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的临床意义

程志荣;邢斌;高雅娟;郭丽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 小儿腹痛, 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摘要:目的: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4年4月期间本院儿科门诊,小儿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儿均采用探头频率为7-12M HZ彩色多普勒对患儿下腹进行纵切面横切面斜切面扫查。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直径大于10.0mm或短轴直径大于5.0mm视为肿大。结果: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36例患儿脐周的右下腹的淋巴结肿大占90%。4例为左下腹的淋巴结肿大占10%。所有患儿的淋巴结肿大均为多发性,淋巴结数量多于2个。大小均大于10mm。形态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结构清晰,血流信号显示丰富。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快速,准确的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该诊断技术无创伤,且该技术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患儿诊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观察,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因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与鉴别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与其它小儿腹痛病的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大小、形态对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腹痛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21例急性胰腺炎,通过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营养指导、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2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引起的不良并发症;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在延缓病程进展提高患者治愈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邹海兰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护理配合探究

    目的:研究在颅脑损伤手术中护理人员的协助与配合,并分析如何通过护理配合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持续时间,提高患者存活机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颅脑严重受损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需接受手术。通过回顾性方式分析34例患者的手术资料,总结归纳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协助方式与配合重点。结果:有25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成功,有9例患者手术失败。结论:在颅脑损伤手术中,护理协助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大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灵活的应变能力,同时还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作者:袁冬梅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PB L教学在乡医学生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通过对2010级在校乡医学生学习基础护理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实施 PBL教学方法,观察其教学效果,探讨乡医学生在基础护理技术实验课程PBL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并发现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将2010级四个班级乡医学生随机分为 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组学生中各有民汉一个班,将PBL教学组学生按实验课程安排分为每15-20人一组,在基础护理技术实验课中实施 PBL教学,传统教学组在实验课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PBL教学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要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其中PBL教学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87.15±0.689分,传统教学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83.31±0.657分,两组学生成绩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教学组学生通过PBL方法学习,在解决、分析问题方面、实际动手方面、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PBL教学法不仅适用于医学课程理论的学习中,更适用实验教学中。基础护理技术实验课程中实施 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乡医学生学习基础护理技术实验兴趣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主动性增加。

    作者:赵学荣;木尼热·胡达拜尔地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胆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旨在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胆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31例胆道恶性肿瘤患者,替吉奥40mg/m2早晚各一次口服d1-14,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d1,21天为1个周期。治疗至少2周期后对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1例患者共接受103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3.32个周期。其中,CR为1例,PR为7例,SD为13例,PD为1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25.8%。本组患者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化疗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集中在化疗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集中在胃肠道反应(45.2%)、骨髓抑制(25.8%)、外周神经毒性(22.6%)等,且均在Ⅳ度以下。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胆道恶性肿瘤具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且耐受性良好、安全性高,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红琼;谢玲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坚决禁止腹部宫底加压娩胎儿保障母儿健康

    腹部宫底加压(fundal pressure)从来没有在国内外教材和常规中出现过,但在临床中确实存在,在某些医院甚至非常普遍的应用,主要用来加速娩出胎儿,缩短第二产程,有人试图用其来代替出口产钳和胎头吸引助产。在国外也存在类似情形。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及未发表文献资料,发现腹部宫底加压娩出胎儿的作法,对母儿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可导致子宫破裂,孕产妇死亡,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等,危害极大,现有的研究证据不支持腹部加压娩出胎儿的作法,禁止任何人,在任何时机,任何方法的,利用腹部宫底加压娩出胎儿的行为。包括在正常阴道产,阴道助产,肩难产中,以保护母儿健康。

    作者:张宏玉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孕期宣教对产褥期护理效果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孕期宣教对产褥期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产妇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例)实施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2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孕期宣教,对比两组产褥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失眠率、抑郁率、感染率及新生儿患病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泌乳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褥期产妇实施孕期宣教,可有效改善产褥期结局,降低新生儿患病率,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袁琼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不典型肺结核的X线及CT诊断临床分析

    目的:对不典型肺结核X线和C T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从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不典型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X线和C T诊断结果。结果:肺炎实变型患者13例,肺部出现肿块、结节的患者11例,出现肺门以及淋巴结增大患者10例,栗性病变患者14例。由于有些患者初次影像不够清晰,无法进行准确判断,因此,需要进行强化扫面才能够得到确诊。结论:由于CT对不典型肺结核进行扫面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影像都比较复杂,很容易判断错误,造成误诊,有时候需要使用经皮肺穿刺活体检查或者是纤维支气管镜等方法进行诊断,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对已有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确诊,方便患者及时确定病情接受治疗。

    作者:阚宝森;李海燕;费艳彩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管理模式。方法:选取当地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强化管理,对照组行一般管理,观察两组经管理后,其病情变化情况,并比较。结果:观察组在SBP、FPG、2hPG等方面的变化,相对于对照组,具有优势,p<0.05,则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积极实施有效管理模式,可提高高血压及血糖的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

    作者:杨建立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浅谈晚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与护理体会

    临终关怀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和重视,对晚期癌症病人提供临终关怀和护理,使他们舒适、安详的走完人生后旅途,并使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

    作者:黄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对实验组病人进行刮宫术后,在病人宫腔内置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对照组病人进行刮宫术后,给予孕激素口服。结果:对照组的4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病人有22例痊愈,18例未痊愈,治愈率为55%;实验组的4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病人有35例痊愈,5例未痊愈,治愈率为87.5%。两组的子宫内膜增生症治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治疗难度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成雁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头位难产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讨论及分析头位难产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方法,将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100例头位难产和100例无头位难产的孕妇作为对象,100例头位难产的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例无头位难产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头位难产的临床诊断。100例难产孕妇中,根据孕妇自身情况(包括子宫收缩力、骨盆大小、孕妇的精神状况),有70例患者行剖宫术,20例患者阴道助产,10例患者自然分娩。通过评价孕妇产后状况及新生儿评分从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产后孕妇的自身状况和新生儿状况较实验组好。结论:医务人员在孕妇孕期和产期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孕妇头位临产的诊断标准,及时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和治疗方案。

    作者:赛尔吉米德格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接骨法在儿童前壁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前壁骨折患儿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2例)实施普通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22例)实施中医接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45% vs72.73%),且在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43.07±10.61vs92.27±12.58,7.08±1.46vs12.37±2.08),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接骨法治疗儿童前臂骨折,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与前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董胜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接台手术病人在交接区等待时间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接台手术病人在交接区等待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接台手术病人在交接区的等待时间”为活动主题,对我科接台手术病人在交接区等待时间的现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等待时间长的原因,通过头脑风暴法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等待时间由活动前的202.5秒缩短至45.5秒,降低率为77.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接台手术病人在交接区的等待时间效果显示著,值得推广。

    作者:包艳妮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奥拉西坦治疗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我院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6月年-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是否应用奥拉西坦胶囊随机分为观察组(奥拉西坦组)及对照组(未用奥拉西坦组)35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即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进行评分,观察8周后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MoCA评分差异及BI评分差异,和治疗组与对照组MoCA评分、BI评分结果的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前后的MoCA评分、BI评分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够改善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青松;王遂山;刘琴;蒋珂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对其进行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认真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经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94例患者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病情恢复快,护理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显著。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竹青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浅析Ig A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目的:本文针对IGA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2012的25例IgA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对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病理选择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随访。结果:本次以25例IgA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对象,占活检IgA肾病的4.2%(25/600)。其中包括5例急性肾炎综合征,7例急性肾炎综合征合并肾病综合征,以浮肿、少尿为主要发病因的有7例,5例恶性高血压。将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进行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A肾病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发生率达4.2%,高于现阶段各大新闻媒体和医学报道。IgA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其病理表现为许多种病理类型。病理轻的患者预后比较好,其中如果新月体肾炎诊断治疗及时的话就会可以很好的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以及结局,许多患者的肾功能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对IgA肾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时做肾活检对Ig A肾病临床指导、判断预后及治疗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少梅;杨晓彤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1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多脏器的损伤及复杂的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及时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既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我院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汇总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收集的52例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的52例氟喹诺酮类ADR报告中,男性33例(占63.46%),女性19例(占36.54%);其中静脉给药43例(占82.69%),口服给药9例(占17.31%);一般的ADR46例(占88.46%),严重ADR6例(占11.54%),无新的ADR案例。主要涉及皮肤系统(占34.62%)、消化系统(占23.08%)、全身(占21.15%)、心血管系统(占11.54%)和神经系统(占9.61%)等。结论:应加强和重视氟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分析,规范其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苏燕;汪宇;瞿晓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s-CRP的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周后,两组患者血清 hs-CRP水平较入院时均下降,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29例、好转10例和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18例、好转16例和无效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春霞;张兴旺 刊期: 2014年第z2期

  • 康妇特栓辅助宫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样改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康妇特栓辅助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样改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妇科门诊110例宫颈糜烂样改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手术治疗,实验组在微波手术治疗前、后分别给予康妇特栓治疗。术后2、4、6、8周随访,记录阴道排液量、出血时间等。治疗12周后评估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愈时间和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显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96.4%(53/55)和90.9%(50/55),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0/55)和54.5%(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4-6周和8-12周分别有58.2%(32/55)和41.8%(23/55)的患者宫颈创面愈合,对照组分别有45.5%(25/55)和43.6%(24/55)的患者宫颈创面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特栓辅助宫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样改变,治疗效果好,副反应小、创面愈合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恭香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