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社区内科疾病临床分析

李桂斌

关键词:腹痛, 社区内科疾病,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社区内科疾病。方法:资料选自本社区医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3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常规、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93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患者,其病变部分处于腹腔外器官者31例,占33.33%,处于腹腔内器官者62例,占66.67%;患者均经准确诊断后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在社区内科疾病中占有较大比例,临床医师应该提高重视,并通过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及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应用,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其生活质量。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六西格码管理法在产科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六西格码管理法在产科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制产科护管理质量控制表,在应用六西格码管理之前对产科护理质量水平进行评估和实施六西格码管理一年后再次对产科护理质量水平进行评估,观察项目实施前后两组数据指标,并统计与分析。结果:在施行六西格码管理前后的产科护管理质量数据有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西格码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周莉;邓月桂;蒙朝霞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消化内科护士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内科护士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总结出方法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40例,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护理,观察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观察记录,并对40例患者进行调查,从中分析出消化内科护士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总结出方法措施。结果:通过对消化内科护士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了合理有效的护理风险制度,降低了护理过程中的意外风险事故。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风险制度有利于降低护理过程中的意外风险事故。

    作者:郭玉书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观察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诊疗指标、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疗效显著,术后患者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旭光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通过对96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对96例妇科肿瘤患者术前、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康复指导。结果: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使患者满意。结论:通过加强围术期的护理观察,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马静茹;谷晓丹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状况与护理策略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状况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对用药的认识情况,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癫痫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差的有91.7%,服药依从性较好的仅有8.3%。其中不经过医生的同意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有30%,服用药物半年后就随意停药的有51%,还有10.7%的患者认为服药没有达到治疗的效果,于是自行换药。结论:癫痫患者对于用药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服药的依从性,因此需要向患者多宣传药物治疗的知识,才能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

    作者:方晓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社区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护理

    这篇文章分析了引起社区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措施以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作者:白小郦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二尖瓣成形术在二尖瓣关闭不全中的临床应用(附35例报告)

    目的:总结分析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4岁-68岁二尖瓣成形术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36.5±13.5)岁。手术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施行,采用瓣叶裂缺修补、瓣叶部分切除缝合、腱索折叠或转移成形、人工腱索成形、交界成形、双孔法成形、人工瓣环成形等方法,术中以注水试验和经食道超声检查,术后超声检测成形效果。结果:因成形失败改行二尖瓣置换4例,本组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术中根据病人二尖瓣的形态,瓣叶质量,采用相应的成形方式,可取的良好手术效果。

    作者:陈红卫;潘砚鹏;张磊磊;詹海波;陈文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老年人腹腔镜手术106例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腔镜手术治疗麻醉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对106例手术病人均予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麻醉前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功能进行检查;对其生理和病理状况作全面评估;对原发病和并存症积极治疗,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对患者的麻醉时间以及麻醉中出现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结果:106例病人中胆囊切除术麻醉时间短(仅30-40分钟),肺癌手术,胃癌根治术以及结直肠癌手术者的麻醉时间较长(约3-4小时)。10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未有患者出现并发症与合并症。结论:老年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其麻醉有较高的风险和意外,一定要在术前进行充分的评估,术中进行严密的监测,才能降低麻醉意外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胡志强;肖木芬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三维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辅助诊断隐性脊柱裂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三维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辅助诊断隐性脊柱裂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22例孕中晚期正常的胎儿(正常组)以及12例隐性脊柱裂胎儿(异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胎儿脊髓圆锥对应的椎体水平,三维超声法定位脊髓一致性以及脊髓圆锥位置与孕周之间的回顾关系等进行观察,分析两组胎儿脊髓圆锥位置之间的差异状况。结果:两组患者三维超声脊髓圆锥定位的操作者的一致性检验的加权平均值为1.0和0.786,正常的圆锥位置都位于L3或者是以上。异常组的患者有2例脊髓圆锥的定位位置在 L3水平上,有10例患者是低于L3水平的。结论:三维超声检查方法能够对胎儿脊髓圆锥的位置进行标注,隐性脊柱裂的胎儿的脊髓圆锥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胎儿的,脊髓圆锥的定位可以作为发现和诊断隐性脊柱裂的重要的信号的标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段绍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孕期宣教对产褥期护理效果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孕期宣教对产褥期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产妇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实施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2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孕期宣教,对比两组产褥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失眠率、抑郁率、感染率及新生儿患病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泌乳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褥期产妇实施孕期宣教,可有效改善产褥期结局,降低新生儿患病率,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袁琼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42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2%、70.73%,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其DBP、SBP下降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总有效率高,血压下降显著。

    作者:李春英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临床采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临床采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40例距骨骨折病患临床资料。结果:利用Mlaryland评分系统来实施功能评分,其中有28病患为优,有9例病患为良,有3例病患为差,全部病患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或者伤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其优良率为92.5%。结论:从治疗结果来看,在距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上,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其所产生的创伤比较小,方法安全且可靠,操作简单且快捷,可确保骨折很好地复位,且固定也比较牢固,能够有效避免在固定过程中可能对骨折附近血供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破坏,有效避免各种后遗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凌峰;李莉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输成分血及全血的质控及其临床效果的影响

    输血对提高人类的医疗技术无疑起了一定的帮助,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在输血的同时,对人类本身也带来一定的危害,特别是现代已确认的丙肝、乙肝、HIV等传染病,使人们惊恐不安。所以,输血的弊端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审慎和关注。为防止输全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保障受血者的安全,输血前质量控制是保证输血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是血液质量全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起血站和医院每位输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尽管生物技术的发展能够生产更多、更安全的血液成分,但目前所能提供的品种仍然有限,临床用血应尽量采取成分输血或自身输血。

    作者:邓杰梅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优势浅析

    艾滋病发现至今已有近30年,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在部分发展中国家成高流行趋势,艾滋病的流行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在部分地区已经显现。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能够彻底治愈的药物,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药物毒副作用,经济成本高等原因,使HAART治疗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导致高达60%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失效,相比之下,中医药治疗 HIV/AID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赵斌;赵秀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恶阻病学习摘要临证体会

    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本病的主要机理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常见类型有胃虚、胃寒、胃热,肝热痰滞等。总以降逆和胃止呕为大法。常用香砂六君子汤、苏叶黄连汤、小半夏加茯苓汤主治。目的: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渡过早孕难关。

    作者:陈霞;张春兰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成人糖原累积病并神经、肾损害1例

    糖原累积病是一大类与糖原分解和合成障碍有关的先天代谢性疾病,目前至少可分为13型[1]。患者多为婴幼儿,常因此夭折。少数为成人发病,但多数无特异性症状,病情较隐匿,易误诊。我们报道1例出现神经系统、肾功能损害患者,经肌肉活检病理诊断明确的糖原累积病。

    作者:刘怀瓒;徐琴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学校肺结核疫情处理与防控措施体会

    2013年2月5日,老边区结核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显示一市疾控报告的老边区肺结核涂阳病例,区疾控中心立即开展追踪调查和疫情处理,情况如下:1病例情况该病例是本区某校一名高三学生,男,19岁,2个月前出现咳嗽、咯痰、低热、盗汗、疲乏无力等症状,3天前到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门诊就诊,胸片显示右上肺结核病灶,痰涂片阳性,诊断为肺结核涂阳病例。

    作者:王春芝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放置IU D术后副反应情况调查与分析

    宫内节育器(IUD)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长效、可逆等特点,在各种避孕方法中使用为广泛。但是,由于施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放置IUD妇女的官颈条件、子宫排异不同,以及IUD支架的硬度、大小、形状与宫腔内形状不符等因素造成的IUD脱落,意外妊娠、带器妊娠、副反应等困扰着广大育龄妇女。我区对529例放置IUD对象出现副反应情况的育龄妇女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并提出降低放置IUD副反应措施。

    作者:邹升群;陈历英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我院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汇总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收集的52例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的52例氟喹诺酮类ADR报告中,男性33例(占63.46%),女性19例(占36.54%);其中静脉给药43例(占82.69%),口服给药9例(占17.31%);一般的ADR46例(占88.46%),严重ADR6例(占11.54%),无新的ADR案例。主要涉及皮肤系统(占34.62%)、消化系统(占23.08%)、全身(占21.15%)、心血管系统(占11.54%)和神经系统(占9.61%)等。结论:应加强和重视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分析,规范其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苏燕;汪宇;瞿晓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挑选2011年至2013年的某医院的90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以针灸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推拿和针灸结合治疗。之后比对结果,得出疗效。结果:对照组中痊愈的7例,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5例,其治疗有效率73.4%;治疗组中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其治疗有效率91.1%。两组有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脊椎病的办法,经济安全,容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苗青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