、现代信息技术跨学科的合作,政府、社区、家庭、企业的合力,推动研究成果向应用转化。因此,精准医学是转化医学的目标,循证医学是转化医学的手段,转化医学是实现精准医学的必由之路。

    作者:肖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南亚4国老视配镜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南亚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4国老视就诊者配镜的分析,总结其老视配镜的规律,为今后进行南亚国家医疗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就诊者中配镜人员(818名)年龄分为2组,依托866医院船诊治平台、前出至当地医疗机构的眼科门诊对各个年龄段老视配镜情况及老视存在意识和态度进行分析,并随即询问。结果年龄32~44岁佩戴老视镜+1.0~+2.5 DS,45~54岁佩戴老视镜+2.0~+3.5 DS;818名中仅有52.1%的人认为老视是存在的,有31.2%的人认为老视即年老。结论南亚4国老视年龄出现较早,对低度数老视镜需求较大;中年人出现老视是人生自然生理过程,应当增强意识,及时佩戴老视镜。

    作者:崔蓓;刘百臣;卢成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转化医学杂志

转化医学杂志

主管:海军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海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