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目的:分析比较试产后剖宫产与择期剖宫产母儿结局的区别。方法:抽取我科2010年10月-2013年10月70例剖宫产病例,按试产后剖宫产组(试产后出现宫口扩大,因产科手术指征而剖宫产,以下简称A组)38例,择期剖宫产组(即完全没有先兆临产症状,孕妇自行选择日期要求剖宫产,以下简称B组)32例分成两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子宫切口延撕发生率,术后24小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术后随访子宫下段疤痕厚度,子宫颈长度,血性恶露停止时间,月经复潮的时间等。结果:对比以上数据,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试产后子宫下段形成良好,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好,出血少,胎头娩出容易,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佳。故剖宫产术前母体及胎儿条件许可应尽量试产促使子宫下段形成。
作者:孙传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的作用。方法:将76例同期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常规标准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发作频率、心电图改变、血液流变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电图表现及血液流变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UAP疗效显著,抗心肌缺血,降低血粘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吕灿章;田春霞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方法:全方位分析产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构建针对性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预防,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防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率以及护理质量,降低发生护理投诉以及护理缺陷的概率。结论: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防范措施,能够促进护理人员、产妇认知风险因素的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发生医患纠纷的概率得到降低,从根本上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孔玲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胃腑荣通定痛汤治疗胃络瘀阻型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慢性胃炎治疗的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 HP呈阳性患者采用替硝唑、泮托拉唑加四环素治疗7d ,之后换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和麦滋林-S颗粒治疗3个月,HP呈阴性患者直接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和麦滋林-S颗粒治疗3个月;观察组采用自制的胃腑荣通定痛汤(黄芪、三七粉、五灵脂、白檀香、砂仁、乌药、延胡索、黄连、香附、蒲黄、白术等)治疗3个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腑荣通定痛汤治疗胃络瘀阻型胃炎效果明显,具有活血化瘀,补气行气,止痛快,保护粘膜,消肿散结,修复糜烂以及改善胃壁血循环之功效。
作者:冯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在急诊中晕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临床研究力度的加大,对于晕厥的研究也随之增多。晕厥发病率相对较高,其病因相对比较复杂且多样,再加上受到急诊时间以及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急诊的晕厥中不可能对每个晕厥病患均实施全面的检查,通常情况下只能结合病患病史以及体征,借助于相关辅助检查来实施初步诊断,而在这种形势下,医师对晕厥和其相关疾病的了解程度以及掌握程度也就变得非常重要,同时实施相应的辅助检查也变得尤为必要。下面笔者基于自身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就急诊的晕厥评估以及处理进行详细地探讨与分析。
作者:罗治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究骨髓细胞形态学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收治2012年1月-2012年12月前来我院治疗的患有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合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并诊断。结果:129例患者中,急性白血病23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有1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慢性贫血19例,溶血性贫血5例,16例恶性淋巴肿瘤,噬血细胞综合征4例,骨髓转移癌2例,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多发性骨髓瘤4例,脾功能亢进4例,骨髓造血功能低下5例。结论: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诊断方式,相对其他诊断方式诊断结果准确,建议临床继续使用。
作者:梁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观察和总结该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行Cho缝合术12例,行B-Lynch缝合术4例。行Cho缝合术患者除1例只是出血减少外,其余患者均停止出血。行B-Lynch缝合术全部停止出血,宫缩逐渐恢复正常。16例患者在出血减少或停止后均未有再次大出血症状。结论: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应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庞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分析布比卡因符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孕妇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结果:对照组麻醉后3min至术毕CO、MAP显著低于麻醉前和观察组;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5.35%,显著优于对照组79.0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7%,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以上差异均(P<0.05)。结论:剖宫产采用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CSEA ,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艳萍;王海梅;李建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1病例摘要患者27岁,因“1、G2P2孕30周死胎顺产后;2、宫腔感染”于2013年1月31日19:20入院。产妇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2年7月5日,预产期:2013年4月12日。孕期在外院产检2次,我院2次,无异常发现。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到我院妇科就诊,以“先兆流产收住”,住院治疗一周后出院。出院后患者到曲靖市妇幼医院就诊,再次以“保胎”治疗一周,治愈出院。自感无胎动一周。1月30日17:00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阵痛,未诊治。今日05:00自感阴道流水,量少,色清,未引起重视。入院前10分钟自娩一死女婴。入院查:体温36.4。C ,脉搏13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90/60mmHg ,神志清楚,皮肤黏膜苍白,无瘀点,心肺(-),腹软,宫底平脐,阴道活动性流血,色暗红,胎盘、胎膜自娩,胎盘可见五分之一早剥面,胎盘与胎膜分离,胎膜增厚明显,宫腔热,宫缩差。立即给吸氧,开通静脉,静脉穿刺困难,多次失败,请麻醉科值班医师行深静脉穿刺成功,快速补液抗休克。按摩子宫,肌注缩宫素针20u ,静滴20u ,益母草针2毫升宫颈注射,卡前列甲酯栓2枚直肠给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肌注,宫缩仍差。持续按摩子宫,再次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ug ,至20:50宫缩稍好转,估计失血约2400毫升,急诊输红细胞800毫升,血浆600毫升,冷沉淀2.25u(我院库存,已联系中心血站),留置尿管无小便。急诊血细胞示:白细胞14.3x109/L ,中性细胞比率91.3%,红细胞3.24x1012/L ,血红蛋白99g/L ,血小板139x109/L ,凝血分析:PT不凝。至2月1日03:00患者情况好转,体温36.8。C ,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72mmHg ,血氧饱和度98%(吸氧下),心肺(-),腹软,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少,尿管畅,色清,量约500毫升,共失血约2800毫升,输液3500毫升,冷沉淀12.25u。继续吸氧、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2月1日11:00病情平稳,改特级护理为I级,进半流质饮食。复查血细胞分析、凝血分析、肝肾功及电解质,指导治疗。2月2日产后第二天,生命征平稳,血氧饱和度98%(持续鼻导管给氧下),不能脱氧,贫血貌明显,血红蛋白58g/L ,总蛋白46.7g/L ,白蛋白27g/L ,肝肾功、电解质无异常。继续防感染、缩宫治疗,再次输红细胞900毫升,血浆600毫升。2月3日08:30产后第三天,血氧饱和度98%(持续鼻导管给氧下),脱氧后75%,贫血貌不明显(血红蛋白92g/L ),双下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啰音,心率80次/分,未闻及杂音。腹胀,肠鸣音4次/分,宫缩好,阴道流血少,小便自解。患者不能脱氧,考虑:肺不张可能,腹胀原因待查。胸、腹片示:1、两下肺炎症并右侧少量胸腔积液;2、腹腔内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示:1、右肺上、中叶及左肺炎性病变;双侧胸腔积液;2、右肺下叶及左肺下叶后段肺不张。因我院条件有限,当日转上级医院治疗。1、G2P2孕30周死胎顺产后;2、宫腔感染;3、产后出血;4、肺炎肺不张双侧胸腔积液;5、肺梗塞?
作者:顾会芬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有机磷是毒性较强的农药,容易引起中毒,如不及时抢救可在短时间内死亡。但经过一系列的积极枪救和治疗,抢救成活率很高,但在阿托品化,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后的恢复期,部分患者病情可突然发生急剧恶化,如发现和抢救不及时或护理不当,极易死亡,此现象临床上称之为有机磷中毒的反跳。
作者:姜崇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艾滋病发现至今已有近30年,在全球范围广泛流行,在部分发展中国家成高流行趋势,艾滋病的流行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在部分地区已经显现。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能够彻底治愈的药物,虽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药物毒副作用,经济成本高等原因,使HAART治疗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导致高达60%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失效,相比之下,中医药治疗 HIV/AID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赵斌;赵秀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 -8)、肿瘤坏死因子(TNF-α)、IgE、EOS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6例婴幼儿肺炎患者分为毛细支气管炎组36例,普通肺炎组30例,与同期健康查体儿30例,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IL -8、TNF-α、TIgE以及外周血EOS水平。同时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病原学检测。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肺炎患儿血清IL -8、T N 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的IL -8、TNF-α、TIgE均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外周血EOS计数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毛细支气管炎中不同病程和病情的 TNF-α水平不同。结论:IL -8、TNF-α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中起着重要作用;TNF-α水平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程和病情相关;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TIgE较高;RSV是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因。
作者:寇立青;王丽;陈莉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对症护理干预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3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对症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进食量、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进食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总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1/38),护理满意度为89.5%(34/3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3/35),护理满意度为74.3%(26/3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症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在扁桃体切除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郝春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常熟市对重性精神病实行社区“救治、康复、管理”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建立了有效的防治机制和网络体系,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本文重点研究了社区“救治、康复、管理”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它有效地加强了社区重性精神病管理,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大家推广和借鉴。
作者:张祥辛;颜红英;周联军;王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手部狭窄性腱鞘炎病因、病理、解剖及针刀治疗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我科2011年-2013年,本科室开展203位患者共243指狭窄性剑鞘炎分组给予局部热敷+消炎镇痛膏治疗、类固醇激素腱鞘注射治疗、针刀治疗。其中针刀治疗组93指中1次针刀治疗治愈者88指,1次治愈率95.0%,其中5指1次针刀治疗手指屈伸活动明显改善,二周左右再次行针刀治疗,完全恢复,二次治愈率100%,随访3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针刀治疗手部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确切,创伤小,复发率低。
作者:徐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将其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手术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评分,均优于护理前,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手术患者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而且还能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耀辉;罗宝华;寇立青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药联合微波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患者96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在经期第一天给予生理盐水250ml+菌必治4.0g静脉注射方式,每天1次,替硝唑0.5%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7天为1疗程,治疗3个月经周期;试验组患者采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在月经结束后3天给予金刚藤糖浆口服联合微波同时治疗方式,金刚藤糖浆20ml口服,每天3次,连续服用25天为1个疗程;采用圆形探头照射盆腔30分钟,每天1次,连续照射15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中西药联合微波综合治疗方案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明显疗效,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爱华;陈粉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为了实施教育、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正确教材的选择,老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老师的综合素质提高。结论:通过积极探索研究教学方法,激发护生上好外科护理学实验课的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孙小琼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对接受计划生育手术导致子宫穿孔患者的临床病因和相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计划生育手术所致子宫穿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共10例患者,主要因器械和药物穿孔,经过治疗后患者子宫穿孔症状均治愈,达到出院标准。结论:严格计划生育手术操作,减轻对子宫的损伤,能够有效预防子宫穿孔的发生,改善手术质量。
作者:于俊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瘢痕是人体创伤后,在伤口或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必然的生理反应,也是创伤愈合过程的必然结果[1]。瘢痕的本质是一种不具备正常皮肤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失去正常组织活力的、异常的、不健全的组织。瘢痕对损伤组织来说,总是一个不完善的替换。目前,尚无任何单一治疗方法能有效祛除瘢痕并防止复发,综合治疗仍然是首选、有效的治疗方式。近年来,有较多学者对瘢痕综合治疗的治疗方案进行了不断的探讨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曾华(综述);钟永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