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飞;刘元元;张爱芹
目的:探讨妇产科子痫前期的临床诊治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月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3例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时进行全面检查及化验,在治疗上以控制抽搐、纠正缺氧、酸中毒、控制血压、适时终止妊娠为主要手段,并积极处理并发症。结果:经治疗后3例出现死胎,2例围生儿死亡,死胎、死亡率为11.6%;患者中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胎盘早剥2例,肾功能损害1例,子痫1例,HELLP综合征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9%。结论:妊娠子痫前期是孕妇、胎儿、新生儿发病、致残、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可能引发胎盘早剥、脑血管意外等高危病症,早期对症治疗尤为重要。在治疗中要注意充分休息,饮食配合等。
作者:孙彦芹;卢绪剑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1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低频电刺激联合间歇性气压治疗,4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及显效率7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及显效率43.3﹪,肩手疼痛减轻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气压治疗肩手综合征1期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肩手疼痛、肿胀,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作者:靳宏举;沈慧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院因急性阑尾炎入院的患者,并采取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则额外的给予中药配合治疗,在治疗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良好的治疗,对单纯性阑尾炎和阑尾炎周围脓肿的治疗均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宇飞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和Re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已建立的LC/M S/M 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人参皂苷Rg1和Re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回收率的绝对值72.34、60.39、79.16、76.93、64.9、83,日内、日间RSD值均小于15%。参麦注射液60mL经静脉滴注后人参皂苷Rg1和Re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T1/2α分别为028h和010h ,T1/2β分别为21h和12h。结论: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和Re在人体内血药浓度较低,分布和消除速度较快,药代动力学行为符合二房室模型。
作者:陈玉玲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对100名临床护士的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入睡快,觉醒后感觉舒适,睡眠时间在6-8小时者占40%,入睡困难,觉醒后自觉头昏,乏力,腰酸背痛等不适,睡眠时间在4-6小时者占35%,间断入睡者占25%,对护士失眠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放松心情,调整情绪,改善紧张状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充分认识到护士工作的重要性,护士执业的高尚性,排除社会上普遍对护士的错误评价“认为她们只是一群高级保姆”,从而使人们能正确认识护理这门职业的重要性,关心,爱护,理解护士。
作者:熊从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宫内节育器(IUD)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长效、可逆等特点,在各种避孕方法中使用为广泛。但是,由于施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放置IUD妇女的官颈条件、子宫排异不同,以及IUD支架的硬度、大小、形状与宫腔内形状不符等因素造成的IUD脱落,意外妊娠、带器妊娠、副反应等困扰着广大育龄妇女。我区对529例放置IUD对象出现副反应情况的育龄妇女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并提出降低放置IUD副反应措施。
作者:邹升群;陈历英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因为我国第一胎率高,大部分产妇无经验,加之社会、家庭对分娩的重视程度提高,更增加了对分娩的精神紧张程度,大部分产妇恐惧(怕难产、怕失血、怕手术)、焦虑、疲惫、缺乏信心、以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如其它产妇的喊叫声、工作人员的有害语言和不良服务态度等,都影响产妇的痛阈,以致轻微疼痛常能引起强烈列的反应。产妇疼痛的程度和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产妇痛阈低,疼痛感觉强;有的产妇疼痛能控制;有的痛阈更低,疼的难以忍受,大声喊叫,捶胸顿足。在妊娠末期,孕妇的大脑皮层对平层下中枢的控制减弱,而强烈的疼痛更加重了两者之间的控制减弱,而强烈的疼痛更加重了两者之间的平衡失调,使调节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的功能消弱,后可导致分娩进程的异常进展。因此,对于这类产妇必须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疼痛,以使分娩过程能按照正常生理顺利进行。
作者:连凌慧;张海燕;连晓芹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主要以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2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2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都分别有11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各项护理工作。对比两组临床护理在接受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家属对护理的评价分数、质量评价分数等都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7.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国锦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对肾细胞癌术后辅助性治疗作用。方法:1.将提取的肾细胞癌癌细胞输注给12只裸鼠,其中6只输注自体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观察裸鼠模型生存表现、生存期有无差异;2.肾细胞癌术后患者分2组,治疗组辅助自体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治疗,术后1年内每6个月复查CT ,观察患者自体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治疗后术后1年复发率、平均生存期差异性。结果:1.输注自体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裸鼠肿瘤明显小于对照组,生存期明显延长,有显著差异(P<0.05)。2.肾细胞癌患者自体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治疗组术后平均生存期明显延长,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对肾细胞癌术后有明显辅助性治疗作用,能延长生存期,降低复发率。
作者:鞠阳;齐湘杰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方法:全方位分析产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构建针对性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预防,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防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率以及护理质量,降低发生护理投诉以及护理缺陷的概率。结论: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防范措施,能够促进护理人员、产妇认知风险因素的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发生医患纠纷的概率得到降低,从根本上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孔玲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需要手术的患儿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实验组给予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使用单纯氯胺酮进行麻醉。将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前及术中的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心率减慢比对照组明显(P<0.05);实验组患儿比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短(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中,使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相比较单纯使用氯胺酮,可以减慢患儿心率,缩短苏醒时间,可减少氯胺酮的用量。
作者:陈广岩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了解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针对14C或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而言,实验组幽门螺杆菌阴性37例,阳性3例;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阴性32例,阳性8例,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颇佳,能促进溃疡快速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曾树照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需行置管+断端吻合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47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47例(47眼)患者拔管后随访3~6个月,治愈45例,好转2例;47例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患者入院心理安抚、积极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相关护理与诊疗措施,以及饮食、健康宣教等均是提高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静;孟燕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对比两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34/45),两组患者在心电图改善情况和疗效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比单纯的西医治疗疗效更为明显,极大地促进了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恢复了心脏功能,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朱红玲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对三维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辅助诊断隐性脊柱裂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22例孕中晚期正常的胎儿(正常组)以及12例隐性脊柱裂胎儿(异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胎儿脊髓圆锥对应的椎体水平,三维超声法定位脊髓一致性以及脊髓圆锥位置与孕周之间的回顾关系等进行观察,分析两组胎儿脊髓圆锥位置之间的差异状况。结果:两组患者三维超声脊髓圆锥定位的操作者的一致性检验的加权平均值为1.0和0.786,正常的圆锥位置都位于L3或者是以上。异常组的患者有2例脊髓圆锥的定位位置在 L3水平上,有10例患者是低于L3水平的。结论:三维超声检查方法能够对胎儿脊髓圆锥的位置进行标注,隐性脊柱裂的胎儿的脊髓圆锥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胎儿的,脊髓圆锥的定位可以作为发现和诊断隐性脊柱裂的重要的信号的标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段绍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在肝动脉栓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选取60例进行肝动脉栓塞手术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给予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护理效果。结果:在手术前后给予肝癌患者精心护理,使得患者的不良症状(疼痛、发热、胃肠道症状等)均得有明显的缓解。结论:在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栓塞手术治疗期间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对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雪梅;苏敏;李月荣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对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抽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所开具的西药处方2400张,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后,计算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处方数,并回顾性分析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次所调查研究的2400张西药处方中,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处方数共有1326张,占总研究处方的55.25%,而由于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共有63例,占总西药联合应用处方的4.75%。结论: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时,多会将多种西药联合应该以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联合用药的方式不够科学、合理,也会导致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应该在对药品的药理作用,以及联合应用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后,再采用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治疗方式。
作者:杨明春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内分秘代谢性疾病,以糖代谢紊乱为突出表现,未治疗状态下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近年来在糖尿病领域不但其患病率明显增加,而且糖尿病的临床面貌在变化,概念在变迁。本文对糖尿病及其防治进行一定的分析。
作者:武益民;邵媛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医院的管理不同一般制造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管理,它的管理处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之下,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也要不断扩展范围,实现全面、科学管理。在大力提高医疗工作者医疗水平、扩大医院规模、更新医疗设备的同时,要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使得医院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每一个职工都对档案管理工作有明确的认识,将档案管理工作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医院也要适时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的档案管理体系,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和医疗业务工作的同步化。
作者:彭冬云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80例(100眼),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50眼),两组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扩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患侧颞浅动脉旁注射,1次/d ,2ml/次,1个疗程为14d ,共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2个疗程后,视力提高率90%,对照组为7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益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提高视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倪连红;李丽兰;蔡舒眉 刊期: 2014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