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宏;杨亚黎;程茵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喹硫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96例符合CCMD-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喹硫平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的显效率为83.33%,有效率为95.83%;喹硫平组的显效率为81.25%,有效率93.75%.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3%,喹硫平组为22.9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的泌乳素水平低于喹硫平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对阴性症状的效果更好,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与喹硫平相似,但齐拉西酮更适合女性患者.
作者:梁光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畅达阳气法辩证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畅达阳气法辩证治疗,对照组用阿米替林治疗.疗程均为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显效率74.19%,对照组80.64%,两组疗效相当(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畅达阳气法辩证治疗抑郁症与阿米替林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梁皓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病例1:男性,38岁,患精神分裂症,病程20年.近1年来在家自行用药奋乃静,日量32毫克分两次口服.于初服此药第2天出现头转向一侧,说话吐字不清,流涎.门诊诊断为急性药源性扭转性痉挛,给予盐酸苯海索日量8毫克分两次口服,以解抗痉挛症状.由于监护人不识字,回到家中将此药与其它药品混放,而误将氟哌啶醇当盐酸苯海索,日两次,每次2片(4毫克)给患者服用,3日后斜颈症状无改善,家人认为盐酸苯海索剂量小,便又误加服2片氟哌啶醇至日量16毫克.如此至来院就诊前,患者斜颈症状进一步加重,抬头、视物要用手托腮,说话吐字不清、流涎.入院检查:头倾向左侧,颈部转向右侧,左侧胸锁乳突肌挛缩、紧张.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X线检查颈锥无骨质改变.入院后用盐酸苯海索8 mg,分两次服,渐减服氟哌啶醇及奋乃静至停服,改氯氮平200毫克分两次服.左侧颈部热敷、按摩,自觉颈部轻松,但斜颈症状无明显改善.
作者:冀艳杰;于长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一种常用和重要的治疗手段,静脉输液护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的标准之一.在精神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大多存在意识障碍,认知功能缺陷,不能正确理解和接受治疗,而且有部分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对治疗拼死反抗.为了让患者能及时地得到治疗,加快症状控制、缩短住院天数、改善治疗舒适度,通过长期摸索,针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尹玉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30例)和阿米替林组(30例),疗程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末评定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内治疗前后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在治疗后2、4、6、8周末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两组TESS评分西酞普兰组显著低于阿米替林组.结论: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均有效,但西酞普兰安全,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作者:刘桃芳;蔡效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 - 3 诊断标准的57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对照组只给予帕罗西汀治疗.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 Y- BOCS) 定期评定疗效.疗程6 个月.结果:在治疗第1、2、4、6个月末,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对强迫行为疗效更好,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效果优于单独用帕罗西汀治疗.
作者:徐开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症是一种少见却可能致命性并发症.他通常由服用抗精神病药诱发,临床以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椎体外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是血激酸激酶升高和白细胞增多[1].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在精神科麻痹性肠梗阻多是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以致肠壁肌肉运动紊乱.当患者由于严重的神经、体液及代谢(如低钾血症)改变时,会促发肠麻痹和加重病情[2].我院于2008年12月成功抢救了1例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症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静;耿淑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为了探讨针对性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用NOSIE(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 对89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 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在康复护理开展前和开展6个月后用NOSIE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研究组总积极因素增分率为46.94% , 总消极因素减分率为26.84%.对照组积极因素增分率为4.21%,总消极因素减分率为4.94%,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针对性康复护理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朴仙姬;李艳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抗抑郁剂的早期好转能否有效预测后期疗效.方法:将128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文拉法辛和西酞普兰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通过计算得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在第2周分析显示大部分患者有好转(文拉法辛组好转率为73%,西酞普兰组好转率为67%),两种药物的早期好转可以高度敏感地预测后期的稳定疗效和持续缓解.文拉法辛治疗在第2周、西酞普兰在第3周的阴性预测值达到大值,文拉法辛治疗在第2周、西酞普兰在第3周未获得的好转的患者在以后的治疗中几乎不大可能获得稳定疗效和持续缓解.结论:本研究结果强烈提示抑郁症患者的早期好转可以灵敏地预测后期疗效.
作者:彭江发;冯征;位照国;李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孝感市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受教育情况.方法:利用孝感市康复医院2004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由课题组成员分别对其入学时间、在校成绩、文化程度分布收集相关资料.结果:孝感市农村精神疾病患者中文盲占49.54%,小学文化程度占28.68%.结论: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受教育程度低,直接影响到农村人口的素质.
作者:魏方艳;卫巍;杨桂菊;张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者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方法:对25例老年苯二氮NFDA1类药物依赖者(研究组)和25例健康老年者(对照组)分别完成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结果:EPQ测定中,研究组N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事件多于对照组,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积极应付的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消极应付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苯二氮NFDA1类药物依赖者普遍存在个性和应付技能缺陷,应激事件较多,在进行脱瘾治疗时,应注重帮助他们学会应激时解决问题和掌握积极应对技能,改善消极态度的不良适应行为.
作者:袁志宏;马建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0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198例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焦虑、激越、自责自罪、绝望、自杀行为的出现频率较高,往往需联合用药方能奏效.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在症状学及治疗学方面存在差异.要从安全和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特殊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做好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护理工作.
作者:李晓燕;慈秀红;刘莜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注意功能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入组对象为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或未定型的104 例患者,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续性操作测验(CPT)和倒行屏蔽测验(BMT)评定其执行、注意功能;以阴阳性量表 (PANSS)评定其精神症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WCST持续错误数与PANSS焦虑评分呈正相关关系,与PANSS判断与自知力评分呈负相关关系,CPT与PANSS刻板思维评分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WCST持续错误数、CPT和BMT与疾病分型、阴阳性量表总评分、阳性评分、阴性评分和一般病理评分无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缺陷与焦虑症状和自知力损害相关,注意缺陷与刻板思维相关.
作者:张文顺;吴东辉;高北陵;曹长安;朴胜彬;杨孔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419例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的特点,了解200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出台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发展趋势,为今后开展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和科研研究提供思路,为预防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参考.方法:以1993年、1994年和2006年、2007年在宜昌市优抚医院鉴定科完成的鉴定案例为研究对象,以2005年为时间段分成A、B两组.自设统计表,对前述四年的案例进行统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地域、案件类型、鉴定结果(诊断名称、法定能力)等,将统计结果输入电脑,用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年龄:平均年龄和刑事案件中被鉴定人的年龄均无显著差异,且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均占有一定的比例;(2)案件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交通事故明显增多,离婚案明显减少,刑事案件仍以杀人、伤害、被强奸以及抢劫或盗窃为主;且案件类型与地区相关,被强奸案、交通事故案和伤害案等以农村地区居多,抢劫案以城市居多;(3)鉴定诊断:和区域相关,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明显以农村地区为多,但分布仍以精神分裂症居首,其次是精神发育迟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次之;(4)法定能力:按案由分析,两组的法定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被强奸案中部分性防卫能力的比例明显增加,离婚案中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比例增加.结论:近年来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案件类型、区域分布以及法定能力的评定等方面均有变化.建议加强对农村地区法律知识和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重视交通安全,关注未成年人法制教育.
作者:朱大凤;罗国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氟西汀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2±13)岁.(2)单用氟西汀治疗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1±12)岁.两组持续治疗观察期均为4周.与入组前、入组后第1、2、4周末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1)治疗第1、2、4周末,两组间HAMD、HAMA总分及减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6%,痊愈和显效占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6%,痊愈和显效占28%.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组患者中有28例出现不良反应,占56%;对照组为20例,占4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抗抑郁剂,起效快,安全性好,是临床中可选用的方法之一.
作者:徐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IPT)是由Klerman等人在19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1].是一种有时间限制、基于操作手册和生活事件、诊断指向的实证性心理治疗方法.它初主要被用于重型成年抑郁患者的门诊治疗,现已被用于治疗多种心理障碍[2].近年来,人际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中报道越来越多,现就相关IPT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国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医院科技工作是衡量医院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政优抚医院由于受卫生资源少、就诊面狭窄、收费低、社会歧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身发展受到限制,更谈不上科技工作.然而,近几年我院发展的经验证明,只有加强科技工作,加强医疗、科研、教学的协调发展,才能推动医院整体快速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丁兆生;张晓斌;董晓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齐拉西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奎硫平和齐拉西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相仿.结论:奎硫平与齐拉西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肯定的疗效,且安全性高.
作者:邵利;尚卫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对我院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5年中住院患者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68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中男性居多,文化水平低,以工人、农民、无业人员居多,发病年龄较晚,饮酒时间均在10年以上(包括10年),多为已婚患者,精神症状以幻觉、妄想为主,81.5%的患者(137例)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伴发躯体症状的占65.5%(110例),63.1%(106例)的患者存在生化异常.戒酒治疗的有效率为95.2%.结论:酒精既可致精神障碍,也可致躯体损害.住院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成孝军;刘桂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MPI量表对96例焦虑性神经症患者进行测试,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疑病性神经症患者的MMPI分值以Hs、D、Hy高,明显高于常模(P<0.05);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者各分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之间比较Hs、D、Hy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焦虑性神经症的发生与个性基础有关,MMPI对评价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个性和临床特征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健雄;李学武;高欢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