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19例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对比分析

朱大凤;罗国志

关键词:精神疾病, 司法鉴定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期419例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的特点,了解200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出台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发展趋势,为今后开展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和科研研究提供思路,为预防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参考.方法:以1993年、1994年和2006年、2007年在宜昌市优抚医院鉴定科完成的鉴定案例为研究对象,以2005年为时间段分成A、B两组.自设统计表,对前述四年的案例进行统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地域、案件类型、鉴定结果(诊断名称、法定能力)等,将统计结果输入电脑,用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年龄:平均年龄和刑事案件中被鉴定人的年龄均无显著差异,且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均占有一定的比例;(2)案件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交通事故明显增多,离婚案明显减少,刑事案件仍以杀人、伤害、被强奸以及抢劫或盗窃为主;且案件类型与地区相关,被强奸案、交通事故案和伤害案等以农村地区居多,抢劫案以城市居多;(3)鉴定诊断:和区域相关,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明显以农村地区为多,但分布仍以精神分裂症居首,其次是精神发育迟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次之;(4)法定能力:按案由分析,两组的法定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被强奸案中部分性防卫能力的比例明显增加,离婚案中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比例增加.结论:近年来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案件类型、区域分布以及法定能力的评定等方面均有变化.建议加强对农村地区法律知识和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重视交通安全,关注未成年人法制教育.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利培酮治疗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酒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酒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利培酮和奋乃静系统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与奋乃静对酒中毒均有显著疗效,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利培酮的不良反应较奋乃静小.结论:利培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蔡效红;刘桃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9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及胆石症的调查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及胆石症的发病率.方法:采用B超诊断仪对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做肝胆B超普查.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发病率为32.3%,胆石症的发病率为16.7%,明显高于一般群体.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脂肪肝,胆石症发病率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注意功能与精神症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注意功能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入组对象为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或未定型的104 例患者,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续性操作测验(CPT)和倒行屏蔽测验(BMT)评定其执行、注意功能;以阴阳性量表 (PANSS)评定其精神症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WCST持续错误数与PANSS焦虑评分呈正相关关系,与PANSS判断与自知力评分呈负相关关系,CPT与PANSS刻板思维评分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WCST持续错误数、CPT和BMT与疾病分型、阴阳性量表总评分、阳性评分、阴性评分和一般病理评分无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缺陷与焦虑症状和自知力损害相关,注意缺陷与刻板思维相关.

    作者:张文顺;吴东辉;高北陵;曹长安;朴胜彬;杨孔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奎硫平与齐拉西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研究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齐拉西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奎硫平和齐拉西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相仿.结论:奎硫平与齐拉西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肯定的疗效,且安全性高.

    作者:邵利;尚卫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发展老年公寓势在必行

    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年型国家以来,老年人口以每年3.2%的速度攀升,据2008年民政部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49亿,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0,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将达5亿人.老龄化来势凶猛,对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严峻挑战,社会化养老已成为大势所趋.社会化养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居家养老加社区服务,另外一种形式是老年公寓养老.我认为,老年公寓养老会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首选.

    作者:周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57例流浪未成年人90项症状清单(SCL-90)测评团体分析报告

    目的:为了解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卫生状况.对流浪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并正确地了解和指导流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正常发展.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57例流浪未成年人10个因子评分及总症状指数进行自评.结果:流浪未成年人在总症状指数及10个因子评分方面均明显较常模偏高.结论:流浪未成年人心理卫生问题很突出.对重点关注的流浪未成年人应特别加强心理辅导,不断提高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素质.

    作者:孙惠忠;刘鸿奎;杨健身;杨鹤林;黄志勇;潘惠民;徐和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老年人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调查

    目的:探讨老年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者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方法:对25例老年苯二氮NFDA1类药物依赖者(研究组)和25例健康老年者(对照组)分别完成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定.结果:EPQ测定中,研究组N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事件多于对照组,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积极应付的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消极应付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苯二氮NFDA1类药物依赖者普遍存在个性和应付技能缺陷,应激事件较多,在进行脱瘾治疗时,应注重帮助他们学会应激时解决问题和掌握积极应对技能,改善消极态度的不良适应行为.

    作者:袁志宏;马建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持续性药源性斜颈2例报告

    病例1:男性,38岁,患精神分裂症,病程20年.近1年来在家自行用药奋乃静,日量32毫克分两次口服.于初服此药第2天出现头转向一侧,说话吐字不清,流涎.门诊诊断为急性药源性扭转性痉挛,给予盐酸苯海索日量8毫克分两次口服,以解抗痉挛症状.由于监护人不识字,回到家中将此药与其它药品混放,而误将氟哌啶醇当盐酸苯海索,日两次,每次2片(4毫克)给患者服用,3日后斜颈症状无改善,家人认为盐酸苯海索剂量小,便又误加服2片氟哌啶醇至日量16毫克.如此至来院就诊前,患者斜颈症状进一步加重,抬头、视物要用手托腮,说话吐字不清、流涎.入院检查:头倾向左侧,颈部转向右侧,左侧胸锁乳突肌挛缩、紧张.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X线检查颈锥无骨质改变.入院后用盐酸苯海索8 mg,分两次服,渐减服氟哌啶醇及奋乃静至停服,改氯氮平200毫克分两次服.左侧颈部热敷、按摩,自觉颈部轻松,但斜颈症状无明显改善.

    作者:冀艳杰;于长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喹硫平的国产与进口制剂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口服国产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口服进口喹硫平治疗,观察8 w.于治疗前及治疗1、8 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 w末,研究组显效率80.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分别为76.7%和10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x2=0.981、x2=1.017,P>0.05).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两组治疗第1 w末起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均<0.01),治疗8 w末,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主要为轻度头昏、低血压、食欲减退等.结论:国产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起效时间、安全性、依从性与进口喹硫平相当.

    作者:严明;吴金丽;毛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单、双电极放置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同电极放置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施双侧电极放置(双颞电极)及单侧电极放置(非优势半球颞顶电极)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修定韦氏成套记忆测验(WMS)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及记忆功能.结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不同电极放置对抑郁症总体疗效相当,对记忆功能影响存在差异,但在1~2周内得到恢复.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单、双侧电极放置对抑郁症疗效相当,单测电极放置对记忆功能无影响,双侧电极对记忆有影响随后可恢复.

    作者:刘传军;李伟东;崔宏维;魏丽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老年多发性硬化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硬化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0例符合入组标准病例进行临床研究,全部病例经MRI检查获得脑白质多发脱髓鞘改变作为支持诊断条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特点.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对比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结果:老年多发性硬化所致精神障碍以抑郁、焦虑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幻觉、妄想及认知损害.结论:老年多发性硬化所致精神障碍以情感改变明显,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障碍.早期积极干预治疗效果满意,总有效率为93.33%.

    作者:何洪程;葛茂宏;郭丽华;刘宗和;孙艳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30例)和阿米替林组(30例),疗程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末评定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内治疗前后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在治疗后2、4、6、8周末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两组TESS评分西酞普兰组显著低于阿米替林组.结论: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均有效,但西酞普兰安全,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作者:刘桃芳;蔡效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失眠患者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的特征调查

    目的:掌握门诊失眠患者睡眠信念与态度上的特点,以便开展个体化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方法:采用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对62例失眠患者进行测评,并与正常对照组62例进行比较.结果:30个条目各项失眠症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失眠患者存在更多的睡眠错误信念,是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

    作者:胡恒芸;陈秀湄;欧阳招娣;裴梅香;邹海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白细胞介素8、15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15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对52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研究组),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 -8、IL- 15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PANSS、 CGI、TE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IL- 1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依从性呈显著正相关,治疗后G因子与IL-8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SI与IL-15呈显著负相关,家族史与IL -8,IL-1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8、IL-15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徐成敏;田进;由炜;李欣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畅达阳气法辩证治疗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畅达阳气法辩证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畅达阳气法辩证治疗,对照组用阿米替林治疗.疗程均为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显效率74.19%,对照组80.64%,两组疗效相当(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畅达阳气法辩证治疗抑郁症与阿米替林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梁皓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例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症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护理分析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症是一种少见却可能致命性并发症.他通常由服用抗精神病药诱发,临床以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椎体外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是血激酸激酶升高和白细胞增多[1].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在精神科麻痹性肠梗阻多是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以致肠壁肌肉运动紊乱.当患者由于严重的神经、体液及代谢(如低钾血症)改变时,会促发肠麻痹和加重病情[2].我院于2008年12月成功抢救了1例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症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静;耿淑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探讨民政医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难点与应对技巧

    我院是一所民政精神病医院,始建于50年代初期,现有职工350余人,其中医、药、医技人员243人(69.4%),护理人员45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占总人数82.3%(288人).我院常住院的精神病患者630余人,其中老年和各类长期疗养精神病患者160余人,治疗病房收治的各类精神病患者270余人,国家养治的三无对象150余人,常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50余人.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护理管理方法和护理工作质量,根据我们长期对各类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经验,我们不断总结针对各类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难点和应对技巧,使医院的护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王宏;邹文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60例的疗效对照分析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利培酮治疗.疗程为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86.8%,两组疗效相仿,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见不良反应治疗组为40.0%,对照组为63.3%;但对照组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两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作者:姜亚民;乔金荣;常余善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焦虑性神经症患者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分析

    目的:探讨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MPI量表对96例焦虑性神经症患者进行测试,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疑病性神经症患者的MMPI分值以Hs、D、Hy高,明显高于常模(P<0.05);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者各分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之间比较Hs、D、Hy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焦虑性神经症的发生与个性基础有关,MMPI对评价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个性和临床特征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健雄;李学武;高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74名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精神科护士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精神病患者.在这个特殊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到底怎么样?现将我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高文玉;撒兰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