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硕
目的:总结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80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甲状腺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术后无一例发生出血并发症,未出现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引流不畅、血管结扎不牢固、凝血功能障碍等均是甲状腺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临床上应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手术,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以预防术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国玉红;张志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3830主动固定电极植入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通过3830传送鞘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21例,经用3830电极传送鞘将心房电极固定于右心房间隔部,右心室电极固定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结果:3830主动固定电极植入成功率高,安全性高。结论:3830主动固定电极的应用是更为生理性起搏的方法之一。
作者:赵永明;刘正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神经内科头痛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以更好的对症治疗。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00例神经内科收治的有头痛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选患者的头痛原因、临床表现特点与种类差异等等。结果:100例患者,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与丛集性头痛出现概率高。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头痛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将关注度放在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与丛集性头痛方面,深入了解病因以提升临床诊断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索静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对急性酒精中毒采用纳络酮治疗和药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选取52例,采用纳络酮治疗治疗的26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时间为(21.13±8.24)min、症状减轻时间为(32.57±8.13)min、症状消失时间为(175.36±35.27)min 同对照组患者的(65.42±11.04)min、(100.29±6.27)min 和(365.35±35.21)min 相比, 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疾病临床上纳络酮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白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循证护理方案为异位妊娠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6例异位妊娠患者为对象,为其实施循证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社会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三项生活质量指标具体变化.结果:护理前、后,患者的社会健康得分分别为(76.8±11.5)分、(93.2±10.0)分;生理健康分数分别为(63.5±9.1)分、(91.3±12.6)分;心理健康分数分别为(71.2±11.5)分、(98.7±10.4)分.护理后,三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异位妊娠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社会生存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俆振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行鼻内窥镜手术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护理满意度为9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揣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人78例做为研究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病例接受常规治疗,抗感染药物选择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病例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喹诺酮类药物,对两组入选病例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实施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入选病例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病例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喹诺酮类联合治疗的抗感染方案,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不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出现机率.
作者:王蒙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纳洛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纳洛酮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缓解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对比.将胃镜确诊的23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对照组以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钛酸镁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作者:束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1临床资料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高血压患者65人,其中男性29例,女36例。年龄在60-88岁之间。收缩压150-270毫米汞柱,舒张压100-140毫米汞柱。一期高血压11人二期高血压41人三期高血压13人。我们采取用药、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治疗和护理。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和治疗,65名患者的血压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血压稳定后出院。
作者:葛立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医浴足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口服常规西药降压的同时采用中医方法中药浴足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血压较入院时明显下降。结论:中医疗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而且可以改善患者失眠焦虑的症状。
作者:贾春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与94例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程序化急诊护理,对照组患者未接受急诊程序化急诊护理,对比两组的预后情况和及接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5.0%,明显少于对照组12.9%,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程序化急救护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治疗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急救效率和预后效果,并且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崔建芳;王婧;卫红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且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2例妊高征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将孕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优质的围生期护理、心理咨询和指导等全面化的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基础疾病的控制程度和胎儿的健康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子痫、子痫前期和难产的几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讨论:妊高症严重地危害着产妇的健康,尽早发现妊高征产妇可以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有效地降低子痫的几率.
作者:赵志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治疗两组患者的过程中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的护理干预方法为常规护理,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率为97.67%,对照组满意率为90.70%,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足,在临床上不仅要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还应强化临床护理干预.
作者:孙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所医治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针对产后出血治疗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的临床疗效对比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同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记录产妇活动性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活动性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出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率为90.00%,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显效率75.00%,总有效率为89.5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疗效显著,有理想的缩宫止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都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检验中发生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65例,抽取65例正常人的血液10毫升/每人,将每份血液分成两份,每份5毫升,将每人的两份血液随机的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的血液是正常的血液,观察组的血液是经过溶血处理的血液;对正常的血液及溶血后血液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观察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对正常的血液及溶血后的血液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得到溶血后的检测结果中的酸性磷酸酶及血糖的水平显著地降低,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尿酸、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水平较未溶血的标本水平显著地增高,正常血液与溶血的血液的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是一种诊断疾病的重要的辅助手段,能对相应的疾病提供血液学理论上的依据,在该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溶血会使结果严重的偏离实际情况,因此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要做好血液标本的保存工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王淑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与标准化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3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100例,均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标准化的护理措施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经过血液净化治疗与治疗前准备,治疗中的护理、监测和治疗后护理等标准化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皮肤瘙痒、腹胀、呕吐、乏力、意识障碍等症状明显好转,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结论:对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并给予全程的标准化护理,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罗丽敏;凌丽萍;黑小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实施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治疗的8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患者的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试验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中有4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2例尿瘘、1例输尿管末端狭窄和1例消化道应急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中有8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3例尿瘘、2例输尿管末端狭窄和3例消化道应急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全切回肠代新膀胱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手术过程中配合以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赵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针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过去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共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护理,试验组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情况.结果:经对比发现,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程度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玉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