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分析及护理

罗欣

关键词:精神疾病, 便秘,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便秘的原因、发生几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提出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疗效.方法:对2007年5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645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便秘的发生率为36.7%,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多在患者用药的初期发生便秘,与患者服用何种抗精神药物无关,与患者的年龄、活动量、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有关.结论:在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初期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增加活动量,调整膳食结构,建立定时排便的生活习惯,预防和减少便秘的发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与母婴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研究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将418例经过充分试产的孕妇按第二产程持续时间长短分为两组,两组间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A组为第二产程时间<90分钟;B组为第二产程时间≥90分钟.比较两组产妇的宫缩、胎方位、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A组的手术率、宫缩乏力、头位异常的发生率及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结论:第二产程时间越长,难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越高.应重视和积极处理第二产程,避免母婴不良预后.

    作者:徐静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黄体酮穴位注射治疗肾绞痛临床应用

    近年来文献报告,黄体酮穴位注射治疗肾绞痛疗效较好,为了解相应疗效及所选穴位,指导临床用药,现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李耀兴;武淑芬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浅谈老年心理健康

    从古至今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但是不一定人人都能健康长寿.有些人不免要经受疾病折磨,而有些人就不免要经受精神痛苦的折磨.

    作者:周琦;周淑琼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2009全国脑卒中康复治疗论坛暨全国社区康复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第2次会议会议通知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颅脑损伤并发症的护理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具有病情变化迅速复杂、合并伤多、容易出现并发症、病死率高等特点.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休克、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发生脑疝.

    作者:刘艳芬;魏希慧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疣力清与CO2激光治疗老年尖锐湿疣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疣力清与CO2激光治疗老年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对60例老年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外涂疣力清,对照组采用CO2激光烧灼.结果:治疗组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疣力清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显著.

    作者:靳云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联合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施慧达+贝那普利组和施慧达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施慧达+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施慧达组(80.0%)(P<0.05).结论:施慧达联合贝那普利对EH降压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少,是治疗EH的理想方案.

    作者:常淑玲;李菲;任珊;谭玲;闫小凡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训练组另加程式化技能训练12周.于入组时和治疗结束后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后,训练组SANS、IPRO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程式化技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自知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侯红波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阑尾结核肿块术前误诊为盲肠癌1例分析

    1 病历摘要患者,女,52岁,农民,右下腹部隐痛1年,2007年11月无意中发现疼痛部位一核桃大无痛肿块,诊断为慢性阑尾脓肿,给予抗炎、输液及中草药外敷治疗,1周后上述症状减轻,后因经济困难停止治疗.

    作者:戴季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65例X线、CT表现及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6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进行X线摄影及CT断层扫描.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灶分布部位为110个肺段,其中肺结核常见部位75个肺段(68.2%),少见部位35个肺段(31.8%).分布形态:大片状实变影32例(49.2%),空洞影15例(23%),肿块影6例(9.2%),结节影5例(7.7%),散在小斑片状7例(10.8%).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影像学特点与普通肺结核有许多不同,与肺炎、肺癌的诊断和鉴定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小群;杨惠;李小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褥疮护理进展

    目的:探讨褥疮护理的进展.方法:通过褥疮护理认识其发病机制、诱因、易感人群及病理变化.结果:提高褥疮护理水平.结论:解决褥疮预防、治疗和临床护理.

    作者:何院林;黄勇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全牙列软(牙合)垫治疗夜磨牙症的临床运用

    (牙合)垫是治疗夜磨牙症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于加压成型机和透明塑胶片的使用,使治疗方法得以改进.本文采用全牙列软(牙合)垫,对严重的夜磨牙症进行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作者:徐文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浅谈卫生监督在学校食堂监管中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学校食堂社会化的发展,卫生监督在学校食堂中的监管对规范学校食堂的经营行为、有效控制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保障师生食品安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竹琴;张仁柱;王秀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静脉注射尼卡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尼卡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高血压急症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尼卡地平2mg,10分钟静脉推注(200μg/min),续以0.5~2.5μg/(kg·min)静脉滴注,记录给药前及静脉推注后即刻、5分钟、10分钟、30分钟、60分钟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尼卡地平起效较快,在静脉推注结束后5分钟SBP、MAP明显下降,DBP在静推结束后10分钟血压开始下降(均P<0.05).静推结束后继续予以尼卡地平静脉滴注,血压继续下降,在60分钟时SBP、DBP、MAP下降幅度分别达到治疗前的(24.90±12.32)%、(21.54±10.17)%、(23.20±11.19)%.心率在静推后即刻、5分钟、10分钟有所上升,但在30分钟时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尼卡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有效、安全.

    作者:刘艳霞;刘艳芹;徐春秀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躁狂症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目的:分析躁狂症患者的护理问题,探讨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躁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躁狂症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安全、营养、睡眠、药物副反应等方面的问题.结论:躁狂症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合相应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

    作者:谈金莲;叶仕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急诊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诊科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7例急诊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针对急诊患者家属不同的心理,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帮助家属渡过难关,稳定了家属的情绪,提高了满意度.结论:护士在做猝死患者护理的同时,应认真做好死者家属的人性化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医疗纠纷.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洛非西定治疗酒依赖戒断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洛非西定治疗酒依赖戒断综合征的效果.方法:以洛非西定治疗酒依赖戒断综合征40例与地西泮治疗的上一年同期住院该类患者40例对照,分析其差异.结果:洛非西定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地西泮治疗的病例,差异显著.结论:洛非西定治疗酒依赖戒断综合征明显优于地西泮,临床可以应用.

    作者:孟宪礼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某高校医院学生门诊用药情况分析

    为了解高校学生用药情况,减少药品浪费,降低医疗费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现对某高校医院2008年度部分学生处方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报道如下:

    作者:李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冷冻水囊填塞宫腔配合冰敷子宫用于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冷冻水囊填塞宫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自制冷冻水囊填塞子宫腔配合冰袋冰敷子宫处理产后宫缩乏力出血的产妇30例,观察其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30例均能快速完全止血,无产后晚期子宫出血,无产褥感染发生,产后访视子宫恢复良好.结论:冷冻水囊填塞宫腔配合冰袋冰敷子宫对产后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止血效果好,方法简单,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超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脑梗死的高压氧及综合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根据正常脑血管在高氧张力下收缩的原理,采用高压氧与药物联合应用的方法,治疗脑梗死患者,与单纯应用药物比较,疗效明显,现将我院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吕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