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英
产后缺乳的定义:哺乳期内若产妇乳汁甚少,甚全无,称为“缺乳”,也称为“乳汁不足”或“乳汁不行”。乳汁由气血所化生。发病机理一为化源不足,二为瘀滞不行。治法益气养血疏肝通乳。方用通乳丹或下乳涌泉散治疗。针灸按摩催乳治疗效果肯定。其他辅助治疗亦可奏效。方法:正确辩证,从因从本治疗,多方位多方法治疗。
作者:陈霞;王凤梅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针对2013年在我院治疗和随访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选取50例,对其进行3个月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教育,采用自拟的问卷调查对管理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比较评价,并且测定患者教育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结果:教育后较之教育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血糖有明显的下降,血糖控制率得到提高。结论:慢性病自我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
作者:周新荣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内科护士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总结出方法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40例,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护理,观察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观察记录,并对40例患者进行调查,从中分析出消化内科护士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总结出方法措施。结果:通过对消化内科护士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了合理有效的护理风险制度,降低了护理过程中的意外风险事故。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风险制度有利于降低护理过程中的意外风险事故。
作者:郭玉书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104例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10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实施卡提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之后,所有病人的临床症状均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予以实施卡提素治疗,治疗疗效相对较高,能提升病人整体治愈率,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美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颅脑损伤是外界暴力作用于头部致的损伤。症状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高颅压症状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障碍等。该病情复杂、变化多,易引起严重后果,部分病人需手术治疗。我院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手术后颅内压升高等效果明显,既减轻了医生工作量,又减少病人反复腰穿的痛苦。
作者:王永哲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分层级强化培训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我院妇产科护理人员14人、同期住院病员1625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妇产科护理人员15人、同期住院病员198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均于住院期间采集病人满意率、护理差错事件率、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对护理人员分层级强化培训的效果予以测评。结果:观察组病员对护理技术满意率提高3.5%,护理差错事件明显降低,护理理论合格率提高4.4%、业务技术操作合格率提高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分层级强化培训能有效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吴红英;朱虹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胶囊在桡骨远端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接骨续筋胶囊和三七伤药胶囊分两组治疗60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其中接骨续筋胶囊30例,三七伤药胶囊30例。结果:接骨续筋胶囊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总有效率93.38%,三七伤药胶囊的总有效率85%。结论:接骨续筋胶囊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疗效确切,并优于三七伤药胶囊。
作者:杨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对实验组病人进行刮宫术后,在病人宫腔内置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对照组病人进行刮宫术后,给予孕激素口服。结果:对照组的4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病人有22例痊愈,18例未痊愈,治愈率为55%;实验组的4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病人有35例痊愈,5例未痊愈,治愈率为87.5%。两组的子宫内膜增生症治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治疗难度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成雁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扩大化需要得到有效的保障来实施,本文针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常见纠纷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作者:王莉华;杨佩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了解基层疟原虫镜检能力实现科学消除疟疾。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复核的方法对10家乡镇卫生院疟原虫镜检工作进行质控。结果:2012年共复检1594张血片,血片制作、血片染色以及血片清洁度合格率分别为92.96%、91.89%和93.84%;但血检登记中符合血检对象的仅有10.78%。结论:继续加强基层镜检质控工作、提高镜检质量、及时发现疫情,为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胡雪影;张滔 刊期: 2014年第z2期
自1989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首次报道以来,由于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手术广受患者的青睐,也激起广大手术医师的无比热情,现不仅仅是胃肠道手术,也应用于妇科和泌尿外科(如肾切除术等),其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涉及的人群仍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由于腹腔镜手术存在CO2气腹及体位改变等带来的生理影响,可导致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严重时可影响机体的内稳态。这些特点就要求麻醉医师采取适宜的麻醉方法以减轻其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腹腔镜手术麻醉目前在国外均在全麻下实施,而国内主要为硬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麻并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现就几种常见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范成勋 刊期: 2014年第z2期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giciency virus , HIV )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 T 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后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1]。有国外资料显示85%~90%的HIV感染者在病程中可并发真菌感染。
作者:王仓辉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运用银质针导热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观察疗效。方法:2012年11月一2013年12月,对来诊的膝骨性关节炎痛66例,经查体确定适应症后,用银质针密集型压痛点布针导热治疗。每周治疗一次,3次为一疗程。结果:66例都耐受了进针强烈的针感刺激和针后三日内针眼感应痛。首次治疗后,征象减轻,膝屈伸改善,随着诸压痛区逐步治疗,疗效稳定提高,经3疗程后,66例患者中症状消失40例,症状明显缓解者18例,症状稍有改善8例。结论:膝骨性关节痛用密集型银质针治疗,改变了过去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差局面,使有效治愈率极大提高。该疗法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经济,不失为当代治疗膝骨性关节痛佳疗法。
作者:余婷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在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输血量≥2000ml的产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将冰冻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单独输注者与联合输注者作了对比观察。观察指标输注前及输入后1-2h患者:(1)凝血酶时间(T T );凝血酶原时间(PT);(3)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4)纤维蛋白原(Fbg);(5)血小板计数PLT ;(6)24h小时内有效止血率;(7)平均止血时间。结果:患者输注后1-2h比输前的TT、PT及APTT显著缩短,Fbg及ALT显著增加(p<0.01),平均止血时间为2.35±1.21h ,24小时止血有效率为97.09%.结论:在产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应用冰冻单采血小板组及冷沉淀联合输注有着显著的止血效果。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改进当前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徐丽艳;崔晞;赵可可;宁爱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近期到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70名,探究其临床护理手段及护理效果。结果:70名病人中基本痊愈并出院的有65名,死亡5名。护理有效率为92.9%。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细心照顾,对其进行科学的临床护理不但可以对其治疗起到一个有效的辅助作用,还能防止其病情恶化或产生并发症。
作者:罗桂菊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了解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对滥用毒品,符合CCMD -3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78例作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以男性、青年、无固定职业为主,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以冰毒、K粉为主,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多为类精神分裂症症状,有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等,并对肝脏、心脏、脑等有损害。脱离精神活性物质及解毒、对症、支持、给予抗精神病药等相应处理可消除精神症状。结论:精神活性物质影响或损害了滥用者的神经系统,经及时脱离精神活性物质以及对症治疗,精神症状均在短时间内消失。
作者:柯东龙;高淑贞;欧阳筠淋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紧急抢救,为处理脐带脱垂,挽救新生儿生命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对于本院产时发生的脐带脱垂病例,快速评做,采取经会阴侧切及胎吸助娩等有效措施,在时间内娩出胎儿,并及时对新生儿实施口对口鼻人工呼吸,配合胸外按压等抢救措施。结果:抢救成功,挽救了新生儿的生命。结论:产程中严密观察胎心,及早发现病症,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和及时有效的新生儿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何臣珍;冉启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门诊治疗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用药治愈率达98.6%,复发率为1.4%。结论:药物治疗提高了妇女的生殖健康,加强了妇女生殖卫生知识宣传,加大了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可以彻底治愈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并预防复发。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加强对临床抢救物品的规范化管理,以确保患者的抢救及时、有效。方法:针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临床抢救物品管理中发现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全员法制教育,实施质控督查和选派专管人员等一系列措施。结果:通过加强对临床抢救物品质控督导和规范抢救物品的管理,使抢救物品的完好率和临床护士的应急抢救能力大大提高。结论:对抢救物品加强管理,可确保患者的抢救能及时和有效地进行。
作者:陆美恩;陆美妮 刊期: 2014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