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例精神病患者脑血流图与体位性低血压分析

陈红;杨顺才;高申荣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 氯丙嗪, 脑血流, 体位性低血压
摘要:氯丙嗪在精神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历史之长久,是人们共所周知的,它的不良反应之一-体位性低血压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的.本文根据临床对脑血流图的观察,试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性早期潜在征象作一点粗浅分析.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肠梗阻11例临床报导

    众所周知,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预防和治疗疾病,但药物又能发生一些与预防和治疗疾病无关的不良反应.虽然多数不良反应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有些不良反应也可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但仍给患者带来了一些烦恼或痛苦.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多种多样,由于不良反应大,常影响到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这已引起临床医生和抗精神病药物生产厂家的高度重视,其中发生肠梗阻的不良反应也不少见.近5年来,在我院发生了11例因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肠梗阻.现作如下报导.

    作者:胡斌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社区推广低钠盐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研究

    限制食盐过多摄入,推广低钠盐,探索在社区人群中的可行性及其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效果,我们利用流行病学人群调查方法,从2005年1月开始连续三年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现场分类实验.以主要人口特征相似且彼此远离为条件配对选择出实验点和对照点,城区定点为南京和大东街道居民近6万人;农村定点为腰屯和二道居民5千人.在注意调查人员培训和调查质量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基线调查和一系列随访和终结调查总结了在社区人群中推广低钠盐的可行性和效果.

    作者:唐淑仙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老年心力衰竭血浆脑钠素浓度测定的临床分析

    脑钠素(BNP)是一种来源于心室的具有利尿、利钠和扩血管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1].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中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预后差.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明,BNP是反映左室舒张压的一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2].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BNP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作用.

    作者:洪英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法处理剖宫产手术中大出血38例分析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剖宫产手术中因宫缩乏力引起的大出血,严重者可导致产妇死亡,如为挽救产妇而采取子宫切除术,使年青妇女丧失生育功能,给产妇精神、身体及家人都造成极大伤害,所以及时有效处理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十分关键.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法处理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凯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肢功能训练的护理观察

    目的:为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肢功能训练的影响.方法:对60例患者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及早期患肢功能训练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早两组患者用的护理方法不同,预后的结果也明显不同,早期患肢功能训练恢复程度远较常规护理组高.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单杰;任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4月至8月收治的170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增加干预措施,8周后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定两组患者情绪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心理干预组降压效果和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加降压药物的效果.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精神分裂症联合心理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有无心理治疗两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NASS)、自知力量表(insight scale)、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入组前、治疗第2、4、8周末各评定1次,并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有心理治疗组)从治疗的第2周开始其PNASS总分、insight scale评分较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联合心理治疗能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汪磊萍;胡曦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21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儿童糖尿病多因急性感染、饮食不当、延误诊断或中断胰岛素治疗等诸多因素诱发酮症酸中毒.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21例酮症酸中毒患儿,本文针对其临床特点及发病诱因,探讨护理对策,以提高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护理水平.

    作者:张贺丽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住院病残婴幼儿的心理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儿科护理工作早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了身心的整体护理,越来越多的儿科护理工作者认识到,加强心理护理有利于患儿的疾病早日康复.如何全面地掌握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及表现,如何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大程度地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是近年来儿科护理工作者潜心探讨和实践的热门话题之一.

    作者:张素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硝酸甘油和奥扎格雷干预治疗前后血小板CD62P、 CD61的变化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础上,易损斑块破裂后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于血流中,激活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血栓形成,部分或完全闭塞管腔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坏死而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流式细胞术作为一种现代检验技术对血小板活化的检测中已得到重视和认可[1],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S患者外周血CD61、CD62P的表达变化及抗血小板制剂奥扎格雷对其的影响,探讨其对于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彦春;陶云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精神病患者压疮的护理

    目的:对精神病患者压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多种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分析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及其压疮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方案,加强患者的全身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病,重视家属和患者的健康宣教,有效治愈病情.结果:通过对我科2006年12月至2008年11月21例精神病患者26处压疮的效果观察,总有效率达92.3%.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对精神病患者的压疮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压疮发生率,促进已发生的压疮更快地愈合或好转.

    作者:刘惠蓉;刘青梅;方景如;杨艳利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预激综合征间歇性发作1例

    患者,女,40岁,大学教师.因乏力,心前区不适,心悸1天来院就诊.自述曾有数次心悸、心跳过快发作,8年前妊娠期(孕28周后)心跳过快频繁发作,间隔3~4天,心率130次/min,每次发作持续2~3小时后自行缓解,直至分娩后心跳过快发作终止.查体:T36℃,呼吸18次/min,脉搏63次/min,血压110/6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3次/min,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区无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预激综合征;③间歇性预激过程.见图1、2、3、4、5.

    作者:董敏莉;潘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丹参注射液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致心肌损害112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选择因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胸闷心悸或心电图提示心肌损害的患者112例,分别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维生素C静脉给药2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心肌损害,复方丹参注射液有疗效.

    作者:王培芳;许红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55例脑电地形图分析

    目的: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脑电地形图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07年确诊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55例患者的脑电地形图(BEAM)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伴有人格改变、震颤谵妄、中毒性脑病及癫痫发作者共30例作为脑器质性异常组;其余25例作为功能性异常组.结果:BEAM的异常特征:55例中慢波型15例(27%);快波型9例(16%);混合型4例(7%);低功率1例(2%).功能性异常组与脑器质性异常组BEAM的比较,功能性异常组25例,BEAM异常者10例(40%);脑器质性异常组30例,BEAM异常者19例(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5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中BEAM异常率为53%,明显高于EEG的异常率19.4%.BEAM可作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辅助诊断的一个敏感指标,可用来评价酒中毒的严重程度.

    作者:权英丽;成孝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关爱性心理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关爱性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脑卒中护理,研究组在常规脑卒中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关爱性心理护理,时间为28天.结果: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患者情绪障碍的改善情况,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减轻(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爱性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冯银解;曹红燕;岑结容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动态血压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42例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评价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选取42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研究前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1周以上,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施慧达)2.5~5.0 mg/d及依那普利(商品名依苏)10~20 mg/d,疗程4周,所有患者于药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治疗过程中除2例因不能耐受严重干咳而中断治疗外,余40例患者经治疗4周后,24 h收缩压为(138. 66±5.32) mm Hg,舒张压为(76.52±9.36) mm Hg,白昼及夜间血压均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作用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平稳、有效地降低24 h血压.

    作者:廖贵红;黄健;刘曾军;刘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对预防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作用

    目的:研究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通过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对偏瘫肩关节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明显减少,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结论: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能有效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发生发展,能很大程度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作者:区宏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中西医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效果.方法:对70例患者在西医常规降压、解痉、镇静等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观察患者自觉症状并检测血压、尿蛋白、眼底视网膜等,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评价中药治疗的效果.结果:自觉症状消失63例,占90%;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灶完全吸收者5例(12.195%),部分吸收者33例(80.49%),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3例(7.32%);尿蛋白明显改善60例(8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安全有效,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压,改善尿蛋白,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等多个环节而发挥作用的.

    作者:安莲英;石国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仙人掌外敷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7例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症,多因哺乳方法不当,或未及时吸除淤积乳汁导致.我科自2008年采用西药消炎联合仙人掌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庆芬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87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目前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情况,了解女性患者的用药方向.方法:对我科现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使用数量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我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品种主要为9种,品种较多.结论:我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使用合理,用量适中.

    作者:程群;朱怀轩;谭权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