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培酮治疗酒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

蔡效红;刘桃芳

关键词:利培酮, 酒中毒
摘要:目的: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酒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酒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利培酮和奋乃静系统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与奋乃静对酒中毒均有显著疗效,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利培酮的不良反应较奋乃静小.结论:利培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治疗与药物合并集中康复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药物治疗合并集中康复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治疗,B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时间均为20周,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TESS、PANSS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A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B组,且临床不良反应较B组轻.结论: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

    作者:崔宏维;魏丽霞;刘传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焦虑性神经症患者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分析

    目的:探讨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MPI量表对96例焦虑性神经症患者进行测试,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疑病性神经症患者的MMPI分值以Hs、D、Hy高,明显高于常模(P<0.05);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者各分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之间比较Hs、D、Hy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焦虑性神经症的发生与个性基础有关,MMPI对评价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个性和临床特征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健雄;李学武;高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细菌性痢疾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细菌性痢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06年至2008年期间的38例精神病患者合并细菌性痢疾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后追踪观察半年.结果:采取有效措施后,半年中新发病1例,发生率为0.27%,明显低于同期上半年发生率(1.65%),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增强护理意识,积极综合采取措施,可以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细菌性痢疾的发生率.

    作者:彭绍翠;江孟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深圳市居民婚姻质量调查

    目的:调查深圳市居民婚姻质量及满意状况.方法:用一般情况问卷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为调查工具,对4 550名深圳市中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深圳市男性婚姻质量的总分高于女性(t=4.24, P<0.001),但婚姻质量各因子分均低于美国常模.婚姻关系好的人占75.71%,一般的占21.74%,差的占2.55%.婚姻质量总分与性别有关,而与实际年龄、结婚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经济状况关系不大.结论:深圳市居民的婚姻质量处于较高水平.

    作者:段卫东;胡赤怡;刘奋;高欢;王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孝感市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受教育情况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孝感市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受教育情况.方法:利用孝感市康复医院2004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由课题组成员分别对其入学时间、在校成绩、文化程度分布收集相关资料.结果:孝感市农村精神疾病患者中文盲占49.54%,小学文化程度占28.68%.结论: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受教育程度低,直接影响到农村人口的素质.

    作者:魏方艳;卫巍;杨桂菊;张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白细胞介素8、15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15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对52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研究组),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 -8、IL- 15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PANSS、 CGI、TE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IL- 1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依从性呈显著正相关,治疗后G因子与IL-8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SI与IL-15呈显著负相关,家族史与IL -8,IL-1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8、IL-15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徐成敏;田进;由炜;李欣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7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 结果:躯体形式障碍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多发病于中年人,为慢性波动性病程,首诊常去综合医院就诊检查,应用心理治疗及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治疗效果难以让人满意.结论:应加强中年人精神卫生保健,提高综合医院内科医生对此病的诊断符合率,合理治疗本病需精神科与综合医院的医生共同协作、探讨与研究.

    作者:白剑文;王玉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喹硫平的国产与进口制剂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口服国产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口服进口喹硫平治疗,观察8 w.于治疗前及治疗1、8 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 w末,研究组显效率80.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分别为76.7%和10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x2=0.981、x2=1.017,P>0.05).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两组治疗第1 w末起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均<0.01),治疗8 w末,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主要为轻度头昏、低血压、食欲减退等.结论:国产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起效时间、安全性、依从性与进口喹硫平相当.

    作者:严明;吴金丽;毛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单一用药47.4%,以奥氮平(38.9%)为主;两药联用52.6%,以阿立哌唑+氯氮平(60.0%)为多见.氯氮平使用频率仍居首位(60.51%),阿立哌唑(47.4%)和奥氮平(23.7%)紧随其后,且后二者均达治疗剂量.合并苯二氮NFDA1类药物比例偏高(44.7%),合并β受体阻滞剂和抗胆碱能药物比例明显减少.结论: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新型抗精神药物(不包括氯氮平)正在取代传统抗精神药物(含氯氮平在内).临床医师有不规范用药情况,对如何合理用药提出相应见解.

    作者:李永宏;杨亚黎;程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做好优抚医院科技工作,确保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医院科技工作是衡量医院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政优抚医院由于受卫生资源少、就诊面狭窄、收费低、社会歧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身发展受到限制,更谈不上科技工作.然而,近几年我院发展的经验证明,只有加强科技工作,加强医疗、科研、教学的协调发展,才能推动医院整体快速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丁兆生;张晓斌;董晓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60例的疗效对照分析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对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利培酮治疗.疗程为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86.8%,两组疗效相仿,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见不良反应治疗组为40.0%,对照组为63.3%;但对照组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两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作者:姜亚民;乔金荣;常余善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氯丙嗪、利培酮和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奎硫平、利培酮和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奎硫平组(n=30)、利培酮组(n=30)和氯丙嗪组(n=30),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进行中国韦氏智力量表(WAIS-RC)中的木块图测验(Block Design),中国韦氏记忆测验(WMS-RC)中的逻辑记忆分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等神经心理测验.结果:治疗8周后,发现奎硫平组、利培酮组治疗后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氯丙嗪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结论:奎硫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相当,均显著优于氯丙嗪.

    作者:朱颖;李春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37例患者按入院后有无躯体疾病分为有合并症组及无合并症组,以研究合并症发生的有关因素.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后合并躯体疾病者117例(86%),躯体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95例(70%)、心电图异常43例(32%)、胆石症25例(19%)等.合并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病程有关,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有关,但与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无关.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应充分重视可能发生的躯体疾病,并对躯体疾病给予及时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麦兰花;蔡教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影响老年抑郁症的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发作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对90例老年抑郁症发作的患者和10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的测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老年抑郁症组在人际关系、经济压力、健康适应的得分上均较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 正常对照组的良好应对方式得分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抑郁症组在不良应对方式得分较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老年抑郁症发作与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有关.

    作者:李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博思清与利培酮对照治疗精神分裂症88例临床报告

    目的:以利培酮为对照,探讨博思清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8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博思清和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近似(P>0.05),博思清组和利培酮组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博思清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的发生均明显高于博思清组(P<0.05).结论:博思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李金明;姜飞;林晓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综合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

    目的:针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现象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两组共100例病例进行对照.结果:新型抗抑郁药配合系统心理治疗较之单纯三环、四环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新型抗抑郁药加心理综合干预的方法患者依从性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李广田;李和军;田志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精神分裂症父母教养方式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6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亲对患者的严厉和惩罚因子分值比正常人组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母亲对患者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分值比正常人组低.两组人群的其他因子分值无显著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成长过程中,父亲对患者存在过度的严厉和过多的惩罚,而母亲缺乏对患者的理解和情感温暖.

    作者:童寿明;张毓茂;陈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路优泰与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路优泰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路优泰组(研究组)和文拉法辛缓释片组(对照组),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路优泰显效率为73.3%,对抑郁症状作用明显,不良反应较少.结论:路优泰对抑郁症疗效肯定,与文拉法辛缓释片相当,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启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65例曲唑酮与多塞平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曲唑酮与多塞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5例抑郁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曲唑酮组34例,多塞平组31例,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SI)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曲唑酮与多塞平治疗抑郁障碍均有效,两者疗效相当(P>0.05).曲唑酮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多塞平(P<0.01).结论:曲唑酮治疗抑郁障碍安全、有效.

    作者:马昌国;张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舍曲林与阿米替林治疗8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舍曲林与阿米替林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舍曲林与阿米替林治疗12周.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和焦虑3个因子总分评定症状变化,用不同减分率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舍曲林组痊愈率为61.90%,总有效率为90.48%;阿米替林的痊愈率为43.59%,总有效率为71.79%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测评,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或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舍曲林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劳永志;赵素华;叶莉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