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宏;刘迎阳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循证护理方案为异位妊娠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6例异位妊娠患者为对象,为其实施循证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社会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三项生活质量指标具体变化.结果:护理前、后,患者的社会健康得分分别为(76.8±11.5)分、(93.2±10.0)分;生理健康分数分别为(63.5±9.1)分、(91.3±12.6)分;心理健康分数分别为(71.2±11.5)分、(98.7±10.4)分.护理后,三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异位妊娠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社会生存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俆振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 GnRH-a 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2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诊断为子宫肌瘤进行手术治疗患者240例进行药物治疗,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和亮丙瑞林组,米非司酮组:12.5mg 于月经1-3天口服,每日1次,连服3个月;亮丙瑞林组:1.88mg 皮下注射,每周4次,连续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取肌瘤组织,测量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结果:米非司酮未复发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后低于亮丙瑞林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亮丙瑞林未复发组转化生长因子β治疗后低于米非司酮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细胞因子,对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曹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人工流产不但会危害女性的生殖健康,还会对女性的心理状况造成影响,可取的无痛术具有毒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操作简便以及见效快等特点,能够有效缓解女性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所承受的痛苦。
作者:于桂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观察观察对比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治疗抗凝中的治疗效果,评估两种药物的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探讨血液透析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抗凝药物.方法:选取80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普通肝素(UFH)抗凝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管路动脉压、静脉压变化;两组患者穿刺点平均压迫时间和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穿刺点平均压迫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次数明显少于观察组,两组间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抗凝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血,拥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有多个瘘口和瘘管「1」。临床表现是肛周外口反复流脓,严重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种种不便与折磨,精神伤害大。临床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高峰20~40岁。「2」作为我国传统疗法的挂线疗法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挂线疗法可分为:切割挂线和引流挂线。在国内外均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重要方法「3」。然而术后创面的修复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通过对患者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瘘管定位,术后病情观察。创面评估。营养支持。。换药技术。完善的出院指导等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彭晓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三联液雾化吸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的患者5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全身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三联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在全身化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联液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本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和药物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提高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时间段内所接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50例患者,其中45例患者有梗死后心绞痛现象,作为观察组,105例患者未发生梗死后心绞痛现象,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病理方面的不同点,对患者进行在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临床治疗和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可判断研究对象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概率为30%,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梗死前心绞痛状况、心电图结果、梗死部位、溶栓治疗结果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显效、有效共34例,有效率为75.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发作具有其独有的病理特征,临床治疗时应对病理特征明显的患者给与相应的处理与治疗措施.在常规治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加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郝荣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00%,显著小于观察组(92.00%)(P<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麻花丝舌侧固定保持器以及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随机取我院收治的36例接受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三组,第一组佩戴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第二组佩戴麻花丝保持器,第三组佩戴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分别在一周之后、一个月之后以及三个月之后对这些患者的牙周指数进行测量,记录患者佩戴体验.结果:三个月后,第一组牙周指数变化、舒适度及易接受程度小,第二组牙周指数、PLI、CI 变化大,易清洁程度小,第三组 CI 变化、脱落次数小,舒适度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固定保持器(麻花丝保持器和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同预成舌侧固定保持器相比较可以对患者的牙周指数产生更大的影响,其中麻花丝舌侧固定保持器的效果为明显,高轻度玻璃纤维舌侧固定保持器有着舒适相对有效易清洁的佩戴体验.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采用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26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口服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服用时间不少于两个月,加用艾塞那肽,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观察,在三个月内,对患者的 PPG、FPG、HbA1c、体重比那话、低血糖发生情况等进行监测。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所有患者不仅HbA1c、FBG、PBG 和体重发生明显下降现象,而且低血糖发生率没有增加。结论:采用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且能够降低 HbA1c,提高治疗疗效,降低低血糖风险,同时使患者体重得到控制。
作者:杨哲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术中中转开腹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术中中转开腹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行中转开腹,且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对于需要中转开腹的患者,临床上应仔细分析原因,并配以针对性、系统化护理措施,进而提升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脑卒中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治疗脑卒中,预防血栓形成至关重要。近年来,人们对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抗血栓药物也不断涌现。我国在脑卒中抗血栓药物的研究领域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对脑卒中抗血栓药物的治疗进展作了如下综述。
作者:张斌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临床护理干预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实践结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所医治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护理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结果.结果: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丽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学龄近视儿童视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学龄近视儿童100例,按知情同意和自主选择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采用干预治疗.二十天为一个疗程,结果:干预组患儿用眼不良行为明显改善,近视视力得到有效控制与提升,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干预治疗使学龄近视儿童的视力得到有效控制与提升,纠正了儿童不健康用眼行为,提高了儿童近视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玫;刘淑华;王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所医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护理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针对超声对脊柱结核合并寒性脓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谈一谈经验和认识。方法:结合 X 线摄片、CT、MRI 的影像表现,利用超声诊断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技术,研究每个病例声像图特征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超声对脊柱结核合并寒性脓肿的诊断病理符合率达95﹪左右。结论:超声对椎体旁及远处流注脓肿的范围、位置、脓液量、鉴别诊断、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药物灌注及预后评估均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信息。
作者:刘晶鑫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抚触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专科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新生儿抚触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和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二者间数据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抚触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推广.
作者:桑李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析护理管理中品管圈的运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例医护人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其中观察组医护人员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而对照组医护人员则运用传统管理方法,对两组医护人员的基本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改进效果以及病房管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管理中,观察组9例显效,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6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0%,并且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总体较高,两组在基本护理合格率、病房管理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张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性.方法:选取100例来我院进行诊治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其中将60例出现偏头痛的患者作为甲组,将40例单纯神经内科癫痫患者作为乙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观察后发现,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没有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比重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癫痫并发偏头痛患者而言,不但具备了同癫痫患者类似的临床特征,另外还具有偏头痛的特点,疾病情况非常繁杂,所以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必须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具体病状,从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孙洪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西比灵治疗,研究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3.3%,明显大于对照组(73.3%,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星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